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一、写出下列理论家和批评家属于哪个流派(24%)●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森,爱亨鲍姆●精神分析:奥托·朗克、弗洛伊德●文艺符号学:苏珊·朗格,卡西尔●原型批评:荣格,弗莱(要有神话的影子)●英美新批评:瑞恰兹,韦勒克,艾略特(强调一部作品的研究,不与其他比较)●结构主义: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卡勒(反对只研究一部作品,研究一类作品)●结构主义:罗兰·巴尔特,德里达●阅读现象学:英枷登,杜夫海纳●文艺阐释学: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象征主义:瓦雷里,马拉美●接受美学:尧斯,伊塞尔●艺术形态学:卡刚二、名词解释(20%)【语言论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
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直至解构主义,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学的中心地位,开始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力图透过文本分析,揭示隐藏于深层的文学总体结构即“语言”或“普遍的语法”。
(索绪尔:共时性语言学;人类文明载体:语言;20世纪最大危机:语言的表征危机(不同的人对语言有不同的阐释);)【非理性化转向】: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也就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上半期,人本主义哲学和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上风,如弗洛伊德,荣格对无意识领域的开拓,克罗齐,柏格森对直觉的推崇等。
(强调非理性比理性更加重要)。
【哲学思维】:胡塞尔在其现象学理论中提出的,它是就自然思维而言的。
在胡塞尔看来,自然思维是指向事务的思维,儿哲学思维是指向认知本身的思维。
哲学思维其实是认识的批判。
【巴赫金的“整体性”批评】:巴赫金的研究方法是探索一种把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与西方文艺批评的“局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有点儿类似中西医的结合。
他指出,文学批评要注意四个环节:文学作品、文学环境、一般意识形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强调这四个环节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悲剧(P34)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着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杜勃罗留波夫)人民性(P255)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人民性问题。
在他看来,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固然也体现为艺术家运用人民便于接受的形式、描写人民的风俗习惯、使用人民的语汇,但主要的却不在于形式、题材、语言,而在于它的内容所渗透的人民的精神,即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
文学家怎样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人民的精神呢?第一,文学要“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第二,也是关键的一点,文学家要在思想感情上同人民一致。
此外,杜勃罗留波夫还认为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作品的人民性的渗透程度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的水平。
当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所谓人民性,也主要是要表现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利益。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P322)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另一种是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艺术活动,就是直觉活动,艺术是直觉的产物。
直觉的最大特性是意象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
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
4.(庞德)意象(P348)“意象”是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
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
”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
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在庞德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
因此,他把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当做诗歌创作的宗旨:“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重点:一、古希腊文化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从数而产生,数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他发现了万物都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提出了数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理精神成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内在动力,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3、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4、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5、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1. 理式论摹仿说。
柏拉图的“理式”是指不依赖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柏拉图从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以及培养城邦保卫者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指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a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b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伤感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是“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填空:1审美关系,2《诗学》,3德谟克利特,4赫拉斯,5《论崇高》,6阿伯拉,7《诗艺》,8屈雷顿,9温克尔曼,10莱辛,11诗力说,12维柯《新科学》,13康德,14歌德,15德国古典主义美学,16华兹华斯,17《克伦威尔序言》,18《拉辛与莎士比亚》,19别林斯基,20时代、环境、种族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2、灵感说: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3、卡塔西斯说: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来的,感情并非人性中的低劣部分,感情也并非与理智绝然对立,感情的适中就是美德。
悲剧的作用恰恰能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这种美德的形成。
4、贺拉斯诗体: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
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5、太一流溢说:普罗提诺的“流溢说”是一套神造世界的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太一”。
由于太一是完满的,充溢的,流溢出来的东西能形成别的实体,所以万事万物都是它创造出来的6、语象: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出的,他认为“语象”指象征语言中的形象,他认为象征语言能给读者带来乐趣,象征语言具有形象性,象征语言不是直白地表述含义。
7、四义说: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包括:字面义、寓言义、哲理义、奥秘义。
8、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由卡斯特尔维屈罗提出,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9、巧智:蒲柏把“巧智”当成是自然的恩赐之物。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写10%2、名词解释20%3、论述题30%4、材料分析40%“这就是因为你解说荷马,不是凭技艺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凭附。
”苏格拉底《伊安篇》—论诗的灵感“说句知心话,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悲剧诗人和其他摹仿者们,在我看来,凡是这类诗对于听众的心业是一种毒素,除非他们有消毒剂,这就是说,除非他们知道这类诗的本质真相。
”苏格拉底《理想国》—诗人的罪状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情节成分:突转、发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诗学》亚里斯多德崇高:伟大心灵的回声。
——郎加纳斯《论崇高》“我们与神性相似之处就是兼爱和爱真理。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没有一个真有见识的人会认为财富、名誉、光荣、势力或为荣华富贵所围绕着的一切是幸福;他深知,仅仅鄙弃它们就是一种福气;事实上,享有它们的人也远不可有机缘获得它们但由于心灵伟大而漠视它们的人受人尊敬。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使观都往往如醉如痴的和谐比例。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绘画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例如欲望、嘲笑、愤怒、怜悯等。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风格却就是本人。
”——《论风格》法布封“诗里的真实是一回事,哲学里的真实又是一回事。
”——《论戏剧诗》法狄德罗“悲剧是对一系列彼此连系的事故(一个完整无缺的行动)进行的诗意的摹拟,这些事故把身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显示给我们,目的在于激起我们的同情。
”德席勒《论悲剧艺术》“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决不会从人性中消失;它只能同人性本身一起消失,或者是同人的感受的能力一起消失。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导论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西方文论的分期(一)古代文论(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二)近代文论(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现代文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四)后现代文论(20世纪70年代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西方哲学从研究重心来看,从古希腊直至现在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从古代的自然本体论转向近代的认识论一次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论。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2)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3) 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一、自然美学:美在和谐首先,美在于数的和谐。
其次,提出了“天体音乐”的概念。
二、艺术美学:模仿自然(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三、伦理美学:美即功用(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模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1、理式“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约公元前580~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
文艺思想:运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作为艺术原则,从数量比例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认为“美是和谐统一”。
例证:音乐具有高低音;大小两个宇宙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公元前530~前470,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
基本着观点:宇宙自然有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美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
例证: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公元前460~前370,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从而探寻美和艺术的本质的艺术家。
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文艺思想: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干、行为和心灵;认为文艺的创作“不能不竟研究而得”,又认为诗人是靠灵感和天才来写作;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例证:“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苏格拉底摹仿说与功用说公元前469~前399,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哲学中心思想:神学目的论。
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变化: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文艺;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象”的问题:判断美的标准是“功用”,实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具有相对性;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的目的。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理式论摹仿说公元前427~前347。
哲学思想:“理式”(Idea)论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5%)1、美在“数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来的。
2、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3、在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中,居于悲剧六个成分(性格、思想、情节、言词、形象和歌曲)之首的是情节。
4、“灵魂回忆”说是柏拉图灵感理论的一部分,其意是说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5、《论崇高》这部作品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作者朗加纳斯是与贺拉斯同一时代的人。
6、贺拉斯“寓教于乐”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7、“四义说”是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这四义分别指的是语言的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8、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是的布瓦洛,反映他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著作是《诗的艺术》。
9、在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做分别时认为诗与画有不同的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10、法国启蒙主义文论家中先崇尚莎士比亚后又完全贬低莎士比亚的作家是伏尔泰。
11、在法国古典主义那里,理性即等于自然,等于古典P105 。
(不确定)另一个答案是“道德”12、德国十八世纪卓越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提出古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此论影响了这一时代许多的诗人、艺术家,包括歌德。
13、席勒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审美教育书简》和《朴素的诗和伤感的诗》。
14、作为黑格尔一切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理性万能论。
190(不确定)15、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家锡德尼对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世界是铜的,而只有诗人才给予我们金的。
”17、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冲突的本质理论认为悲剧冲突起源于“好人犯了错误”。
18、亚里斯多德阐述文艺的主要著作是《诗学》19、贺拉斯的主要文艺著作是《诗艺》20、布瓦洛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21、康德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主要在他的《判断力批判》里得到了表述。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选择1、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论著是《诗学》,他的美学论观点是净化说。
2、柏拉图《文艺对话录》,观点是“美是理念”,“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论”、“灵感说”、“理式论”。
3、贺拉斯《诗艺》,寓教于乐说。
4、达芬奇“镜子说”5、布瓦洛《诗的艺术》,理性原则,形式服从内容。
6、狄德罗倡导严肃剧、正剧、悲喜剧。
7、海涅《论浪漫派》,文学与生活的结合。
8、斯达尔夫《论文学》,环境决定论。
9、莱辛《拉奥孔》,诗与画的界限。
10、丹纳/泰纳,文学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11、圣伯夫:传记批评。
12、西马来源,俄国现代主义,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13、车尼尔斯基《怎么办》,美是生活。
14、瓦尔德爱尔兰人提倡唯美主义,及为“艺术而艺术”15、康德审美是无目的合目的性审美三原则感性 - 知性 - 理性1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7、燕卜荪含混说,区别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
18、艾伯拉姆斯《镜与灯》,文学四要素说。
19、.柏格森提出心理时间詹姆斯意识流20、克罗齐,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21、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普斯王》。
22、《哈姆雷特》《柴拉马佐夫兄弟》2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萨特《存在与虚无》波伏娃《第二性》读者使作品获得生命24、伽达默尔《真理与法》。
21、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2、卡西尔,人是符号动物。
23、尼采《悲剧的诞生》,悲剧是酒神精神的表现24、西马又称新马,后马。
25、当代西方文论的两次转向,人本主义,语言论。
26、间离效果即陌生化,理性化的表演形式。
二、名词解释1、弗洛伊德西格蒙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
他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法,获得很大的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以无意识、梦、幻想、欲望等人类精神为研究对象,因此其理论与观点早已超越心理学的范畴,成了一种理解人的动机、人格和精神活动的科学,并在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宗教、历史学、人类学等西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复资料XXX整理西方文论复资料一、填空(15%)1、美在“数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是由XXX学派提出来的。
2、XXX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3、在XXX的悲剧理论中,居于悲剧六个成分(性格、思想、情节、言词、形象和歌曲)之首的是情节。
4、“灵魂回忆”说是XXX灵感理论的一部分,其意是说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5、《论崇高》这部作品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作者XXX是与XXX同一时代的人。
6、XXX“寓教于乐”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7、“四义说”是XXX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这四义分别指的是语言的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8、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是的XXX,反映他古典主义实际的主要著作是《诗的艺术》。
9、在XXX对诗与画的界限做分别时认为诗与画有不同的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10、法国启蒙主义文论家中先崇尚XXX后又完全贬低XXX的作家是XXX。
11、在法国古典主义那里,理性即等于自然,等于古典P105。
(不肯定)另一个答案是“道德”12、德国十八世纪卓越的艺术史家XXX提出古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是“尊贵的纯真”和“静穆的伟大”,此论影响了这一时代许多的诗人、艺术家,包括XXX。
13、XXX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审美教育书简》和《朴素的诗和伤感的诗》。
14、作为XXX一切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理性万能论。
190(不确定)15、XXX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家XXX对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世界是铜的,而只有诗人才给予我们金的。
”17、XXX关于悲剧冲突的本质理论认为悲剧冲突起源于“好人犯了错误”。
18、XXX论述文艺的主要著作是《诗学》19、XXX的主要文艺著作是《诗艺》20、XXX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21、XXX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主要在他的《判断力批判》里得到了表述。
西方文论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1、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用的是语言,具有各种精心雕琢的装饰,个就其位地在剧的各个部分,模仿的样式是戏剧表演,不是一味叙述;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是这两种感情得到净化。
2、悲剧的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3、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
二、贺拉斯:1、生平:屋大维统治下的著名诗人,写讽刺是和抒情诗;2、古典主义三原则:(1)模仿说(借鉴原则):在秉承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模仿人生急促上提出文艺模仿古典(古希腊典范)的原则,主张向前人学习;A、沿用古典题材(讲古希腊诗篇改为戏剧);B、提倡发现新体裁;(2)合式原则: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绘的人物,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情理、观众心理和艺术的原则;具体要求:A、结构上虚实参差,毫无破绽;B、人物性格自相一致,合乎类型,合乎特征;(类型说,定型说)C、要有高贵的内容和优雅的形式:要求文艺必须是高贵的、优雅的,要有阶级内含,是雅俗文化划分的滥觞;(3)理性原则:作家素质论:A、认为作家最重要的素质是判断力,即艺术家正确的思辨能力(如何判断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能力);B、技艺训练的三个方面:a、模仿古希腊作品,将其作为范例;b、要敢于创新c、敢于接受批评,不断修改作品;作家正确判断力的源头:思想、道德、知识。
3、寓教于乐说:教:诗的教化功能乐:娱乐(1)认为诗的教化功能和娱乐作用并举(寓教于乐说的核心);(2)认为诗人给人益处(教化功能)和乐趣(娱乐),将乐看作是教的手段,使其为政治、法律服务。
容易走向极端。
三、朗基努斯《论崇高》:1、《论崇高》:西方文学史上最早谈论“风格论”的著作,“风格”是指“崇高的风格”,认认为崇高的作品能给人以惊叹和狂喜,不容判断而必然接受,感染力是不可抗拒的,使读者陷入迷狂状态,文学上的崇高是指伟大心灵的回声。
2、崇高的五大来源:(第一个文论思想)(1)构思庄严、伟大观念的能力(崇高要求的首要条件);(2)强烈的灵感和激情(除开卑微的情感);(3)词格的是当形构(运用藻饰的技巧);(4)高雅的言辞(措辞);(5)结构的堂皇卓越(指高贵、优雅的结构);3、文艺创作论:(第二个文论思想)两个要求:A、题材的选择与组织;B、借助于意象(虚构性);4、作家修养论:崇高作品的创作意象,要求:a、做大自然的竞赛者;b、做古代伟大作家的竞赛者(在借鉴学习的同时要敢于超越和创新)5、文学批评论:读者鉴别,时间考验;四、圣奥古斯丁:(生平)《忏悔录》《上帝之城》1、美丑对照理论:认为美丑在对立和谐中显现出来,丑是相对不美,人应该追求美的本身——上帝(确定了丑在美学中的地位和意义);2、对世俗文艺的批评:认为文学艺术是精神信仰的敌人,(1)文学艺术亵渎神灵;(2)文学艺术败坏道德,宣扬七情六欲;(3)毒化人的灵魂(虚构形象是文艺堕落)3、给“光”下定义:人的理性与上帝相通的凭据,是内在之光,超自然之光;4、创造:对模仿说的驱逐,上帝通过语言创造万有;5、时间:认为时间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过去是记忆现在,认为时间是上帝创造万有之后才有的;五、托马斯.阿奎那:1、生平:经院哲学家,神学、哲学、美学集大成者;2、文论观点:(1)信仰与理性:信仰高于理性,理性为信仰服务;五个途经证明上帝存在;(2)模仿自然和真实的标准:模仿自然的过程就是上帝创造自然的过程;(3)模仿说的演变与发展:古希腊柏拉图——理念论————亚里士多德—自然————模仿理念的影子的影子文艺模仿人生主张模仿自然古罗马普罗提诺————————贺拉斯—————————新柏拉图主义文艺模仿古典的原则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模仿说,主张模仿上帝的心灵;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文艺是自然现实的影子,用镜子说来解释模仿说新古典主义布瓦洛模仿自然即模仿人性之常(自然=人天性+常情常理)3、美与善:(1)善:欲念的对象,目的的满足,凡是能引起人们欲念的都叫善,使人产生目的性和功利性,作用是目的因;(2)美:与欲念无关,是认识的功能,只与形式有关,与知识对应,只引起人们的快感,体现直觉性,具有非功利性,作用是形式因;(3)美的三要素:A、完整性与完美型 B、适当的比例或和谐 C、鲜明(色彩)宗教内含;(4)隐喻理论:来源于圣经是否要运用隐喻:四义说:A、字面义(以言指物);B、道德义(表率是基督教指示的事物)C、寓言义(以《旧约》物指《新约》中之物)D、神秘义(永恒荣光的事物)六、但丁:1、隐喻说:核心是四义说: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譬喻义;2、人文主义文论观:《神曲》经过苦难的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1)《神曲》主题是写人,不是写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2)创作目的:是人的幸福,而非神的需要和教会的利益;(3)表现的主要内容:强调作品表现人自由选择的意志,体现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倡文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和教会束缚的要求;(4)主张文艺如实的表现世俗和现世的人,主张善恶有报,不分政治地位和教会品级;3、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名称的双重性:(1)表现形式的双重性:A、文章的形式,注重篇章结构;B、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a、虚构:真理隐藏在虚构中,幻想与真实相结合;b、诗的处理方法,讲究韵律和修辞;c、描写对象要逼真;d、散论:借题发挥,抨击时弊;e、譬喻:象征手法;(2)名称的双重性:《神曲》本意“神圣的喜剧”引申义“以纠结开始,以圆满结束的喜剧结构来传达以痛苦开始以欢乐终结的艺术精神”。
4、俗语是最高贵的语言:《论俗语》(1)定义:不凭借任何规律,从模仿乳母而学来的语言;(2)特点:光辉的(高尚、优美),中枢的(标准型),宫廷的(未来统一国家的官方语言)法庭的(语言的高准确度和规范、准确)(3)优势:A、俗语交流是人类交流的信号与中介;B、自然地,广泛的;C、俗语与主题风格的关系倡导了俗语写作;七、柏拉图的文艺创作理论:(灵狂说或灵感说)1、柏拉图认为:灵感是“神凭附后的神力驱遣”,没有摆脱巫术色彩,原始思维色彩浓厚,失去自主,陷入迷狂;2、迷狂说:认为迷狂不失为一种伟大的艺术,是神灵的恩赐,言神之所言,清醒言人之所言,二者孰高孰下,一目了然,,是灵感的表现,是对未来的预知,诗人在神灵凭附后才能写出令人激动的诗来,这种迷狂是诗兴的迷狂;3、迷狂的分类:(1)由疾病引起的迷狂;(2)由于神灵凭附:a、寓言的迷狂,b、教义的迷狂;c、诗兴的迷狂;d、爱情的迷狂;4、文论著作:《伊安》、《会饮》、《裴德》、《理想国》、《高吉阿斯》、《大希庇阿斯》5、文艺本质论:以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式论为基础,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西方用理论阐释模仿说的第一人;6、文艺价值论:功利主义价值观与其政治纲领和教育思想有关,文艺要有利于建立正义的城邦,培养正义的人格;7、柏拉图批判希腊文论的五大罪状:(1)没有抓住真理;(2)亵渎神灵,丑化英雄;(3)说谎(罪严重的错误)(4)迎合人性中的低劣成分;(5)悲剧助长人的感伤辟环绕哀怜辟,喜剧使人染上小丑习气;八、卡斯特尔维屈罗:1、生平:1505——1571年,意大利文学批评家,1555年受到缺席审判,开始流亡,1570年发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2、文论思想:(1)诗的目的和功用:“诗原是为了娱乐和消遣的”舍教取乐,对象是广大的没有修养的平民大众,追求大众化的语言,方能使人获得快感,得到娱乐。
(2)诗的本质特征:和历史相比,历史所写的都是已经发生且不可改变的事件。
而诗所写的是未曾发生的可以改变的事情。
所以诗是创造性的模拟,是想象的虚构;3、悲剧理论:(1)悲剧的“三一律”:情节、时间、地点一致论;(合理之处:集中性、舞台性、直观性)A、悲剧时间的界定:悲剧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的相一致;B、事件的地点:必须不变,而且仅限于一个单位的地点,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房间,并以一个人能看见的区域为范围;C、悲剧事件的时间:应该不超过12个小时;(2)悲剧人物的性格:A、认为悲剧如果不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就不能认为是尽了悲剧模仿人类行动的职责;B、认为人的性格和动作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性格,动作就不能完成,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显示出来;C、把行动是否表现性格看作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3)悲剧的目的:舍教取乐,以快感、娱乐为主,剔除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教化思想,抛弃“净化说”的功利性,划清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界限,明确表示悲剧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以快感,而不是实用;(4)悲剧的快感:悲剧中特有的快感来自于一个由于过失、不善也不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所引起的恐惧和怜悯,认为由恐惧和怜悯而来的快感是真正的快感,比教师的灌输更能使我们喜悦,这是一种相当强烈的快感,是一种经过领悟后产生的心理愉悦;九、高乃依:1、生平:剧作家、诗人、律师;2、著作:戏剧三论《论悲剧》、《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三一律》3、文论思想:(1)古典主义戏剧:宣扬理性;(2)戏剧理论:“戏剧三论”反驳戏剧规则,对于戏剧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他只强调唯一目的:给观众快感;认为教益功能是在给观众带来快感的基础上自然而生的;(3)戏剧发挥教益功能的四种方法:A、在戏剧中散布格言和教训;B、朴素的描写善与恶;(忠于现实,不过于夸张、虚构,客观描写)C、惩恶扬善,符合人们的心理要求;D、借助怜悯和恐惧使观众得到净化;(4)戏剧应该具有的四个特点:善良、适合、一致、相似;(5)“三一律”:A、情节(行动)一致律,强调主从,倡导用悬念和等待把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建立起来;B、时间一致律:延长时间或采用模糊剧情的时间;C、地点一致律:同一个城市,不局限于同一个房间或同一个地点;十、布瓦洛:1、《诗的艺术》1669--1674年:第一章:总论,把理性作为文以创作和批评的前提,论述了文艺创作、批评的一般规律,讨论韵与义理、结构、章法等问题;第二章:论次要诗体,如牧歌、挽歌、颂歌等,突出诗歌内容,反对无病呻吟;第三章:论主要诗体,如悲歌、喜剧、史诗,全书的核心部分;第四章:论作家修养(思想,道德)2、文论思想:(1)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法则,是他本人诗学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新古典主义文论体系的基础,倡导情感服从理性;新古典主义理性:A、“良知”--抽象的、普遍的、永恒的、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B、:常情常理“--天生的、自然的人性;C、政治上--秩序与规则;理性的作用:A、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看到事物的关系,程序和条理;B、是作家创作出有条理、合乎情理的文章;C、帮助人们获得真理;(2)模仿自然:A、布瓦罗的“自然”: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不包括自然界和情感世界;B、模仿自然的内容:a、凭借理性,刻画自然人性;b、艺术要表现理想化的现实(作品可信的内容);c、要认识城市、研究宫廷,反对市井和村俗,反对表现过于真实的现实;(3)模仿古典:布瓦罗认为古典即自然,是对自然人性的模仿;A、“人物类型化”和“人物定型化”;B、“三一律”强调艺术规范化;(4)作家修养论:呼吁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修养,重视文艺的教化功能;3、《诗的艺术》在西方文论中的地位:(1)在政治上,新古典主义文论促进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从而有力的推动了君主集权制的作用;(2)在文艺理论上,倡导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促导传统文论的传播与发展,扩大了古典传统文论,扩大了古典型态,现实主义文论思想;(3)缺点:将古希腊、罗马文艺理论推向僵化,束缚论文创作;十一、今古之争;1、保守派:明屠尔诺,主张恪守古训,厚古薄今;革新派:钦提奥,马佐尼,古为今用;2、三个论争焦点:(1)如何对待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为代表的古代文艺的传统问题;(2)关于文艺体裁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3)关于具体作品的问题;3、诗的教化功能:(1)诗发自上帝的心灵;(2)诗的热情能产生崇高的效果;(3)诗用虚构的华丽外衣隐藏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