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新版视力表对应的近视度数
新版视力表采用小数记录法和标准对数记录法来记录视力结果,其中1.0为小数记录法表示的正常视力,而5.0为标准对数记录法表示的正常视力。
当视力低于这些正常值时,可能表示存在近视。
视力表上的数字与近视度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视力0.1(4.0)对应的近视度数是650度。
•视力0.12(4.1)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00~600度。
•视力0.15(4.2)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00度。
•视力0.2(4.3)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50度。
•视力0.25(4.4)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00度。
•视力0.3(4.5)对应的近视度数是300~350度。
•视力0.4(4.6)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50度。
•视力0.5(4.7)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00度。
•视力0.6(4.8)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50度。
•视力0.8(4.9)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00度。
请注意,视力表上的数字只是提供一个大致的近视度数范围,并不能精确表示近视度数。
具体的近视度数需要通过专业验光来确定。
同时,即使视力在5.0以上,也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睛保养和视力保健。
视力表对应的度数比较常用的眼视力表主要有Snellen瞳距视力表、LogMAR表格、格兰德·摩尔前后视力测试表、双边视力表等。
1. Snellen瞳距视力表:Snellen瞳距视力表是放在约6米处的视力测试表,由荷兰眼科医生Hermann Snellen于1862年提出,包含10条分别为E、C、D、F、G、H、K、N、P和T的字母行,每行字符间隔尺寸依次减半,即E行最小,T行最大。
Snellen瞳距视力表比较常见,用于视觉功能的评估,通常视力表示为“20/200”表示的是眼睛的极限视力,200为参照物的距离,表示在200英尺处能辨别20英尺处的参照物,数值越小,视力越强。
2. LogMAR表格:LogMAR表是最先由Manson-Griffiths于1980年提出的,表上有6行字母,和Snellen瞳距视力表一样,每行字母间隔依次减半,每行字符的大小间隔是同等的,而且LogMAR表在看临近行也不会出现闪烁的情况。
LogMAR表的测量精确到数值表征,一般情况下,视力表示以一个值来表示,正常视力约为0.00,表示视力越低的带个负号,比如-0.3表示视力很差,-2.0表示视力极差。
3. 格兰德-摩尔前后视力测试表:格兰德-摩尔前后视力测试表也就是眨眼视力测试表,也有称之为布鲁克测量法,是一种评估双眼视力的测试。
测试时,一只眼必须紧闭,另一只眼慢慢从最上方起一个个光斑一个接一个地看,用眼视力表记录第二只眼所能辨认的或识别的光斑的高度,量出可以辨识的最远距离,用表格表示的是视力的极限,也就是眨眼能辨别的最近的物体的距离,常用的说法是“眨眼20/200”。
4. 双边视力表:双边视力表也叫双眼视力表,从原理来说,两眼的视力不会完全相同,即便是正常视力也会有一定差异,通常只测量双眼单独视力,故而出台了双边视力表,双边视力表让考官可以观察双眼视力的差异情况,但双边视力表也可以单独测量一只眼的视力,眼视力表示也和其他普通瞳距视力表一样,有20/200和6/6等,表示看清6m或6米内的视力的极限值。
全国标准视力表是用于测试人眼视力的一种标准化工具,通常由不同大小的字母或符号组成,用于测定个体的视力水平。
这些视力表通常符合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医学和视光学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力表:
1. 国际常用的视力表:Snellen视力表是一种常见的视力测试工具,由荷兰医生Herman Snellen于1862年设计。
它包含由大到小的字母排列,测试者被要求从一定距离辨认这些字母。
Snellen视力表通常被广泛用于全球。
2. LogMAR视力表:LogMAR(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视力表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对不同大小的符号或字母的辨认能力的现代化视力表。
它通常使用对数刻度,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 ETDRS视力表: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ETDRS)视力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临床研究的高精度视力测试工具。
它与LogMAR视力表类似,具有对数刻度。
4. Landolt C视力表:Landolt C是一种被用于测试视力的特殊符号,呈圆环形,可以在不同方向打开。
测试者被要求确定C的朝向,用于测量视力的特殊要求,如在儿童或不熟悉字母的人群中。
这些视力表被广泛用于眼科诊断、验光学和眼镜配制中。
在使用视力表进行测试时,医生或验光师通常会要求被测试者站在特定的距离上,逐一辨认表上的符号,以确定其视力水平。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有自己的标准和规范,因此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际标准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International Standard Visual Acuity Chart)是一种用于测量人类视力的标准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眼科学领域。
国际标准视力表是由欧洲眼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ons)和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共同制定的。
该视力表由11行字符组成,从最大的字符开始逐渐减小,每一行字符的大小都是前一行的约2倍。
该视力表的每个字符都是由一些特定的形状和空隙组成,用以测试受试者的视力。
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被要求保持坐姿,并在一定距离上观察视力表。
受试者需要逐一报告他们能够清晰辨认的字符,一旦无法辨认,则需要停止报告。
受试者的视力将根据他们能够辨认的最小字符来评估。
例如,如果受试者在第五行上能够清晰辨认字符,那么他们的视力将被评为0.5,此时表明他们的视力为正常视力的一半。
国际标准视力表的标准使用距离是6米(20英尺),因此也被称为“6米视力表”或“20英尺视力表”。
这是因为在这个距离上,人类视力达到最佳状态。
对于使用不同距离进行测试的情况,可以通过简单的比例换算进行相应的转换。
国际标准视力表广泛适用于临床眼科检查和视力筛查。
它可以用于检测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常见的视觉问题,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国际标准视力表还被用作国际通用的视力测试工具,在学校、驾驶执照考试等场合也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视力测试工具,它通过逐渐减小的字符来评估受试者的视力。
它对于临床眼科检查和视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医生评估和治疗各种视力问题,也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和驾驶执照考试等场合。
国际通用标准视力表
国际通用标准视力表是一种用于测量人眼视力的标准表格。
它通常由多行字母、数字或符号组成,按照一定的大小和间距排列。
标准视力表的上方通常标明了“20/20”视力,这表示当人
站在20英尺远的位置时,能够清晰看到标识行的内容。
如果
一个人的视力达到“20/20”,则表示他的视力正常。
标准视力表中的每一行都有一个对应的视力值,例如,最上方的行视力值为“20/10”,表示当人站在20英尺远的位置时,他
可以看到标识行的内容,而标准视力表的普通人最小可见行距离在10英尺之内。
而最下方的行通常对应的是“20/200”,表
示一个人需要站在20英尺远的位置才能看到标识行上的内容,而普通人则可以在20英尺远的位置上看到这一行。
国际通用标准视力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眼科和视觉检查领域,用于测量人眼的视力水平。
它可以帮助医生、眼科技师和视光师判断一个人的视力是否正常,以及确定他是否需要佩戴眼镜或其他视力矫正设备。
自测散光表核心提示: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可用下图测试自己的眼睛是否具有散光。
检测方法:检查时,分别遮挡(不得按压眼球)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注视上图,看看各方向的线条,是否粗细均匀一致。
判定结果:1、若裸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该眼无散光现象。
2、若配戴矫正眼镜的眼,看到散光表各方向线条粗细均匀一致时,表明被检眼散光已得到充分矫正。
3、当被检眼看到散光表中,某一线条粗且黑或格外清晰,说明该眼可能有散光。
特别说明:自测结果仅供参考,准确结果需经专业验光确定。
散光表法的负散光轴向的推演欧阳永斌关键词:散光表法;负散光轴向;推演;原理散光表检查中,以被检眼所见的最清晰线对应的小钟点读数×30来确定该眼的负散光轴向。
这一负散光轴位的计算方式非常简单,但是其推演过程却一直是初学验光者难以理解之处。
本文借助于图、表、数学关系式来阐述散光表检查中负散光轴的推演过程。
1.因为被检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与检查眼的方向定位参照物的差别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被检眼对散光表上清晰线条的方向感知还需要再经过多次对应关系的转换才能够追踪到其负散光轴向。
转换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钟表用的钟点数转换单位为顺时针圆周度;顺时针圆周度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物像之间的镜面关系要求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转换为以被检眼为参照物的TABO标记;后焦线形成的清晰像方向取其垂直位即为眼屈光的负散光轴方向。
2.图、数学关系式的推演过程2.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A1(图1)转化为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图2),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为:A2=A1×30。
图1 A1:散光表的钟点数标记2.2.散光表的顺时针圆周度标记A2对应转换为以散光表为参照物的TABO法标记A3(图3)。
标准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视力表是一种用来测试人眼视力的设备,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字母、数字或符号组成,这些字符的大小和粗细不同,用来测试人眼在不同距离下能够分辨的最小字符尺寸。
在医疗、教育、军事等领域,视力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标准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是最常用的两种视力表。
标准视力表是指由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制定的一种标准视力表,也被称为 Snellen 视力表。
这种视力表通常由11行字母组成,每行字母的大小和粗细都不同。
测试人员需要站在视力表前,距离视力表的距离为6米,然后从最上面的一行开始,辨认每个字母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可以正确辨认出第8行的字母,那么他的视力就被认为是正常的。
标准视力表的优点是测试过程简单,结果易于理解。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和驾驶等领域,成为了衡量人眼视力的标准工具。
但是,标准视力表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只能测试人眼在6米距离下的视力,对于近视患者来说,这种距离太远了,他们的视力可能会被高估。
其次,标准视力表只测试人眼对大小的敏感度,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眼对亮度、对比度等方面的敏感度同样重要。
为了克服标准视力表的缺点,对数视力表应运而生。
对数视力表是一种根据对数学原理设计的视力表,它采用一系列的数字和符号来测试人眼的视力。
这些数字和符号的大小和粗细不同,但是它们的比例是按照对数比例来设计的。
例如,对数视力表上的一行数字可能是“0.3, 0.4, 0.5, 0.6, 0.7”,这些数字的大小并不是按照等比例来设计的,而是按照对数比例来设计的,即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比例是相同的。
对数视力表的优点是可以测试人眼在不同距离下的视力,并且可以测试人眼对亮度、对比度等方面的敏感度。
这种视力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成为了衡量人眼视力的重要工具。
但是,对数视力表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的测试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技能。
其次,对数视力表的结果不容易被人们理解,需要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转换。
视力表记录方法
视力表是一种测量人眼视力的工具,主要用于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
以下是视力表的记录方法:
1. 视力表通常由一系列文字、符号或图片组成,这些文字、符号或图片的大小逐渐变小。
每个行的文字、符号或图片表示一个特定的视力值。
2. 检查者将被测试者置于适当的距离之后,让被测试者一次读出或识别出每一行的文字、符号或图片。
3. 检查者将被测试者所能读出或识别出的最小行记下来。
这行的视力值通常表示为分数,分子表示被测试者所能看到的行的距离,是固定的标准距离;分母表示正常人所能看到相同行的距离。
4. 在记录的时候,要注意标明左眼和右眼的视力值。
5. 若测试者需要佩戴眼镜进行测试,则需要在记录的时候标明测试时是否佩戴了眼镜。
6. 记录的时候应该标明测试者的名称、测试日期和测试者的年龄等信息。
7. 如果进行多次测试,需要标明每次测试的结果,并记录最终的结果。
这些记录的信息有助于医生或验光师了解被测试者的视力状况,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