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84.39 KB
- 文档页数:9
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正在不断调整、壮大,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合资等不同所有制并存,资产多元化的格局。
加入WTO,勘察设计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将有更加宽阔的竞争天地。
我省勘察设计行业,紧紧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监督,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全行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一)勘察设计队伍状况1999年,建设部颁发了新的勘察设计资质标准,将资质分为综合类、专业类和劳务类三种,并实行单位资质和专业人员注册双重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省已取得新资质证书单位420家,其中:甲级39家,乙级73家,丙丁级308家,形成了专业齐全、体制多样的队伍结构。
我省石油、化工、公路、水利、邮电等专业设计院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省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18527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5229人,中级技术人员6823人;一二级注册建筑师930人,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950人,注册岩土工程师137人,注册公用设备、化工、电气工程师571人,执业人员数居全国中游水平。
2002年,我省勘察设计行业共完成工程4559个,完成投资额310亿元,实现产值9.3亿元,利润9691万元,人均收入503万元,居全国行业下游水平,大庆油田建设设计有限公司进入全国行业百强。
(二)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单位体制是行业满足WTO的运行规则,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前提。
围绕产权制度改革,各地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与脱钩、改企、建制相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出台的改制政策优惠,操作性强,充分调动了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的积极性。
目前,我省股份制、合伙制单位已达到110多家,占勘察设计单位的25%,体制改革的进行,明晰了产权关系,调整了生产力布局,充分调动了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呈现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分析
一、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现状及分析
1、市场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其市场份额正在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对
城市建筑、交通、环境卫生等勘察设计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
2、市场分析
(1)经济增速及城市建设需求。
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也显著加快,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需求不断攀升,
推动了其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2)科技进步及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行业管制下的条块分割,绝大多数设计单位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这种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也一定程度地掩盖了很多深层次问题。
在当前行业发展大背景下,企业总会产生焦虑和彷徨。
下面,文章就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问题;对策建议引言进入“十三五”以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企业发展环境、发展逻辑以及发展方向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新的政策环境之下,创新、转型是当下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然而,转型升级的过程曲折而又漫长,必然会有各方面的问题阻碍企业继续前行。
1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现状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达到4.3万亿元,增速较上年提升7.1%。
虽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但从整体经营状况来看,实现利润总额2189亿元,净利润1799.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6%和11.3%,增速略有放缓。
行业利润率为4.1%,较上年降低0.8%。
人均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人均营业收入保持百万级水平,达到101.2万元,较上年减少2.7%;人均利税总额为5.8万元,同比下降5.3%。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2018年对于行业是复杂多变的一年,行业发展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
思翔行业发展景气指数表明,2018年前三季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信心指数持续走低,尤其在第二、三季度下滑幅度明显。
前三季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3.4、74.8、65.2,三季度间的复合增长率为-16.5%。
除第一季度景气指数较2017年上升4.1%之外,第二、三季度同比降幅达到30.3%与37.5%,下滑幅度明显。
2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1经济发展趋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峻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定调“L型”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趋稳,未来将以“调结构”与“促增长”并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勘察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市场治理工作部在2002年对全国部分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市场调查,同时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亦对全市甲、乙级及部分丙级共184家勘察设计单位作了一定的市场调查,从两次调查来看,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健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体系,已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的迫切愿望。
勘察设计市场问题严峻建设部汪光焘部长曾指出“目前建筑市场上存在有问题依旧专门多,规避招标,假招标,招标中的舞弊,合同欺诈等问题仍旧相当严峻,以及勘察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形形式式转包,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忽视工程质量,中介市场纷乱等”。
从对勘察设计市场的调查分析来看,要紧有如下问题:1、新的勘察设计收费标准难以执行,压价竞争专门突出。
2、勘察设计企业竞争力不强。
要紧表现在体制、机制、经营模式、服务功能、治理水平和技术质量等方面。
从2002年统计年报来看,全国各类勘察设计企业共11495家,其中国有企业7212家占62.7%,这种产权结构与国外普遍采取的私有的或股份合作制有较大差异。
在经营模式上,绝大多数勘设单位依旧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院等,专业院所寥寥无几。
在服务功能上大多依旧局限在勘察设计那个主业上,与国外公司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到设计监理以及后期服务,可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治理服务有专门大差距。
在治理水平上,以2002 年为例,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931 亿元,人均收入12.23万元,行业利润仅64.14亿元。
在勘察行业中,从业人员的组成结构和素养令人堪忧,专门是技术工人后继乏人。
3、招投标问题五花八门。
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工程经济委员会在调研中归纳为8大问题:采纳规避手法躲避法定招标程序;虚假招标,在招标前内定中标单位;恶性定价,肢解工程;恶意竞标,中标后背信弃义;假评标,业主与参与评标专家事先约定,实际仍由业主指定单位中标;弄虚作假,招标文件送招标办审核后,另外发放“招标补充文件”,而补充要求则是选择中标单位的重要条件;代理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和公平性;政府治理部门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勘察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对勘察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市场背景:勘察设计市场是土地开发、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勘察设计需求持续增长,并且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支持。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勘察设计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市场状况分析:1. 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勘察设计市场需求不仅限于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环保、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这给勘察设计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价格战和技术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方面。
3. 技术更新换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勘察设计领域的技术更新换代,需要从业者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4. 项目周期长、投资周期长:由于勘察设计项目的特殊性,项目周期较长,且投资额较大,这要求勘察设计公司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对策建议:1. 不断提升技术实力:通过技术研发、培训和引进人才等手段,提升勘察设计公司的技术实力,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关注技术更新换代的趋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提高竞争力。
2. 加强与政府合作:政府是勘察设计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和推动者,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项目机会和政策支持。
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关注政府政策和对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规划,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服务。
3. 提供综合性服务:综合性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勘察设计公司可以与建筑设计、环境评估等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提高服务的综合性、专业性和竞争力。
4. 建立品牌和口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是关键。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以及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项目。
总结:勘察设计市场正面临着多样化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更新换代和长周期投资等挑战。
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纲:1. 建筑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概述2. 建筑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3. 数字化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中的应用4. 勘察设计行业中的竞争格局5. 建筑勘察设计行业的未来展望1. 建筑勘察设计行业的现状概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勘察设计行业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该行业涉及的范围包括土木工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以及环境工程等方面。
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建筑行业直接相关。
目前,建筑勘察设计行业中科学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并促进着建筑科技的不断更新升级。
建筑勘察设计行业中,勘察设计师作为主要的设计人员,是行业中的关键人才。
他们需要对建筑场地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多方面勘察,并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工程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
然而,在这个行业中存在着人才短缺、设计精细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2. 建筑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勘察设计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勘察设计行业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例如CAD、BIM、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其次,在勘察设计行业中,结构、绿色建筑、节能系统等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勘察设计中的人才短缺问题也将得到缓解,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科研力度的增强,将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建筑勘察设计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最后,建筑勘察设计行业中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将逼迫企业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和提升设计质量来赢得市场份额。
3. 数字化技术在勘察设计行业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着建筑勘察设计行业的传统工作方式,为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这些技术应用为该行业中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CAD 是一种经典的应用程序,可用于制图。
该平台提供了规范的工具和界面,使设计者们可以轻松地制作出高质量的图纸和素材。
勘察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市场管理工作部在2002年对全国部分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市场调查,同时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亦对全市甲、乙级及部分丙级共184家勘察设计单位作了一定的市场调查,从两次调查来看,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健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体系,已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的迫切愿望。
勘察设计市场问题严重建设部汪光焘部长曾指出“目前建筑市场上存在有问题依然很多,规避招标,假招标,招标中的舞弊,合同欺诈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以及勘察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形形式式转包,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忽视工程质量,中介市场混乱等”。
从对勘察设计市场的调查分析来看,主要有如下问题:1、新的勘察设计收费标准难以执行,压价竞争非常突出。
2、勘察设计企业竞争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经营模式、服务功能、管理水平和技术质量等方面。
从2002年统计年报来看,全国各类勘察设计企业共11495家,其中国有企业7212家占62.7%,这种产权结构与国外普遍采取的私有的或股份合作制有较大差异。
在经营模式上,绝大多数勘设单位还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院等,专业院所寥寥无几。
在服务功能上大多还是局限在勘察设计这个主业上,与国外公司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到设计监理以及后期服务,可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有很大差距。
在管理水平上,以2002 年为例,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共完成营业收入931 亿元,人均收入12.23万元,行业利润仅64.14亿元。
在勘察行业中,从业人员的组成结构和素质令人堪忧,尤其是技术工人后继乏人。
3、招投标问题五花八门。
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工程经济委员会在调研中归纳为8大问题:采用规避手法逃避法定招标程序;虚假招标,在招标前内定中标单位;恶性定价,肢解工程;恶意竞标,中标后背信弃义;假评标,业主与参与评标专家事先约定,实际仍由业主指定单位中标;弄虚作假,招标文件送招标办审核后,另外发放“招标补充文件”,而补充要求则是选择中标单位的重要条件;代理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政府管理部门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4、业主市场行为得不到有效管理。
尽管近年来大力抓建筑市场整顿,但更多的是抓勘察设计施工企业,而抓业主比较少,如果不加大对业主的管理,规范市场也将是一句空话。
5、信用缺失。
主要表现在:招投标暗箱操作,建设单位拖欠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款,阴阳合同,行政执法中表率作用欠缺,工程监理狸猫换太子,工程咨询有奶便是娘等。
6、有法不依。
据建设部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查出有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工程项目7532个。
主要问题是: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拖欠工程款;违法转包、分包和挂靠;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等。
令人深思的是,上述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这就要求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等有效的行政执行监督制约机制。
建设市场商机无限市场无市就无从规范,有市才要规范,市场越兴,规范市场就越重要。
从目前全国建设市场发展态势来看,一个新的建设高峰期已经到来。
1、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16.5亿美元,50项重大工程总投资1228. 5亿元,2003年重点工程60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0亿元。
从2002年到2007年300家星级宾馆都要装修改造,房地产每年开工面积达5000万M2,其中住宅面积每年开工3000万M2,2003年各类房屋开复工面积将突破1亿平方米。
据悉至2006年,北京市还将划出75万M2土地,投资76亿元,建造十大标志建筑,未来5年北京累计投资将达8500亿元。
2、上海2010年世博会,直接投资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的投资将是其5-10倍,也就是150亿至300亿美元。
200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仅重大工程投资就超过500亿,日均投入约1.4亿元。
另外,上海投入的基础设施费用今后5 年拟达到500亿元,仅“十五期间”上海固定资产规模就将达到1万亿元。
3、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重庆新区开发投入每年高达2000亿元;广州市区东移;深圳300亿改造海空港;杭州市区扩大;天津海河开发;长春申办2007年亚洲冬运会成功;南京2005年十运会;海南大手笔推进基础设施等。
全国建设116个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达646亿元。
4、西部大开发。
国务院开发办在16大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开发西部的六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环保工程等都已列入重中之重,国家级重点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一大批高速公路的建设等千亿工程正在建设中。
5、未来10年是我国住宅建设的高峰期,十五期间将达57亿M2,到2005 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将达到22M2。
6、城市化推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界银行一次会议上讲: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最主要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二是新技术革命。
我国城市化率到2020年要达50%。
7、随着我国入世后一些保护性措施逐步取消,外资纷纷涌入。
据最近一份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吸收涉外直接投资达500亿美元。
8、党的16大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800 美元,达到总体小康,到2020年GDP要达到3000美元,才能达到全面小康,据有关方面透露,2003年全社会投资达到5090 0亿元,比2002年增长16%。
规范市场迫在眉睫加入WTO以后,对勘察设计行业,我国承诺主要是三个允许:允许设立合营企业,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允许入世后5年内设立外商独资勘察设计企业。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必须找到我们的差距,认识其深刻的原因,从而寻找对策。
从市场管理方面来看,我们仍然存在着许多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地方。
在政府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界定不清晰,多头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同WTO要求透明度原则有一定差距;在市场监督方面:存在过多的资格许可、审批程序、市场进入限制等问题,同WTO要求的减少壁垒,自由竞争的原则相违背;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的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的问题,同WTO要求的非岐视原则,公平性原则相违背。
从市场法规方面来看,虽然有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三大法律支柱,也有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大量部门地方规章作为配套法规,但这些同高层经济发展要求的法规体系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法规体系规范内容不健全;一些处罚条款不尽合理,处罚不力;工程建设中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规范,在制定、实施及修改方面透明度差,范围过宽,数量过多,标准滞后等等。
从市场竞争方面来看:外国勘察设计企业一般都具有如下竞争优势:技术力量;管理水平;融资能力,凭借这些优势,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将主要在工程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工程项目,而这将是我国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的竞争对手,再加上外商投资企业人才方面“就地取材”,高待遇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将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对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更是严峻的挑战。
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秩序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经多年努力,也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市场混乱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其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从市场经济本身来看,市场经济主体动机在于逐利而非无私奉献,造成其行为模式的复杂化,这是市场秩序混乱的内在原因。
人们既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和诚实经营来获取利益,也有可能通过损坏别人的办法,如欺诈来获取利益,只要他确信这种行为不会受到足够严厉惩罚,只要你不加强管理,再加上惩罚力度不够,这种混乱的市场秩序就不可避免。
其次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市场发育水平还比较低,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机制等还很不成熟,其突出表现是当前阶段政府功能紊乱,这是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深层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一直充当“全能”的角色,承担了全部的经济职能,在转向市场经济以后,政府的经济职能并没有完全取消,而是大量保留混迹于市场之中,由于政府承担了经济职能,这就从客观上使政府失去或部份失去中立的立场,在市场上人为制造出亲疏远近关系,破坏了市场公平原则。
如政企不分,政府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必然会向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企业倾斜,由此带来行业龚断和不公平竞争。
由于存在利益关系,政府在执行市场监管时难以做到公开和公平,影响其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又由于政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配置经济资源的权力,诱发政府官员在行使权力时产生寻租行为、腐败行为。
此外,诚信体系的缺失,制度不尽完善,惩罚力度不够,业主行为不规范等等,也是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
市场秩序混乱状况如果不能尽快找出对策得到及时制止,那么市场机制就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就不是“资源优化配置”而是“劣化配置”,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尽快找出进一步规范市场的对策。
(作者为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之一。
第三条上海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建管办)是项目经理质量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 以下简称市安质监督总站)负责项目经理质量不良行为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月度汇总工作。
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本办法,依据《项目经理质量不良行为记分分值》,对项目经理质量不良行为进行记分。
第四条对项目经理质量行为的年度评价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在记分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其质量行为年度评价为“不合格”:1、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2、质量不良行为记分累计满10分的;3、第五条规定应参加质量强化培训而未参加的。
第五条对项目经理质量不良行为记分从每年1月1日起开始计算,每月由市安质监督总站对全市情况进行汇总。
在记分期间,记分满5分的项目经理,必须及时参加市安质监督总站组织的质量强化培训并通过考试。
在记分期间,记分达到第四条规定“不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立即中止岗位工作,当年不得恢复。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重新任命项目经理,并将任命文件抄送市安质监督站和相关监督机构。
连续二年质量行为年度评价为“不合格”的,不得继续在本市从事项目经理岗位工作。
第六条各监督机构对项目经理质量不良行为进行记分前,必须将具体事实及其依据和所记分值书面告知当事人及当事人所属企业,给予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做好证据收集工作。
认为监督机构记分不当的,可以向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建管办申请复审。
第七条项目经理质量不良纪录各类表式由市安质监督总站制定,并统一印制。
第八条全市项目经理质量不良行为记分情况由市建管办每季度公布。
第九条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