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典型肉制品加工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57
西式肉制品加工工艺介绍西式肉制品是指在西方国家流行的各种肉类制品,包括腊肉、腌肉、烟熏肉等。
这些肉制品在西方国家非常受欢迎,其制作工艺也十分精细。
本文将介绍西式肉制品的加工工艺,以便让读者了解其制作过程以及技术要点。
原料准备制作西式肉制品所需的原料主要包括猪肉、牛肉、鸡肉等肉类,以及各种香料和添加剂。
选择新鲜、优质的肉类对于制作出口感好的西式肉制品非常重要。
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肉类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去皮、切块、修整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加工。
腌制腌制是西式肉制品加工的重要环节。
腌制的目的是通过在肉类表面涂抹盐、糖、香料等来提高肉类的口感和香味。
腌制的时间和配方根据不同的肉品和制品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将肉类腌制数小时或数天。
腌制过程需要将肉类放入密封的容器中,然后在肉类表面均匀涂抹腌制剂。
腌制剂的配方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调整,通常包括盐、糖、胡椒粉、大蒜粉、香草等。
腌制过程中,需要将肉类翻转几次,以确保腌制剂均匀渗透。
烟熏烟熏是制作西式肉制品的一种特殊加工工艺,它可以赋予肉类独特的熏香味,并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烟熏的过程中,需要将腌制好的肉类悬挂在烟熏室中,然后通过火炭或木屑的燃烧,产生烟雾,将肉类熏制熟透。
烟熏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肉类的种类和大小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大的肉块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烟熏。
烟熏的温度一般在80°C至100°C之间,需要控制好温度,以免影响肉制品的口感和质量。
烘干烘干是制作西式肉制品的最后一道工艺环节。
在烟熏过程中,肉类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熟化,但还需要进一步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烘干的目的是使肉制品更加坚韧和耐嚼,提高其保存时间。
烘干的过程需要将熟化的肉类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烤箱或烘干室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烘干。
一般来说,烘干的温度不应超过60°C,以避免过度干燥导致肉制品变硬。
结语制作西式肉制品的加工工艺需要经过腌制、烟熏和烘干等环节。
肉制品实用案例2:水晶肴肉的保质期控制(6#)肉制品实用案例3:控制初始菌真的很重要(7#)肉制品实用案例4:夏季高温季节酱卤肉发酸原因分析及预防(47#)肉制品实用案例5绞肉是肉制品加工技术的重要一环(140#)肉制品实用案例6:关于肉制品加工从肌肉中提取盐溶蛋白的探讨(146#)肉制品实用案例7:烤肠的外防腐——霉菌的产生和预防(255#)新的2009年已经来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比较典型肉制品加工案例,为有利于和广大肉制品技术工作者交流,我将在这里记录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将自己的经典案例贡献出来供大家分享,欢迎广大同行参与讨论,批评指导。
实用案例1料不在多,在于适当时间:2009-1-1地点:山东诸城事件回放:2008-12月底接到客户电话咨询,反映近阶段生产的一款烤肉偏软,但保水的效果尚可。
询问配方、工艺情况,反映说,肉经过滚揉腌制后很粘稠,没有感觉到水分偏多的情况。
由于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厂家老板非常着急,在厂方迫切要求下,我不得不在2009元旦这天紧急赶到诸城厂家。
经仔细与厂家技术人员的沟通,很快分析出原因,解决了问题。
案例分析:2009-1-1下午赶到厂家后,与负责技术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在交流中,对烤肉发软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对产品现场品评。
品评时发现:不同的肉块软硬程度不一,较软的烤肉真空包装后并没有出水现象,但产品的切面明显感到注射不均匀,口感发胎。
分析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分析:1.产品的原料肉是否合格,原料肉是肉制品的保水关键,原料肉的质量、解冻、修整情况都是影响产品结构的重要因素,厂家技术人员反应这些应该都是正常控制的,应该不存在问题。
2.产品的工艺问题,干燥的程度,加工过程的温度等也都在正常的范围。
3.产品的配方问题,保水性配料是否合格,厂家的技术人员反映现行配方中使用的原料都是经常使用的,在其他产品中没有问题,具体询问了主要配料,我也感到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我也感赶到问题似乎向复杂化转化,分析陷入迷局。
第三章肉制品加工技术(5学时)[学习目标]:1.了解畜禽种类及原料特性,熟悉畜禽原料新鲜度鉴别方法。
2.掌握主要中西式肉制品的加工技术。
第一节肉类原料一、畜禽种类肉品工业生产的原料主要是家畜和家禽,简称肉用畜禽。
我国用于肉品生产的畜禽有猪、牛、羊、兔、禽(鸡、鸭、鹅等),以及其它一些特种经济动物和野生动物均可提供风味各异肉品,同种动物不同品种的肉质也有差异,适宜不同的加工和食用方法。
现简要介绍我国主要的畜禽品种。
1. 猪(1)金华猪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
毛色黑白相间,头尾黑色,又称“两头乌”,属华中型猪。
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肉质优良,是适于腌制火腿的优良猪种。
金华火腿驰名中外。
(2)乌金猪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省接壤的乌蒙山和大、小凉山地区。
毛色为黑色或棕褐色,属西南型猪。
由于饲养粗放,增重缓慢,肥育期长。
乌金猪后腿肌肉发达,肉质坚实,是加工火腿的上等原料。
其中“云腿”驰名中外。
(3)江苏淮猪江苏淮猪主要产于苏北地区,全身黑色,头部较长,耳大下垂,臀部丰满,较耐粗饲。
繁殖力强,肉质优良。
如皋火腿(北腿)和金华火腿(南腿)驰名全国,与该猪肉质有很大关系。
(4)四川猪四川猪有黑白两种,黑猪产于内江一带称为内江猪;白猪主要产于泸水、重庆及成都等地。
四川猪体型较大,出肉率较高(70%左右)。
2. 牛(1)黄牛黄牛是中国对牦牛和水牛以外的所有家牛的惯称。
我国现有1亿多头黄牛,分为28个品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和蒙古牛这六大地方品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2)水牛水牛主要分布在华南及长江流域各省。
体躯强壮,肉质不如黄牛。
(3)牦牛产于西南、西北地区,是海拔3000—5000米高山草原上的特有牛种,有九龙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天祝白牦牛、麦洼牦牛、西藏高山牦牛等品种。
牦牛多为乳、肉、毛、皮、役兼用种。
因海拔高缺氧,肌肉内贮氧的肌红蛋白含量高,故其肉色呈深鲜红色。
3. 羊羊可分为绵羊和山羊两大类型,绵羊大多以产毛为主,还有一些以产肉、产羔皮和裘皮为主的绵羊。
牛排生产工艺流程
《牛排生产工艺流程》
牛排作为一种高档肉类食品,其生产工艺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口感良好的品质牛排。
下面将介绍一下牛排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生产牛排的原料是选自优质牛肉,一般选用中等脂肪含量的鲜嫩肉块,如牛腿、牛里脊等部位。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初步的修整和切割,去除多余的脂肪和筋膜。
接着,将修整好的肉块通过腌制工艺处理,一般是将肉块浸泡在特制的腌料中,以增加肉质的鲜嫩度和口感。
然后,将经过腌制的肉块进行烹饪处理,一般是通过烤、煎、烹炸等方式,使肉块表面呈现出金黄色,并保持肉质的嫩滑和多汁。
最后,经过烹饪处理的肉块需要进行包装和冷冻保存,以保持其口感和品质。
整个牛排生产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确保生产的牛排符合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
通过以上的工序处理,生产出的牛排口感嫩滑、香味扑鼻,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香肠的加工工艺制作流程香肠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肉制品,其加工工艺独特且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来完成。
下面是一种典型的香肠加工工艺流程,供参考。
1.原料准备:香肠的主要原料是猪肉、牛肉或鸡肉等肉类,同时还需添加适量的肥肉、水、香料、调味料、食盐等辅助材料。
原料的选择和搭配,直接影响到香肠的口感和品质。
2.肉类切割:将选好的肉类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以便后续细碎处理。
通常采用切肉机进行切割,以保证切割效果的均匀和细腻。
3.细碎处理:将切割好的肉类放入细碎机中,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细碎处理,使肉类变得更加细腻。
细碎处理的时长和速度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细碎效果。
4.搅拌和调味:将细碎处理的肉类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香料、调味料和食盐等辅助材料。
然后进行搅拌混合,使香料和调味料均匀地渗透到肉类中,增加肉香味和口感。
5.填充制作:将搅拌好的肉浆放入香肠制作机中,通过机器的压力和挤压作用使肉浆填充到香肠衣中。
香肠衣一般是用猪肠、牛肠或合成的食用肠衣制作而成,具有柔韧性和可食用性。
6.模具成型:将填充好的香肠衣放入模具中,使其形成统一的形状和长度。
模具的选择和设计,会影响到香肠的外形和口感。
7.熏制和烘干:将成型好的香肠放入烟熏炉或烤箱中,进行熏制和烘干。
熏制的目的是增加香肠的风味和保质期,烘干则是为了去除多余的水分,增加香肠的储存稳定性。
8.包装和贮存:经过熏制和烘干后,香肠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
一般采用软质包装材料,如塑料袋或保鲜膜进行包装,以保证香肠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9.售卖和消费:经过包装后,香肠可以上市销售或直接供应给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选择对香肠进行烹饪或直接食用。
总结:香肠的加工工艺制作流程相对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原料准备、肉类切割、细碎处理、搅拌和调味、填充制作、模具成型、熏制和烘干、包装和贮存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和科学控制,以确保香肠口感好、品质优良。
随着科技的发展,香肠加工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口感需求的不断提高。
速冻肉制品的加工随着速冻技术的发展和家庭中冰箱普及率的提高,以及人气方便食品的需求,一些速冻的肉制品应运而生,速冻畜禽肉 .芸三一圣专统的肉制菜类也经加工处理,经过速冻后成为超市中的畅销品,这为繁忙的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一、畜禽肉的速冻1. 速冻涮羊肉片涮羊肉是涮制菜肴的典型代表,涮就是用火锅把切成薄片的羊肉在滚烫的汤中涮熟,然后沾着调味汁进食。
火锅在中国北方以及四川一带非常流行,随着火锅热的升温,对方便实用的涮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再仅仅限于往火锅店中供应,冬季很多普通家庭也在家里自行涮制羊肉,自己消费或招待朋友。
速冻涮羊肉由于肉的形态固化,容易切片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如果再配上可口的调料则会更受欢迎。
下面简单地介绍配以调料的速冻涮羊肉片的加工工艺。
(1) 原料配方公绵羊肉 5kg, 具体调味料视风味不同而定。
(2) 生产工艺选料→原辅料处理→速冻→切片→配调料→产品包装冻藏。
(3) 操作要点①选料:选用阉割过的公绵羊的后腿肉为原料肉(检验检疫合格)。
②原辅料处理:将羊肉切成 3cm 厚, l3cm 宽的长方块,剔除可见的筋膜及骨,用浸湿的干净薄布包上羊肉块。
辅料可按固、液等不同形态分别按比例混合,备用。
③速冻:将肉块置于-30℃ 条件下的速冻机或速冻间中速冻20~35min 后取出。
④切片:将从速冻机中取出的冻肉片在水中浸洗一下,立即揭去薄布,置于切片机中切成约 lmm 左右厚的薄片。
⑤配调料:将上述混合好的调料按比例分装成小的调料包,固、液各一。
⑥包装冻藏:将羊肉片和调料包一起封装于塑料袋中。
经检验合格后送入-18℃的冻藏库冻藏。
冻藏库温度应保持恒定,上下浮动幅度不超过2℃ 。
2.速冻火腿肉火腿在我国的肉制品中享有盛誉,也是著名的传统食品,其中以金华火腿最为著名。
整块火腿体积大,操作不方便,下面介绍一种速冻金华火腿片的加工工艺。
(1) 原料配方猪腿 10 kg ,食盐 1kg,硝酸盐适量。
肉品复习题名词解释1.肉商品学定义:把肉理解为胴体,即家畜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内脏后的肉尸,俗称白条肉。
它包括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
2.热鲜肉:在肉品工业生产中,把刚屠宰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肉称为热鲜肉。
3.冷却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的状态称为冷却肉。
4.冷冻肉:经低温冻结后(-15~-23℃)称为冷冻肉。
5.分割肉: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
6.低温加热肉制品:在低温加热条件下(68-72℃)大多数微生物和毛虫等被杀死,达到延长肉制品货架期的目的。
7.高温加热肉制品:在高压条件下,是热温度达到121℃,从而杀灭所有潜在细菌(芽孢)。
8.肉(胴体):从商品学观点讲,把肉理解为胴体,即家畜宰后出去血液,头,蹄,内脏后的肉尸,俗称白条肉,包括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骼组织四大部分构成。
9.肌肉组织:是肉的主要成分,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占胴体的40%-60%左右。
与肉品加工有关的主要是骨骼肌。
10.脂肪组织:胴体中仅次于肌肉组织的第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肉质、提高风味具有重要意义。
11.结缔组织:是肉的次要成分,是构成肌腱、筋膜、韧带及肌肉内外膜、血管和淋巴结的主要成分,在动物体内起支持和链接作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弹性。
12.结合水(束缚水):指与蛋白质分子表面借助极性基团的静电引力紧密结合的水分子层。
13.自由水:指存在于细胞外间隙中能自由流动的水,约占总水分的15%。
14.浸出物:指肉中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
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15.DFD:肉猪宰后肌肉pH值高达6.5以上,形成暗红色、质地坚硬、表面干燥的干硬肉。
16.PSE肉:表现为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和表面有汁液渗出。
17.黑切牛肉:除肉色发黑外,还有pH值高,质地硬,系水力高,氧的穿透能力差等特点。
18.肉的嫩度: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反映了肉的质地,是消费者评价肉质优劣的最常用指标,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结构特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