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选自毕淑敏的同名小说。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位男青年与一位盲女之间的感人故事。
通过讲述男青年如何关爱、帮助盲女,以及盲女在男青年的关爱下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勇敢面对生活的过程,揭示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感动。
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正逐步深入。
但同时,他们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引导和培养。
本文的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美好的人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课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
3.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带上她的眼睛”的含义。
1.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课文所传达的关爱、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带上她的眼睛”的含义。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1.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关爱、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因为关爱他人而发生的感人故事?请简要分享。
2.自主阅读1.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1.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分析人物形象1.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理解“带上她的眼睛”的含义1.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带上她的眼睛”的含义。
5.学习课文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1.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1.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6.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教育1.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传达的关爱、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7.小结与作业1.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课题:带上她的眼睛1.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3.“带上她的眼睛”的含义4.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5.情感体验与价值观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科幻的神奇——《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主要情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2.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悬念、伏笔。
3.抓住文中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
重难点:1.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悬念、伏笔。
2.抓住文中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年的贺岁档,有一部电影轰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吗?生:七嘴八舌师:是的,就是刘慈欣创作、吴京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它可称之为是我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可以与好莱坞大片相媲美,大家想看吗?生:想师:现在,我可是没这个能耐让大家一饱眼福了,但大家可以凭借自己的幻想,来做一个英雄梦。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系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的家园。
如果是你,你将怎样实施这个计划呢?生:回答(其他学生表情各异、窃窃私语、隐隐做笑)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很棒!)可是大家的表情为什么这么奇怪呢?不相信这位同学的英雄梦会实现吗?好,让我们带着对科幻小说的疑惑和好奇,走进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二、预习展示1.作家作品: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带上她的眼睛》荣获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等。
2015年8月,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亚洲首次荣获此奖的人。
2.文体知识科幻小说:科学、幻想、小说三、一读理情节【问题】:浏览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方法】:整体俯瞰,归纳总结【要求】:浏览时,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分享交流】“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她的眼睛》是当代科幻大家刘慈欣的名作,编写组专门请他本人适应教材的篇幅做了改写,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文字优美,内容感人,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
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阅读时,不妨先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顺着自己的好奇心,去追寻小说的情节线索。
科幻小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课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阅读中,要注意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从中汲取养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2.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并根据小说内容谈自己的看法;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2.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教学重点】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并根据小说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预习资料中《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一文,并根据建议的阅读方法阅读刘慈欣的其他作品。
一、介绍作者: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
他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中国的科幻小说并不发达,但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二、初读课文:提示:抓住小说的特点,迅速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小说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一. 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科幻小说。
本文讲述了主人公在一次探险任务中,意外被困在了火星的地下洞穴,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在他的坚持与努力下,他成功地带上了自己的女朋友的眼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女朋友的眼睛代替自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本文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小说,对于科幻题材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情节较为复杂,需要学生仔细阅读,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此外,本文中的一些科学概念和虚拟现实技术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学会分析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元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珍视亲情、热爱生活的道理,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分析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元素。
2.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3.难点:分析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元素,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元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案例、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科幻小说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科幻小说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23《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一、能说出本文的内容结构;二、能说出本文运用的伏笔和照应;三、能解释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能说出本文运用的伏笔和照应。
二、难点1.能说出本文运用的伏笔和照应;2.能解释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带上她的眼睛》,标题中的“眼睛”指的是什么?(传感眼镜)这是一篇科幻小说,它的作者刘慈欣曾在2015年凭借小说《三体》轰动中国以至世界,为亚洲首次获得可谓是“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
国内有人评价说他的文字创造的,是一个中国罕见的恢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地球变得很渺小,人类,也变得同样渺小。
二、字词积累[屏显课文生字词]全班齐读后,亮出字音答案。
再亮出检测题,请1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最后亮出答案。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我们可以先抓住文体,这篇文章文体是什么?(小说)理解小说结构要从理解情节入手。
情节可分成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比如这篇文章的发展是——到草原度假时,“我”与她感受迥异。
大家现在快速浏览,把其他三点在文中找出来。
(先独立学习,后抽问1-2名学生,或请主动举手的)小结: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休假。
高潮:“我”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原来她是因“落日六号”出事被困地心。
结局:“我”挂念她,带着伤感和咏叹。
四、搜寻伏笔文章并没有马上揭示出她的真实身份,但这之前是否有一些透露出来的信息?请找出文中运用伏笔的地方,并找出与其相照应的文字,做好批注。
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解释下“伏笔”和“照应”分别是什么意思?(可请主动举手的)伏笔: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教师先介绍范例:伏笔:“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照应:“只有一样东西凸现出来, 这就是那在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
”“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失重的铅笔”就是让“我”发现她实际身处“失重的地心”的一个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