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七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3
第四章 ⼩⼉急性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 Ratory Infection)是⼩⼉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
发病率⾼,据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科门诊患⼉60%以上,肺炎占住院患⼉1/3以上,且病情严重,死亡率⾼。
我国12省市⼩⼉死亡原因的回顾调查表明:5岁以内死亡原因中以肺炎占⾸位,严重威胁⼩⼉⽣命及健康成长。
因此,积极地防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科⼯作者的⼀项重要任务,也是⼉科学中的⼀项重要内容。
第⼀节 ⼩⼉呼吸系统解剖、⽣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呼吸道解剖及⽣理功能特点 临床上以喉部环状软⾻下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包括⿐、⿐窦、⿐泪管、⿐咽部、咽部、⽿咽管、喉。
下呼吸道指⽓管、⽀⽓管、⽑细⽀⽓管、肺,此外尚包括肺门、纵膈、胸膜、胸廓等。
(⼀)上呼吸道解剖、⽣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解剖特点: 1.⿐:婴幼⼉时期头⾯部发育不⾜,⿐道相对短⼩、狭窄,初⽣⼉⼏乎⽆下⿐道。
此后随着⾯部、颅⾻及上颌⾻的发育,⿐道逐渐加宽增长,直⾄4岁左右才开始形成。
婴⼉期缺少⿐⽑,⿐粘膜柔嫩,极易于感染。
粘膜富于⾎管组织,感染时粘膜充⾎肿胀可使⿐腔更加狭窄,甚⾄闭引起呼吸困难。
粘膜下层缺乏海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青春发育期达⾼峰。
因此婴⼉很少发⽣⿐衄,6-7岁后⿐衄较为多见。
2.⿐窦:婴幼⼉⿐窦不发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
蝶窦⽣后即存在,3-5岁后⽅有⽣理功能。
上颌窦2岁时出现,⾄12岁后才充分发育。
额窦的炎症在6岁以后⽅可见到。
婴幼⼉期虽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不易发⽣⿐窦炎。
3.⿐咽部及咽部:由软腭分隔,在婴⼉期相对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包括⿐咽部扁桃体、⾆及腭扁桃体,围绕咽部呈环状排列,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道部分阻塞。
腭扁桃体为的集结淋巴组织,早期腺体及⾎管组织均不发达,⾄1岁末随着全⾝淋巴组织的发育⽽逐渐增⼤,4-10岁时发育达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