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33讲习题课6)
- 格式:ppt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22
离散数学左孝凌第七章答案【篇一:离散数学(左孝凌)课后习题解答(详细)】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它的真值。
⑴中国有四大发明。
⑵计算机有空吗⑶不存在最大素数。
⑷ 21+3 V5。
(5)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⑹2与3都是偶数。
⑺小李在宿舍里。
⑻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⑼请勿随地吐痰!⑽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
何只有6是偶数,3才能是2的倍数。
⑫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㈣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班车上班。
解:⑴⑶⑷⑸⑹⑺⑽⑪㈣㈣是命题,其中(1)(3)⑽㈣是真命题,⑷⑹⑫是假命题,⑸⑺㈣的真值目前无法确定;⑵⑻⑼不是命题。
2.将下列复合命题分成若干原子命题。
⑴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⑵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⑶天正在下雨或湿度很高。
⑷刘英与李进上山。
⑸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⑹如果你不看电影,那么我也不看电影。
⑺我既不看电视也不外出,我在睡觉。
⑻除非天下大雨,否则他不乘班车上班。
解:⑴本命题为原子命题;⑵p:天气冷;q:我穿羽绒服;⑶p:天在下雨;q:湿度很高;⑷p:刘英上山;q:李进上山;⑸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⑹p:你看电影;q:我看电影;⑺p:我看电视;q:我外出;r:我睡觉;⑻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
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⑴他一面吃饭,一面听音乐。
⑵3是素数或2是素数。
⑶若地球上没有树木,则人类不能生存。
⑷8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8能被3整除。
⑸停机的原因在于语法错误或程序错误。
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的对边平行。
⑺如果a和b是偶数,则a+b是偶数。
解:⑴p:他吃饭;q:他听音乐;原命题符号化为:p人q⑵p:3是素数;q:2是素数;原命题符号化为:pv q⑶p:地球上有树木;q:人类能生存;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⑷p:8是偶数;q:8能被3整除;原命题符号化为:p?q⑸p:停机;q:语法错误;r:程序错误;原命题符号化为:qv r—p⑹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原命题符号化为:p?q。
第三章 公理系统1. 证明:(1) ))()(()(|C A C B B A →→→→→- (2) ))(())((|C A B C B A →→→→→- (3) A A →⌝⌝-| (4) A A ⌝⌝→-|(5) )()(|A B B A ⌝→⌝→→- (6) ))((|B A B A →⌝→⌝→- (7) B A A ∨→-| (8) A B A ∨→-| (9) A B A →∧-| (10) B B A →∧-| 解 (1) B A →,C B →,A A -|B A →,C B →,A B A →-| B A →,C B →,A B -| B A →,C B →,A C B →-|B A →,C B →,A C -|最后,使用3次演绎定理得到:))()(()(|C A C B B A →→→→→- (2) )(C B A →→,B ,A A -|)(C B A →→,B ,A )(|C B A →→- )(C B A →→,B ,A C B →-|)(C B A →→,B ,A B -|)(C B A →→,B ,A C -|最后,使用3次演绎定理得到:))(())((|C A B C B A →→→→→- (3) )(|A A A ⌝⌝→⌝⌝⌝⌝→⌝⌝- 公理一 A ⌝⌝ A A ⌝⌝→⌝⌝⌝⌝-|演绎定理 A ⌝⌝ )()(|A A A A ⌝⌝⌝→⌝→⌝⌝→⌝⌝⌝⌝- 公理三 A ⌝⌝ A A ⌝⌝⌝→⌝-|MP 规则 A ⌝⌝ )()(|A A A A →⌝⌝→⌝⌝⌝→⌝- 公理三 A ⌝⌝ A A →⌝⌝-| MP 规则A ⌝⌝A ⌝⌝-|A ⌝⌝ A -|MP 规则最后,由演绎定理得到:A A →⌝⌝-|(4) A A ⌝→⌝⌝⌝-|本题 (3) )()(|A A A A ⌝⌝→→⌝→⌝⌝⌝- 公理三 A A ⌝⌝→-|MP 规则(5) B A →-|A A →⌝⌝ 本题 (3) B A →, A ⌝⌝-| A 演绎定理B A →, A ⌝⌝-|B A → B A →, A ⌝⌝-| B MP 规则 B A →, A ⌝⌝-|B B ⌝⌝→ 本题 (4) B A →, A ⌝⌝-|B ⌝⌝ MP 规则 B A →-|B A ⌝⌝→⌝⌝演绎定理B A →-|)()(A B B A ⌝→⌝→⌝⌝→⌝⌝公理三B A →-|A B ⌝→⌝MP 规则 )()(|A B B A ⌝→⌝→→- 演绎定理(6) A ,B A →-| A A ,B A →-|B A → A ,B A →-|B MP 规则 A -|B B A →→)(演绎定理 A -|))(())((B A B B B A →⌝→⌝→→→ 本题 (5) A -|)(B A B →⌝→⌝ MP 规则 ))((|B A B A →⌝→⌝→-演绎定理 (7) )(|B A A →→⌝- 例3.4 B A A -⌝|, 演绎定理)(|B A A →⌝→-演绎定理即B A A ∨→-|(8) )(|A B A →⌝→-公理一即A B A ∨→-|(9) )(|B A A ⌝→→⌝- 例3.4 A ⌝B A ⌝→-|演绎定理 A ⌝)()(|B A B A ⌝→⌝⌝→⌝→- 本题 (4) A ⌝)(|B A ⌝→⌝⌝- MP 规则 )(|B A A ⌝→⌝⌝→⌝-演绎定理 ))(())((|A B A B A A →⌝→⌝→⌝→⌝⌝→⌝- 公理三A B A →⌝→⌝-)(|MP 规则即A B A →∧-|(10) )(|B A B ⌝→→⌝- 公理一 B A B ⌝→-⌝|演绎定理 )()(|B A B A B ⌝→⌝⌝→⌝→-⌝ 本题 (4) )(|B A B ⌝→⌝⌝-⌝ MP 规则 )(|B A B ⌝→⌝⌝→⌝-演绎定理 ))(())((|B B A B A B →⌝→⌝→⌝→⌝⌝→⌝- 公理三 B B A →⌝→⌝-)(|MP 规则即B B A →∧-|2. 以下结论对吗?若对,加以证明;若不对,举出反例。
(完整版)洪帆《离散数学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集合1、列举下列集合的元素 (1) 小于20的素数的集合 (2) 小于5的非负整数的集合(3) 2{|,10240515}i i I i i i ∈--<≤≤且答:(1) {1,3,5,7,11,13,17,19}(2) {0,1,2,3,4} (3) {5,6,7,8,9,10,11}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 12345{,,,,}a a a a a 答:{|,15}i a i Ii ∈≤≤ (2) {2,4,8,}L 答:{2|}i i N ∈ (3) {0,2,4,100}L答:{2|,050}i i Z i ∈≤≤3、下面哪些式子是错误的?(1) {}{{}}a a ∈ 答:正确 (2) {}{{}}a a ? 答:错误(3) {}{{},}a a a ∈ 答:正确 (4) {}{{},}a a a ? 答:正确4、已给{2,,{3},4}S a =和{{},3,4,1}R a =,指出下面哪些论断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1) {}a S ∈ 错误(2) {}a R ∈ 正确 (3) {,4,{3}}a S ? 正确 (4) {{},1,3,4}a R ? 正确 (5)R S = 错误 (6) {}a S ? 正确 (7) {}a R ?错误(8) R φ?正确(9) {{}}a R φ?? 正确(10) {}S φ?错误(11) R φ∈错误(12) {{3},4}φ?正确5、列举出集合,,A B C 的例子,使其满足A B ∈,B C ∈且A C ?答:{}A a =,{{}}B a =,显然A B ∈,{{{}}}C a =,显然B C ∈,但是A C ?。
6、给出下列集合的幂集 (1) {,{}}a b答:幂集{,{},{{}},{,{}}a b a b φ (2) {,,{}}a a φ答:幂集{,{},{},{{}},{,},{,{}},{,{}},{,,{}}}a a a a a a a a φφφφφ 7、设{}A a =,给出A 和2A 的幂集答:2{,{}}A a φ= 22{,{{}},{{}},{,{}}}Aa a φφφ=8、设128{,,,}A a a a =L 由17B 和31B 所表示的A 的子集各是什么?应如何表示子集2,67{,}a a a 和13{,}a a 答:170001000148{,}B B a a ==310001111145678{,,,,}B B a a a a a ==2,670100011070{,}a a a B B ==,1310100000160{,}a a B B ==9、设{1,2,3,4,5}U =,{1,4}A =,{1,2,5}B =,{2,4}C =,确定集合: (1) A B '? (2) ()A B C '?? (3) ()A B C ?? (4)()()A B A C (5) ()A B '? (6) A B ''? (7) ()B C '? (8)B C ''? (9) 22A C - (10)22A C ? 答:(1) {3,4}B '=,{4}A B '?=(2) {1}A B ?=,{1,3,5}C '=,(){1,3,5}A B C '??= (3) {2}B C ?=,(){1,2,4}A B C ??=(4) {1,2,4,5}A B ?=,{1,2,4}A C ?=,()(){1,2,4}A B A C = (5) (){2,3,4,5}A B '?= (6) {2,3,5}A '=,{2,3,4,5}A B ''?= (7) {1,2,4,5}BC ?=,(){3}B C '?= (8) {3,4}B '=,{1,3,5}C '=,{3}B C ''?=(9) 2{,{1},{4},{1,4}}A φ=,2{,{2},{4}{24}}C φ=,,,22{{1},{1,4}}A C -= (10) 22{,{4}}A C φ?=10、给定自然数集N 的下列子集:{1,2,7,8}A =,2{|50}B i i =<,{|330}C i i i =≤≤可被整数,0{|2,,06}k D i i k Z k ==∈≤≤求下列集合: (1) (())A B C D 答:{1,2,3,4,5,6,7}B =,{0,3,6,9,12,15,18,21,24,27,30}C =,{1,2,4,8,16,32,64}D =(()){0,1,2,3,4,5,6,7,8,9,12,15,16,18,21,24,27,30,32,64}A B CD = (2) (())A B C D φ=(3) ()B A C -?解:{0,1,2,3,6,7,8,9,12,15,18,21,24,27,30}A C ?=,(){4,5}B A C -?= (4) ()A B D '??解:{3,4,5,6}A B B A '?=-=,(){1,2,3,4,5,6,8,16,32,64}A B D '??=11、给定自然数集N 的下列子集{|12}A n n =<,{|8}B n n =≤,{|2,}C n n k k N ==∈,{|3,}D n n k k N ==∈ {|21,}E n n k k N ==-∈将下列集合表示为由,,,,A B C D E 产生的集合:(1) {2,4,6,8} (2){3,6,9} (3){10} (4){|369}n n n n ==≥或或(5) {|109}n n n n n ≤>是偶数且或是奇数且 (6) {|6}n n 是的倍数答:{1,2,3,4,5,6,7,8,9,10,11}A =,{1,2,3,4,5,6,7,8}B ={2,4,6,8,}C =L ,{3,6,9,12,}D =L ,{1,3,5,7,}E =L {2,4,6,8}B C =? {3,6,9}=A D ? {10}=(())A B D E ---(4){|369}n n n n ==≥=或或{3}{6}{9,10,11,12,}??L{3,6,9,10,11,12,}()A D B '==??L(5) {2,4,6,8,10,11,13,15,}(()())(())A E E B A D B =-?--?-L (6) {|6}{6,12,18,24,30}n n ==L 是的倍数C D ?12、判断以下哪些论断是正确的,哪些论断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失散数学》期末复习概要《失散数学》是中央电大“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
该课程使用新的教课纲领,在原有失散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减少了教课内容(主假如群与环、格与布尔代数这两章及图论的后三节内容),使用的教材为中央电大第一版的《失散数学》(刘叙华等编)和《失散数学学习指导书》(虞恩蔚等编)。
失散数学主要研究失散量构造及互相关系,使学生获得优秀的数学训练,提升学生抽象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供给必需的描绘工具和理论基础。
其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后续课程为:数据构造、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课程的主要内容1、会合论部分(会合的基本观点和运算、关系及其性质);2、数理逻辑部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3、图论部分(图的基本观点、树及其性质)。
学习建议失散数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失散数学的要点是对失散数学(会合论、数理逻辑和图论)相关基本观点的正确掌握,对基来源理及基本运算的运用,并要多做练习。
教课要求的层次各章教课要求的层次为认识、理解和掌握。
认识即能正确鉴别相关观点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相关观点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巧应用。
一、各章复习要求与要点第一章集合[复习知识点]1、会合、元素、会合的表示方法、子集、空集、全集、会合的包含、相等、幂集2、会合的交、并、差、补等运算及其运算律(互换律、联合律、分派律、汲取律、DeMorgan律等),文氏(Venn)图3、序偶与迪卡尔积本章要点内容:会合的观点、会合的运算性质、会合恒等式的证明[复习要求]11、理解会合、元素、子集、空集、全集、会合的包含、相等、幂集等基本观点。
2、掌握会合的表示法和会合的交、并、差、补等基本运算。
3、掌握会合运算基本规律,证明会合等式的方法。
4、认识序偶与迪卡尔积的观点,掌握迪卡尔积的运算。
[本章要点习题]P5~6,4、6;P14~15,3、6、7;P20,5、7。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左孝凌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左孝凌版)1-1,1-2(1)解:a)是命题,真值为T。
b)不是命题。
c)是命题,真值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d)不是命题。
e)是命题,真值为T。
f)是命题,真值为T。
g)是命题,真值为F。
h)不是命题。
i)不是命题。
(2)解:原子命题:我爱北京天安门。
复合命题:如果不是练健美操,我就出外旅游拉。
(3)解:a)(┓P ∧R)→Qb)Q→Rc)┓Pd)P→┓Q(4)解:a)设Q:我将去参加舞会。
R:我有时间。
P:天下雨。
Q↔ (R∧┓P):我将去参加舞会当且仅当我有时间和天不下雨。
b)设R:我在看电视。
Q:我在吃苹果。
R∧Q:我在看电视边吃苹果。
c) 设Q:一个数是奇数。
R:一个数不能被2除。
(Q→R)∧(R→Q):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并且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则它是奇数。
(5) 解:a)设P:王强身体很好。
Q:王强成绩很好。
P∧Qb)设P:小李看书。
Q:小李听音乐。
P∧Qc)设P:气候很好。
Q:气候很热。
P∨Qd)设P: a和b是偶数。
Q:a+b是偶数。
P→Qe)设P: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Q :四边形ABCD的对边平行。
P↔Qf)设P:语法错误。
Q:程序错误。
R:停机。
(P∨ Q)→ R(6) 解:a)P:天气炎热。
Q:正在下雨。
P∧Qb)P:天气炎热。
R:湿度较低。
P∧Rc)R:天正在下雨。
S:湿度很高。
R∨Sd)A:刘英上山。
B:李进上山。
A∧Be)M:老王是革新者。
N:小李是革新者。
M∨Nf)L:你看电影。
M:我看电影。
┓L→┓Mg)P:我不看电视。
Q:我不外出。
R:我在睡觉。
P∧Q∧Rh)P: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入设备。
Q:控制台打字机作输出设备。
P∧Q(1)解:a)不是合式公式,没有规定运算符次序(若规定运算符次序后亦可作为合式公式)b)是合式公式c)不是合式公式(括弧不配对)d)不是合式公式(R和S之间缺少联结词)e)是合式公式。
习题一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在是命题的句子中,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命题的真值现在还不知道?(1)中国有四大发明.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2)5是无理数.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3)3是素数或4是素数.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x+<(4)235答:不是命题.(5)你去图书馆吗?答:不是命题.(6)2与3是偶数.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0.(7)刘红与魏新是同学.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还不知道.(8)这朵玫瑰花多美丽呀!答:不是命题.(9)吸烟请到吸烟室去!答:不是命题.(10)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1.(11)只有6是偶数,3才能是2的倍数.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0.(12)8是偶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8能被3整除.答:是命题,但不是简单命题,其真值为0.(13)2008年元旦下大雪.答:此命题是简单命题,其真值还不知道.2.将上题中是简单命题的命题符号化.解:(1)p:中国有四大发明.(2)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无理数.(7)p:刘红与魏新是同学.(10)p: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13)p:2008年元旦下大雪.3.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定式,并将原命题及其否定式都符号化,最后指出各否定式的真值.(1)5是有理数.答:否定式:5是无理数. p:5是有理数.q:5是无理数.其否定式q的真值为1.(2)25不是无理数.答:否定式:25是有理数. p :25不是无理数. q :25是有理数. 其否定式q 的真值为1.(3)2.5是自然数.答:否定式:2.5不是自然数. p :2.5是自然数. q :2.5不是自然数. 其否定式q 的真值为1.(4)ln1是整数.答:否定式:ln1不是整数. p :ln1是整数. q :ln1不是整数. 其否定式q 的真值为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2与5都是素数答:p :2是素数,q :5是素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1.(2)不但π是无理数,而且自然对数的底e 也是无理数.答:p :π是无理数,q :自然对数的底e 是无理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1. (3)虽然2是最小的素数,但2不是最小的自然数.答:p :2是最小的素数,q :2是最小的自然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1. (4)3是偶素数.答:p :3是素数,q :3是偶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0. (5)4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偶数.答:p :4是素数,q :4是偶数,符号化为p q ⌝∧⌝,其真值为0. 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2或3是偶数. (2)2或4是偶数. (3)3或5是偶数.(4)3不是偶数或4不是偶数. (5)3不是素数或4不是偶数.答: p :2是偶数,q :3是偶数,r :3是素数,s :4是偶数, t :5是偶数 (1) 符号化: p q ∨,其真值为1. (2) 符号化:p r ∨,其真值为1. (3) 符号化:r t ∨,其真值为0. (4) 符号化:q s ⌝∨⌝,其真值为1.(5) 符号化:r s ⌝∨⌝,其真值为0. 6.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小丽只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或一个梨.答:p :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 :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符号化为: p q ∨. (2)这学期,刘晓月只能选学英语或日语中的一门外语课.答:p :刘晓月选学英语,q :刘晓月选学日语,符号化为: ()()p q p q ⌝∧∨∧⌝. 7.设p :王冬生于1971年,q :王冬生于1972年,说明命题“王冬生于1971年或1972年”既可以化答:列出两种符号化的真值表:p q0 0 0 00 1 1 11 0 1 11 1 0 1根据真值表,可以判断出,只有当p与q同时为真时两种符号化的表示才会有不同的真值,但结合命题可以发现,p与q不可能同时为真,故上述命题有两种符号化方式.8.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只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习题一及答案:(P14-15)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解:设p:李辛与李末是兄弟,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p q解:设p:王强学过法语;q:刘威学过法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9)只有天下大雨,他才乘班车上班q p解:设p:天下大雨;q:他乘班车上班;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11)下雪路滑,他迟到了解:设p:下雪;q:路滑;r:他迟到了;则命题符号化的结果是(p q)r15、设p:2+3=5.q:大熊猫产在中国.r:太阳从西方升起.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p q r)((p q)r)(4)解:p=1,q=1,r=0,(p q r)(110)1,((p q)r)((11)0)(00)1 (p q r)((p q)r)111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p p)q(2)解:列出公式的真值表,如下所示:p p qq(p p)(p p)q0 0 1 1 1 10 1 1 0 1 01 0 0 1 0 11 1 0 0 0 1由真值表可以看出公式有3个成真赋值,故公式是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20、求下列公式的成真赋值:(4)(p q)q解:因为该公式是一个蕴含式,所以首先分析它的成假赋值,成假赋值的条件是:p0(p q) 1q0q0成真赋值有:01,10,11。
所以公式的习题二及答案:(P38)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2)(p q)(q r)解:原式(p q)q r(p p)q rq r,此即公式的主析取范式,m m(p q r)(p q r)37所以成真赋值为011,111。
*6、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并求成假赋值:(2)(p q)(p r)解:原式,此即公式的主合取范式,M(p p r)(p q r)(p q r)4所以成假赋值为100。
7、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再用主析取范式求主合取范式:(1)(p q)r解:原式p q(r r)((p p)(q q)r)(p q r)(p q)r(p q)r(p q)r(p q)r(pq r(p q r)(p q)r(p q)r(p q)r(pq r,此即主析取范式。
1a)设S:他犯了错误。
R:他神色慌张。
前提为:S→R,R因为(S→R)∧R⇔(┐S∨R)∧R⇔R。
故本题没有确定的结论。
实际上,若S →R为真,R为真,则S可为真,S也可为假,故无有效结论。
b)设P:我的程序通过。
Q:我很快乐。
R:阳光很好。
S:天很暖和。
(把晚上十一点理解为阳光不好)前提为:P→Q,Q→R,┐R∧S(1) P→Q P(2) Q→R P(3) P→R (1)(2)T,I(4) ┐R∨S P(5) ┐R (4)T,I(6) ┐P (3)(5)T,I结论为:┐P,我的程序没有通过习题2-1,2-2(1)解:a)设W(x):x是工人。
c:小张。
则有¬W(c)b)设S(x):x是田径运动员。
B(x):x是球类运动员。
h:他则有 S(h)∨B(h)c) 设C(x):x是聪明的。
B(x):x是美丽的。
l:小莉。
则有 C(l)∧ B(l)d)设O(x):x是奇数。
则有 O(m)→¬ O(2m)。
e)设R(x):x是实数。
Q(x):x是有理数。
则有(∀x)(Q(x)→R(x))f) 设R(x):x是实数。
Q(x):x是有理数。
则有(∃x)(R(x)∧Q(x))g) 设R(x):x是实数。
Q(x):x是有理数。
则有¬(∀x)(R(x)→Q(x))h)设P(x,y):直线x平行于直线yG(x,y):直线x相交于直线y。
则有 P(A,B) ¬G(A,B)(2)解:a)设J(x):x是教练员。
L(x):x是运动员。
则有(∀x)(J(x)→L(x))b)设S(x):x是大学生。
L(x):x是运动员。
则有(∃x)(L(x)∧S(x))c)设J(x):x是教练员。
O(x):x是年老的。
V(x):x是健壮的。
则有(∃x)(J(x)∧O(x)∧V(x))d)设O(x):x是年老的。
V(x):x是健壮的。
j:金教练则有¬ O(j)∧¬V(j)e)设L(x):x是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