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3下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塗、作答。
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在每小題列出の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の,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の答案字母按要求塗黑。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の著作是()。
A.《論語》B.《大學》C.《學記》D.《孟子》2.教育能夠把潛在の勞動力轉化為現實の勞動力。
這體現了教育の()功能。
A.經濟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3.最早在大學裏講授教育學の學者是()。
A.梅伊曼B.赫爾巴特C.洛克D.康德4.人の身心發展有不同の階段,“心理斷乳期”一般發生在()。
A.幼兒階級B.青少年階級C.成年階級D.老年階級5.“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隱喻了教師勞動具有()。
A.連續性B.長期性C.創造性D.示範性6.最早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這一經典課程論命題の學者是()。
A.誇美紐斯B.斯賓塞C.杜威D.博比特7.一個數學成績優秀の學生由於某種原因產生了對數學の厭惡,他在離開學校後很可能不會再主動研究數學問題了。
這種現象屬於()。
A.連帶學習B.附屬學習C.正規課程D.顯性課程8.“西鄰五子,一子樸,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僂,乃使樸者衣,敏者賈,盲者蔔,跛者紡,僂者績”這體現の教學原則是()。
A.啟發性原則B.因材施教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D.直觀性原則9.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並采用靈活の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の上課時間,以大約20分鐘為一個課時,這種出現於美國20世紀50年代の教學組織形式是()。
A.文納特卡制B.活動課時制C.道爾頓制D.特朗普制10.“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體現の德育原則是()。
A.思想性原則B.疏導性原則C.連貫性原則D.一致性原則11.“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寓德育於活動之中,寓德育於教師榜樣之中,寓德育於學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於管理之中”這體現の德育過程是()。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巩固练习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5.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
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哪一种特征?( )A.程序性B.垄断性C.非自愿性D.公益性6.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9.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B.列举式C.概括式D.二维图表式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11.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12.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2013年江西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六套真题答案(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2013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一)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l分,共30分)1.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2.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3.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A.讲义B.提纲C.教学参考书D.教科书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 )原则。
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思想性6.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7.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 )中。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8.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学习B.生殖C.创造D.思考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0.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A.课文B.习题C.目录D.图表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1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B.前提C.任务D.途径13.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4.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15.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B.直观性很强C.提高了教学效率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1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因素对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共10分)1.学校教育始于 (A )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D)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C)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B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B)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6.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B )A.斯密斯B.泰勒C.科尔伯格D.皮亚杰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8.__________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B )A.教案B.课时计划C.教学方法D.课题计划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D)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CDE)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型1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AC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13.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BCDE)A.洛克的“白板’’论B.高尔顿的血统论C.柏拉图的三等论D.基督教的“原罪说”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1 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CE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育方法的选择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15.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ABCDE )A.受教育的权利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E.人身自由权1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BCE )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实际性E.操作性17.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__________等活动。
江西省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2.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B.主要力最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4.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为()。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6.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A.选择题型B.命题C.确定评分方法8.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9.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10.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1.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12.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14.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标准全真试卷(4) 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A. 人一人关系B. 人一物关系C. 授一受关系D. 朋友关系(2)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是()。
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韩愈(3)“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的语言。
A. 孔子B. 韩愈C. 朱熹D. 王夫子(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德谟克里特(5)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
A. 同学关系B. 同事关系C. 师生关系D. 上下级关系(6)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
A. 《爱弥尔》B. 《大教学论》C. 《普通教育学》D. 《学记》(7)教学过程的主体是()。
A. 教师B. 学生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认识活动B. 实践活动C. 交往活动D. 课堂活动(9)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B. 个别差异性C. 不平衡性D. 互补性(1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A. 锻炼法B. 陶冶法C. 榜样法D. 说服法(11)“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对教育的要求。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互补性D. 个别差异性(1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柯尔伯格B. 皮亚杰C. 麦克菲尔D. 班杜拉(13)()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1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 教育理论B. 职业道德C. 文化科学D. 教学基本功(1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江西省教师证(中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一、江西省教师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单选题答案及解析1.C 【解析】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在做中学”的过程。
2.D 【解析】关于课程的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别也不同。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D 【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因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4.C 【解析】学校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B 【解析】l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四有、两爱、两精神”。
6.C 【解析】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题中所叙述的正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7.A 【解析】l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8.C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由于生活是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
所以教育也是生长、发展的。
9.C 【解析】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
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0.C 【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
11.C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12.D 【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B 【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标准全真试卷(1)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 福勒B. 费斯勒C. 赫尔巴特D. 杜威(2)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B. 苟子C. 孟子D. 老子(3)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 制定课程标准B. 制定教学计划C. 课程设计D. 明确培养目标(4)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B. 斯塔弗尔比姆C. 泰勒D. 裴斯泰洛齐(5)学科专家的建议是确定()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目标(6)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的原则。
A. 以社会实践为主B. 以课外活动为主C. 以上课为主D. 以家庭教育为主(7)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
A. 实验法B. 讲授法C. 讨论法D. 演示法(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 巩固知识B. 领会知识C. 运用知识D. 检查知识(9)在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
A. 教育目的B. 课程目标C. 培养目标D. 教学目标(10)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政治制度C. 文化D. 科技(11)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人提问”策略的是()。
A. 突出道德争端B. 询问“为什么”的问题C. 澄清与总结D. 使情境复杂化(12)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
A. 课程功能的角度B. 教育阶段的作用C. 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 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2013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 20 分钟为一个课时。
这种出现于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2013年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2.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3.提出“白板说”的是( )。
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5.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6.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
A.教育B.文化C.国家的建立D.学校的出现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8.(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育方法9.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10.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B.智能C.思维D.能力因素11.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12.(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1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谈话法1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15.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
共10分)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A.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C.学校即社会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E.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A.孟子B.苟子C.华生D.格塞尔E.洛克4.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以下要件( )。
A.必须是中国公民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E.体格达标5.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6.课程的具体表现包括( )。
A.教科书B.课程标准C.各门学科D.课外活动E.教学计划7.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8.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B.实验课C.巩固课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D.练习课E.演示课9.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10.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A.规范B.管理C.控制D.教育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_________为标志。
2.与网络教育“平等的”开放式教育,相反,传统教育是__________的等级制教育。
3.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__________。
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______过程中实现的。
5.1957年,____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我国提出的__________。
6.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_________包__________。
7.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__________。
8.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关系。
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__________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本部分构成。
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10.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__________、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白板说”2.人力资本4.国家课程5.德育方法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3.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4.教师应如何备课?5.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教育”一词,据考证,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C【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3.B【解析】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4.A【解析】西方内发论者从人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威尔逊提出“基因复制”是决定力量。
5.C【解析】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例子。
6.B【解析】文化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
7.B【解析】孔子的意思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
所以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8.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9.A【解析】正是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才促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发生。
10.A【解析】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11.D【解析】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实施课程计划需要依靠组织教学活动来实现。
12.A【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3.C【解析】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知识,且利用了一定的仪器。
因此是实验法。
14.D【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5.B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2.AC【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BCE【解析】孟子是内发论者,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他们都不是外铄论者。
4.ABCD【解析】由教师资格申请条件可知。
5.ABDE【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6.ABCDE【解析】广义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7.AC【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教学还会实现其他的教学目的。
8.BDE【解析】课的种类可按教学方法划分,也可按教学任务来划分,新授与巩固均是教学任务。
9.ABD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坚持性善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倡导民主德育观。
10.BCD【解析】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三、填空题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2.金字塔形3.学校文化4.社会实践5.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6.教育方针、教育目的7.社会权利8.人—人9.课程标准、说明部分、本文部分10.促进学生的发展四、名词解释1.“白板说”: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3.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是一级课程。
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江西教师资格QQ交流群:119594896(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