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新照片顾汉强整理知识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689.00 KB
- 文档页数:15
【老照片】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影像翁乃强先生翁乃强,1936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个爱国华侨的家庭,父亲翁福林日本南侵前开过照相馆、广告公司、电影公司。
翁乃强由于受家庭影响,12岁就师从侨报《生活报》摄影记者周昌平学习摄影基础并酷爱美术。
1951年,回国就读于北京育英中学。
1954年进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
1964年,分配到《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文版从事美术摄影工作,曾任杂志社编委、主任记者。
1980年,先后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了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任副会长。
199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任副教授,1993年,被评为教授。
199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任会员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1.1965年,走街串户的'背篓商店'在和顾客交易。
翁乃强/摄。
2.1966年,看宣传海报。
翁乃强/摄。
3.1966年,解放军战士走过天安门。
翁乃强/摄。
4.1966年10月1日。
翁乃强/摄。
5.1966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翁乃强/摄。
6.1966年,天安门下的群众。
翁乃强/摄。
7.1966年。
翁乃强/摄。
8.1966年,教唱语录歌。
翁乃强/摄。
9.1966年,长安街上的宣传画。
翁乃强/摄。
10.1966年,打倒苏修。
翁乃强/摄。
11.1966年10月1日。
翁乃强/摄。
12.1966年,火车上的串联学生。
翁乃强/摄。
13.1966年,在游泳活动中,“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的标语牌。
翁乃强/摄。
14.1966年。
翁乃强/摄。
15.1966年,毛主席向群众挥手致意。
翁乃强/摄。
16.1966年,学生大串联到卢沟桥,前队的学生在桥上写字给后队提示方向。
翁乃强/摄。
17.1966年,在农村水利工地做宣传演出。
翁乃强/摄。
18.1966年,教农民读毛主席语录。
翁乃强/摄。
19.1966年,走长征路。
新旧照片的大对比——火车篇
(初一23班穆雨晨)
这两张照片,是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图为那时的人乘坐火车逃难。
从第一张车顶上的人和第二张中火车头上坐的人可以看出当时逃难的人很多,而火车并不多,所以大家都奋力往上挤;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火车速度很慢,人坐在顶上都不会有问题而且当时的火车很简陋,从火车头可以看出还是蒸汽的,没有任何高科技。
但这也侧面反映出汽车的不普及以及当时交通工具非常的差。
而且上海还是当时非常发达的城市,交通都这样,可以看出其它地方交通状况的恶劣。
这两张图片是2011年开通的京沪高铁的照片,从第二张图片可以看出火车里非常宽敞,座椅还可以躺,并且每节车厢还都有液晶电视,每个座椅也有耳机孔可以看电视,座椅下还有充电插头,非常便民。
而从火车头也可以看出火车非常的高科技,而且速度极快,能达到300km/h,这时是肯定不能往车顶上坐的了。
京沪高铁从北京到上海最快只需四小时五十分钟左右,大大节省了人们在路上的时间,车上也很平稳,在临时车上办公也没什么问题。
京沪高铁还是电能动车组,人们将电能开发的如此多领域,并且如此先进,也是科技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呀。
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汽车越来越普及,火车也越来越方便,几乎覆盖各大中城市,高速路也几乎哪里都能到。
这就是科技的发展吧,正所谓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火车只是折射社会发展的很小一点,社会中的每一点都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还以高铁为例,今年的高铁,明年的高铁,一定会比刚开通时的京沪高铁又先进一些,这就是历史的发展所伴随着的不同吧。
21张美国飞虎队拍摄的珍贵老照片:1949年前中国有多美!看完好想哭2014-10-03 05:00 AM这是一组抗日时期美国飞虎队员拍摄的彩照,反映了当时国内的民情风貌,弥足珍贵。
此部份为当时中国山水景色的真实样貌,可惜的是在现代中国大陆上却渐渐消失殆尽,因此这些照片可说是当时的美军意外赠送给当今中国人的最美的礼物。
第14航空队和负责美军住宿的人员安在离昆明空军基地几英里外的地方搭建的休息营地。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可以钓鱼、游泳和享用美食。
许多到此营地休假的军人来自前线的前进基地。
艾伦在此短暂停留期间,有几个飞行员也在那里。
(艾伦.拉森摄)昆明护城河边(威廉.迪柏摄)发送木材、石料及其它货物的商业活动位于城市附近的一条狭窄的水道上。
看到岸边那些堆积如山的木材和那里正从小船上搬运巨石的劳工们,谁都会对他们的力量和敏捷身手产生深刻的印象。
(艾伦.拉森摄)滇池是昆明最重要的游览地,对当地居民和美国士兵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游泳、潜水和划船的最佳场所,大观园是其主要的景点,园内有壮观的大观楼,一座保存完好的木质宝塔,点缀了滇池的湖岸。
(艾伦.拉森摄)滇池小船提供了舒适的公园水上游览。
不少小船上高耸的船帆有点破旧了,但它们却是沿湖游览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当一部分小船还被船夫们当作自己的家,其舱身在船的中部,顶上是由竹子和芦苇交织的弓形蓬顶。
(艾伦.拉森摄)运河上装运稻草的小船(威廉.迪柏摄)湖边景色(威廉.迪柏摄)昆明的水上交通(威廉.迪柏摄)基地附近村庄,军人走在田埂上。
这是站在一个数年前修建的作为早期昆明空军基地美军防空掩体的土墩上拍摄的。
它显然构造结实,但我们在那儿的时候,它尚未被使用过。
(艾伦.拉森摄)村民正在耕种田地。
靠近我们基地驻扎宿营地区有一座很大的村庄,那里有许多机会拍摄村里的人们从事各项活动,如插秧、洗衣服、照顾孩子等场景。
(艾伦.拉森摄)昆明乡村景色(威廉.迪柏摄)滇南首郡牌坊(威廉.迪柏摄)昆明城门街景。
⼀组30年前的⽼照⽚!⾼邮⼈,哪⼀张最戳中你的⼼?那时,⼤家都是骑⾃⾏车上班、上学。
⼀家⼈坐28⼤杠单车。
公路上也有卖票的⼩公交,但是并不多。
出远门都要坐绿⽪⽕车,窗户还能敞着,特别慢。
集市特别简陋,没有固定的房⼦,都是挑着担⼦摆摊。
公共图书馆长这样,书不多。
单位⾷堂吃饭,⼈⼿⼀个海碗、洋瓷缸。
那时候吃的也不好,能有个棉花糖、雪⼈冰棍,或者⾃⼰偷偷烤红薯和⽟⽶,都是“改善⽣活”了!
80年代,爱美的⼥⼈甩掉了长辫⼦,开始流⾏烫发,顶着⼤波浪卷⼉⾛在⼤街上,特潮。
没那么多⽔乳、眉笔、⼝红,⼀盒雪花膏就是⼥⼈全部的化妆品。
那时候,男追⼥⼀追就是好⼏年,互相写信,信件慢慢悠悠,整个⼼已⾛了⼏万⾥到对⽅那⼉。
记得上学时,教室灰暗⼜破旧,⼤家都背着⼿挺直腰板听课,谁要是回答问题,⼩⼿举得⾼⾼的。
⽼师经常布置写字作业,偷懒的孩⼦会⽤好⼏只笔绑在⼀起,刷刷⼏⾏写完了。
当时还有算盘课,噼⾥啪啦都是响声。
有些男孩会⽤算盘当滑板,太调⽪了!
课余时间,⼩孩⼦的⽣活就丰富多彩了!⽃鸡
听磁带
罩⿇雀
打元宝
玩泥巴
投沙包
打乒乓球
上了初中、⾼中、⼤学,宿舍都是破旧⽽拥挤的,但是⼤家感情特别好。
致那些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这是南京大屠杀10张老照片,看完之后,让我们每个国人坐不住了这是南京大屠杀10张老照片,看完之后,让我们每个国人坐不住了。
抗日战争虽然已过去80年了,但是日本当时在我国犯下的种种罪行,这沉痛的记忆却在我国人的心中永远无法抹去。
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对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数月的暴行,使得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这一幕幕的历史不容任何一个中国人去忘记的,也不容如今的日本人扭曲和洗白历史事实。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掠夺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刀刺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同日夜里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晚上,5000难民,其中还有中国士兵,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再抛尸江中,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免。
17日,日军先后将各地区抓来的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活生生的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铁丝捆绑起来,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再次投入江中。
那么当时的日本为何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呢?笔者找寻了相关史料,总结后原因有三点。
第一,当时的日本军的高层们,想通过在中国首都南京屠城以震慑未征服地区。
第二,当时日本军想以占领南京为契,进而逼迫当时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早日投降。
第三,当时的日本军骨子里就透露着残暴不仁的本性,不然怎能犯下了诸多违背国际准则和人神共愤的罪行,面对一群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百姓,竟然下得了手。
最后,我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就是保护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也有能力维护和平。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真诚地希望,勿忘历史,尊重人性,珍惜现代文明成果,永远不要再重现那样的至暗时刻。
精华总汇超级百分百知识宝库,太珍贵了,快收藏起来慢慢看!本篇是《精华总汇 | 超级百分百知识宝库》第三集,还有数集等待发布,您如果喜欢,请您点击上方“香树园”,然后点击“关注”,我将要发布的“续集”就会在您的微信“订阅号”中自动出现。
我还将要发布海量的音乐,歌曲,戏曲,小品,相声,舞蹈,视频,健康养生,精美图库等等精美微场景。
所以您只要关注了“香树园”公众号,在您的微信“订阅号”中“查看历史消息”,就能获取本号发布过的全部图文。
《超级百分百大全》总目录100张老照片,缅怀伟人毛主席!100张珍贵老照片看遍15次天安门广场阅兵式100张最牛合影!99%的人没见过,赶紧看看震惊世界的100张中国照片100张照片,就是去故宫的全部理由!100张珍贵照片,开国大典最精彩的瞬间100幅传世书法,每一幅都是无价之宝!100种绝美中国符号,太惊艳了!中国传统文化100种!中国传统纹样100张,很中国!中国100个容易读错的地名100张老照片,还原100年郑州100张老照片看遍广州100年,太震撼了!100张老照片,满载着老上海人儿时的回忆100张南康绝密老照片,揭开鲜为人知的历史! 100张世界级空姐照!大饱眼福!100位各国新娘,美了眼醉了心!100张清末中国老照片东北100个中国第一新疆100个中国之最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你去过几个?100张世界级照片,可能你一张都没见过!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100种!中国100座清新名山10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国最美的100个楷字!中国100个内涵字中华100大姓堂号表中国100大姓氏图腾大全中国100家最美度假酒店中国经典山水画”100幅!中国最有收藏价值的100款奇石中国100层以上高楼大汇集中国100座古桥100'种世界'奇花,超乎你的想象100种禅意盆栽,100种绝美风情100种养花技巧,人人都能成园丁中国100家早餐店,最好吃的是...巧妇必备100炊,简单美味健康营养!100个美味素菜,天天变花样!中国早餐的100种姿势100个民间偏方,简单好学,经济实用!100条生理常识,比黄金还值钱!旗袍100种穿法:女人最不能输的就是气质!中国100家最佳医院和37个最佳专科100个句子,涵养中国人的精神,收藏!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中国名人语录100句,绝对经典十人百句经典名句,珍藏!老祖宗留下的100金句,话糙理不糙!中国名句100条,100%精华老歌3000首!超珍贵!发给你收藏毛主席颂歌100首合集,吃水不忘挖井人毛主席时代金曲100首,依旧心潮澎湃100首老电影歌曲,带你回到毛主席年代中国最美100首经典民歌世界名曲100首(珍藏版)100首重阳节经典歌曲大全,好听醉了! 100首抗日歌曲大联唱,国人必听!100首歌,70年,收藏起来慢慢听!100首经典军歌!听得热血沸腾!100首红色经典老歌献给党经典老歌100首送给你,保存好,慢慢听!200余首影视金曲,重温经典!500首经典老歌!终于找齐了!最美的1000首经典民歌100本中国原创图画书中国历代100位名家书法精品中国敦煌壁画100个细节图太美了!《中国一百帝王图》《中国一百仕女图》《中国一百神仙图》《中画一百僧佛图》《中国一百儒士图》中国知识100条大集合100张中华民俗写照图中国品牌100强发布中国石窟史的一百座石窟寺100种失传的中华民俗,你见过吗?中国100大陵寝中国一百零八座古塔中国最美100家民宿院子(上)中国100家最美民宿院子(下)100首宋词,100幅宋画,简直绝配!中国现存木结构古建筑前50座100个成语故事,讲给孩子听中国最美禅诗100首100句智慧古语,字字珠玑100首常用形近字儿歌100个脑筋急转弯100个生僻古汉语词汇《100部经典名著》合集100首让孩子聪明伶俐的绕口令100个“成语之最”,你见过几个?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儿歌100首,打着灯笼都难找齐!100个必知经典历史典故100个多音字口诀,好玩、有趣又实用!100道中华文化常识,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100 张中国照片看百年国人的困惑与失落100条历史典故,读懂沧桑中华!中华五千年文学常识200问(上)中华五千年文学常识200问(下)《中国通史》(上)100集《中国通史》(下)100集毛主席时代的整整100部老电影片名编成故事!100首好说又好记的童谣100个常用成语近反义词集合100个经典谜语,假期陪孩子玩!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讲给孩子听!100个汉字字谜,测测孩子的识字量!100个中国风,留白和不留白之间差了100条饮食真相,误解了几十年!100个小妙招,你绝对不能错过!100张图!让人民币带着您游遍大好河山一定要去看看这100个地方,太美了!。
一条以个人70年收藏照片 串联起来的苏州之路记者|丁云通讯员|徐广强个非专业人士,从1949到2019年,竟一张--------张地收藏下了70年来,每一张与苏州城市发展相关的珍贵老照片。
这人是姑苏区金 阊街道佳菱社区的老党员顾亚同。
见证变迁过去,展望美好未来社区“老娘舅”调解志愿者队伍里,顾亚同是唯 一的男性成员,十几年来调解邻里纠纷多达上百件, 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社区图书馆成立之初,几千册 书籍需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老顾忙活了好几个月。
努力之下,佳菱社区图书室被市总工会命名为“苏州 市职工读书站”。
老顾还字写得好,与其他退休老党 员一起成立社区书画社,培养了很多书画新人,让书 法成为佳菱社区远近闻名的人文特色。
他是这样一个 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
谈起为何要收藏这些老照片,老顾郑重其事地说: “我是见证了苏州城市一天天发展起来的人,每一次 发生的大事、新建起来的标志性建筑,我都会留个心, 留下点回忆。
毕竟我是生长在这里的人,苏州的成长、 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或多或少与我有着关联。
”是呀,人们应当爱护自己的城市,关心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 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该有的情怀。
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而城市的变迁,大 多凝结、记录在了老照片里。
翻看老顾收藏的那些照 片:有1950年7月以钢筋混凝土初建人民桥时的场景, 到1951年最早的人民桥建成时,长42.25米,宽6.71 米,5孔桥墩的样子,估计很多人都没见过;有1954年 老苏州火车站的模样,在这之前,苏州最早的火车站 建于1905年;还有苏州早期房改房,1992年的苏安新 村、东港新村竣工后的场面……用心感怀发展,七十年历历在目如果要翻找几张近期的照片不难,但要翻找几十 年前特定场景特点事件的老照片,很难。
因此,几十080 MODERNSUZHOUOctober2019年如一日默默收集、整理这些照片,把这件琐碎的事坚持那么久,才让人不得不佩服老顾。
老照片读后感老照片是时间的见证,是回忆的载体,是岁月的痕迹。
每一张老照片都承载着过往的记忆,让人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回味往事,感受时光的流逝。
看着老照片,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曾经的岁月,感受那些美好的记忆。
曾经,我在家中偶然翻到了一本旧相册,里面装满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老照片。
翻开相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映入眼帘,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这些老照片记录着家人们的成长、婚姻、生活点滴,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是那个时刻的定格。
有一张照片是父母年轻时的合影,他们笑得很开心,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彼此的深情。
那时的他们年轻而美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而现在,岁月已经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们的眼中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彼此的深情。
老照片让我看到了父母年轻时的模样,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还有一张照片是我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场景,他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而我则在他们的怀中开心地笑着。
那时的我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而爷爷奶奶则是我最亲近的人,他们的陪伴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心。
如今,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老照片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每当我看到那张照片,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让我感受到爷爷奶奶那份无私的爱和对我的深深的牵挂。
老照片不仅仅是家庭的记忆,也是社会的见证。
通过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比如一张老照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街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的变迁。
老照片也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和和平时代。
老照片是一本无字的历史书,它记录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
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段记忆,都是一种情感的延续。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身边的人。
让我们铭记过往的记忆,感悟岁月的沧桑,珍爱眼前的幸福,珍惜身边的人。
高考议论文万能模板5篇高考议论文万能模板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很多人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尤其是议论文。
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议论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考议论文万能模板【篇1】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
算盘如果变得座无虚席,也就丧失了运算的能力。
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并赢得千古美誉;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放弃了世俗的利禄,才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由而成为伟大的诗人。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一生勤劳到苦,他受欧洲“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影响,追随著名物理学家泰勒博士研究物理,他一直想写一篇实验论文,但最终没有好的发现,人们一度曾讥笑他。
杨振宁也意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后来,在泰勒博士的引导下,杨振宁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实验室,转向物理理论领域的研究,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丁俊晖之所以能在国际斯诺克界取得如此的成绩,都是缘于他在初中时做出的一次选择,当时他十分喜爱台球,并显示了一定的天赋。
然而传统观念却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他不知如何选择。
在与父亲商量之后,他毅然放弃升学,专攻“斯诺克”,终于取得多次公开赛冠军和世界冠军,被称为“东方之星”。
这些都源于他善于舍弃,放下顾虑,勇敢抉择,最终取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马达加斯加群岛有一群顽皮的猴子,经常偷吃人们丰收的花生糯米,这里的人们想了个办法,将花生糖果放到了一个颈口瓶中,当猴子们看到瓶口的美味时,将手伸进去,抓一把花生糖果后才发现这时手已经出不来了,直到人们抓住它时,它依旧不想放弃糖果,不会适时的舍弃,使聪明的猴子落入人们的手中。
正如你穿着衣服和鞋袜挑着担子进入溜滑的田埂上时,就会心跳加快双腿发抖,担子没有加重,也不是你没有能力挑担子,而是你担心摔倒,弄脏衣服,顾虑太多。
谭⾦⼟:收藏⽼照⽚就是收藏历史有⼈上楼来参观,翻拍,⽼谭从不⼩⽓:好东西就该⼀起分享。
还有⼈找到了⾃家的照⽚,他直接送掉了……谭⾦⼟:收藏⽼照⽚就是收藏历史⾃称“出卖劳⼒的⼀群——我们”,这张照⽚透着⾟酸 有些⽼照⽚背后写着⼼情与故事 □商报记者杜鹏伟 ⽼照⽚是历史瞬间的记录,是光与影在照相机镜头中定格的历史,⽤⼀张张历史⽼照⽚组合成时光隧道可以把我们带到从前。
在苏州,就有这样⼀位⽼照⽚收藏家,他收藏的沉默的⽼照⽚,正越来越有声有⾊起来。
他诠释,读⽼照⽚就是读历史。
他就是谭⾦⼟。
莫⾔曾为他题词 ⽼谭的收藏馆位于热闹喧哗的⼭塘街,景区每天都吸引着⼤量游客。
他的⽼照⽚收藏馆不炫耀不张扬,却像⼀杯陈年的⽼酒静静坐落古戏台边,散发着古⾊古⾹的味道。
收藏馆位于⼆楼,⼀楼是书⾹浓郁的旧书馆。
⾛上⼆楼,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感和厚重感,仿佛穿越在各个年代遨游。
在狭长有些昏暗的屋⼦⾥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照⽚,错落有致,密密⿇⿇。
谭⽼坐在窗前,泡⼀杯茶开始促膝长谈。
⽼谭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学中⽂系),毕业后留校当⽼师。
“那时候的⼤学⽣很'珍贵’,⼤学⽼师更是稀缺资源。
”⽼谭1979年调⼊苏州市检察院,与法律系统结缘,⼀⼲就是⼀辈⼦,在当时可算“⼤秀才”。
退休后他受聘为园区检察院主持“检察⽂化⼯作室”。
⽼谭对历史影像、法制史料及苏州⽂史资料都颇有建树。
“我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和研究⽼照⽚,现在有4万张以上⽼照⽚和⼤量⽂史资料。
⼀开始就觉得藏⽼照⽚挺有意思,可以发掘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观察⼈物和背景。
后来慢慢⼀发不可收拾,逐渐爱上了⽼照⽚。
”据了解,⽼谭的⽼照⽚收集范围和质量在国内有⼀定的知名度。
不仅如此,他先后出版过20万字的法制随笔《法⾔与法相》,30万字的散⽂集《那些》等⽂史法制⽂章。
多年来他还在国内及港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章⼆百余篇,近百万字。
⽼谭也获得苏州优秀收藏家称号,成为档案馆特聘征集员、政协⽂史委⽂史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