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方案及组成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5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一、设计目标和要求二、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与优化四、传动装置的材料选型与制造工艺五、传动装置的测试与验证六、传动装置的维护与保养文章范文: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一、设计目标和要求传动装置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负责驱动和传递动力以实现特定的运动任务。
在进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
例如,设计者需要明确传动装置的工作环境、所需的传动比、承载能力、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设计的传动装置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二、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进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时,需要确定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可以包括齿轮、链条、皮带等传动元件,以及支撑结构和连接装置等附件。
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装置的运动方式、传动比的确定等。
通过明确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传动元件和附件,从而实现传动装置的可靠工作。
三、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与优化传动装置的参数计算和优化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传动装置的各项参数进行计算和优化,可以确保传动装置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对于齿轮传动装置,需要计算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等参数,并通过优化来确定最佳参数组合。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动装置的扭矩、功率、效率等指标,以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要求。
四、传动装置的材料选型与制造工艺传动装置的材料选型和制造工艺对于保证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和寿命至关重要。
设计者需要根据传动装置的工作环境和负载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抗磨损性等特性。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制造工艺,确保传动装置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以提高传动装置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五、传动装置的测试与验证在完成传动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来确保传动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测试和验证可以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负载测试等,以评估传动装置的静态刚度、动态性能、扭矩传递能力等指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一、程序设计 (1)1、程序设计目的 (1)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 (1)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分析 (6)三、设计原理 (7)1、机器指令 (7)2、微程序流程图 (9)3、微指令代码 (10)4、课程设计实现步骤 (11)四、实验设计结果与分析 (15)五、实验设计小结 (15)六、参考文献 (15)一、程序设计1、程序设计目的(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
(2使用简单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部分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3)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
(4)掌握微程序的编写、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5)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机组成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微程序计算机中指令和微指令的编码方法,深入理解机器指令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
2、程序设计基本原理(1)实验模型机结构[1] 运算器单元(ALU UINT)运算器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两片74LS181构成了并-串型8位ALU;两个8位寄存器DR1和DR2为暂存工作寄存器,保存参数或中间运算结果。
ALU的S0~S3为运算控制端,Cn为最低进位输入,M为状态控制端。
ALU的输出通过三态门74LS245连到数据总线上,由ALU-B控制该三态门。
[2] 寄存器堆单元(REG UNIT)该部分由3片8位寄存器R0、R1、R2组成,它们用来保存操作数用中间运算结构等。
三个寄存器的输入输出均以连入数据总线,由LDRi和RS-B根据机器指令进行选通。
[3] 指令寄存器单元(INS UNIT)指令寄存器单元中指令寄存器(IR)构成模型机时用它作为指令译码电路的输入,实现程序的跳转,由LDIR控制其选通。
[4] 时序电路单元(STATE UNIT)用于输出连续或单个方波信号,来控制机器的运行。
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中央空调冷冻水变水量调节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传统的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PLC的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分布式中央空调水控制系统。
1.中央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及原理中央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风机系统构成,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图1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在中央空调制冷过程中,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制冷,冷冻水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进行热交换之后带走冷量,此时制冷剂为常温低压气态,通过压缩机之后,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气态。
制冷剂进入冷凝器之后,在冷凝器的盘管中与冷却水完成热量交换,冷却水将带走热量,此时制冷剂由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凝为高压液体流出冷凝器。
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电子膨胀阀后压力降低,在降压过程中,液态制冷剂气化温度降低,在蒸发器中进行冷量交换,这个冷量交换的过程就是中央空调的制冷过程。
冷却水在冷凝器中完成热交换后,将制冷剂的热量带出,流经冷却塔时与大气充分接触,从而释放冷却水中的热量到大气中,经冷却水泵的作用后重新进入冷凝器。
冷却塔在冷却水循环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它使冷却水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能够起到自然降温的目的,冷却塔的风扇也具有降温作用。
冷冻水循环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
在冷冻水的循环过程中,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冷冻水与制冷剂完成热量交换后冷冻水温度降低,通过冷冻水泵将冷冻水输送到整个冷冻水循环系统中,之后在风机盘管中进行热交换,达到降低空气的温度的目的。
低温空气通过风机吹送到房间以达到降低房间的温度的目的,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
2中央空调冷冻水变流量调节2.1变水量调节的特点在中央空调水系统控制中,与常用的定流量系统相比,变流量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1)中央空调系统冷量负荷发生变化时能够实时调节冷水量,实现冷水量根据负荷改变而变化,从而降低水泵的能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导弹总体设计原理导弹是一种能够在大气层内或外飞行并能够自主或被动地攻击目标的飞行器。
其总体设计原理是基于导弹的任务需求、飞行环境和目标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导弹的总体设计原理包括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制导系统设计和弹头设计等多个方面。
首先,结构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基础。
导弹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内部布局、材料选用和结构强度等因素。
在气动外形设计中,需要保证导弹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具有较小的阻力和较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导弹能够准确地飞向目标。
在内部布局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导弹的各个系统和设备,以确保导弹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材料选用和结构强度设计中,需要选择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以确保导弹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较轻的重量。
其次,动力系统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关键。
导弹的动力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导弹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等因素。
在飞行速度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以确保导弹能够达到所需的飞行速度。
在飞行高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大气密度和飞行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导弹能够在不同的飞行高度下正常工作。
在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导弹的燃料和动力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在规定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内完成任务。
再次,制导系统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核心。
导弹的制导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导弹的目标探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和目标打击等功能。
在目标探测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设备,以确保导弹能够及时有效地探测目标。
在目标跟踪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跟踪器和控制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稳定地跟踪目标。
在目标识别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识别器和决策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准确地识别目标。
在目标打击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引信和引爆系统,以确保导弹能够有效地打击目标。
最后,弹头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弹的弹头设计需要考虑到弹头的杀伤机理、杀伤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阵列乘法器的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年1月10日目录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1设计原理 (1)1.2设计思路 (2)1.3设计环境 (3)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3)2.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2.1.1总体方案的逻辑图 (4)2.1.2器件的选择与引脚锁定 (4)2.1.3编译、综合、适配 (5)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2.2.1一位全加器的设计与实现 (6)2.2.2 4位输入端加法器的设计与实现 (7)2.2.3 阵列乘法器的设计与实现 (10)第3章硬件测试 (13)3.1编程下载 (13)3.2 硬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13)参考文献 (15)附录(电路原理图) (16)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1.1 设计原理阵列乘法器采用类似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乘法运算。
人工计算方法是用乘数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数,然后将每一位权值对应相加得出每一位的最终结果。
如图1.1所示,用乘数的每一位直接去乘被乘数得到部分积并按位列为一行,每一行部分积末位与对应的乘数数位对齐,体现对应数位的权值。
将各次部分积求和,即将各次部分积的对应数位求和即得到最终乘积的对应数位的权值。
为了进一步提高乘法的运算速度,可采用大规模的阵列乘法器来实现,阵列乘法器的乘数与被乘数都是二进制数。
可以通过乘数从最后一位起一个一个和被乘数相与,自第二位起要依次向左移一位,形成一个阵列的形式。
这就可将其看成一个全加的过程,将乘数某位与被乘数某位与完的结果加上乘数某位的下一位与被乘数某位的下一位与完的结果再加上前一列的进位进而得出每一位的结果,假设被乘数与乘数的位数均为4位二进制数,即m=n=4,A×B可用如下竖式算出,如图1.1所示。
X 4 X3X2X1=A× Y4 Y3Y2Y1=BX4Y1X3Y1X2Y1X1Y1X4Y2X3Y2X2Y2X1Y2X4Y3X3Y3X2Y3X1Y3(进位) X4Y4 X3Y4 X2Y4 X1Y4Z8 Z7Z6Z5Z4Z3Z2Z1图1.1 A×B计算竖式X4 ,X3,X2,X1,Y4,Y3,Y2,Y1为阵列乘法器的输入端,Z1-Z8为阵列乘法器的输出端,该逻辑框图所要完成的功能是实现两个四位二进制既A(X)*B(Y)的乘法运算,其计算结果为C(Z) (其中A(X)=X4X3X2X1,B(Y)=Y4Y3Y2Y1,C(Z)=Z8Z7Z6Z5Z4Z3Z2Z1而且输入和输出结果均用二进制表示 )。
空压站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空压站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 原空压站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1)原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某机车车辆厂空压站原先采用继电器控制系统对5台空压机组的进行控制。
每台机组均有一个起动柜实施Y-△降压起动,系统仅有手动操作方式。
在原系统中,1#、2#为主工作空压机组(功率各为110KW),2台空压机组按一定的周期轮流工作。
3#~5#为备用空压机组(功率各为30KW),当1#或2#空压机组工作而系统仍供气压力不足时,将起动其中1台乃至3台直到满足供气压力为止。
(2)原控制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①各工作机组虽然采取Y-△减压起动,但起动时的冲击电流仍较大,严重的影响到了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空压站周围其它用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②当主空压机组处于工频运行时,空压机运行时噪音大,对周围造成严重的声音环境污染;
③主电机工频起动对设备的冲击大,电机轴承易磨损,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大;
④主空压机组经常处于空载运行,浪费电能现象严重,很不经济;
⑤空压机组控制系统采用继电器控制,只有手动操作方式,因此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较差,人员操作麻烦,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
2. 改造技术要求
实施技术改造后系统应满足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运行时应保持供压系统出口压力稳定,压力波动范围不能超过±0.1Mpa;
(2)控制系统可以选择在变频和工频两种工况下运行;
(3)系统采用闭环控制,具有闭环模拟量回路的调节功能;
(4)一台变频器可拖动两台主空压机组,可使用操作按钮进行切换;
(5)根据空压机组的工况要求,系统应保证拖动的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恒转矩的运。
液化气站的总体设计液化气站的总体设计一、总体方案设计(一)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1、压力式温控既然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可以设计出双金属温度开关,人们不禁要问那么能不能利用其他物体的这种特性来做成温度开关呢?回答是肯定的,压力式温控开关就是利用了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增大来实现开关的功能的。
压力温控开关在工业领域应用很广,主要是因为它的输出力比较大,而且不用电源,完全是气体,符合本征安全的要求。
但是由于其体积比较大,所以不适合于一般的小家电,家用一般用于冰箱和空调。
一般的冰箱就是利用压力温度开关来维持冰箱的恒定温度的。
下面我们通过介绍它,来说明一般的压力温控开关的工作原理。
冰箱温控器的工作原理温度调节旋钮和凸轮是用来设定冰箱平均温度的。
在封闭的温包中装有气液共存的“湿饱和蒸汽”,一般是制冷剂磠甲烷或氟里昂,因为它们的沸点比较低,受热容易气化和膨胀。
通过毛细管,温包和膜盒相连,这个膜盒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极具弹性。
开始杠杆一端的电触点没有闭合,当温度升高时,温包内的饱和蒸汽,受热膨胀,压力增大,通过毛细管的传压,使得膜盒也胀大起来。
从而推动杠杆克服弹簧的拉力产生的力矩逆时针转动,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触点闭合,冰箱压缩机开始工作,进行制冷。
当温度降低时,饱和气体收缩,压力降低,触点断开,停止制冷。
如此循环,把冰箱温度恒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节省了电能。
其实这种控制的精度也不高,现在市场上高档的冰箱和空调一般利用变频调节。
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原理简单,老式的调节方式还是很受欢迎的。
2、热敏铁氧体温控在家用电饭煲中有两种温度开关,一种就是前面提到的,双金属温度开关,它可以不停地通断,用来对煮熟的米饭进行保温,还有一种温度开关是用“热敏铁氧体”做成的,它能实现只接通一次,可以使电饭煲煮饭温度高于一百多度后断开,不再接通。
因为米汤煮沸后,焖锅一阵子就可以,过多通断反而会把饭煮糊。
有类似的温度控制要求的场合也很多,都可以利用“热敏铁氧体”温度开关来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组成课程设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中央处理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 2012级4班设计者:指导教师:吴戴明设计时间:目录一、课题分析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课和几次实验的学习,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完成由基本单元电路构成一台基本模型机,再经过调试指令和模型机使其在微程序的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正常工作控制信号。
在设计基本模型机的实验基础上,完成这次的课程设计。
这次的课程设计将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条微程序。
、设计目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后续设计性课程,通过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设计任务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上搭建模型计算机系统,完成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调试任务,并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在搭建的模型机系统上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完善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方案和电路图,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分析基于我们对简单和复杂模型机的理解和实验,我们对课程设计分析1.3.1、课题设计准备⑴、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⑵、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确定相对应指令所包含的微操作。
随着超声波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广泛应用于检测、清洗、焊接、医疗等领域,甚至在纺织、航空领域也能见到它的踪迹。
目前,超声的研究和应用可分为功率超声和检测超声两大领域,超声清洗是功率超声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
它通过换能器,将功率超声的声能转换成机械振动,同时强超声波在液体传播时会产生“空化效应”。
在空化气泡突然闭合时发出的冲击波可在其周围产生上千个大气压力,对污层的直接反复冲击,一方面破坏污物与清洗件表面的吸附,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污物层的破坏而脱离清洗件表面并使它们分散到清洗液中,以清除物体表面的杂质、污垢或油腻。
与其他清洗相比,超声波清洗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清洁环保的特点,特别在清洗复杂零件、盲孔、狭缝多的物件时,更凸显它的优势。
1 超声波清洗机总体方案设计文中设计的超声波清洗机是以ST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包括整流滤波、逆变、IGBT驱动、PWM发生与控制、频率扫描显示、功率调节、调谐匹配与阻抗匹配模块以及相关保护模块。
图1 超声波清洗机原理框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220 V50 Hz的市电输入后分为两路,一路用来产生大功率超声波,另一路用来检测、控制与显示的供电作用,具体如图1所示。
其中,通过双向可控硅可控制清洗机的功率。
逆变模块为半桥逆变,把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交流电压,再经调谐匹配与阻抗匹配模块的变压器升压以及电感匹配,可以高效率、最大功率地输送到压电换能器。
最后,压电换能器把超声波电源输出的电能转化为高频机械振动。
2 超声波清洗机各模块设计原理2.1 整流滤波与功率调节模块220 V50 Hz交流电经整流桥B1整流以及电解电容C12滤波后产生直流输出电压。
其中双向可控硅TR1用于功率调节,C11为安规电容,R11和C11主要用于消除高频干扰。
而U1为光耦,型号可以选择MOC3021,1脚和3脚接调功模块。
光耦U1起到隔离强弱电的作用,增强了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图2 整流滤波模块在超声波电源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整流滤波模块与逆变模块会发热,可以将两个模块安装在一个铝片散热器上,进行风冷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