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三)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17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药物分析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编号:14000004学时:96 学分:5适用对象:药学类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研究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和探索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课程。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为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药学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建立全面的药品质量管理概念。
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代表性药物的分析规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既要重视药物分析专业知识的积累、重视分析基本操作技能的严谨和规范训练,又要勤于思考,加强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
从而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能够胜任药物研究和生产等各个阶段的药物分析工作。
本课程要求掌握药物及其制剂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了解药物分析中最新检测技术的进展。
熟练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熟悉主要国外药典中有关药品的质量标准。
熟悉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
掌握我国药典收载的常见类型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掌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与质量控制方法,熟悉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药物的结构、性质、质量特征与分析方法的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具备依据不同的药物分析的目的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方法的优化设计与实施能力,以满足药品质量全面控制对药物分析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药物、药品、药物分析的定义,熟悉我国药品质量的管理规范,了解药物分析学的性质和任务;ICH及其技术要求;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药典中常用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应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行药典,具备独立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本教学大纲所要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杭太俊编著.《药物分析》.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二)参考书[1]刘文英编著.《药物分析》. 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安登魁编著.《药物分析》. 第1版.济南出版社,1992年[3]杭太俊编著.《药物分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4]于治国编著.《药物分析》.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朱景申编著.《药物分析》. 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6]安登魁编著.《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7]马广慈编著.《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0年[8]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著.《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阶段性测试等),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后作业为习题,3-5次,每次作业题量2-3题,作业布置后,于一周内上交。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药物分析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内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药物分析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分析方法、标准物质、质量标准等。
2.药物合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如合成路线、试剂选择、产物纯度等。
3.药物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制剂工艺、药物含量、有关物质等。
4.药物分析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如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5.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二、教学方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药品质量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4.自主学习: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和提供相关参考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评估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4.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纲《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纲1.本实验课的⽬的、意义《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各种分析技术研究和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实践性课程。
其⽬的是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法之间的关系进⾏综合分析,掌握常⽤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某些现代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动向与发展。
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所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作上以及分析⽅法的评价⽐较与选取上具备初步的能⼒。
2.实验课主要⽬标本课程要求学⽣扎实系统地学习中国药典常⽤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掌握药物分析中包括样品处理、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各项实验技能以及常⽤分析仪器的正确使⽤⽅法,培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的药物分析能⼒,从⽽能熟练地借助药典完成药品质量检验⼯作,并初步具有能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建⽴分析⽅法的能⼒。
3.主要实验内容实验⼀药物的杂质检查⼀、实验⽬的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法。
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法。
⼆、实验内容 (⼀)标准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的杂质检查 (三)蒸馏⽔的杂质检查三、说明1.药物杂质检查必须注意按规定的检查条件,严格遵守平⾏原则。
平⾏原则是指样品与标准必须在同⼀条件下进⾏反应与⽐较。
即应尽量选择容积、⼝径和⾊泽相同的⽐⾊管,在同⼀光源、同衬底上,以相同的⽅式(⼀般是⾃上⽽下)观察,所加⼊的试药种类、⽤量、加⼊顺序和反应时间等也应⼀致。
2.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允许存在杂质的最⼤量。
其定义式为:杂质限量=×100%3.药物的杂质检查是限度检查,合格者仅说明其杂质量在药品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并不说明药品中不含该项杂质。
四、思考题1.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2.药物中杂质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 什么是⼀般杂质? 什么是特殊杂质?3.药物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重⾦属和砷盐的限量。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实验之一,旨在通过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药物的能力和技巧。
下面是一份《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药物分析实验的基础知识(1)药物分析的定义、分类与意义。
(2)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3)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
2.药物质量控制实验(1)物质的纯度测定。
(2)物质的含量测定。
(3)物质的杂质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1)动物模型建立。
(2)药物药效评价指标的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药物稳定性研究实验(1)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药物稳定性试验设计与操作。
(3)药物稳定性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重点讲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以任务驱动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室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性。
4.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考核方式1.实验操作规范性考核:实验操作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无严重错误。
2.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考核:根据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的撰写。
3.实验成果展示考核: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和分析结果。
五、教学资源1.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实验材料:各类药物样品、化学试剂等。
3.实验技术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2.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学分:3 周学时 3 学分 4.5 课程学时数:理论课48 学时面向对象: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课程性质:必修课、学位课预修课程要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药物分析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门药学专业课程。
课程主要针对化学药(API 及其制剂、抗生素、放射性药品和诊断药品)、中药与天然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生化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工学原理和技术,建立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活性分析方法,解决药物学和药理学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加速新药研究,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二)英文简介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t includes establishment of analyzing and detecting pharmaceuticals and drug activity for solving the issues of pharmaceutical and pharmacolo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new drug research and to ensure drug quality and safety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chemistry, physics, biology and engineering for the chemical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e, biological product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以药物分析学的技术和方法原理及其在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过程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为重点,强调药物分析学的共性与特点,并与现行的国际和我国的各种规范接轨。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可暂缺)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总学时:82 学分:4.5 理论课学时:50 实验课学时:32适用对象: 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和探索化学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学科。
本课程着重围绕药物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其任务是为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提供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药物分析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
实验课是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论述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掌握中国药典的性质及主要内容,了解常用外国药典的缩写和主要内容。
思考题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第一章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熟悉常用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意义及常用方法的原理,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了解不同药品的取样原则、不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思考题1、我国药品质量管理的法令性文件有哪些?第二章药物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验证掌握验证内容,了解方法验证的目的。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药物的分析方法及其原理;2.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3.增进对药物分析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等;2.试剂:药物样品、纯化试剂、标准品、溶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药物提取和纯化a.手续和实验室安全准则;b.样品研磨、溶解和提取。
2.药物定性分析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b.盐析法。
3.药物定量分析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含量;b.酸碱滴定法;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d.气相色谱测定。
4.药物结构分析a.化学试剂反应;b.分子质谱分析;c.核磁共振分析。
5.数据处理与分析a.数据整理、统计与分析;b.结果的可靠性评价。
四、实验操作要点1.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与安全要求;2.精确称量、配制试液,注意标准品的保存和使用;3.善用仪器,仔细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注意样品处理和提取的方法;5.数据分析时,注意结果的可靠性与引导性。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原理;2.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3.实验数据记录、结果分析与讨论;4.结论和实验心得;六、实验风险和安全措施1.有毒试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操作和处置要求;2.禁止将实验物品带出实验室;3.使用实验仪器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触电和其他危险;4.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化学品应分类储存、密闭保存。
七、课外拓展活动1.阅读药物分析领域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2.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专家学者交流讨论;3.参与相关实践项目,提升实际操作技能;4.加入药学学术组织,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
以上为药物分析实验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了解药物分析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与科学研究素养。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细节和安全措施,实验结果要认真记录和分析,最后撰写完整、准确的实验报告。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1.本实验课的目的、意义《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研究和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实践性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常用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某些现代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
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工作上以及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备初步的能力。
2.实验课主要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扎实系统地学习中国药典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掌握药物分析中包括样品处理、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各项实验技能以及常用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药物分析能力,从而能熟练地借助药典完成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并初步具有能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建立分析方法的能力。
3.主要实验内容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一、实验目的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二)氯化钠的杂质检查(三)蒸馏水的杂质检查三、说明1.药物杂质检查必须注意按规定的检查条件,严格遵守平行原则。
平行原则是指样品与标准必须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反应与比较。
即应尽量选择容积、口径和色泽相同的比色管,在同一光源、同衬底上,以相同的方式(一般是自上而下)观察,所加入的试药种类、用量、加入顺序和反应时间等也应一致。
2.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允许存在杂质的最大量。
其定义式为:杂质允许存在量×100%杂质限量=供试品量3.药物的杂质检查是限度检查,合格者仅说明其杂质量在药品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并不说明药品中不含该项杂质。
四、思考题1.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2.药物中杂质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 什么是一般杂质? 什么是特殊杂质?3.药物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重金属和砷盐的限量。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代码:0175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
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涉及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其主要任务包括控制研究、生产、供应、贮存、使用过程中的药品质量及指导临床用药,为更好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研究发现新药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实验,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要求考生掌握我国药典中常用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行药典。
同时,培养考生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药品全检以及针对不同分析样本选择最佳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药典的基本组成与正确使用;(二)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定量分析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三)以八类典型药物的分析为例,围绕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讨论如何从药物的结构出发,运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与方法开展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四)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生物制品和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的一般规律与主要方法;(五)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六)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药物分析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型应用学科。
药物分析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因此,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及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国家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了解国外主要国家药典;明确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意义并熟悉四G(GMP、GLP、GSP、GCP)。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国家药品标准(重点)识记:国家药品标准,法定技术标准--药典,常用外国药典。
(二)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次重点)理解:全面控制药质量的意义;药物分析方法成长趋势,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及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
(三)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一般)识记: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法令性文件:《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我国现行药典的基本内容及正确使用,了解国外主要国家药典内容和特点;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药典的内容(重点)识记:《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部、三部收载内容;凡例(各有关规定)、正文、附录、索引。
理解:中国药典(2010版)的进展。
(二)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重点)理解: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三)主要国外药典简介(一般)识记: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的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药物鉴别试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药物鉴别试验的特点及项目,鉴别试验中条件的选择及其重要性;熟悉鉴别试验中所用的鉴别方法,并比较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掌握一般鉴别试验及其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鉴别试验项目(重点)识记: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的定义。
理解:鉴别试验特点及项目,性状内容、一般鉴别试验方法及原理。
(二)药物鉴别方法(次重点)理解:常用的鉴别方法: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
应用:各种鉴别方法的应用。
(三)鉴别试验的条件(一般)理解:鉴别实验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酸度、干扰、试验时间)。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药物纯度的概念,明确药物中杂质检查的意义;熟悉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和杂质检查方法;掌握杂质检查中限量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掌握一般杂质与特殊杂质的定义。
掌握氯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炽灼残渣、干燥失重检查的原理、方法、条件及注意事项;熟悉硫酸盐、残留溶剂测定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了解澄清度、溶液颜色、易炭化物检查的原理及方法。
了解常用的特殊杂质检查方法的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药物纯度和杂质来源(重点)识记:杂质和药物纯度的定义。
理解:杂质的来源和分类,以及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重点)识记:杂质限量的定义应用:杂质限量的计算。
(三)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重点)理解: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检查、溶液颜色、易炭化物、溶液澄清度及炽灼残渣检查法,常压恒温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残留溶剂测定法。
(四)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次重点)识记:特殊杂质的概念。
理解:检查方法:物理方法、化学反应法、光谱法、色谱法。
第四章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及特点:容量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方法。
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不经有机破坏的前处理方法、经有机破坏的前处理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定量分析方法(重点)理解:定量分析方法特点。
应用:各种定量分析方法的计算方法。
(二)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重点)识记: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限、检测限、线性、范围、耐用性。
应用: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设计和验证。
(三)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次重点)理解: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湿法破坏,干法破坏,氧瓶燃烧破坏;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直接测定法、水解后测定法、氧化还原后测定法。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及与储藏,了解体内样品的种类、采集与制备、贮存与处理;掌握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了解体内样品前处理的目的、常用体内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体内样品的分析方法(次重点)理解:分析方法的建立(二)体内样品分析方法的验证掌握:分析方法的验证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掌握典型结构药物与结构特点、主要理化性质;掌握鉴别试验;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鉴别试验识记:与三氯化铁的反应、缩合反应、重氮化-耦合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特征元素的反应、光谱法、色谱法。
(次重点)应用:推测芳酸类似结构药物性质,设计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含量计算。
(重点)(二)特殊杂质检查识记:阿司匹林及双水杨脂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的检查(重点)甲芬那酸中2,3-二甲基苯胺的检查、二氟尼柳中有关物质的检查、萘普生中6-甲氧基-2-萘乙酮等有关物质的检查、对乙酰氨基酚中氨基酚和对氯苯乙酰胺的检查。
(一般)(三)含量测定掌握:布洛芬和氯贝丁酯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重点)理解:氯贝丁酯特殊杂质检查;(一般)(四)体内药物分析识记:血浆中阿司匹林与水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人血浆中布诺芬的HPLC测定与立体选择性代谢研究。
(一般)第七章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苯乙胺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及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及其鉴别反应;熟悉某些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来源及检查方法;掌握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测定的主要条件、终点指示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分光光度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该类药物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体内分析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苯乙胺类药物(重点)掌握:苯乙胺类药物基本结构,典型药物结构、化学性质。
识记:典型苯乙胺类药物鉴别试验;含量测定方法:亚硝酸钠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分光光度法、HPLC法。
应用:利用构-性关系,建立类似药物鉴别、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
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和酰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对氨基苯加酸脂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对氨基苯加酸脂类药物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酰苯胺类药物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主要理化性质。
了解其鉴别试验,特殊杂质与检查;体内药物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鉴别试验掌握偶氮化-耦合反应、与金属离子反应、水解产物反应、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吸收光谱特征。
(一般)(二)特殊杂质与检查掌握: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重点)了解: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和光解产物的检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2,6-二甲基苯胺及其他杂质的检查、盐酸罗哌卡因的光学纯度检查。
(次重点)(三)含量测定掌握亚硝酸钠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重点)第九章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物的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二轻吡啶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了解二轻吡啶类药物的鉴别试验、有关物质的检查以及含量测定。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常见药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主要理化性质。
掌握:二轻吡啶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重点)(二)鉴别了解化学鉴别方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
(一般)(三)含量测定掌握铈量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重点)第十章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检查、含量测定(重点)了解:巴比妥类药物的体内分析。
(二)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分析掌握: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含量测定了解: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特殊杂质检查、体内分析方法。
(一般)第十一章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性质、含量测定。
了解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鉴别方法以及有关物质的检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鉴别试验掌握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方法。
(次重点)(二)有关物质的检查了解: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检查、奋乃静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检查。
(一般)(三)含量测定掌握:酸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重点)第十二章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喹啉类药物的分析、青蒿素类药物的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喹啉类药物的分析掌握喹啉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性质、纯度检查、含量测定。
(次重点)了解喹啉类药物的鉴别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液中的氯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