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3《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法兰西第二帝国是怎样建立的?(略)
2.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解题关键:把握1875年宪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思路引领:1875年宪法的通过十分艰难,其作用也十分有限。
答案提示:(略)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结合课文并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够攫取法国的政权?
活动关键:查阅与路易•波拿巴上台相关的历史资料。
思路引领:路易•波拿巴所以能上台,是他充分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
答案提示:1848年的欧洲革命,使法国政局十分动荡;由于农民崇拜拿破仑,进而支持其侄子路易•波拿巴;路易•波拿巴利用了选举制度的不完善。
2.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的?
解题关键: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题目要求。
思路引领: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对君主制的影响;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示: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使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得以完成;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取得的成果,推动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波拿巴对巴黎群众抵抗运动的镇压军队顶着枪口射击人民……一个见证人证明:我在人行路上还没有走三步,在砌面路上行进的部队,突然停住,就地急转个圈,立刻向吓得发呆的人群开火。
步枪火不停地射了二十分钟,只是有时被大炮的轰隆声所压倒。
……我最后进到酒店里。
射击仍然在继续。
酒店里集聚的约有五十人,其中有五六个妇女,两三个儿童。
三个人进到这里已经受伤,其中有两个人过了四小时在骇人的痛苦中死去;第三个人当我在四点钟走出那家店时还活着;可是我后来得悉,他也因伤致死……从蒙马特尔大街的开头处到喷泉,在大约六十步的空间里,躺着六十具男子、妇女、穿得很好的太太、少女、儿童的尸体。
这一切不幸的人都是对着他们站在林荫道对方的军队和宪兵突然开火而死在第一排枪之下的。
在头几次射击时,人们急忙奔跑,可是没跑几步就倒下,已经再也起不来了。
我们所询问的一位见证人,同在这次屠杀中立功的机动宪兵队的营长谈话:“你说你们到底打死了多少人?四百吗?”他耸耸肩膀。
“难道是六百人吗?”他摇摇头。
“八百人吗?”这位军官回答:“你说一千多人,这还太少哩。
”……──莫洛克奥尔洛夫编《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第一辑)【解读】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就任法国总统后,一心要模仿其伯父拿破仑,复辟君主制的倾向日益明显。
在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先后被击败后,路易·波拿巴便想由自己作皇帝,而君主派中的正统派和奥尔良派则分别希望重建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的统治。
为了击败对手,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逮捕了反对派的头目和议员,解散了议会。
波拿巴政变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与反抗,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与资产阶级共和派议员号召人民起来实行武装抵抗,并成立了“反抗政变委员会”。
12月4日,巴黎塞纳河右岸布满了街垒,有1 000到1 200多人参加保卫战,以反抗波拿巴政变。
2021年高中历史 5-3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预习验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2即学即练巩固双基1.在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资产阶级保守派取代共和派执掌法国政坛开始于( )A.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国总统B.君主派组织“秩序党”内阁C.共和派占主导的制宪议会被解散D.第二帝国的建立解析1848年底,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进行总统选举,路易·波拿巴当选,是资产阶级保守派取代共和派执掌法国政坛的开始。
答案A2.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导致德、法近80年的不和局面,这次军事冲突的根本原因是( )A.法国干涉普鲁士内政B.普鲁士企图阻止法国统一C.争夺欧洲大陆霸权D.维护法国的共和制度解析近代西欧大多数时间法国是欧洲大陆的霸主,普鲁士统一德国,必将成为欧洲大陆强国,所以法国一定会干涉德国统一,以维护自己的大陆霸权,而普鲁士也一定要统一,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答案C3.法国下列政体的演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②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③法兰西第一帝国④法兰西第二帝国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解析法国政体的演变顺序为: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
答案B4.第三共和国建立初期爆发了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运动,这致使( ) A.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受到削弱,无产阶级趁机上台B.法国帝制力量受到削弱,共和派趁机通过了1875年宪法C.法兰西帝国被推翻,共和国再度建立D.共和派力量受到削弱,君主派势力增强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巴黎公社只在巴黎一城成立,未涉及全国,故A错误;巴黎公社后,帝制力量增强,所以直到1785年宪法通过前共和派力量才得以恢复,故B错;巴黎公社成立于共和国时期,与法兰西帝国无关,故C错。
答案D5.近代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非常艰难,但共和政体是大势所趋,它最终在法国确立的标志是( )A.1875年宪法的通过B.1787年宪法的通过C.国民议会的召开D.《权利法案》的通过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1.建立过程。
(1)1848年底,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国总统,他组织“秩序党”内阁,并解散制宪议会。
(2)1851年底,波拿巴发动政变,解散立法议会,建立了个人独裁统治。
(3)1852年底,路易·波拿巴称帝,代表大资产阶级中的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利益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正式建立。
2.统治措施。
(1)对内: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
(2)对外:不断进行侵略扩张。
3.瓦解: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在巴黎人民起义的强大压力下,资产阶级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1.背景:第二帝国覆灭后,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内部斗争中,共和派力量不断加强,君主派力量削弱。
2.过程。
(1)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
(2)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1875年宪法,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确立。
①宪法内容。
A.议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
B.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
C.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在议会两院获得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由总理组织内阁。
②宪法颁布的意义: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此后君主派的复辟活动。
(3)最终确立:1879年初,共和派赢得法国总统选举。
3.意义。
(1)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
(2)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温馨提示: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进步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历程艰难说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具有长期性、曲折性的特点。
君主派的内讧在新产生的国民议会里,由正统派和奥尔良派组成的君主派占了优势。
他们试图恢复君主制,准备推举正统王朝(即波旁王朝)的后裔尚博尔伯爵为国王。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选择题1.“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他们。
”马克思这句话所指的是( )。
A.拿破仑曾给农民带来福利B.《拿破仑法典》深受农民欢迎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给农民带来了灾难D.农民拥护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解析:这段话是马克思针对路易·波拿巴上台作出的评论。
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与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关系,结合史实可知,路易·波拿巴于1848年在农民的支持下当选总统。
答案:D2.第三共和国在民族危机的紧急时刻诞生,却没有创造出奇迹和光荣,而是经历了耻辱和血污的洗礼。
对上述文字的正确解读有( )。
①“民族危机”是指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普鲁士军队侵入法国②“没有创造出奇迹和光荣”是指没有制定共和制宪法③“耻辱”是指对普鲁士的割地赔款④“血污”主要是指血腥镇压了巴黎公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注意结合第三共和国的相关史实判断,②不符合历史事实,①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3.右图是英国的漫画家创作的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解读图文获取信息的能力。
“终于挑好”表现了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过程。
本题借用形象的比喻,借以说明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
答案:D4.假如你生活在1875年的某一天,看到报纸上刊登了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选举的过程,你认为下列错误的是( )。
A.下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上议院由选民间接选出C.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D.总理由众议院选举产生解析:本题以再现历史的形式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3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基础随堂巩固]1.拿破仑三世当上皇帝后,推行专制统治的行为,不包括()A.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B.取消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C.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D.大肆分封自己的亲戚为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B、C三项均是拿破仑三世推行的专制统治行为,拿破仑三世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没有像封建君主一样分封王侯。
答案:D2.1848年是法国政局再度动荡的一年。
导致法国动荡的因素不包括()A.外敌入侵使法国利益受到威胁B.七月王朝实行反动统治C.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D.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解析:1848年,法国没有遭受外来侵略,A项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A3.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下列由间接选举产生的是()①内阁总理②总统③上议院④下议院A.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解析: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上议院由间接选举选出,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A4.波旁王朝复辟及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集中说明了()A.法国保皇势力的强大B.实行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法国人民不愿实行共和制D.共和国与法国无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两个政权都代表了守旧保皇势力,B、C、D三项明显与法国历史相违背。
答案:A[知能综合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848年2月,从英国流亡归来的拿破仑的侄子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广大选民对他寄予的共同愿望是()A.巩固共和政体B.渴望恢复帝制C.结束动荡实现稳定D.对外打击英国解析:该题中“选民”主要部分应是农民,正是农民的大力支持,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们反对共和政体,希望恢复第一帝国时期的稳定与发展。
答案:C2.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下,拿破仑三世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和矛盾,不包括() A.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制度B.实施一些自由化的政治改革C.修改宪法,适当限制皇权D.给帝国蒙上了代议制的色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选择题1.“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将会把一切失去的福利送还他们。
”马克思这句话所指的是( )。
A.拿破仑曾给农民带来福利B.《拿破仑法典》深受农民欢迎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给农民带来了灾难D.农民拥护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解析:这段话是马克思针对路易·波拿巴上台作出的评论。
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与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关系,结合史实可知,路易·波拿巴于1848年在农民的支持下当选总统。
答案:D2.第三共和国在民族危机的紧急时刻诞生,却没有创造出奇迹和光荣,而是经历了耻辱和血污的洗礼。
对上述文字的正确解读有( )。
①“民族危机”是指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普鲁士军队侵入法国②“没有创造出奇迹和光荣”是指没有制定共和制宪法③“耻辱”是指对普鲁士的割地赔款④“血污”主要是指血腥镇压了巴黎公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注意结合第三共和国的相关史实判断,②不符合历史事实,①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3.右图是英国的漫画家创作的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解读图文获取信息的能力。
“终于挑好”表现了法国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过程。
本题借用形象的比喻,借以说明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
答案:D4.假如你生活在1875年的某一天,看到报纸上刊登了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选举的过程,你认为下列错误的是( )。
A.下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上议院由选民间接选出C.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D.总理由众议院选举产生解析:本题以再现历史的形式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选修2《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易错题集一考试总分:6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3分)1. 1962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宣称选举总统的人民已经把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完全赋予总统,除了总统授予并维护的权力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权力,包括内阁的权力,民政的权力,军事的权力和司法的权力……”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传统根深蒂固B.民主政体面临危机C.权力结构失衡严重D.人民主权原则被打破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兼采美制和法制。
下列条款中,最能佐证该法借鉴了法国制度的是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C.“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D.“临时大总统任命国务员,须得参议院同意”3. 1980年,密特朗成为法国第一个社会党人(左翼)总统,总理是希拉克(右翼),这就形成了“左右共治”的局面。
1986年,密特朗拒绝签署希拉克提出的国营企业私有化法案,而希拉克则动用宪法第49条第3款,使该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
这一局面的形成( )A.表明法国政体发生异变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削弱了总统权力4.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国王不能独自行使行政大权。
国王下达的命令,必须经一名大臣副署方能生效,而大臣要对立法会议负责。
”由此可知,法国1791年宪法()A.吸收了美国宪法的精髓B.照搬了英国的政体模式C.加剧了各派别间的矛盾D.运用了启蒙思想的理论5.下表是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重大历史事件。
第3课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选择题★1大前提:凡是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统治措施都是值得肯定的;小前提:路易·波拿巴的独裁统治稳定了法国政局,采取的经济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在法国的顺利开展;结论:路易·波拿巴建立帝国是符合民主发展要求的。
这一三段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而生产力标准是第一标准,这一观点是成立的。
路易·波拿巴的基本思想是稳定秩序,这符合法国工业革命开展的要求。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独裁统治从长远看又背离经济发展的要求。
同时,独裁本身就是民主的敌人,结论显然错误。
2某高中历史老师在课件里展示出下面的宪法条文,该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共和国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分析可知该政体形式为议会制共和制,该条文出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右图是德意志帝国为纪念普法战争而修建的纪念碑。
这场战争( )①普鲁士俘虏了法国的皇帝 ②引发了法国巴黎人民的起义 ③促使法国恢复了君主制 ④使法国君主派势力进一步强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引发了法国的“9月4日革命”,第二帝国的统治被推翻,君主派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因此,③和④的叙述不正确。
4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后,法国国民议会内部出现了激烈的斗争。
斗争的焦点在于( )A.是否实行共和制B.是否实行普选权C.是否建立代议制D.是否制定新宪法,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实行共和制的问题上,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共和派取得了优势。
历史:5.3《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测试(新
人教版选修2)
一、选择:
1、1848年2月,从英国流亡归来的拿破仑的侄子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广大选民对他寄予的共同愿望是()
A.巩固共和政体
B.渴望恢复帝制.
C.结束动荡实现稳定
D.对外打击英国
2、下列关于拿破仑三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拿破仑三世代表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的利益②在其统治时期,曾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③拿破仑三世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使法国获得了大批殖民地④拿破仑三世修改宪法,旨在扩大皇权⑤普法战争中,法国大败,拿破仑三世投降被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发表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4、下列关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
A.君主专制一君主立宪制一共和制一帝制一共和制一帝制一共和制
B君主专制一共和制一帝制一共和制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5、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的方式是()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由选民间接选出
C由参众两院组成国民议会选出
D.由众议院选举产生
6、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和派与君主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该议会实行两院制,上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下议院实行间接选举
C.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D.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7、阅读下列材料:
1848年法国总统选举前夕,在法国农村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假使你们希望流氓,那么就应该委任拉斯帕伊。
假使你们要一个坏蛋,你们就选箱德律·洛兰;假如你们赞成阴谋说计鬼花样,那就任用卡芬稚克。
如果希望一个好人.那就选举路易·波拿巴
请回等:
路易·波拿巴为什么能够攫取法国的政权?
8、从1789-1875年,法国人民经过几番激烈的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终确立起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据此回答:
(1)1789-1875年,法国政治力量反复较量的斗争焦点是什么?
(2)列出在这些斗争的过程中,法国先后硕布的法律文献和决议以及这些法律文献各自的最重大的意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三世的倒行逆施,权大地加剧了国内的阶胜矛盾,使第二帝国的统治处于危机之中。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拿玻仑三世继续企图用对外战争转移人民的视线。
皇后欧仁妮就说:“知果没有战争,我儿子就不能做皇帝了。
”
材料二:1866年普奥战争之后,普鲁士已经把德意志大部分领土统一起来,只剩下靠近法国的4个邦没有统一。
拿破仑三世担心德国成为强大统一的国家,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甚至威胁法国的安全,因而极力破坏德国的统一。
普鲁士要完成统一德国的事业,难免要同法国一战,同时,普鲁士还想通过对法作战夺取法国丰富的矿区阿尔萨斯和洛林。
材料三:普法战争刚爆发,马克思就预言:“不管路易.波拿巴同普鲁士的战争结局如何,第二帝国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
”
请回答:
(1)普法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为什么马克思说“第二帝国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
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参考答案: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及其代表都登台亮相,却不能稳定政局。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难以发展,人心不得安宁,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都盼望稳定。
选民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曾给法兰西带来荣誉的拿破仑的后代身上,特别是在农村,君主制的传统还很深厚。
8.参考答案:(1)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
(2)1789年《人权宣言》。
意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1791年宪法。
意义: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际上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政权。
1792年废除君主制的决议。
意义:法国成为共和国。
1875年宪法。
意义: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9参考答案:(1)拿破仑三世发动战争的原因是:通过战争转移人民的视线,维持自己的统治;破坏德国统一,防止德国强大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甚至威胁法国安全。
普鲁士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事业;通过对法战争夺取法国矿产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2)因为战争爆发前,第二帝国内部已经危机深藏。
对内,拿破仑三世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自由、平等、博爱”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确立政治宣誓效忠制度,通过强化军队、普察和官僚机构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
对外,他不断进行侵略战争。
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和战争政策,引起社会的广泛不满,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要求废除帝国、重建共和国的呼声日益高涨。
所以,马克思说:“不管路易.波拿巴同普奋士的战争结局如何,第二帝国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