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中医专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30位当代泰斗级老中医成“国医大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评选出首届“国医大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他们将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
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30名中医专家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jiǎ、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
这30位首届“国医大师”,是从全国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者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经历都在55年以上。
6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10人、上海3人、江苏3人,广东、浙江、天津、山东、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四川、广西、内蒙、西藏各1人。
1. 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擅治多种疑难杂症。
方和谦之父方伯屏师从御医赵云卿,为当年京城“十大名医”2.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1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15岁时从开药铺的父亲手中得到本《黄帝内经》,在江南奉贤出诊12年中几乎每天抚读,在江苏省中医学校进修破格留校,后调北京中医学院,创建内经教研室。
对五行、气血循环、运气学说提出独到见解。
3. 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2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名医大师,他们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们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中医药发展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首届“国医大师”称号的共有30名,他们是: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报《中医专刊》自今日起分批展示国医大师风采,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成长历程、临证心得、治学态度中受到启迪。
针灸泰斗针锋人生提到针灸,程莘农是一座丰碑。
这位针灸界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
祖籍安徽绩溪的程莘农1921年出生于江苏淮阴一户书香门第之家。
到11岁时遵照父亲“穷医可以养三口”的意愿开始捧读医书。
16岁师从当地名医温病大师陆慕韩门下学习。
抗战爆发后,年仅20岁的程莘农挂牌行医,师出名门又医术尚精,求医者开始络绎不绝,程莘农也开始小有名气。
1953年,程莘农参加了清江市中西医进修班,结业后于1954年又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
1957年程莘农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组长,兼附属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任医师。
1975年,东直门医院并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后,他转调中医科学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等。
中国首次表彰30位“国医大师”(五)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
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近70载。
活动年表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年生,江苏镇江丹徒人,后迁居南通市。
1923年-1928年读私塾6年,后转入学校学习。
1935年至武进孟河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
1936年转至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学习。
1937年因抗战,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跟随章次公先生侍诊实习。
1938年毕业。
1939年2月至南通设立诊所开业行医。
1945年-1948年除诊病外,并创办南通中医专科学校,任副校长。
1952年参与创办中西医联合会诊所,任所长。
后改为联合中医院,任院长。
1956年无偿将医院全部设备捐给政府,成立市级中医院,任院长。
1987年国务院批准他为“杰出高级专家,暂缓退休”。
1990年被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朱良春历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暨南通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1-2届理事暨江苏省分会副会长,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之后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中医师,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研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技术顾问,沪、港、台当代中医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新加坡中华医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中医教材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成就荣誉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同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医大师王玉川、王绵之、方和谦、邓铁涛、朱良春、任继学、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吴咸中、何任、张琪、张灿玾、张学文、张镜人、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班秀文、徐景藩、郭子光、唐由之、程莘农、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张茅1、何任,男,汉族,1921年1月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1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2、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男,汉族,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国60名国医大师名单以及基本情况首届“国医大师”名单及基本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名,名字不变颜色的为已辞世)2008年10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活动。
2009年5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国医大师”的决定》,表彰了首批30位国医大师。
1.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
2.2王绵之,男,汉族,1923年10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方和谦,男,汉族,1923年1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邓铁涛,男,汉族,1916年11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6.任继学,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5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7.苏荣扎布,男,蒙古族,1929年12月出生,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5月起从事蒙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8.李玉奇,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 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国10大名老中医中医药作为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有许多名老中医以其卓越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著称于世。
本文将介绍中国十大名老中医,他们的医术造诣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 李时中李时中是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也是现代中医药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他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
李时中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他的努力使得中医药在国内外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2. 高世栻高世栻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他的医术造诣在中医界有着很高的声誉。
他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是中医药学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高世栻在中医药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对后辈中医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3. 言福祥言福祥是中国著名的针灸专家,他被誉为“活针神手”。
他的针灸技术独到而精湛,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
言福祥还长期致力于针灸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针灸专家。
4. 朱振华朱振华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他的病案收藏量达数十万份,被誉为“妇科第一临床医生”。
朱振华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和创新,发展了一套独特的妇科诊疗方法,帮助了无数妇女恢复健康。
5. 林光美林光美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被誉为“儿科名家”。
林光美在儿科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医术,治愈了许多儿童的疾病。
她还积极参与中医儿科学科的教学和推广工作,为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家做出了贡献。
6. 董永钦董永钦是中国著名的推拿按摩专家,被誉为“中国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体系和手法推拿评估体系创始人”。
董永钦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推拿按摩经验,他的手法独特,效果显著,深受患者的好评。
7. 张廷玉张廷玉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药科学家,被誉为“中药学奠基人”。
张廷玉致力于中药学的研究和教育,他编纂了许多中药学的教材和著作,对中国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 吴长芬吴长芬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脾胃专家,被誉为“医者仁心,治疗各种难治病的高手”。
全国名中医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1. 丁书文,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1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名老中医。
2. 丁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2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55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
3. 丁樱,女,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77 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
4. 马骏,男,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5月生,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1956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
5. 王玉,女,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3月生,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
1967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
6. 王永钧,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1月生,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1954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
7. 王自立,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9月生,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1954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
8. 王行宽,男,汉族,中共党员,1939年3月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65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
9. 王庆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52年10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1969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名中医詹强简介中医詹强简介詹强,男,中医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他在中医领域经验丰富,专注于中医诊疗和研究。
在全国范围内享有高度声誉和影响力,是中国中医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詹强于198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中医学学士学位。
之后,他继续深造,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中医科学硕士学位,并在校期间开始从事中医诊疗工作。
1995年,他顺利完成硕士学业,并被保送攻读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詹强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的研究。
他利用自身对中医理论和病理机制的深刻理解,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中医诊疗方法和理论。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医界的广泛认可,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1999年,詹强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名正式教师。
他在教学方面富有激情和耐心,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
他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知识。
二、学术成就和荣誉作为一名著名的中医专家,詹强在中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面,尤其是慢性疾病和中医药疗效评估。
他在这些领域有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詹强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他对中医药的研发和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发现了一些中草药和方剂在特定疾病中的独特作用,成功开发出一系列中药新制剂,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他也致力于推广和普及中医知识,为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医意识和中医健康观念做出了积极贡献。
詹强的学术成就也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荣誉。
他曾多次获得国内重要学术奖项,并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医专家”。
他还担任了多个国内外中医学术组织的主要职务,参与了多个重要中医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学术观点与贡献詹强在中医领域拥有独特而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
他认为中医学是一门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以辩证思维为核心,以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
三十位国医大师介绍(A)“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一:路志正杂病圣手现居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广泛赞誉;●他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大胆探索,推进学术继承创新;●他治学严谨,精心育人,关注中医药的命运,多次上书献策。
他是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术:发挥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药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中病,贵在轻灵活泼,恰中病机。
不要被西医病名束缚了自己的中医思路和辨证论治方法。
学术发展调理脾胃治疗心痹的理论,为治疗冠心病开辟新的诊疗思路。
提出“燥痹”、“产后痹”等病名和辨证论治等内容,推动风湿病学科建设。
首创穴位编码法,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B)“30位国医大师介绍”之二:强巴赤列藏医巨臂现居西藏●他从青灯苦烛走来,一手捧着传统,一手牵着未来,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年代,为藏医药开启新的一页;●他论著上百,弟子近千,活人无数,集藏医药古老的智慧于一身,又无私无欲地播散开去;●他以开放的姿态引进西医,以坚守的姿态护卫传统。
作为门孜康最优秀的学者,他的人生历尽坎坷;6月8日,拉萨大昭寺旁的一座石砌藏式小楼,灿烂阳光下一片静谧。
“国医大师”强巴赤列盖着厚厚的毛毯,躺坐在门口的椅子,身边5位徒弟在烧水、做饭。
因为长期伏案,他的双眼已经失明,双腿也无法行走。
几天前,他离开生活了5年的藏医院住所,重新搬回这里,回到这座自己出生的老宅。
82岁的强巴赤列声音低沉,言语不多,但当说起还俗结婚、率先入党的青春往事,突然间他放声大笑,皱纹绽放如花,笑声顽皮、得意而悠长。
这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藏文学、医药和天文历算的训练,是同时代藏医药的集大成者,站在历史的潮头,他积极接受西医,编写了全套现代藏医药教材,让藏医药从寺庙走进学校,开启藏医药科研、教育和对外交流。
他以特有的热情、智慧,为藏医药书写了一个新时代。
陈健民,男,汉族,上海市人,生于1941年8月。
现任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中医科教授。
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工作至今。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杂志》编委。
曾任上海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教学秘书、上海医学辩证法学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研究班指导老师。
柴松岩
国家级中医妇科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现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陈淑长
国家级周围血管病中医治疗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卫生部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脉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彤云
国家级中医皮肤科、中医美容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高益民
国家级中医药评价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课题《北京中医发展史略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1、2、3届)委员,国家药典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熙明
国家级中医药专家。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季绍良
国家级中医诊断学专家。
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金世元
国家级中药评价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会中医中药学中药审查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医中药项目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本药物评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成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
李俊德
国家级中医内科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中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内科杂病,尤其对糖尿病、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造诣精深。
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龙致贤
国家级中医药专家,全国政协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副秘书长。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奖励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
《健康指南》杂志副主编,《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主编。
路志正
国家级中医内科专家,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钮运铎
国家级金针治疗专家,师从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副秘书长、中医保健研究院副院长。
申竹芳
国家级糖尿病药理研究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美国TexasA&M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国家特殊津贴享有者。
孙树椿
国家级中医骨伤病专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新药审评委员。
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工作。
王绵之
国家级中医方剂学专家。
中医方剂学科创始人。
原全国政协委员暨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原卫生部新药中(成)药审评委员会主任。
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江苏省著名中医世家第十九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敏清
曾任中南海门诊部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任卫生部保健局局长。
长期从事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王宁
国际著名免疫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专家。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欧共体卢森堡国家研究中心中西医结合抗项目负责人。
天然植物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与食物过敏项目终身资深研究员。
翁维良
国家级中医内科和养生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协会肥胖症研究会理事长。
吉良晨
国家级中医内科和养生专家。
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导师。
国家药典委员会名誉委员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
尤其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和养生保健延缓衰老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