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理论知识辅导:腹痛预防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0.41 KB
- 文档页数:1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的腹痛不甚严重,可注意观察一段时间。
若为功能性腹痛,病情会自行缓解;若为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一般会逐渐加剧。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家长均应将孩子及时送医院,以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在未到达医院、诊断未明确前,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随意给孩子服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困难而延误治疗。
2.如果孩子腹痛严重,怀疑急腹症,如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等,应暂停进食,以减少食物、消化液自穿孔部位漏入腹腔。
3 如果孩子呕吐,应将其头转向一侧,以防止小儿哭吵时不慎将呕吐物吸入气管。
4.不要随意按揉和热敷孩子腹部,以免加重病情,引发危险。
因为按揉或热敷局部,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等。
5.如果孩子伴有高热,可用冷敷或冰敷前额、枕部等方法降温,以减轻孩子的不舒适。
6.留意并记录孩子腹痛(或哭闹)开始的时间,腹痛的部位及其转移情况,腹痛时的表现及排便情况等,为医生诊断提供线索。
中医儿科学腹痛一、概念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凡是导致腹痛的疾病,均可发生腹痛。
二、病因病机本证的病因有寒、热、虚、实,或兼有食滞、虫积、瘀血等。
其病机可归纳为脏腑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若脏腑经络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则腹痛发作。
三、辨证要点1、辨寒热虚实腹痛有寒热虚实的不同,腹内疼痛喜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得热痛减者为寒,得热痛剧者为热;痛而胀闷减者多实,痛而胀闷不减者多虚;痛处不移者多实,痛处游走者多虚;痛而矢气者多实,痛而不矢气者多虚;痛而欲便者多实,痛而不欲便者多虚。
2、辨脏腑经络腹痛属心脾者,多痛在脐腹之上,或痛在心中;属肝胆者,多痛在脐腹之两侧;属脾胃者,多痛在脐腹之下;属大肠者,多痛在脐腹之下后侧;属小肠者,多痛在脐腹之下前侧;属膀胱者,多痛在脐腹之下偏前。
四、治疗原则腹痛以“通”为法,以“通调气血,疏通经络,通调脏腑”为原则。
“通”非狭义之通下,而是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塞因塞用”,腹胀满而痛者当通因通用;“虚则补之”,腹痛绵绵,多为久病体弱,气血亏虚之象,当以补益气血为主。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腹痛因寒热不同当以寒温并用。
五、分证论治(一)胃脘痛胃脘痛是指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常见病因有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等。
1、寒邪客胃证:胃脘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遇寒痛甚,得温则舒,口和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或弦缓。
治法:散寒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
2、饮食伤胃证: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或矢气频作,舌淡红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或沉实。
治法:消食导滞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证: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气频作或痛引两胁下及少腹甚则巅顶痛或窜及背脊痛而辗转不安无食欲便溏或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畅而作或痛因情绪波动而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预防儿童腹痛的有效方法儿童腹痛是家长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看着孩子因腹痛而难受,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
中医在预防儿童腹痛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儿童容易腹痛的原因。
儿童的脾胃相对娇弱,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如果饮食不当,比如暴饮暴食、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或者饮食不洁,就容易导致脾胃受损,引起腹痛。
此外,腹部着凉、情绪紧张、感染寄生虫等也可能引发儿童腹痛。
那么,中医是如何预防儿童腹痛的呢?饮食调理是关键。
中医讲究“饮食有节”,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要保证孩子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
食物的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比如,在夏季,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吃冰淇淋、冷饮,冬季则要注意保暖,避免食用过多的寒性食物。
另外,根据孩子的体质进行饮食调理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属于脾胃虚寒体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如果孩子容易上火,体质偏热,则可以多吃一些绿豆、冬瓜等清热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教导孩子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要边吃边玩,避免狼吞虎咽。
这样有助于减轻脾胃的负担,预防腹痛的发生。
除了饮食,日常的起居护理也很关键。
要注意给孩子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夜间睡眠时。
可以给孩子穿上肚兜或者睡袋,防止腹部着凉。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情绪对儿童的脾胃功能也有影响。
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精神紧张、焦虑。
当孩子情绪不佳时,家长要及时安抚,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在中医保健方法中,按摩也是预防儿童腹痛的有效手段。
家长可以经常为孩子按摩腹部,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每次 10 15 分钟,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还可以按摩孩子的足三里穴,这个穴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因此,引起儿童腹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治疗的方法也因病而异。
对于出现腹痛儿童,家长和老师不要一发病就给予服用止痛药物,而应对病情进行一定时间观察,疼痛剧烈者应及时就医。
(一)病因治疗
根据病因作相应处理。
如肠痉挛给予解痉剂。
胆道蛔虫症或蛔虫性部分肠梗阻,可用解痉止痛药等治疗。
炎性疾病应根据病因,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外科急腹症应及时手术治疗。
(二)对症处理
1.有水和电解质紊乱或休克者,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抗休克治疗。
2.病因诊断未明确前,禁用吗啡、度冷丁、阿托品等药物,以免延误诊断。
疑有肠穿孔、肠梗阻或阑尾炎者,禁用泻剂或灌肠。
止痛可用一般镇静剂,维生素K3或针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