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安全禁止触摸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35
别摸手安全教案教案标题:别摸手安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别摸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别摸手侵害。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教学内容:1. 别摸手的定义和含义。
2. 别摸手对个人安全的威胁。
3. 如何预防和应对别摸手的方法。
4. 向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黑板/白板。
2.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说明别摸手的概念和实例。
3. 小组或个人活动所需的工作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介绍别摸手的概念。
解释别摸手是指他人对我们身体的不恰当触碰,可能会伤害到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2. 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你们知道别摸手是什么吗?”、“你们觉得别摸手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等。
知识讲解:3. 通过PPT或黑板/白板,详细讲解别摸手的定义和含义,以及别摸手可能对个人安全造成的威胁。
强调别摸手是一种不合适的行为,我们需要学会保护自己。
示范与实践:4. 分发工作表,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一些可能的别摸手情景,并提出应对方法。
5.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理解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保持距离、大声说“不”、寻求信任的成年人帮助等。
角色扮演:6.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别摸手情景,并让学生展示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鼓励他们运用之前学到的自我保护方法。
总结和评价:7. 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别摸手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寻求信任的成年人的帮助。
8. 分发反思表,让学生写下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拓展活动:9. 邀请专家或警察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别摸手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或个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能运用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3. 收集学生的反思表,评估他们对别摸手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警惕不安全的触摸教案教案标题:警惕不安全的触摸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不安全的触摸行为,并能够识别和应对这些行为。
2. 学生将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不良触摸的伤害,并学会向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发他们对不安全触摸的认识和兴趣。
2. 什么是安全触摸:解释什么是安全触摸,例如拥抱家人、握手、拥抱朋友等。
3. 什么是不安全触摸:解释什么是不安全触摸,例如陌生人的触摸、私密部位的触摸等。
4. 如何应对不安全触摸: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不安全触摸,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如大声说“不”、离开不安全的环境、寻求信任的成年人的帮助等。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安全触摸场景,并让学生展示如何应对这些情况。
6. 寻求帮助:强调学生应该向信任的成年人寻求帮助,并提供一些可以信任的成年人的例子,如家长、老师、警察等。
7. 总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面对不安全触摸时保护自己并及时寻求帮助。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发现不安全触摸的特征和危害。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展示如何应对不安全触摸的情况。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与不安全触摸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展示安全触摸和不安全触摸的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角色扮演道具:为学生准备一些角色扮演道具,如衣服、帽子等,以增加角色扮演活动的真实感。
评估方法:1.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应对不安全触摸的情况。
2. 讨论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了解他们对不安全触摸的理解和认知。
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讨论安全触摸和不安全触摸的概念,并分享他们对如何应对不安全触摸的想法。
2. 角色扮演延伸: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更多的角色扮演活动,以加深对不安全触摸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1篇一、引言手是人体最灵活、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手更是他们探索世界、表达自我、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幼儿认知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动手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手部伤害。
因此,加强幼儿园手部安全教育,提高幼儿手部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手部安全教育目标1. 增强幼儿手部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幼儿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预防手部疾病。
3. 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 增进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三、幼儿园手部安全教育内容1. 手部受伤的原因及预防(1)常见的手部受伤原因1)玩耍时不小心:如玩剪刀、针线等尖锐物品时,不小心刺伤手指。
2)意外事故:如跌倒、碰撞等意外事故导致手指受伤。
3)不正确的操作:如使用剪刀、铅笔等工具时不注意姿势,导致手指受伤。
(2)预防措施1)教育幼儿不玩尖锐物品,如剪刀、针线等。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跌倒、碰撞等意外事故。
3)教育幼儿在使用剪刀、铅笔等工具时,注意姿势,避免手指受伤。
2. 手部卫生教育(1)洗手的重要性1)预防疾病:手部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重要传播途径,洗手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2)保持手部清洁:洗手可以去除手部污垢,保持手部清洁。
(2)洗手方法1)湿手:用流动水将双手湿润。
2)打肥皂: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双手。
3)冲洗: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去除肥皂泡沫。
4)擦手: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3. 手部疾病预防(1)常见的手部疾病1)手部湿疹:手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
2)手部冻疮:手部皮肤出现紫红色、肿胀、疼痛等症状。
3)手部真菌感染:手部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
(2)预防措施1)保持手部清洁、干燥。
2)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如化学试剂、农药等。
3)加强手部锻炼,增强免疫力。
4. 手部锻炼(1)手部锻炼的重要性1)增强手部肌肉力量。
住手,不能碰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身体那些部位属于隐私部位,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
部位。
2、能想办法拒绝别人对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触碰。
3、增强保护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意识。
活动重点:
知道自己身体那些部位属于隐私部位,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难点:
增强保护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图片、裸体小孩图片30张、情境图片2张、贴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幼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
提问:“”在刚才游戏中,你碰了朋友身体的那个部位?”
二、了解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
1、出示PPT图片——裸体小孩
“这个小朋友怎么了?”“应该怎么办?”
2、引导讨论:
应该把身体的哪些部位遮起来?
3、每位幼儿用贴纸把裸体小孩的隐私部位遮起来。
4、引导孩子讨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露出来,哪些部位不可以露出来。
5、出示PPT图片——穿泳装的小孩
被泳装遮起来的部位就是不能被别人看的,这些部位属于隐私部位。
三、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
1、讨论:怎么样才不会被别人看到我们身体的隐私部位?
a、穿衣服
b、时不把衣服、裙子揭起来
c、坐着时、躺着时要把腿并拢、裤子裙子整理好
d、换衣服、上厕所要关门、避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