最新公开课-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745.50 KB
- 文档页数:30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课件(增加附录条款)青玉案·元夕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军事家。
他出生于金国,后归宋,一生致力于抗金救国。
辛弃疾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慷慨悲壮为主,被誉为“词中之龙”。
二、诗歌背景《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述了南宋都城临安元宵节的盛况。
元夕,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宋代,元宵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爆竹等,以此庆祝节日。
三、诗歌鉴赏《青玉案·元夕》一词分为上下两阕,每阕四句。
上阕写元宵节的盛况,下阕写词人对国事的忧虑。
1.上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词人通过描绘元宵节夜晚的美景,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形象地描绘了满城灯火辉煌的景象,东风吹拂下,花灯犹如千树绽放,美不胜收。
接着,“更吹落、星如雨”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闹气氛,烟花绽放,宛如繁星坠落人间。
第三句“宝马雕车香满路”描绘了达官贵人们乘坐华丽的马车,香气弥漫,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一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则描绘了元宵夜的欢腾场景,人们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2.下阕“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词人转向对国事的忧虑。
首句“蛾儿雪柳黄金缕”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第二句“笑语盈盈暗香去”写出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但词人却忧虑于国家安危。
第三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词人寻找志同道合的抗金志士的艰辛。
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词人终于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知音,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四、诗歌意义《青玉案·元夕》一词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盛况,展现了南宋时期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