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文化常识最新最全2017
- 格式:ppt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8
文化常识整理:一、文史类1.因入京师,观于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六种技能)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部经书)2.孝廉:汉朝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3.公车:汉代官署名。
4.豪右:豪族大户。
5.闾左:贫苦人民。
6.下车:官吏初到任7.视事:官员到职工作8.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二.官职变动类1、表示举荐征召的:举、辟:(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征:《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2、表任命官职的: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授:任命。
量能而授官3、表提升的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越级破格提升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降级的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夺:罢官免职.《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夺其官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左迁: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5.表示调动的。
转:调动(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开京城做官(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迁:改官。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6,领:兼任(较低职务)。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一、学常识1、张衡时期家、家、家。
中国科学院院长曾评价张衡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2、传是一种的文体。
3、范晔时期人,家。
4、《张衡传》选自。
《后汉书》是一部体史5、前四史是指:6、本文以为序,从三个方面概括了的一生。
这三个方面是、、。
二、注音南阳西鄂.人()衡少.善属.文()()连辟.公府不就()因以讽谏.()莫不逾侈..()()邓骘.()璇.机()算罔.论()篆.文()辄.积年不徙()蟾蜍..()()帷幄..()合契.若神()阉.竖()宦.官()骸.骨()遂共谗.之()三、古文化常识1、《五经》:2、《六艺》:3、太学:4、举5、辟6、拜7、徒8、出9、视事10、转11 除12 应13公车14孝廉15公府16两都17、下车18、乞骸骨19、迁20、豪右:四、分析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2、举孝廉不行3、工车特征拜郎中4、覆盖周密无际5、寻其方面6、衡下车7、讽议左右五、分析词类活用并解释1又多豪右 2 衡少善属文3衡善术学4皆共目之5时政事渐损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国王骄奢6妙尽璇玑之正7奇其才六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员径八尺2傍行八道3皆隐在尊中、形似酒尊4一时收禽七一词多义于:由于三辅辄: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虽才高于世浅尝辄止权移于下以:因以讽谏乃:十年乃成因:因入京师遂乃研核阴阳因以讽谏衡乃拟班固衡因上疏陈事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之以饥谨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作:作浑天仪乃作《思玄赋》以寄其志作《师说》以贻之舍瑟而作。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
张衡传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员径八尺通“圆”形似酒尊通“樽”二、古今异义寻其方面“方向”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三、词类活用大将军奇其才(意动用法)六、文言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果地震陇西(状语后置)讽议(于)左右(状语后置、省略句)视事三年(省略主语)傍行八道:“傍”通“旁”收禽:逮捕。
禽,通“擒”,捕捉。
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方向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三、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趁机)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你的)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张衡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是东汉末年诗人陶渊明创作的
一篇传记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张衡的传奇故事。
这篇小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叙事
方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接下来,我将对《张衡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主要人物
1.张衡:又名张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发明家,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靠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
获得了知识和成就。
他心怀天下,秉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力图为国家和人
民做出贡献。
2.程干:张衡的朋友和支持者,也是一个文化人,和张衡一起追求学
问和理想。
他为张衡提供了许多帮助和建议。
二、故事情节
1.张衡的成长:张衡从小就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学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他在家乡结识了程干,两人共同探讨
学问并努力学习进取。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生平事迹张衡出生在东汉末年,他早年曾经担任过九江太守,后来辗转于京师和地方之间。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科学研究的追求。
据传记载,张衡在京师时曾担任过太史令的职务,这说明他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在不同职位上的工作和经历,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二、地动仪发明张衡最著名的成就是“地动仪”的发明。
地动仪是一种用来测定地震方向和强度的仪器,它是中国古代对地震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和测量的重要成果。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由一个铜制的球形容器和八个青铜龙头组成,通过地震的震动,可以通过龙头的口中冲出相应的球,来表示地震的方向和强度。
地动仪的发明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先进的观测工具,也为后人研究地震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天文学成就除了地动仪之外,张衡还曾在天文学领域有所成就。
他对日月的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和观测,提出了一些关于日月运行规律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历法的编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著作《赤道赋》中,包含了对日月运行周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地理学成就张衡还在地理学领域有所贡献。
他在《西京赋》中描述了西京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著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描写手法,为后人了解古代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数学成就在数学领域,张衡的成就也是值得称道的。
他在数学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在几何学方面有所建树。
他在《九章算术注》中对《九章算术》进行了注释和补充,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来看,张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他在地动仪、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成就。
他的科学成就为中国古代科学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产,也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张衡在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他的成就对后人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衡传文学文化常识骸骨、告老等;张衡传文学文化常识1、太学是西汉汉武帝时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的学府是国子监;2、五经:汉武帝时将定名为“五经”, 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3、六艺: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指“诗、书、礼、易、乐春秋”;4、汉代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孝敬廉洁者、才能优秀者、通晓经义者、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5、孝廉是时设立的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 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举人的雅称;6、秀才:东汉时为避讳光武帝刘秀,改称“茂才”,原指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后也泛指读书人;7、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代称; 1895年、同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上皇帝方言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变法,史称公车上书;8、班固着有汉书,他的两都赋,分别是东都赋西都赋;9、洛阳纸贵出自西晋左思所撰写的三都赋,分别是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这一成语形容作品盛行一时;10、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11、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贫民被称为闾左;12、下车:官员初到任;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13、古代官职变动用词:授予新职:拜、授、除、征、辟;擢、陟:提升,超擢——破格提升;迁、徙、转:调动官职;贬官:谪、左迁;罢免官职——黜、夺、罢;假、权、领:临时代任官职;出——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兼、领:兼任官职;等;。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一)作者与作品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蔚宗,顺阳人。
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
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着。
“前四史”之一。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二). 文史专名(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三)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2行:去应荐。
??3?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8?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 9?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14除: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四)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官职?(1)孝廉:(2)公府: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4)公车:(5)郎中:官名。
??(6)太史令(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