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九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发展的主要任务: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避免心理不适应及其他精神障碍
第一节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
一成年初期的年龄规定(18、19到30、35岁,将生理成熟的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
二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
(一)成年初期在人生中的意义
1 第二次诞生(斯普兰格)
2 由“疾风怒涛”到“相对平稳”(霍尔)
3 “边缘人”地位(指那些介于两个群体边界上的人)
4 人格的再构成(奥苏贝尔)
5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6 心理的延缓偿付期
(二)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1 自我意识的形成
2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同一性危机
(三)成年初期的人际关系
1 友情与孤独
2 性意识的发展及恋爱结婚
3 对双亲和子女的正反两面矛盾情感
(四)成年初期心理的两极性
1 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
2 人际关系的两极性;
3 在日记中表现的两极性;
4 闭锁性和开放性。
三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
确定发展的依据:身体的成熟;社会、文化的要求,期待和压力;个人的价值、抱负等。
第二节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
一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外在条件和任务
二成年初期智力发展的一般特点
智力结构中渚要素在基本上保持稳定的同时,仍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
三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
(二)成年初期的后阶段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第三节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一成年初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自我关心日益强烈,原因是:急剧的身体成熟;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认识能力的发展。
青年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明显的分化,意味着自我矛盾的加剧,结果造成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成一致,即自我统一。
自我形成:是以自我同一性确立而获得安定的心理状态为标志的。
二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第四节成年初期人生观念的形成、稳固
一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般论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看法。
(人生观的出现是在青年前期,趋于稳定是在青年中期,形成于青年晚期)
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价值观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又影响着价值观的形成,)
二成年初期价值观的发展及稳定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指青年必须摄取明确的价值观并形成独立的人格。
第五节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
一异性观的发展过程(影响异性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示范作用和养育态度)
二由恋爱到结婚
现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对待爱情和事物;择偶的条件;对待爱情道德的态度上。
三婚后适应:
性生活的适应问题;新的人际交往;夫妻间经济收入的使用安排的适应;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