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安全十条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20
手部安全培训十条原则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手部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手部安全即关乎职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以下是手部安全培训的十条原则,以便实现全面和生动的介绍手部安全以及提示有关注意事项。
第一,职工需要认识到手部安全的重要性。
手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任何损伤都可能对生产和家庭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职工需要了解并理解手部的基本解剖结构。
显然,在埋下职工不存在或者不恰当的行为的背景下,知道手部的内部情况会让职工更加关注并珍惜自己的手部。
第三,职工需要意识到在处理危险材料和现场时,保护手部更加重要。
可利用适当的手套、手套和护腕等防护设备;如果可能,使用机器进行自动化操作,减少手部受伤的可能。
第四,职工需要注意手部的保持。
对于常遇到的工作,比如繁重的工作、工厂行业工作等,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避免长时间持作重物和长时间持久地做出运动。
第五,职工需要知道一些常用的心肺复苏和救护技能,以便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第六,职工需要对一些常见的手部伤害有所了解,如割伤、切割、损伤、烧伤等,以便在可能发生危险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七,职工需要学会和练习手部保护方法。
这可以包括怎样上下楼梯、如何用特定的工具、如何正确地驾驶车辆等。
第八,职工需要遵守所有与手部安全相关的公司规定。
公司规定通常包括使用防护设备、危险通知和安全规则,以及如何使用和处理危险材料的详细说明。
第九,职工需要了解和遵守现行的安全法规、安全标准和指南。
这些规定对于职工行为的规范是重要基础。
第十,职工需要加强自我的安全认识。
个人遵守安全规定和规章制度,保持警觉和关注每一次实践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以上是手部安全培训的十条原则,希望以上内容有所帮助,能够为职工提供更多的指导意义,并建立对手部安全的重础。
只有这样,职工们才能更加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手部安全培训十原则手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使用手进行各种操作。
但是,手也是我们身体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常常会因操作不当或不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导致手部损伤。
为了避免手部损伤,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手部安全培训十原则。
原则一:戴手套在操作机器、化学药品、餐饮等环境时,应使用相应的手套,以保护手部皮肤和指甲,避免受到化学物质的刺激,或者是被热液体或腐蚀性液体灼伤。
原则二:正确使用工具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操作的工具,并且正确使用它们。
比如说,使用一把锋利的切割工具来代替切菜刀可能导致手部伤害。
正确使用工具可以降低手部损伤的可能性。
原则三:遵守安全规则在工作场所,我们需要遵守安全规则。
例如,应避免将手放在机器或工具中,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鞋子,注意工作环境并且不得移除任何设备上的安全措施。
原则四:避免疲劳操作当手臂和手部疲劳时,我们需要及时休息,避免疲劳的操作。
疲劳的操作可能导致手部失误,从而导致意外结局。
原则五:避免超时工作长时间操作机器会导致手部疲劳和手部肌肉受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避免超时工作,通过交替工作等方式减少手部操作。
原则六:注意手部姿势在操作时需要注意手部姿势,不要弯曲手腕或手指。
我们可以选择改变姿势或调整机器的位置来避免手部姿势受到损伤。
原则七:遵循正确的负荷习惯在操作重物时,需要注意负荷习惯,不可以让重物突然落地。
我们需要使用双手抱起物体,或者使用卸载工具来避免手部受伤。
原则八:保持手部清洁在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手部清洁。
特别是在接触到传染病毒或者有害物质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手部清洁,并定期消毒和清洁。
原则九:保持手部保护在操作高温物体时,我们需要保护手部。
可以选择穿戴耐高温的手套或外套,避免手部被烫伤。
原则十:维护手部健康我们需要维护手部的健康。
它们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必要部分,承载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量。
我们可以定期进行手部理疗,进行适当的运动来增加手部的负荷能力和灵活性。
手部安全培训十条原则手部安全培训十条原则1. 了解手部安全重要性:手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因此保护手部的安全至关重要。
手部安全培训应该强调手部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 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手部安全培训应该包括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的指导。
这包括学习正确握持工具的方法、使用适当的保护手套以及需要时使用安全装备。
3. 强调危险区域:手部安全培训应该明确指出各种可能对手部造成伤害的危险区域,包括机械设备、尖锐物品、化学品等。
学习如何防止手部与这些危险接触是非常重要的。
4. 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在手部受伤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手部安全培训应该教授人们如何处理切割、烧伤、撞击等手部伤害,以减轻伤害程度。
5. 建立正确的工作姿势和动作:手部安全培训应该包括正确的工作姿势和动作的指导。
正确的姿势和动作可以减轻手部的压力和负担,降低手部受伤的风险。
6. 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手部安全培训应该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保持手部干燥以及正确修剪和保养手部指甲。
这些习惯可以预防手部感染和其他健康问题。
7. 定期休息和放松手部:手部安全培训应该提醒人们定期休息和放松手部。
长时间的重复动作会增加手部受伤的风险,因此适时地休息可以帮助减轻手部的负担。
8. 培养安全意识:手部安全培训应该培养人们对手部安全的敏感性和意识。
这包括学习如何发现潜在的手部危险,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
9.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手部安全培训应该提醒雇主和员工在工作任务分配方面考虑到手部安全。
分配过于繁重或过于危险的工作任务可能增加手部受伤的风险,因此需要合理分配任务。
10. 持续培训和更新知识:手部安全培训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提醒。
随着新的工具、设备和安全标准的出现,人们应该及时了解和应用相关的手部安全知识。
标准预防一、定义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患者,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特点是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手卫生是医疗机构内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
标准预防还包括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仪器(设备)和环境清洁消毒、织物清洁消毒、安全注射、职业防护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医务人员手是医院感染相关病原体的重要传播媒介,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手卫生基本原则。
(一)手卫生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装饰物。
2、洗手、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液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五个重要手卫生指针“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风险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注意: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
三、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呼吸防护器、护目镜、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等。
1、使用原则(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1为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禁留长指甲,上班时禁止佩戴假指甲、戒指,摘除手套后应当清洁双手后,再进行其他操作。
二、临床科室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门诊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感应式。
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三、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建议采用液体皂或医用洗手液。
四、可选用纸巾、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
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一用一消毒。
五、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六、洗手时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流动水洗净。
七、手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者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八、外科刷手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
刷手或泡手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具体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九、外科洗手后使用无菌巾擦手,盛装无菌巾的容器应当干燥、灭菌。
十、用于刷手的海绵、毛刷及指甲刀等用具应当一用一灭菌或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应当每日清洁。
十一、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安全在你手上――杜绝手部伤害范文近年来,手部伤害已成为社会上一个严重的问题。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因为疏忽大意,忽视了对手部的保护而发生手部伤害事故。
手部是人体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一旦手部受伤,不仅会对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失去生命。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手部的保护,杜绝手部伤害。
首先,了解手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护手部至关重要。
人的手部由手指、手掌和手腕组成,手指和手腕之间通过手掌连接。
手指上覆盖着厚厚的角质层,内部有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等组织。
手指可以进行精细的动作如拿取物品、书写等,手腕则可以进行力量的发挥如握拳、抓取重物等。
了解手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手部的重要性,进而更加关注手部的保护。
其次,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是预防手部伤害的关键。
在使用刀具、剪刀、锤子等工具时,要注意正确的握持方式和操作方法,避免手部与工具产生直接接触,以防止切割、刺伤或砸伤等伤害。
在使用电动工具和机械设备时,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戴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手部直接接触运转中的部件,以免造成夹伤、撞伤等伤害。
此外,在使用化学品和腐蚀性物质时,应戴上防护手套,避免手部皮肤直接与有害物质产生接触,以免引发化学灼伤等伤害。
再次,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也是预防手部伤害的关键。
在进行高风险工作时,如焊接、建筑施工等,要严格遵守工作安全规程,服从操作指导,戴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减少手部直接受到伤害的风险。
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要学会正确使用手部,避免过度用力、扭伤手腕等伤害。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手部的卫生,经常洗手,保持手部皮肤的干燥,减少皮肤病和感染的发生,进一步保护手部的健康。
最后,应构建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文化,推动预防手部伤害的工作。
保护手部伤害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手部伤害预防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促进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的普及。
手部安全培训十条原则手部安全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双手是最常用的身体器官之一,而且很容易受到伤害。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注意手部安全,就有可能会导致手部受伤,从而影响生产和工作效率,甚至严重的话会导致失去工作能力。
为了保护我们的双手,以下是手部安全培训的十条原则:1.认识危险。
在开始工作前,一定要认真分析相关工作流程中的潜在危险和风险,了解可能会面临的手部安全风险。
2.穿戴适合的防护服。
在高危环境下工作时,应穿戴特殊防护服,保护手部免受伤害。
3.熟练掌握专业知识。
员工应该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使用方法,以便能够有效地操作和使用设备。
4.使用安全设备。
在进行高危工作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安全设备,例如手套、护目镜、面罩等。
5.主动停工。
员工在发现不安全情况时,应该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可以选择停工,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尽可能避免手部伸展。
在进行复杂任务时,应尽可能减少手及手指的伸展和扭曲,避免过度的运动。
7.注意手部姿势。
在使用计算机、写字等活动中,应该注意手部姿势,尽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产生类似于手腕痛等问题。
8.保持工作台的高度恰当。
在使用桌面和工作台时,应因人而异,调整工作台的高度,以便能够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9.保持工作场所整洁。
在工作时,应该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将不必要的工具和物品放回到指定位置,以避免手部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0.对初学者进行培训。
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进行相关的手部安全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手部安全风险,掌握相关知识。
总之,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保护我们的双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不注意手部安全,就会容易受到一些严重的伤害,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损失。
因此,遵循这十条原则,获取相关的知识,采取正确的操作方式和预防措施,是保护我们手部安全的基础。
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一、术语和定义1、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3、外手消毒: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5个重要的手卫生指征1、接触患者前;2、行清洁(无菌)操作前;3、接触体液后;4、接触患者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取代手卫生。
若符合上述手卫生指征且需戴手套时,则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仍须执行手卫生。
手套使用标准一、检查手套的使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应使用检查手套。
1、直接接触:接触血液、接触黏膜组织和破损皮肤;有潜在高传染性、高危险性的微生物;疫情或紧急情况;静脉注射;抽血;静脉导管拔管;妇科检查;非密闭式吸痰。
2、间接接触:倾倒呕吐物;处理(清洁)器械;处理废物;清理喷溅的体液。
二、无需使用手套的情况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
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和脉搏;;皮下和肌肉注射;给患者洗澡和穿衣;转运患者;医治眼睛和耳朵(无分泌物);无渗血的静脉导管操作。
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发放口服药物;收发患者餐具;更换被服;放置无创呼吸机和氧气插管;移动患者使用的设备。
口罩的使用标准一、口罩分类1、外科口罩:符合YY0469,为无纺布或复合材料制成。
3层材料分别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并带有鼻夹,能阻止接触直径大于5微米的感染因子。
适用于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以及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2、医用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如N95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小于5微米的感染因子,如结合杆菌、天花病毒、SARS病毒和含有感染源的粉尘,如曲霉菌属等真菌孢子,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和标准预防正确性和规范性内容:一、概念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洗手目的:是为了消除或杀灭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的传播感染途径。
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手的消毒是指使用消毒剂杀灭手上沉积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暂住菌,常住菌也可被部分杀死。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洗手定义为: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有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流动水冲洗的过程。
洗手可分为使用单纯的肥皂或清洁剂和用含有消毒剂的洗涤两种方法。
前者为机械去污过程,能使皮肤脂肪乳化和微生物悬浮于表面,再用水将其冲洗干净;后者为化学去污过程,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二、洗手的指征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均应认真洗手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在病室中由污染区进入清洁区之前2、进行深部侵入性操作前,如脑室引流,胸腔穿刺等3、护理每例特殊高危病人前,如严重免疫缺陷病人和新生儿4、接触伤口,无论是切口、创口,或深部切口前后5、处理污染的物品后,如接触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渗出物污染的物品6、在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具特殊临床或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如多重耐药菌)的病人之后7、与任何病人长时间和密切接触后8、在高危病房中接触不同病人前后9、戴脱手套前后;戴脱口罩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10、准备及分发病人食品或发药送水等。
11、无菌操作前后三、正确的洗手方法(一)、洗手的条件与设备1、洗手池的设置洗手池位置合理,每个病房内应有一个洗手池.居住数个病人的大病房,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最好设置多个洗手池.洗手池的位置应便于使用,而且不妨碍有效利用室内空间,如紧靠门处,进行侵入性操作的邻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