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渗透思想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而思想教育是习得做人、做事的重要环节。
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广泛选材,塑造立意目标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要内容,选取优秀的课文,通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认识人生百态。
课文的广度和深度要充分考虑,涵盖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维度,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道德、价值和人生意义等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激发思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思辨能力。
通过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真理、思考人生的渴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故事情节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行为动机、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情感教育,引导情感体验语文教育不仅关注认知层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课文中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冷漠,从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写作指导,培养表达能力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作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人生意义等深刻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理解。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自己的所见所闻,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五、生活实践,体验思维成果思想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来验证和应用自己的思维成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博物馆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把握社会的变化。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借助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去感受并反思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通过课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和设计,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深化对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对于关于友情、亲情、爱情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样的亲情是最珍贵的等等。
同样,对于一些有关心灵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感受和想法,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生的意义。
写作教学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求改善。
这些品质都是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翻校的方式来让学生深化思考,比如,通过互相交流、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思想,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能力。
三、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是校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渗透思想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当中。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德育类活动,比如校园志愿者、童谣汇演、志愿服务等,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
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一些优秀的德育故事,并引导学生去分析、感受、反思,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识素质,培养一个优秀公民的心态。
四、班会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班会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途径,可以利用班会活动来渗透思想教育。
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比如进行社会实践、组织思想交流的讨论等,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从而在经历中得到了人生的启迪和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思想品德教育是指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行为。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文学阅读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课本中的优秀文学作品,讲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品德要求,激发学生对美好道德的向往。
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讲解诗词文化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他们对美好的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在讲解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哲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培养他们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判断能力。
在语言运用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表达和语言交流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道德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念。
在组织语言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批判思维和价值决策能力。
通过写作和语言交流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1. 选材务实。
在语文教材的选取上,注重选择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积极价值观的文学经典作品和现实题材的文章。
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和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情感,进而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世界的多样性。
2. 引导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想独立性和多元思维能力。
3. 培养情感教育。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容,并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
4. 弘扬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学习文学常识、了解历史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明的魅力和伟大。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5. 培养审美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观看美丽景色、听古典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并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选材、引导讨论、培养情感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和培养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以下
是几点实践建议:
1. 融入素材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思想性和价值性的素材,例如名人故事、寓言故事和文言文中
的名言警句等。
在教学中可以重点突出这些素材,并适当减少论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素
材自主思考。
2. 引导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一个人要努力”、“什么是友情”等等。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和思考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
神。
3. 引导品味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和美学等方面都是值得品味的。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品味作品中的意蕴和价值,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激发他们对
文学的热爱。
4. 创设情境
针对不同的思想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自我认识”
主题下,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感恩教育”主题下,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感谢信等等。
5. 引导互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在教学环节中引入问答互动,促进师
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演讲或班级
座谈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
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随时随地培养思想教育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多方面渗透思想教育【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口头说话到书面运用,都潜在着巨大的思想教育动力。
本文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说话训练等几方面,说明语文教学应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想渗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前言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育都负有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上两段引文非常权威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包括语文教学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中。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借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思想教育(一)通过课堂阅读,渗透思想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也就是把思想教育渗透到阅读中去。
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获取信息量最多的手段。
课堂阅读一般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这种阅读带思考性质,阅读要做到边读边想,并注重知识的对比、联系。
1、认识作者、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思想热情古往今来,不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各行各业的事业有成者,他们创下的骄人业绩,谱写下的华章,都与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分不开的。
利用作家和时代背景,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课文中,凡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其作者必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古代有李坤、李白、贺知章、陆游等名人,多是诗人或政治家;现、当代的有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等,多是小说、散文家。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言: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汉字、识字、阅读理解等基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1.引发情感共鸣小学生的情感很丰富,他们容易被情感所感染和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令人动情的故事,比如小动物的故事、勇敢的人物的事迹等,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讨论、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2.提出问题,激发思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运用教材,培养人文关怀1.文本需要关联现实教材中的文章应该尽可能地关联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相贴近。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理解。
2.培养人文素养教材中的文本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可以选择一些揭示社会现象的文章,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三、探究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1.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一些问题。
比如,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解读一篇较难的课文、共同完成一份研究报告等。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仿真情境,激发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仿真情境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比如,举办一场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扮演各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商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案。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而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一、通过文本选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文本,选择合适的文本内容可以很好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上,应注重选择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学作品,如名人传记、寓言故事、经典诗词等,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内涵和道德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杨红樱的《艾青和艾筠》这篇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杨红樱是一位勤劳善良、热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通过她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勤奋读书、助人为乐的品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文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学生阅读经典课文,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并通过朗读、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情感内涵和品德要求。
2. 进行情感交流和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相关情境,提出一些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讨论。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爱护小动物”的看法和经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1. 给学生提供具有思想品德启发的写作题目在写作训练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思想品德启发的写作题目,例如:“大树的身影”,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老师或其他亲人的感恩文章,引导学生感恩他人、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角度的渗透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思想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围绕语文教学如何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探究。
一、情感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教育情感是人类内在的情绪反应和心理体验,情感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与素质。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多角度展现文学作品和人物形象的情感经历,让学生通过文学欣赏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能力。
同时,在形象化的情感呈现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感性表达的限度和局限性,逐渐加深学生文学表达的主观感受。
二、伦理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教育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源于健全的伦理体系,伦理教育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选取代表伦理范畴内容的经典作品,比如《孔乙己》、《草房子》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还可以在对经典人物和事件史实的深入分析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伦理价值体系的流变和现实意义。
比如,在对《阿Q 正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性复杂性和弱者意识形态的不同,理性理解“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的主题变现。
三、文化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教育文化是每个民族向外界展示其气质和品位的“名片”,文化教育在培养青少年高尚品德、鲜明民族特色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进外国文学经典或者文化深入理解经典著作,让学生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和差异性,培养出宽广的国际视野。
同时,在学生对国内外文化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进行分析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从而树立对多文化和独立思维的尊重和欣赏意识。
四、历史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教育历史是指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的关系纪录,在历史学习中承载着很多的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文学或者社会科学的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比如,通过学习《红楼梦》了解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明白封建主义是一切社会污点的根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以下是几点具体做法:一、选材引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精心选择各种文学作品,将其中的思想内容融入教学。
可以选择一些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来开展复述、讲解、欣赏等环节。
对于其中蕴含的道德礼仪、感恩互助、正直勇敢等思想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注重品德素质的培养。
二、开展情感教育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培养他们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情感教育。
通过教学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对人物意志、心情等进行描写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友爱心等情感能力。
三、课堂互动讨论语文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思辨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辨精神,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独立思维的能力。
四、作文教学培养思想品质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可以渗透思想教育。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有思想性的作文题目,如人生感悟、我的梦想、我与他人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在批改作文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强调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五、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思想教育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朗读比赛、剧本表演等形式,增加学生与书本的接触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化故事、名人传记等,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六、课外拓展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拓展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展览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文化传统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包括选材引入、开展情感教育、课堂互动讨论、作文教学培养思想品质、培养阅读兴趣、课外拓展活动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渗透思想教育
作者:赵秀琴唐丽华
来源:《科学教育导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渗透思想教育,不但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而且还促使全班学生思想觉悟,道德风貌发生了大的变化,形成了文明守纪,勤奋学习,团结进取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渗透多种方法多种途径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生可以不成材,但一定要成人。
这个“成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向善、向上、有能力、有责任的人。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许多学生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向钱看的人多了,讲奉献的人少了;自私自利的人多了,顾全大局的人少……面对着这种种可怕的事实,不得不使教育者挖尽心思去寻找挽救孩子的“佳药良方”。
我是怎样寻找的呢?除用班会、活动等形式渗透思想教育外,重要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1.在揭题时渗透思想教育
这种方法教育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风格、体裁。
1.1 借助教材插图揭题,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配有大量插图,很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如: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哪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学生思考后得出是北上抗日的红军勇夺泸定桥的场景。
让学生读事先查好的资料: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斗,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
事情的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四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这幅图就是红军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舍小家的护大家精神的体现。
这样揭题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使学生知道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既增强了学生对先烈的怀念、敬仰之情,又使学生珍惜今朝,努力进取。
1.2 在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时揭题进行思想教育。
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向学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史情,渗透思想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就是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的杰作。
教学时要向学生简要地介绍当时国民党残酷的统治,无数革命者遭到捕杀。
国民党为了收买人心竟用高官厚禄来诱惑革命者,而革命者拒不接受,有的被活活打死;有的被折磨得神不守舍精神错乱。
同时指出,他们的统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反抗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世了。
这样介绍时代背景从中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革命烈士忠贞不渝的坚强意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1.3 在讨论时揭题渗透思想教育。
如教学《昨天,这里是一座村庄》一文时,先出示课题,接着提问:昨天这里是一座村庄,今天变成了什么呢?(学生答:今天变成了特区。
)此时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村庄发生这样喜人的变化呢?在学生讨论后,我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改革开放政策符合国情、民情,顺应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所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着启发学生:这篇文章应带有什么样的情感读呢?这样渗透进一步使学生知道党的力量是无穷的。
只有党才能使人民走向富裕之。
只有党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从中使学生对党产生无比热爱。
2.在识字谜,用词说话,理解文章中心时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掌握字,理解词义,用词说话,理解文章中心是小学不同阶段的重、难点,也是学习每篇文章的必经之路。
这样学习字、词、篇时渗透思想教育,既利于对字、词、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渗透文章中反映的思想内涵,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2.1 在学“字谜”中渗透思想教育。
掌握字形是识字的难点,而编字谜学汉字是帮助儿童识记字形的好方法之一。
在识字教学中编有思想教育内容的字谜,使儿童在欢快地学字中受到教育。
如:在学习“富”字时,可编“宝盖头下一口田,勤劳不缺吃和穿”,依次写出宝盖、一字、口字、田字,组成“富”字。
学生学字谜后不仅很快的掌握了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使学生深深知道勤劳才能致富,勤劳才能丰衣足食,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再如:“力”对“办”说:“朋友,你有力气也不能天天把两个钱袋子挂在身上显啊”,此谜教育学生不要有点儿资本就翘尾巴,对现在学生“浮”的心理下了及时的对症药。
2.2 在说话中渗透思想教育。
通过学字谜记字形外,还采用扩词法,用词说话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为宗旨。
如:在学习“帮”字时,先分析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后,可引导学生组词:“帮助、帮忙、互帮”等,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帮助”、“帮忙”是一方向另一方伸出援助的手。
而“互帮”是双方互相帮助,既你有困难我帮助你,我有困难你帮助我。
最后让学生用词说话。
有的说:“小明做题时
遇到了困难,我给他当小老师,帮助他打败了他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他对我表示感谢。
”有的学生说:“发现别人有困难应主动去帮忙。
”还有的同学说:“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我们大家庭才能和睦幸福。
”从掌握字形、字义到组词说话,既能使学生掌握词的内涵,又能从中意识到互相帮助是美德,自私自利是可耻的教育效果。
2.3 通过文章的中心渗透思想教育。
如果说内容是文章的血肉,那么文章的思想内涵可称谓文章精髓,可以启迪孩子们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如《给妈妈的礼物》一文,文章的中心是写妈妈过生日那天丽丽给妈妈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得到了妈妈表扬的事。
教学时我抓住中心及时提问:为什么妈妈表扬她?此时也是我渗透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指出: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丽丽自己动手做的,既节省了钱,又开动了脑筋,既说明丽丽是个有心计很懂事孝敬的孩子,又表达了丽丽对妈妈深深的爱。
从而使学生懂得了:动脑筋,知勤俭,孝为先是美德的道理。
由上可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渗透思想教育,不但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而且还促使全班学生思想觉悟,道德风貌发生了大的变化,形成了文明守纪,勤奋学习,团结进取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