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惊厥药
- 格式:doc
- 大小:0.32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药理学-第十单元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单选题]1.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A.苯妥英钠B.扑米酮C.哌替啶D.卡马西平E.阿司匹林正确答案:D参(江南博哥)考解析: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
掌握“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知识点。
[单选题]2.控制癫痫复杂部分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卡马西平C.丙戊酸钠D.硝西泮E.苯妥英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卡马西平抗癫痫作用,对精神运动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也有效,减轻精神异常对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尤为适宜。
掌握“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知识点。
[单选题]3.关于苯妥英钠,哪项是错误的A.不宜肌内注射B.无镇静催眠作用C.抗癫痫作用与开放Na+通道有关D.血药浓度过高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E.有诱导肝药酶的作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苯妥英钠的抗癫痫作用机理,一般认为系通过组织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而产生的,但对异常放电本身无抑制作用。
苯妥英钠对所有神经细胞都有膜稳定作用。
这是由于它能降低细胞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抑制Na+和Ca2+内流,延缓K+外流,从而延长不应期,稳定细胞膜,降低兴奋性。
掌握“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药物中能治疗癫痫发作而无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是A.苯妥英钠B.扑米酮C.以上都不是D.地西泮E.苯巴比妥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苯妥英钠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抗癫痫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对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亦有效。
但对小发作无效;(2)治疗中枢性痛征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等中枢性痛征;(3)抗心律失常。
掌握“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知识点。
[单选题]5.对小发作无效,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的药物是A.苯妥英钠B.卡马西平C.苯巴比妥D.乙琥胺E.丙戊酸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苯妥英钠对小发作(失神发作)无效,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
第十八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一、A1、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主要原理是A、抑制病灶本身异常放电B、稳定神经细胞膜C、抑制脊髓神经元D、具有肌肉松弛作用E、对中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2、治疗三叉神经痛可选用A、苯巴比妥B、地西泮C、苯妥英钠D、乙琥胺E、扑米酮3、治疗癫痫大发作或局限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是A、氯丙嗪B、地西泮C、乙琥胺D、苯妥英钠E、丙戊酸钠4、对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均有效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乙琥胺C、卡马西平D、苯妥英钠E、丙戊酸钠5、癫痫小发作首选药物是A、氯硝西泮B、乙琥胺C、丙戊酸钠D、苯妥英钠E、扑米酮6、在下列药物中广谱抗癫痫药物是A、地西泮B、苯巴比妥C、硫酸镁D、丙戊酸钠E、乙琥胺7、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为A、乙琥胺B、肌注苯妥英钠C、静注地西泮D、巴比妥钠E、水合氯醛8、下列有关苯妥英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抗心律失常B、可引起齿龈增生C、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D、可用于控制癫痫持续状态E、对失神发作也有效9、丙戊酸钠的严重毒性是A、肝功能损害B、再生障碍性贫血C、抑制呼吸D、口干、皮肤干燥E、低血钙10、疗效优于乙琥胺,但因有肝毒性,仅在癫痫小发作合并大发作时作为首选药物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丙戊酸钠C、卡马西平D、苯妥英钠E、扑米酮11、苯妥英钠首选用于A、癫痫肌阵挛性发作B、癫痫大发作C、精神运动性发作D、癫痫小发作E、癫痫持续状态12、长期应用可致牙龈增生的药物是A、丙戊酸钠B、乙琥胺C、卡马西平D、苯巴比妥E、苯妥英钠13、苯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A、镇静B、催眠C、镇痛D、抗惊厥E、抗癫痫14、下列哪个药不用于治疗癫痫A、米安色林B、氟桂利嗪C、氨己烯酸D、奥卡西平E、拉莫三嗪15、下列有关苯妥英钠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有效B能引起牙龈增生C能治疗三叉神经痛D治疗癫痫大发作有效E、口服吸收规则,个体差异小16、下列哪项不属于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A、嗜睡B、粒细胞减少C、共济失调D、牙龈增生E、致胎儿畸形17、关于苯妥英钠的应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癫痫大发作B、癫痫持续状态C、癫痫小发作D、精神运动性发作E、局限性发作二、B1、A.苯妥英钠B.卡马西平C.丙戊酸钠D.乙琥胺E.氯硝西泮<1> 、对其他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仍可有效的药物是<2> 、尤其适用于伴有精神症状的儿童癫痫患者的药物是2、A.静注地西泮B.苯妥英钠C.乙琥胺D.硫酸镁E.氯丙嗪<1> 、子痫首选<2> 、癫痫大发作首选<3>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4> 、癫痫小发作首选三、X1、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有A、头昏、乏力、眩晕B、共济失调C、粒细胞减少D、可逆性血小板减少E、牙龈增生2、苯妥英钠的特点是A、刺激性大,不宜肌内注射B、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C、血浆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D、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80%E、主要以原形经尿排出3、对失神小发作无效的药物是A、苯妥英钠B、卡马西平C、苯巴比妥D、丙戊酸钠E、扑米酮4、卡马西平作用的特点是A、对高热、破伤风、子痫引起的惊厥有效B、对癫痫的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好C、对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疗效好D、对小发作效果好E、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5、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药物是A、苯妥英钠B、地西泮C、苯巴比妥D、氯硝西泮E、奋乃静6、通过增强脑内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而抗癫痫的药物有A、乙琥胺B、苯妥英钠C、丙戊酸钠D、苯巴比妥E、氯硝西泮7、苯妥英钠可用于治疗A、癫痫大发作B、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C、中枢性痛D、心律失常E、大脑损伤所致的肌肉僵直8、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有A、胃肠道反应B、呼吸抑制C、牙龈增生D、巨幼红细胞贫血E、过敏反应致肝损害9、对癫痫大发作有效的药物有A、扑米酮B、卡马西平C、苯妥英钠D、乙琥胺E、丙戊酸钠10、硫酸镁的药理作用正确的是A、导泻B、利胆C、降压D、利尿E、抗惊厥11、对小儿高热性惊厥有效的药物包括A、苯巴比妥B、地西泮C、水合氯醛D、戊巴比妥E、硫酸镁12、下列关于硫酸镁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口服给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B、拮抗Ca2+作用,引起肌肉松弛C、过量引起血压下降D、过量时可引起呼吸抑制E、静脉注射等渗氯化钠注射液可对抗其作用答案部分一、A1、【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题针对“抗癫痫药”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等中枢性痛征,这与苯妥英钠的细胞膜稳定作用有关。
第十八章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第十八章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1.抗癫痫药(1)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及其不良反应(2)苯巴比妥、扑米酮、地西泮、氯硝西泮、氨己烯酸、托吡酯的临床应用2.抗惊厥药硫酸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一、抗癫痫药(10个)●复习重点提示:每个药用一句话概括!●关键——首选用于?1.苯妥英钠----大发作首选。
临床最常用抗癫痫药。
【简单补充】癫痫的分类1.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持续性强直性痉挛,而后转为阵挛性抽搐、昏睡,而后恢复,持续数分钟。
2.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短暂的意识突然丧失,常有对称的阵挛性活动。
每次持续5~30s。
3.单纯局限性发作:面部或一侧肢体或某肌肉群痉挛、抽搐,多无意识障碍。
4.复合性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通常伴有意识障碍,伴精神失常,每次发作持续0.5~2min。
【药理作用】“三抗”——抗癫痫、抗神经痛、抗心律失常。
抗癫痫机制:(1)阻止Na+内流,稳定神经细胞膜,提高病灶周围正常细胞的兴奋阈值【不容易兴奋了】——抑制癫痫异常高频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
(2)抑制神经末梢对γ-氨基丁酸的摄取,使GABA受体上调,从而间接增强GABA的作用,使Cl-【临床应用】(1)抗癫痫——大发作首选。
对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亦有效,亦可用静脉注射控制癫痫持续状态。
对小发作无效,甚至恶化。
(2)中枢性痛征: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舌咽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详见第23章】。
【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胃肠反应,宜饭后服用。
齿龈增生: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停药可自行消退。
静脉炎。
(2)神经系统反应:眩晕、精神紧张、头痛等。
药量过大——急性中毒,可致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复视、精神错乱、昏睡甚至昏迷。
(3)造血系统: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过敏反应。
苯妥英钠有三抗,癫痫疼痛心失常。
抑钠内流稳定膜,大发首选莫惊慌。
第十二章镇静催眠抗惊厥药一、选择题1.关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体内过程错误的是()A.口服吸收良好,约1小时达血药浓度B.脂溶性低,不易在脑组织中分布及脂肪组织中蓄积C.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仍具活性,且半衰期长D.三唑仑吸收最快,起效迅速E.大多经肝脏代谢消除2.苯二氮卓类不具有的不良反应有()A.中枢抑制B.中枢麻醉C.急性中毒D.依赖性、成瘾性E.共济失调3.能引起病人记忆短暂性缺失的中枢抑制药是()A.巴比妥类B.苯二氮卓类C.吩噻嗪类D.硫杂蒽类E.丁酰苯类4.苯二氮卓结合位点的分布与哪种中枢抑制性递质的分布一致()A.多巴胺B.脑啡肽C.乙酰胆碱D.γ-氨基丁酸E.去甲肾上腺素5.地西泮急性中毒可用下列哪种药物解毒()A.三唑仑B.甲喹酮C.氟马西尼D.甲丙氨酯E.扑米酮6.地西泮的不良反应错误的论述是()A.治疗量可见困倦等中枢抑制作用B.治疗量口服可产生心血管抑制C.大剂量常见共济失调等肌张力降低现象D.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E.久用突然停药可产生戒断症状如失眠7.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部位是()A.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巴B.中枢α受体C.直接抑制中枢D.苯二氮卓结合位点E.中枢GABA结合位点8.地西泮不能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药物中毒惊厥B.诱导麻醉C.小儿高热惊厥D.麻醉前用药E.焦虑症9.地西泮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A.镇静催眠B.抗焦虑C.抗惊厥D.缩短REMS E.抗晕动10.地西泮抗焦虑的主要部位是()A.大脑皮质B.蓝斑核C.网状上行激动系统D.边缘系统E.下丘脑11.巴比妥类药物进入脑组织快慢主要取决于:A.药物分子大小B.给药途径C.用药剂量D.药物脂溶性E.药物剂型12.巴比妥类药物不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是()A.便秘和锥体外系症状B.诱导肝药酶,产生耐受性C.引起药疹、药热等过敏反应D.头昏、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后遗症状E.精细运动不协调13.焦虑紧张引起的失眠宜用()A.巴比妥B.苯妥英钠C.水合氯醛D.地西泮E.氯丙嗪14.静脉注射硫喷妥钠作用维持时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迅速从肾排出B.迅速在肝破坏C.难穿透血脑屏障D.从脑组织再分布到脂肪等组织中E.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15.苯巴比妥钠连续应用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是()A.再分布于脂肪组织B.排泄加快C.被假性胆碱酯酶破坏D.被单胺氧化酶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16.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促进其快速排泄()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少,增加肾小管再吸收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减少肾小管再吸收E.以上均不对17.相同剂量的巴比妥类,其起效快慢取决于()A.浓度大小B.分子量大小C.给药部位D.生物转化率快慢E.脂溶性高低18.巴比妥类药物随剂量由小到大依次表现为()A.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B.催眠、镇静、麻醉、抗惊厥C.镇静、催眠、麻醉、抗惊厥D.镇静、抗惊厥、麻醉、催眠E.镇静、麻醉、抗惊厥、催眠19.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A.水合氯醛静脉注射B.苯巴比妥静脉注射C.硫喷妥钠静脉注射D.戊巴比妥静脉注射E.地西泮静脉注射20.临床常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和癫病持续状态的巴比妥类药物是()A.戊巴比妥B.硫喷妥钠C.司可巴比妥D.异戊巴比妥E.苯巴比妥21.引起病人对巴比妥类药物产生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A.使病人产生欣快感B.抑制肝药酶C.能诱导肝药酶D.停药后REMS反跳性延长,引起睡眠障碍E.以上都不是22.下列关于巴比妥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缩短REMS B.中等量即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C.可用于麻醉或麻醉前给药D.均可用于抗癫痫E.可诱导肝药酶23.下列哪种情况不宜用巴比妥类药物治疗()A.麻醉前给药B.焦虑性失眠C.高热惊厥D.肺心病引起的失眠E.癫痫24.巴比妥类急性中毒时,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心脏骤停B.肾功能衰竭C.抑制呼吸中枢D.惊厥E.吸入性肺炎25.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比较,前者不具有的作用是()A.镇静、催眠B.抗焦虑C.麻醉作用D.抗惊厥E.抗癫痫26.水合氯醛描述错误的是()A.口服易吸收,约15分钟起效B.不缩短REMS,无停药反应C.对胃刺激性大,需稀释口服D.有肝肾功能损伤E.醒后有后遗效应27.水合氯醛不用于()A.顽固性失眠B.小儿高热惊厥C.溃疡病伴焦虑不安D.破伤风病人惊厥E.子痫病人的烦躁、惊厥28.下列对水合氯醛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胃肠道无刺激B.无成病性C.无肝肾功能损害D.无耐受性E.不缩短REMS时间29.硫酸镁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是()A.抑制大脑皮质B.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C.抑制脊髓D.Mg2+桔抗Ca2+作用E.阻断M受体30.下列对惊厥治疗无效的是()A.口服硫酸镁B.注射硫酸镁C.苯巴比妥D.地西泮E.水合氯醛31.硫酸镁的肌松作用机制是()A.促进GABA的作用B.使GABA生成增多C.抑制大脑运动区D.竞争Ca2+受点,ACh减少E.以上都不是32.硫酸镁中毒可选用对抗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索D.葡萄糖E.氯化钙二、填空题1.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安定)一、药理临床作用:1、抗焦虑(小剂量,减轻或消除紧张、忧虑、激动和失眠;暂时性记忆缺失)2、镇静催眠、3、抗惊厥抗癫痫(静注地西泮(5-20mg/次)是目前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4、中枢肌肉松驰5、增加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二、作用机制:BZ增加GABA控制氯离子通道的开放频率三、禁忌:老年患者、肝功能不全、驾驶员、高空作业、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患者四、过量:昏迷和呼吸抑制。
用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解救巴比妥类一、作用机制:激动GABA受体,延长开放氯离子的时间二、不良反应:后遗效应:宿醉现象;耐受性:肝药酶诱导;依赖性:反跳、成瘾、戒断症;呼吸抑制:剂量依赖性、致死首因;急性中毒: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苯巴比妥(长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中效)、司可巴比妥(短效)、硫喷妥(超短效)第十三章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大仑丁)(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癫痫药;碱性较强,刺激性大,不宜肌内注射;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因而临床用量应注意个体化)一、作用机制(膜稳定作用):钠通道阻滞药,减少钠内流,抑制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对小发作无效:选择性阻断Na+通道,抑制Na+内流;选择性阻断Ca+通道,抑制Ca内流;大剂量抑制K内流,延长ADP和ERP;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氯离子内流)二、药理临床作用:1、抗癫痫;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2、治疗外周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3、抗心律失常(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
三、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胃肠不适,牙龈增生2、神经系统反应:头痛、眩晕、共济失调、精神错乱3、造血系统反应: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4、过敏反应:皮疹、肝损害5、肝药酶诱导:加速VD代谢,低血钙其他抗癫痫药:卡巴西平: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
苯巴比妥:除对小发作无效外,其余都有效。
抑制中枢,不作首选。
静注控制癫痫持续状态。
扑米酮:对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优于苯巴比妥。
药理学——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知识点归纳一、抗癫痫药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
※现有抗癫痫药的作用:1.通过药物对病灶神经元的作用——减弱或防止异常放电2.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防止异常放电的扩散(一)癫痫的分型了解1.局限性发作(1)单纯局限性发作(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2.全身性发作(1)失神性发作(小发作)(2)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3)癫痫持续状态(4)肌阵挛性发作(二)常用的抗癫痫药:1.苯妥英钠(大仑丁)2.卡马西平(酰胺咪嗪)3.丙戊酸钠4.乙琥胺5.苯巴比妥6.扑米酮(去氧苯比妥)7.安定(地西泮)(三)临床合理选药(1)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如不能控制,加用扑米酮;(2)失神发作(小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或乙琥胺,也可用硝西泮或氯硝西泮;(3)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也可选用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4)单纯部分性发作:可选用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5)肌阵挛性发作:氯硝西泮或硝西泮;(6)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也可用苯巴比妥肌注或苯妥英钠缓慢静注。
--抗癫痫药---癫痫小发作,首选乙琥胺;局限发作大发作,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精神性,持续状态用安定;慢加剂量停药渐,坚持用药防骤停。
A.卡马西平B.地西泮C.乙琥胺D.丙戊酸钠E.硫酸镁1.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的是()2.对小发作首选的药物是()3.对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较好的药物是()『正确答案』A、C、B1.苯妥英钠(大仑丁)【药动学】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需连服数日才开始出现疗效,吸收后可迅速分布于脑组织中。
不同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显著不同,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因此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因呈强碱性(pH=10.4),刺激性大,不宜肌内注射,癫痫持续状态可作静脉注射。
药学专业知识各系统药物大汇总药物可按其作用对象和药理学效应的不同,分为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按疗效、按用途、按药理作用等。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各个系统的药物分类和常用的相关药物。
1.神经系统药物:-镇静安眠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地西泮、劳拉西泮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氯硝西泮、三氯乙西泮等)。
-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多虑平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
-心理刺激物药物:如盐酸可待因、盐酸伪麻黄碱等。
-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地西泮等。
2.心血管系统药物:-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强心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毛地黄、地高辛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钠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奎尼丁等)。
3.呼吸系统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
-祛痰药:如麻黄碱、氯化铵等。
-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4.消化系统药物:-消化酶制剂:如胰蛋白酶、胰脂酶等。
-抗溃疡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酮替芬等)。
-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5.内分泌系统药物:-甲状腺药物:如甲状腺素、碘化钾等。
-胰岛素及糖尿病治疗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
-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
6.抗感染药物:-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奈韦拉平等。
-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7.免疫系统药物:-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
-免疫增强剂:如鸡血藤等。
8.皮肤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如痒疹宁、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抗炎药:如酮康唑、氯硝唑等。
总结:以上是各系统药物的一些常见药物分类和相关药物的举例。
药物应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注意服用药物的适宜剂量和不良反应,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药物对抗中枢兴奋药抗惊厥的作用
【试验目的】
学习抗惊厥药的筛选方法,也就是通过观察药物对中枢兴奋药诱发惊厥的影响。
本试验是观察苯巴比妥和地西泮(安定)对二甲弗林诱发小鼠惊厥的影响。
【试验原理】
二甲弗林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的中枢兴奋药,剂量过大可引起整个中枢广泛兴奋,诱发惊厥。
镇静催眠药等中枢抑制药均可明显抑制中枢,从而产生抗惊厥的作用。
【试验材料】
器材:注射器,电子称
药品:0.07%二甲弗林,0.5%苯巴比妥钠,0.1%地西泮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鼠12只,18-22 g,雌雄不限。
【试验方法】
1、小鼠编号,称重,分三组,4只/组
2、给药:
A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 30 min后,皮下注射二甲弗林,0.1 ml/10 g →观察惊厥症状(痉挛、跌倒、强直或死亡)及各症状出现的时间;
B组(苯巴比妥预处理组):腹腔注射苯巴比妥钠,0.1 ml/10g → 30 min后,皮下注射二甲弗林,0.1 ml/10 g→观察惊厥症状(痉挛、跌倒、强直或死亡)及各症状出现的时间;
C组(地西泮治疗组):皮下注射二甲弗林,0.1 ml/10 g →记录惊厥发作(痉挛、跌倒、强直或死亡)及症状出现的时间,惊厥症状出现时立即腹腔注射地西泮,0.1 ml/10g
【试验结果】
【试验讨论】
【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环境要求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②捉拿小鼠时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引起小鼠活动增多而影响试验结果;
③小鼠禁食6-12小时,以增加觅食活动;。
药理学抗惊厥实验报告药理学抗惊厥实验报告概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的学科,而抗惊厥是一种通过药物干预来控制癫痫发作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药物对抗惊厥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
每组小鼠均通过电刺激诱发惊厥,然后给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抗惊厥效果,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抗惊厥的效果存在差异。
其中,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两种药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惊厥效果。
苯妥英钠通过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活性,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少惊厥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而卡马西平则通过阻断钠通道,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抗惊厥的效果。
此外,实验还发现,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在抗惊厥效果上存在副作用。
苯妥英钠可能导致嗜睡、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而卡马西平则可能引起恶心、头晕等副作用。
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权衡其疗效和副作用,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讨论:药物治疗是控制癫痫发作的常用方法之一。
然而,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各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个体差异和耐受性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本实验只是初步评估了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的抗惊厥效果,并未涉及其他药物的评估。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药物的抗惊厥效果,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论:本实验通过评估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的抗惊厥效果,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这对于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癫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耐受性的存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来完善抗惊厥药物的应用。
抗癫痫及抗惊厥药抗癫痫大发作首选药物:苯妥英钠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药物:卡马西平小发作首选药物:乙琥胺广谱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抗惊厥硫酸镁苯妥英钠作用机制膜稳定作用:阻滞,,通道,制Na ,内流Na +Ca 2+Na +Ca 2+增强中枢GABA功能:抑制GABA再摄取,诱导GABA受体增生等,使氯离子内流增加而超极化,抑制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临床应用抗癫痫治疗癫痫大发作首选药,对单纯部分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有一定疗效,但对小发作无效抗外周神经痛治疗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坐骨神经等神经性疼痛抗心率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强心苷中毒首选药不良反应局部刺激厌食,恶心,呕吐和腹痛,宜饭后服用。
齿龈增生神经系统反应过量中毒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精神错乱或昏迷等。
血液及造血系统久服可致叶酸缺乏,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骼系统反应低血钙过敏反应皮疹,血小板减少。
致畸药物的相互作用苯妥英钠为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的代谢而降低药效卡马西平作用机制治疗浓度阻滞钠离子通透性,提高放电兴奋阈值,抑制癫痫灶及周围神经元放电,增强脑内GABA的突触后作用作用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药对中枢性疼痛(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痛)疗效优于苯妥英钠对锂盐无效的狂躁症,抑郁症有效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头昏、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 少数出现共济失调、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乙琥胺作用机制抑制丘脑神经元T-通道Ca 2+临床应用小发作首选药不良反应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厌食等),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嗜睡、诱发精神异常等),偶见粒细胞缺乏或再障等。
丙戊酸钠对大发作的疗效不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但是后者无效时本药任有效对小发作疗效优于乙琥胺,但因肝脏毒性,不做首选。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与卡马西平相似硫酸镁药理作用口服下泄,利胆注射抗惊厥,降压,中枢抑制临床应用子痫,破伤风等引起的惊厥以及高血压危象的救治不良反应安全范围窄,用药注意检查及腱反射,静注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对抗镁离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