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平衡故障(附定向振动) (DEMO)

不平衡故障(附定向振动) (DEMO)

不平衡故障(附定向振动) (DEMO)
不平衡故障(附定向振动) (DEMO)

不平衡故障

一、 不平衡故障的产生机理 由于设计、制造、安装中转子材质不均匀、结构不对称、加工和装配误差等原因或由于机器运行时结垢、热弯曲、零部件脱落、电磁干扰力等原因而产生质量偏心。转子旋转时,由于转子质量中心偏离转动中心,将激起转子的振动,这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

由于有偏心质量m 和偏心距e 的存在,当转子转动时将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矩或两者兼而有之。离心力的大小与偏心质量m 、偏心距e 及旋转角速度ω有关,即2ωme F =。众所周知,交变的力(方向、大小均周期性变化)会引起振动,这就是不平衡引起振动的原因。转子每转动一周,离心力方向变化一周,因此不平衡振动的频率与转速相一致。

不平衡故障的主要振动特征:

1) 振动的时域波形近似为正弦波;

2) 频谱图中,谐波能量集中于基频。并且会出现较小的高次谐波,使整个频谱呈所谓的“枞树形”;

3) 当ω<n ω时,即在临界转速以下,振幅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当ω>n ω后,即在临界转速以上,转速增加时振幅趋于一个较小的稳定值;当ω接近于n ω时,即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时,发生共振,振幅具有最大峰值。振动幅值对转速的变化很敏感。

4) 当工作转速一定时,相位稳定。

5) 转子的轴心轨迹为椭圆。(由于支撑刚度不同的影响)

6) 从轴心轨迹观察其进动特征为同步正进动。

对于原始不平衡、渐变不平衡和突发性不平衡这三种形式,其共同点较多,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甄别。

1)振动趋势不同

原始不平衡:在运行初期机组的振动就处于较高的水平。

渐变不平衡:运行初期机组振动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振值逐步升高。

突发不平衡:振动值突然升高,然后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矢量域变化不同

原始不平衡:矢量域稳定于某一允许的范围。

渐变不平衡:矢量域逐渐变化;

突发性不平衡:矢量域某一时刻发生突变,然后稳定。

2.转子不平衡可能导致的后果

对于柔性转子还可能由于动挠度产生附加的惯性离心力而造成不平衡。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转子不平衡故障是具有基本上一致的规律。归结起来,转子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下列不良后果;

(1)造成转子的反复弯曲和内应力,从而引起转子疲劳,甚至引起转子断裂;

(2)使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产生过度振动和噪声,从而会加速轴承等零件的磨损及缩短使用寿命。

(3)转子的振动会通过轴承、机座等传递到基础和建筑物上,从而导致工作环境恶化。

二、 不平衡振动的特征

转子的质量不平衡所产生的离心力2ωme F =始终作用在转子上,它相对于转子是静止的,其振动频率就是转子的转速频率,也称为工频。在频谱分析时,首先要找的就是工频成分。其特征有:

a) 对于刚性转子(转速小于临界转速),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测得的振动幅值随转速增加而加大;而在轴承座测得的振动转速增加而加大,但不一定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这是由于轴承与转子之间的非线性所致。

b) 对于柔性转子(转速大于临界转速),当转子的转速大于转子的临界转速后,转子转速增加,振幅趋于一个较小的稳定值;当转子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时机器发生共振,振幅具有最大峰值。相位在临界转速前后相差近180° ;

c) 振动频率和转速频率一致,转速频率的高次谐波幅值很低,在时域上波形接近于一个正弦波。

d) 由于通常轴承水平方向的刚度较小,振动幅值较大,使轴心轨迹成为椭圆形。

e) 振动频率为转子工频;振动主导方向为径向;相位稳定,振动相位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差为90°。

f) 除了悬臂转子之外,对于普通两端支承的转子,轴向测点上的振值一般并不明显。

三、不平衡振动的原因:

a) 固有不平衡由于各转子残余不平衡的累积、材质不良、安装不当等原因,即使机组在制造过程中已对各个转子作了动平衡,但是连接起来的转子系统还是存在固有不平衡。为消除质量不平衡产生的振动,应在平衡机或现场作静平衡和动平衡,加以校正。

转子弯曲在旋转机械中,轴弯曲是造成转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些机组产生异常振动的重要原因。而造成转子的轴弯曲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如制造上的误差;重力下垂;安装误差;热变形、摩擦生热等。

转子的弯曲有初始弯曲与热弯曲之分

转子的初始弯曲是由于加工不良、残余应力或碰撞等原因引起的,将引起转子系统工频振动,通过振动测量并不能把其与转子的质量不平衡区分开来。而应在低速转动下检查转子各部位的径向跳动量予以判断。当转子弯曲不严重时也可以用平衡方法加以校正;当弯曲严重时,必须进行校正。

初始弯曲转子的振动特征:

轴弯曲转子与质量偏心转子的振动特性基本相似,但也有差别,可归纳为如下几点特征: 1)初始弯曲转子的动力响应幅频特性与偏心转子的动力响应幅频特性相似;(见图示)

(与上述不同点,可能指转子弯曲,2)初始弯曲转子的总位移振动幅频特性与偏心转子的不同;

质心偏离转子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正比,而质量偏心主要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初始弯曲转子的轴振动相位随转速的变化与质量偏心转子是一致的;

4)初始弯曲转子与质量偏心转子在动力响应相频特性方面是有区别的;(在转速等于转子的

临界转速时,质量不平衡会引起相位的突变)

转子热弯曲产生机理:

由于转子与静子(如密封处)的发生间歇性局部接触,产生磨擦热引起的转子的临时性弯曲;或转子不均匀受热或冷却引起转子的临时性弯曲。其特点是转子的振动随时间负荷的变化而在大小和相位上均有改变。因此,可通过变负荷或一段时间的振动监测判断转子热弯曲故障。防止热弯曲一方面要减小使转子不均匀受热的影响因素,如启停机时充分暖机,保证机组均匀膨胀;另一方面应注意装配间隙,各组件要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c) 转子部件脱落当旋转转子上部件突然脱落时,使转子产生阶跃性的不平衡变化,其表现形式也是每转一次的振动成分,使机组振动加剧。但由于转子部件脱落不平衡矢量与原始转子不平衡矢量的叠加,使合成的不平衡矢量在大小、相位和位置三方面均与原始转子不平衡矢量发生了变化,因此,可通过测量相位进一步诊断。

d)联轴节精度不良联轴节精度不良在对中时产生的端面偏摆和径向偏摆,相当于给转子施加一个初始不平衡量,使转子振动增大。这时可能会出现二倍转速频率的振动频谱图上有明显的二次谐波谱值。

(注:在转子上某一固定位置作上标记,并贴上反光条,可对质心的矢量域的变化进行监测。)

四、静态应力(相位)突变现象

由于转子质量偏心,旋转轴在旋转时将产生横向弯曲弓状回转运动,则轴的表面产生拉或压静态应力。在通过临界转速前后,静应力将产生突变。亚临界时A点为拉应力,B点为压应力,临界时A和B点均为零应力;超临界时A点为压应力,B点为拉应力,即通过临界转速时轴表面静态应力出现突变,突变时间往往不超过一秒,与理论一致。

当轴的进动(公转)速度与自转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正协调进动时,定义为转轴的临界转速。

1)对于刚性转子,不平衡产生的离心力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而在轴承座测得的振动随转速增加而加大,但不一定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这是由于轴承与转子之间的非线性所致。

2)在临界转速附近,振幅会出现一个峰值,且相位在临界转速前后相差近180°。

3)振动频率和转速频率一致,转速频率的高次谐波幅值很低,在时域上波形接近于一个正弦波。

五、不平衡的轴心轨迹特点

单一的质量不平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刚度相同,则在离心力作用下,转子运动轴心轨迹趋近于一个园,刚度不同轴心轨迹为一椭圆,也就是说,不平衡引起的旋转离心力将在水平和垂直

方向上产生90°上下与椭圆度相对应的相位差。但是当出现机体变形,机座松动、结构薄弱等故障时,虽然也以工频为主,然而在振动方向上并不一定按照旋转力的变化,而可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出现同相或接近180°反相的振动,称为定向振动。表现在轴心轨迹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接近一条直线形状。

(连续的摩擦由于摩擦副的位置基本固定,所以受力方向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所以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相位应基本不变,应属于定向振动的范畴。而间断性的摩擦振动大小和方向时时都在改变所以相位极其不稳定。)

六、不平衡的类型

由于不平衡的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不平衡的类型和不平衡的位置不同。所以各种不平衡的特征也有所差别,具体的分类如下:

?偶不平衡

1.轴的两端相位差为180°;

2.1X RPM总是占主导位置;

3.振幅的变化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4.同样也会引起轴向振动;

5.平衡需要在180°的两个平面进行。

?悬臂转子不平衡

1.在轴向和径向均会产生1X RPM振动;

2.相位轴向数值稳定而径向不稳定;

3.悬臂转子存在静不平衡和偶不平衡,需要同时消除两种不平衡的方法方能解决。

Overhung rotors often have both force and couple unbalance each of which may require correction

90

90

转子不平衡故障特征:

其它原因:

1、轴发生弯曲变形;

2、转子飞缺一块;

3、转子之间缺乏同心度(连接不对中);

4、固体物料的沉积或冲刷;

5、转子工作转速接近临界转速;

6、支承系统或基础共振等;

七、类似于不平衡振动的其它故障鉴别:

1.如果测得的轴向振动大,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联轴节不对中,轴承不对中,轴弯曲,轴向共振或悬臂转子存在不平衡等。还有一些机械故障,如:机体变形、机座松动、结构薄弱、转子上零件偏心(连续的偏磨)、往复力作用以及基础共振等也会在径向方向上显示出较大的转速频率;

2.若基频幅值增大的同时,频域中有“拍振”出现,其时域波形有缓慢调制现象,对于电机可能是电机故障,如电机转子条断条或裂纹;皮带传动设备可能存在皮带张力不够或不均现象。其它机械因素,如轴承发生变形(轴承通过频率并伴有工频)。

3.如果转速的少量变化引起1×RPM成分剧烈的变化,则怀疑有共振发生。

4.若振动随负荷和时间而变化,则可能是局部摩擦、受热或冷却不均匀引起的热弯曲。

5.转子与静子发生连续的摩擦也会产生1×RPM,往往现象与不平衡类似。

定向振动现象分析:

1)机壳变形:

某些机器由于底脚刚度不足,在管道应力作用下将引起机器的安装位置变形,也会出现类似

定向振动问题,如:底脚刚性不足(螺栓松动)、底脚对角线摆振。

2)皮带轮偏心:

类似于皮带轮、滑轮和齿轮等偏心问题,均可引起很高的定向激振力,这类问题很容易和不平衡故障相混淆,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相位比较,有助于把两者区分开来。

3)支承部分松动:

主导频率为工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相位进行分析,相位为同向相或反相。

4)基础共振:

特点为工频,定向振动。

1.不平衡的原因

经验表明,转子系统的不平衡是其最主要的故障形式,约占转子系统故障的30%。

转子不平衡的特点在于一个部件.围绕着它的旋转中心线存在着不均匀的重量分布。形成转子偏心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转子的材质不均、毛坯缺陷、加工和装配误差;或者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发生变形、污染物不均匀沉积在转子上、或由于疲劳、腐蚀等原因使机件发生断裂、磨损、脱落以及其他损伤等.都有可能造成转子质量的偏心。如果这些原因形成了转子质量的偏心,当转子每转动一转,就会受到一次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冲击.这种离心惯性力周期作用的结果.便引起转子产生异常的强迫振动。

2.不平衡的类型

不平衡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静不平衡:指不平衡力作用在一个方向上的不平衡、其“重点”只存在于一个平面内,如

图6—60(a)所示。存在静不平衡的转子旋转时,产生—个周期作用的离心力,使其形成一阶的振动。当轴的转速为n时,其振动频率fr为:

fr=n/60 (6—29)

2)偶不平衡:指不平衡力作用在转子相对的两侧面上的不平衡,其“重点”存在于两个平面

内.如图6—60(b)所示。当转子转动时,由每—侧的不平衡重量产生相反的离心力,将使转子

产生振动。

3)动不平衡:转子既有静不平衡又有偶不平衡,是属于多个平面内有不平衡情况,也是最常见的不平衡形式。偶不平衡与动不平衡的每个平面的不平衡量所激发的横向振动与静不平衡是一样的,只是在各个平面上产生的振动相位和幅值大小有差异,而其频率都等于轴频fr。

除了转子质量中心和旋转中心之间的物理差异引起不平衡外.另一类引起不平衡的原因是由电磁力或温度梯度使转子产生的运动或漂移,如不均匀受热所引起转子弯曲而产生的不平衡便是这一类原因的典型例子。弯曲或变成弓形的轴将出现与不平衡相同的振动特征。

联轴器不平衡:

由于制造、安装的偏差或动平衡时没有考虑联轴器的影响,使联轴器产生不平衡,振动特征通常是联轴器两端轴承的振动较大,相位基本相同。

现场动平衡的原理主要是影响系数法。其基本思想是:转子轴承系统是一线性系统,轴承处的振动响应是各平衡面的不平衡量各自引起的振动响应的线性叠加。而各平衡面的单位不平衡量在各轴承处引起的振动响应,即为影响系数。现场动平衡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对转子平衡面试加

平衡量,测量试加平衡量前后的轴承振动响应,确定各影响系数,从而求得应加平衡重量。

此外,现场动平衡还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相位的测定,二是所做动平衡是单面还是双面。相位的测定由于现场条件限制的原因,只能用非接触测量的方法;单面还是双面动平衡则由转速、截面直径、圆盘厚度决定。

不平衡的典型特征

诊断

—具有较高的径向振动.

时域波形和频谱图上均具有稳定的1XRPM分量

在1XRPM上的幅值随转速稳定的增加

在2XRPM,3XRPM等处幅值较低

—具有较低的轴向振动

—不平衡对转速的变化最敏感(与转速平方成正比)。

测量

—Fmax 设置在500HZ 以下;速度频谱图;加速度时域图—检查径向振动频谱图上是否有1XRPM峰值

—如果出现了其他的谐波成分,请考虑其他故障

频谱分析:

—1倍频峰值很大,较少伴随其它倍频

—无其它较大峰值出现

—采用细化分析或同步平均确认1倍频峰值特征

—1倍频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峰值比不超出3:1

—1倍频轴向振动远远低于径向振动

相位分析

—同一轴承座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测得的相位差约为90°—轴两端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测得的相位相同或相反—相位数据相对稳定:15°-20°

—不平衡振动在相位上保持恒定不变,与转速同步

定向振动与不平衡振动故障的鉴别

转子在恒定转速下运转,质量不平衡将在转子径向方向上形成一个不变的旋转离心力,转子运动的轴心轨迹形状接近于一个圆或椭圆,也就是说,不平衡离心力将在轴承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一个接近90o的相位差。但有些故障,例如机体变形、皮带轮或齿轮偏心、基座松动、结构共振等故障,虽然轴承或机体上的振动频率也像不平衡振动那样,表现以转速频率为主,然而在振动方向上并不是安照旋转力的方向变化,而是在某一个方向上出现同相位或接近180o反相位振动,这种称为“定向振动”的模式表现在轴心轨迹上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或接近一条直线形状。对于这类故障,应该采用相位测量和轴心轨迹分析方法,与单纯的不平衡振动区别开来。

定向振动与不平衡振动的鉴别

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的方法

1.加快中西部地区体制创新 在我国现阶段,制度因素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在国家相关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进行,政府必须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为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当前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化程度较低,这是制约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体制性原因。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要改变目前的落后状态,必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突破束缚西部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尽快形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动力机制。中西部尤其要努力学习东部在体制创新方面的经验,消除阻滞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信用意识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为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 2.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仅仅依靠劳动、自然资源、资金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实现必须伴随着人力资本储存量的增加。国家和中西部政府应在中西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教育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的职业教育投入和增加对西部人员培训资 本的投入。 3.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 当前,技术落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大多属传统技术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受到落后技术的制约。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先进的技术改造大量的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首先要加速中西部地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品创新和结构创新;其次,与东部地区联合,加快产业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引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再次,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科技培训,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4.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传统设施的建设,二是进行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国家应该尽可能地往西部投入各种资金。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单靠企业自身投入难以得到较快发展,需要中央财力的支持,应该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实行投资倾斜。跨地区的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政府投资的重点。同时,还要加快建立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是各国中央政府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中国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宜侧重于横向平衡,保证各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衡,以利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为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促进西部产业结构升级,在今后的日子里国家应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国家对中西部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在运动发展中旧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现,再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使新的平衡得以实现。不平衡是绝对的、长期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一、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等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其原因有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体制与机制的、政策与措施的等很多方面。 自然原因: 我国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历史原因: 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政策原因:

振动检测传感器的应用

振动检测传感器的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加速力就是当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就好比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加速力可以是个常量,比如g,也可以是变量。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帮助你的机器人了解它现在身处的环境。是在爬山?还是在走下坡,摔倒了没有?或者对于飞行类的机器人来说,对于控制姿态也是至关重要的。更要确保的是,你的机器人没有带着炸弹自己前往人群密集处。一个好的程序员能够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回答所有上述问题。加速度传感器甚至可以用来分析发动机的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牵引力产生的加速度。 目前最新IBM Thinkpad手提电脑里就内置了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动态的监测出笔记本在使用中的振动,并根据这些振动数据,系统会智能的选择关闭硬盘还是让其继续运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由于振动,比如颠簸的工作环境,或者不小心摔了电脑做造成的硬盘损害,最大程度的保护里面的数据。另外一个用处就是目前用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里,也有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检测拍摄时候的手部的振动,并根据这些振动,自动调节相机的聚焦。概括起来,加速度传感器可应用在控制,手柄振动和摇晃,仪器仪表,汽车制动启动检测,地震检测,报警系统,玩具,结构物、环境监视,工程测振、地质勘探、铁路、桥梁、大坝的振动测试与分析;鼠标,高层建筑结构动态特性和安全保卫振动侦察上。 激光多普勒传感器的应用: 本测试仪特别适用于测量那些质轻,微小的物 体(如声学喇叭,电脑硬盘,其他微机电系统等) 或者远距离不可接触到的物体(如高高的钢架,风 洞试验设备等)。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国防和民 用工程领域。

转子不平衡的故障机理与诊断

转子不平衡的故障机理与诊断(1) 转子不平衡是由于转子部件质量偏心或转子部件出现缺损造成的故障,它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据统计,旋转机械约有一半以上的故障与转子不平衡有关。因此,对不平衡故障的研究与诊断也最有实际意义。 一、不平衡的种类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具体原因很多,按发生不平衡的过程可分为原始不平衡、渐发性不平衡和突发性不平衡等几种情况。 原始不平衡是由于转子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以及材质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的,如出厂时动平衡没有达到平衡精度要求,在投用之初,便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渐发性不平衡是由于转子上不均匀结垢,介质中粉尘的不均匀沉积,介质中颗粒对叶片及叶轮的不均匀磨损以及工作介质对转子的磨蚀等因素造成的。其表现为振值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突发性不平衡是由于转子上零部件脱落或叶轮流道有异物附着、卡塞造成,机组振值突然显著增大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不平衡按其机理又可分为静失衡、力偶失衡、准静失衡、动失衡等四类。 二、不平衡故障机理 设转子的质量为M,偏心质量为m,偏心距为e,如果转子的质心到两轴承连心线的垂直距离不为零,具有挠度为a,如图1-1所示。

图1-1 转子力学模型 由于有偏心质量m和偏心距e的存在,当转子转动时将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矩或两兼而有之。离心力的大小与偏心质量m、偏心距e及旋转角速度ω有关,即F=meω2。众所周知,交变的力(方向、大小均周期性变化)会引起振动,这就是不平衡引起振动的原因。转子转动一周,离心力方向改变一次,因此不平衡振动的频率与转速相一致,振动的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三、不平衡故障的特征 实际工程中,由于轴的各个方向上刚度有差别,特别是由于支承刚度各向不同,因而转子对平衡质量的响应在x、y方向不仅振幅不同,而且相位差也不是90°,因此转子的轴心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如图1-2所示。 由上述分析知,转子不平衡故障的主要振动特征如下。 (1) 振动的时域波形近似为正弦波(图1-2)。 (2)频谱图中,谐波能量集中于基频。并且会出现较小的高次谐波,使整个 频谱呈所谓的“枞树形”,如图1-3所示。

发展不平衡问题,问题

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 1、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用地区发展存在的“先天性”差异, 2、历史原因。数千年啦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 3、政策原因。改革开放以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4、体制原因。不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的影响,国家为了积累工业化所需要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收到抑制。 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和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从经济角度来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发展不平衡,会导致部分地区的居民消费增长缓慢,从而制约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增大,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里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会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具体措施: 1、推动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有条件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首先,规划“一张图”。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在城乡大视野中进行谋划,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使城乡发展能够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其次,建设“双驱动”。必须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推进城镇建设,也把农村建设好。再次,政策改革更惠农。要坚决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民的生产补贴要继续加强,粮食最低收购价要大幅提升。最后,改革要联动。应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农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同时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 2、多措促协调,奏响区域发展“大合唱”。首先,落实总体战略,用好“指挥棒”。深入实施西部大开放、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东中部各区域良性发展。其次,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多声部”。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以生态则生态,逐步建立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再次,加强区域合作,弹好“协奏曲”。必须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多种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初期,受资本短缺、传统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实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东移”,使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绝对和相对差距迅速扩大。新世纪以来,为了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未改变。如2016年我国省级GDP总量前三名广东、江苏、山东均在东部沿海地区,三省GDP总量占全国GDP的29%。天津、北京、上海人均GDP分别是11.56万元、11.47万元、11.37万元,排在我国前三位,人均GDP最高的天津市是人均GDP最低的甘肃省的4.2倍。即使在发达地区内部,也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如北京中心城区西城区人均GDP为28.8万元,是北京远郊区延庆区的7.27倍。另外,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二元结构弊端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仍有较大差距。如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23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72倍。 二是结构发展不平衡。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使我国经历了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具体体现在需求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的失衡。在需求结构上,拉动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由于投资和消费关系的不平衡,造成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和商品积压,进而不得不“畸形”地依赖“扩张投资”和“增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进一步导致需求结构的失衡。在投资结构上,高投资不仅导致资本投资效率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过快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各地的义务教育基础和起点很不相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凸现,集中表现为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即拟对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策 教育公平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美好理想,而要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促进社会平等,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和稳定器的功能。教育均衡发展的确切内涵应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其含义是:实现均衡的资源配置以搭建竞争平台,通过公平竞争以引发发展中的不平衡,然后通过微调再达到相对平衡。近年来,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又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突出地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即旨在对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在教育发展方面呈现出的不均衡、不协调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山区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发达地区学校即更为优越。城区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运动场馆,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舒适的学生公寓。而乡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这些学校教室紧缺,无实验室、图书室,更就谈不上有体育场、馆和学生公寓,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仅凭简陋的教室,简陋的宿舍,简陋的食堂来办学。就办学条件而言,特别是就校舍、场地质量来看,可谓是天壤之别。 2、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特别是发达地区学校的经费投入远远高于乡村学校的投入(北京、上海城区学校年生均教育经费达上万元)。城镇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元的,加之办学条件好而走上了规模办学轨道,这样获得国家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总量就大。城镇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的校园绿化美化像商业运作的公园、景点,城镇学校建设一块高标准体育场(跑道)所用的经费相当于3所贫困山区初级中学的固定资产总值。而贫困山区中学因办学规模小,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也就少,并且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有限的经费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支出。 3、师资方面的差距。总体而言,城镇学校有充足且优秀的教师数量;而乡村学校则教师编制少,教师数量缺额,并且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二、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 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之所以被提了出来,是因为教育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特别是义

2016年《振动测试实验》综合练习题 (2)

2016年《振动测试实验》综合练习题 1、关于振动传感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振动传感器主要有那些类型?哪种传感器目前使用最广泛? 答:①振动传感器按所测机械量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扭振传感器、扭矩传感器。 ②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加速度传感器。 2)加速度传感器安装方式有哪些?对于飞机空中振动环境测试,你认为哪几种安装方式较合适? 答:①加速度传感器安装方式:刚螺栓连接、胶合螺栓、石蜡粘接、双面胶、永久磁铁。 ②对于飞机空中振动环境测试,用刚螺栓连接、胶合螺栓较合适。 3)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1)灵敏度:电信号输出与被测运动输入之比。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通常为V/g或PC/ms-2、V/ms-2。力传感器的灵敏度通常为V/N。(2)频率响应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3)动态范围:可测量的最大振动量与最小振动量之比。下限取决于连接电缆和测量电路的电噪声,上限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强度。(4)横向灵敏度:垂直于主轴的横向振动也会使传感器产山输出信号。该信号与主轴灵敏度的百分比为横向灵敏度。(5)幅值线性度:实际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只在一定幅值范围内与被测振动成正比(即保持线性特性)。在规定线性度内可测幅值范围称为线性范围。 4)一般振动数据采集设备最大输入电压为10伏。测量一结构加速度响应,加速度最大值预估约为20g,现有加速度传感器甲(灵敏度:50mv/g)、乙(灵敏度:500mv/g)各一只,选用哪一个传感器?请说明理由。 答:灵敏度等于输入电压除以加速度为10V/20g = 500 mv/g,所以选择乙传感器。 2、关于激振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常用的激振器安装方式有哪两种?两种安装方式的分别有何技术要求? 答:①常用的激振器安装方式:刚性支承、柔性悬挂。 ②刚性支承安装要求:垂直向、横向、纵向支承刚度足够大。 支承系统(激振器+支架)的最低阶固有频率>试验件最高阶固有频率。 柔性悬挂安装要求:垂直向、横向、纵向支承刚度足够小。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发展不平衡,概括地说,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和不和谐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进行分析。那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

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 一是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有客观性、合理性、积极性的一面。只要我们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就必然出现发展不平衡

汽车轮胎常见故障现象与动平衡检测++

汽车轮胎常见故障现象与动平衡检测 一.常见异常现象的故障判断 1、大部分平衡机的测量系统都具有“自检”功能,此功能可以检测测量系统本身是否正常。与“自检”功能对应的操作按键可能会标注为“自检”或“TEST”等。用户可以在平衡机正常时,将各种设定的支承条件(支承方式及a、b、c及两个半径等)固定,然后使测量系统进入“自检”状态,记录下对应此支承条件下的“自检”状态的显示读数。当操作者认为测量系统有问题时,可以使测量系统恢复到对应原设定的支承条件下的“自检”状态,然后检查测量系统的显示读数是否正常。 2、平衡机显示的不平衡量的角度总在大致相差180度或0度左右。首先确认平衡机正常运转测量而且转子仍有一定的残余不平衡量(甚至可以在两个配重面上分别给转子加装两个不同相位的不平衡量),在转子正常旋转测量的情况下:拔下1号传感器线插头,看仪表显示数值有无变化。如有明显变化,则证明此传感器线和传感器一切正常。如无变化,则证明此传感器线或传感器有问题。将1号插头插好,再将2号传感器线插头拔下,同样的方法可以判断2号传感器线和传感器是否正常。使用者可以找专业人员对照另一个传感器线和传感器对有故障的传感器线或传感器进行修理。 3、平衡机在残余不平衡量较大时,故障不明显。但在残余不平衡量较小时,一次启动平衡机进入测量时,显示不平衡量值的角度总在变化。有时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有时角度在360度范围内变化。

①为减少同频、倍频、分频干扰,工件支承轴径应避开与支承滚轮外径或其整倍数整分数相同或接近,以免干扰。比如:滚轮外径为101毫米,那么,最好避开使用91~111、46~55、32~36毫米范围内的轴径支承。②严格检查转子装配部分的稳定性。如使用工艺轴,则应着重检查轴和孔的配合。③检查转子轴(工艺轴)与滚轮接触处的状态,如果轴径粗糙、刀纹明显或滚轮表面有伤,均会导致小信号时不稳定。④检查滚轮与转子轴(工艺轴)接触处的状态,如果滚轮接触面上连续的光洁的外表面已经破坏,也会导致小信号时不稳定。当滚轮的接触面上出现较明显的伤痕时,平衡量的显示是非常不稳定的。 ⑤停车状态下清洁滚轮与转子轴(工艺轴)的接触面,加适量润滑油。 ⑥认真计算一下,是否你的平衡精度要求太高了。 4、平衡机在残余不平衡量较大时,故障不明显。但在残余不平衡量较小时,每次配平衡后重新启动测量时,显示不平衡量值的角度总是以大致相差180度的方式变化。①所配平衡量偏多。②严格检查转子装配部分的稳定性。如使用工艺轴,则应着重严格检查配合轴和孔的间隙、椭圆度和锥度误差,尤其是椭圆度和锥度误差。 二.四点法故障诊断 按以上方法检测、维修完成后,如果故障仍然存在,可以按下面介绍的平衡机四点检验法对平衡机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依此用实物转子进行。如果有必要,用户可以将下面过程及所有数据进行记录,然后提供给平衡机的制造厂家,制造厂家可以根据这个记录判断90%以上的故障。

振动试验时传感器的安装

振动试验时传感器的安装 唐永革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继续贯彻加之国产设备的不断完善,电动振动台将会在科研及应用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怎样正确使用电动振动台,已成为从事环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现结合实例,谈谈就怎样使用电动振动台提高振动试验再现性。 一.必须明确的概念(GB/T2423.10) 1.固定点:固定点是指试验样品和夹具或试验样品和振动台(如果振动台装有附加台面时,则指试验样品和附加台面)点接触的部分,此处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定试验样品的地方,如果实际安装结构的一部分作夹具使用(诸如减震架、托架等届试验样品本身所带)则应取其和振动台点接触的那部分作固定点,而不能用试验样品和安装结构点接触那部分作固定点。 2.测量点:在GB/T2423.10中附录中规定了两种类型的测量点,主要点就是检查测量位于振动台、夹具或试验样品上所承受的实际振动量值,该点尽可能要接近固定点,在任何情况下,检测点上的传感器都要和固定点刚性连接,因为试验的要求就是通过许多检测点来保证的。 3.检测点:在振动试验中,所选择的用以监视和测量台面振动量值和试验样品(或试验样品某一薄弱环节)响应的传感器的安装点。 4.基准点:是从检测点中选定的点,为了满足GB/T2423要求,该点的信号是用来作控制试验用的. 5.控制点:在振动试验中用以控制振动量值(该量值是试验样品标准所规定的值)的传感器的安装点,该点也必须是固定点中具有代表性的点。 控制点可分单点控制和多点控制. 二.如何选择控制点、检测点、监测点的位置 1.控制点的位置:控制点必须选择在与试验样品安装点直接点接触的固定点的最近处。 (1)由于电动振动台的台面较小,加之原台面不易直接安装试验样品,一般使用者都安装了附加台面,并且在安装时充分利用了原台面上的所有安装孔,都和附加台面进行了刚性固定连结,把它看成与原台面合成了一个新的整体,这是

振动检测

3.水泵振动监测及研究 3.1振动测量简介 振动测量时对振动量和系统振动特性进行的测量。振动量包括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相位;振动特性指系统的刚度、阻尼系数、固有系数、固有频率、振型和动态响应等。 泵的振动测量,通常只测量振动幅值及振动频率,并由此给出烈度级,需要时还可进行频谱分析。对泵的振动特性常用振动位移幅值、振动峰值、振动频率和振动烈度级作出评价。 振动测量的方法:按力学原理分为相对式测量法和惯性式测量法;按振动信号转换方式分为电测法、光测法和机械测振法。对泵通常采用电测法。 振动的电测法 3.1.1振动电测法的基本测试系统,其各部分仪器种类繁多,性能也有差别,应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合理选择配套。 3.1.2工程常用测振仪简介 工程常用测振仪由振动传感器、测振仪和记录分析仪器组成。 a)振动传感器又称拾振器,工程商常用的有位移传感器、惯性式速度型传感 器和惯性式加速度型传感器。速度型传感器除直接测量振动速度外,在把其输出电压经过积分线路与微积分线路后,还可以测量振动位移和加速度。此外,拾振器和用于噪声测量的声级计可以配套使用,测量振动。 b)测振仪也称放大器,具有显示和输出两种功能。 c)记录分析仪器常用的记录分析仪器有光线示波器、磁带记录仪、电平记录 仪和X-Y记录仪等。 3.1.3参数测量 参数测量包括振动基本参数测量和振动特性参数测量。前者测量的参数为振动频率、振动幅值和相位;后者测量的参数为固有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泵主要测量基本参数。 (1)振动频率的测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a、用数字式频率计直接测读频率。这种方法简便,精确度高,稳定性也较好,还可以对简谐波型以外的振动进行测量。 b、用录波比较法测频率。它是把振动波形的时程曲线记录在记录纸上,同时记录时标信号,如果时标信号为1s(即两条时标线的时间间隔为1s),则两条时标线间的完整波个数为振动频率。波形的时程曲线常用光线示波器记录。 c、用声级计和光线示波器联合测量频率,并进行频谱分析。 (2)振动幅值的测量振动幅值指位移幅值、速度值和加速度值。通常也把位移幅值称为振幅。 a、位移幅值测量:以下三种情况都要测量位移幅值。振动幅值较低,速度和加速度值大,不便使用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时,则用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幅值;某些设备或结构物需限定其振幅不超过允许值,此时就要直接测量位移幅值;需要通过测量位移进行应力计算时,则必须测量位移幅值,如水工闸门的振动问题就是如此。 b、速度值测量:如果振动频率处于中频段,且位移较小时,可用速度传感器测

旋转机械不平衡故障的诊断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读书报告 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13机制(升) 姓名:林媛 学号:01 指导老师:王平 学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旋转机械不平衡故障的诊断案例综述 The Summary of Unbalanced Rotating Machinery Fault Diagnosis Cases 【摘要】: 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 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 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回转体的不平衡,即使静态平衡了,回转体在旋转时,其 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从而产生了不平衡的离心力,就造成了动态的不平衡。转子不平衡是由于转子部件质量偏心或转子部件出现 缺损造成的故障,它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据统计,旋转机械约有70%的 故障与转子不平衡有关。因此,对不平衡故障的研究与诊断也最有实际意义。【关键词】:

旋转机械转子不平衡故障诊断 【Abstract】: In the ideal case, no matter how the rotary body is rotating or not rotating, the pressure on the bearings is the same, so that the rotary body is balanced. However, b ecause material is unevenblank has some defect and machining and assembling gene rate errors,even designing has been asymmetrical geometry and so on,the various rot ary body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become to be unbalanced. Even under Static bal ance.When the rotary body is rotating,centrifugal force of inertia generated on each t iny particle can’t cancel each other out. Then the rotary body produce unbalanced ce ntrifugal force and cause dynamic imbalance. Rotor imbalance is due to partiality of mass of the rotor parts or the fault caused by rotor parts. It is most common fault of r otating machinery. According to statistics,70%fault of rotating machinery is about wi th the rotor imbalance. Therefore, there is bes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and diagnosis of unbalanced fault. [Key Words]: Rotating machinery; Rotor; Imbalance Fault diagnosis. 目录 前言 (1) 一、不平衡的种类 (1) 二、不平衡故障机理 (2) 三、不平衡故障的特征 (2) 四、转子不平衡的诊断方法 (4)

如何看待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认识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 “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则高达50%。” “由于中国实行卫生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有70%-80%的农村人口没有医疗保障,这导致成千上万婴幼儿和农村人口等弱势群体不必要的死亡。” 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对中国的地区不均衡、贫富不均衡和社会阶层不均衡所作出的动人心魄的描述。经济学所讲的平衡,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处于一种结构合理、相对协调的状态,此时系统功能达到了最优。不平衡则是指相反的一种状态。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在运动发展中旧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现,再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使新的平衡得以实现。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长期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加剧等方面。 二、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

振动传感器种类、原理及发展趋势

振动传感器种类、原理及发展趋势 【摘要】振动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机械运动振动的参量(振动速度、频率,加速度等)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在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中,现代测试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已成必然发展趋势,而测试系统的最前端是传感器,它是整个测试系统的灵魂,被世界各国列为尖端技术,特别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I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与可靠的科学技术基础。使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益,且数字化、多功能与智能化是现代传感器发展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种类;原理;发展趋势 【Abstract】:Vibration transducer is atransducer that can feel the vibration of a mechanical movement parameters (frequency of the vibration velocity, acceleration, etc.) and converted into usable output signal of the sensor. At the he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modern testing technology to digit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system for the front end is the sensor, it is the soul of an entire test system, is listed as a leading-edge technology around the world,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C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a sensor provides a good and reliabl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base. Place the sensor development, Crescent IK, and multipurpose digital, is a modern and intelligent sensor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feature. 【Keywords】:type , principle ,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振动传感器的分类

怎样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怎样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比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差距明显。教育公平的问题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等等。 那么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 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 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虽然国家在各个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与一定历史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四是体制原因。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从经济角度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影响消费

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种种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那么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各项城乡对话机制,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用更多的财力和政策倾斜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多的技术、人才和资金。 3、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4、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深入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金融等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故障诊断复习题

1.设备故障诊断最初的发展阶段是 ( A ) 。 A.感性阶段 B.量化阶段 C.诊断阶段 D.人工智能和网络化 2、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在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 A )上意 义是十分明显的。 A 社会效益 B 国家建设 C 人身安全 D 医疗事业 3、旋转机械振动的故障诊断应在(A)进行。 A 机械运行中 B 机械停止运行后 C 机械损坏后 D 装配过程中 4、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将状态监测维修的定期测量周期改为连续或( C ) A 断续 B 随机 C 不定期 D 长期 5、我国从(B )起已正式把开展设备诊断工作的要求纳入《国营工业交通设备管理实行条 例》。 A 1980年 B 1983年 C 1995年 D 1999年 6、设备故障诊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D ) A 感性阶段 B 量化阶段 C 诊断阶段 D 人工智能和网络化 7、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概念来源于( C ) A 化学 B 高等数学 C 仿生学 D 工程力学 8、监视设备的状态,判断其是否正常是(A ) A 设备故障诊断的任务 B 故障产生的原因 C 设备状态监测的任务 D 消除故障的方法 9 设备的整体或局部没有缺陷,或虽有缺陷但其性能仍在允许的限度以内称为设备的(B) A 异常状态 B 正常状态 C 紧急故障状态 D 早期故障状态 10、旋转机械转子不平衡故障的最主要征兆是(A ) A 转速的工频分量占主要成分 B 转速的工频分量占次要成分 C 主要信号成分中出现同族谐频 D 主要信号成分中出现异族谐频

11、状态监测主要采用检测、测量、监测、分析和(C )等方法 A 测试 B 估计 C 判别 D 观察 12、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且不能维持工作时的状态称为(D ) A 标准状态 B 异常状态 C 正常状态 D 故障状态 13、下列哪个不是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中的基本技术(C) A 设备诊断技术 B 修复技术 C 液压传动技术 D 润滑技术 14、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在()情况下进行。( C ) A 停机状态 B 完全解剖 C 设备运行中 D 修理过程中 15、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在()情况下进行。( B ) A 修理过程中 B 基本不拆卸 C 设备解体 D 设备闲置 16、设备故障诊断的目的之一是在允许的条件下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延长使用寿命,减低设 备()的费用。(A) A 寿命周期 B 修理周期 C 能耗 D 设备闲置 17、“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来源于仿生学,其技术具有()。( D) A 神秘特征 B 复杂性 C 直观性 D 综合性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通常设备的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故障状态。 ( ) 2.状态监测的任务是对设备可能要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报和分析、判断。 (× ) 3.故障诊断技术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以振动等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 ) 4.最早开展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室(ONR)。( ) 5.“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概念来源于仿生学。 ( ) 6、通常设备的状态可分为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故障状态。() 7、状态监测的任务是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对设备进行修理。(×) 8、故障诊断技术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以振动等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9、最早开展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韵是美国海军研究室(ONR)。() 10、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 11、如果用指示灯示性,红色表示预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