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属性鉴别 固体废弃物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86.73 KB
- 文档页数:3
国家危险固体垃圾鉴别标准
生活中哪些生活垃圾是危险物,哪些是安全的,我们该如何鉴别危险固体垃圾?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国家危险固体垃圾鉴别标准,请各位采纳。
国家危险固体垃圾鉴别标准总结如下: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无法确认固体废物是否存在GB5085
规定的危险特性或毒性物质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测。
1、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
2、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3、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4、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5、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
6、性毒性鉴别项目的检测。
在进行上述检测时,如果确认其中某项特性不存在时,不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按照上述顺序进行下一项特性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一项检测的结果超过GB5085
相应标准值,即可判定该固体废物为具有该种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在进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应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首先对可能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感谢大家对我们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的为大家服务。
危险废物鉴别方案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一、固体废物属性判定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的规定,对被鉴别物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别。
经判别,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被鉴别物亦不属于危险废物;经判别属于固体废物的,需作进一步鉴别。
二、危险废物属性初筛1.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
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经对照《名录》,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无“*”号标注的,则属于危险废物;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有“*”号标注的,初步认为无危险特征可能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确认;应按照鉴别标准进行鉴别。
2.依据GB5085.1-GB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3.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鉴别,但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
三、危险废物检测项目确定的依据1.固体废物特性鉴别的检测项目应依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确定。
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可以确定不存在的特性项目或者不存在、不产生的毒性物质,不进行检测。
固体废物特性鉴别使用GB5085规定的相应方法和指标限值。
2.无法确认固体废物是否存在GB5085规定的危险特性或毒性物质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测。
(1)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2)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3)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4)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5)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6)急性毒性鉴别项目的检测。
定。
4.在进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应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首先对可能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
5.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毒性物质进行计算和结果判断。
危废和固废的判定标准危险废物(危废)和固体废物(固废)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废物类型,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正确判定危废和固废的标准对于废物管理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危废和固废的判定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危废和固废的定义。
危险废物是指因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放射性或其他特性,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废物。
而固体废物是指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旧物品、废弃设备、废弃包装物等。
在实际操作中,判定废物类型需要根据具体的特性和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其次,我们来看危废和固废的判定标准。
对于危险废物的判定,需要考虑其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放射性等特性,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毒性测试等手段进行鉴定。
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比如《危险废物名录》中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危险废物类型和特性,可以作为判定的参考依据。
对于固体废物的判定,则需要考虑其来源、成分、性质等因素,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等方式进行鉴定。
此外,还需要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对固废进行分类和判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正确判定危废和固废对于废物的分类、运输、处理和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准确判定了废物的类型和特性,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定,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危废和固废的判定标准是废物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正确判定废物类型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和解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促进废物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固体废弃物属性鉴别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废弃物越来越多,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固体废弃物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废弃物,严格的鉴别和安全操作是废弃物处理的必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固体废弃物属性鉴别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一、固体废弃物属性鉴别鉴别废弃物的属性是为了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或处置。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有害物质、可回收物品和可燃物。
通过以下的属性鉴别方法,我们可以将固体废弃物清晰地分类。
1. 颜色鉴别对于固体废弃物,颜色是最基本的区分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眼观察的方式,将颜色相似的废物放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处理。
2. 异味鉴别有时候,固体废弃物的异味也能够成为鉴别的方法。
比如,对于有毒物品而言,通常会散发特殊的气味,通过这样的气味,便可以将有毒物品和普通垃圾区分开来。
3. 质地鉴别不同的废弃物的质地也是区分他们的一种方式。
比如,一些废旧金属,可以通过声音的大小、质地的硬度等特征与其他的废物进行区分。
4. 包装鉴别废物的包装有时也能够成为区分的方式。
比如,有些废物包装容易燃烧,而另一些则不会。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包装来鉴别废物的属性。
通过对废弃物的鉴别,我们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分类,从而找到相应的处理方式。
二、固体废弃物安全操作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我们需要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安全操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安全操作。
1. 防护措施在进行固体废弃物处理时,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比如,要戴上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以防止废弃物对我们造成危害。
2. 分类处理根据不同的属性,我们需要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一般来说,废弃物通常分为可回收物、危险废物、一般垃圾三种,而不同种类的废弃物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3. 安全储存与运输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储存与运输也要有严格的规定。
比如,有毒物品需要采用特殊的储存方式,并且在运输时也需要采用特殊的方式,以避免对我们和环境的伤害。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1.09.03•【文号】环办固体函〔2021〕419号•【施行日期】2021.09.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关于加强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1〕4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强危险废物鉴别环境管理工作,规范危险废物鉴别单位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依法严格开展危险废物鉴别(一)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应落实危险废物鉴别的主体责任,按本通知的规定主动开展危险废物鉴别。
对需要开展危险废物鉴别的固体废物,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以下简称鉴别委托方)可委托第三方开展危险废物鉴别,也可自行开展危险废物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单位(包括接受委托开展鉴别的第三方和自行开展鉴别的单位,下同)对鉴别报告内容和鉴别结论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危险废物鉴别单位应满足《危险废物鉴别单位管理要求》(见附件1),并在全国危险废物鉴别信息公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https://)注册;注册时应提交单位基本情况、技术力量、开展业务信息、非涉密的鉴别成果及信用信息等。
危险废物鉴别单位注册完成后应主动公开基本情况等信息,并声明和承诺对公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相关注册信息发生变动的,应于10个工作日内在信息平台动态更新。
(三)应开展危险废物鉴别的固体废物包括:1.生产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可能具有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2.依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等文件有关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鉴别的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以及建设项目建成投运后产生的需要鉴别的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报告备案为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土壤防治法》明确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和监测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规则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的鉴别、检测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一、固废危废鉴定:1、废物类:化工反应废物类,医疗医药废物类,有色金属废物类,石棉废物类,废活性炭类,表面处理废物类等;2、废液类:化工废液类,废酸液类,废碱液类,重金属废液类,废油、废焦油等;3、废产品原料类:废化工产品,废医药产品,废农*产品,废电池产品,废包装产品等;污泥类:金属污泥类,化工污泥类,表面处理污泥类等;4、粉尘类:有色金属粉尘类,化工粉尘类,石棉粉尘类,焚烧飞灰等;二、污泥煤灰检测:污泥:活性污泥、厌氧污泥、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给水污泥、腐殖污泥、化学污泥、沉淀污泥等粉煤灰、煤矸石,煤矸石砖,煤矸石多孔砖,煤矸石砌块,烧结煤矸石,煤矸石粉等三、危险废弃物鉴别:1、常规样品类别:污泥、污水、废液、废渣、电炉渣、催化剂废渣、煤渣、矿渣、中和渣等2、其他样品类别: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废乳化液、染料涂料废物、有机树脂类废物、感光材料废物、表面处理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含铜废物、含锌废物、含镉废物、含铅废物、无机氟化物废物、有机氰化物废物、废酸、废碱、有机氰化物废物、废有机溶剂、含镍废物、有色金属治炼残渣、其他废物。
四、工业三废检测:1、工业废水检测:工业废水检测可分为水环境现状监检测测和水污染源监检测2、工业废气检测: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检测的总称。
工业废气检测包括有机废气和无机废气。
有机废气主要包括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胺类等。
无机废气主要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卤素及其化合物3、固体废弃物检测: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
危险废物鉴别流程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一、鉴定相关机构与职责(一)委托方。
是指向鉴别机构提出委托鉴别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包括产废单位、处置单位、其他单位、个人。
(二)鉴别机构,是指通过计量认证的具有从事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能力和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
鉴别机构采取名录制,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定期筛选并更新公布。
承担鉴别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开展危险特性鉴别,出具鉴别报告,判断物品固体废物属性或危险特性。
二、鉴定流程(一)工作委托委托方向鉴别机构提交危险废物鉴定所需要的书面材料,材料包括:1.委托方(包括企业和个人)向有危险废物特性鉴别资质的单位委托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签订委托工作合同。
2.受托方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确定该项目样品鉴别方案。
(二)鉴别方案编制鉴别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废物鉴别的标准规范,结合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鉴别方案,应当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1.固体废物属性判定。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的规定,对被鉴别物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别。
经判别,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被鉴别物亦不属于危险废物;经判别属于固体废物的,需作进一步鉴别。
2.危险废物属性初筛。
被鉴别物属固体废物的,鉴别机构应确定被鉴别物是否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经对照《名录》,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无“*”号标注的,则属于危险废物;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有“*”号标注的,初步认为无危险特征可能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确认;被鉴别物虽未列入《名录》但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被鉴别物未列入《名录》的,且经综合分析产生环节和主要成分,不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
3.危险特性鉴别。
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的规定,确定被鉴别物危险特性检测的项目、检测方法和样品采集要求。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
液态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
对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不适用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固体废物solid wastes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包括液态废物。
3.2固体废物鉴别solid waste identification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
3.3利用recycle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燃料或获得能量等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产品的活动。
3.4处理treatment是指利用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有害因素或危险成份,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3.5处置disposal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进入环境并且不再回取利用的活动,主要包括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焚烧和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土地填埋。
3.6目标产物primary products是指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
3.7副产物by-product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目标产物产生的物质。
危废鉴别标准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危废)是指因其化学性质、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气体和混合物。
危废的鉴别工作对于正确处理、储存、运输和处置危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危废的鉴别标准,以便广大从业人员正确识别和处理危废。
首先,危废的鉴别应从外观、气味、颜色、密度等方面入手。
通过观察危废的外观和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性质和危害程度。
比如,有些危废可能具有刺鼻的气味,有些可能呈现特殊的颜色或密度,这些都可以成为鉴别的参考依据。
其次,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对危废样品进行化学试剂的反应,从而判断其化学成分和性质。
物理测试则可以通过测定危废的密度、PH值、熔点、沸点等参数,帮助鉴别危废的具体特性。
另外,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危废的鉴别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国家可能会根据国际危险货物运输规则(IMDG)、欧洲危险货物运输规则(ADR)、美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DOT)等标准进行鉴别。
最后,危废的鉴别还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嗅闻、化验等手段,准确鉴别各类危废。
因此,建议企业在处理危废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鉴别危废的能力。
综上所述,危废的鉴别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外观、气味、化学分析、物理测试、法律法规和专业人员经验等手段进行准确鉴别。
只有正确鉴别了危废,才能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固体废物鉴别-废弃物危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谢小姐---136---6236--5104对固体废物所已完成的部分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案例进行分析,从鉴别物质的产生源分析和过程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丧失原有所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产品类废物;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废物;三是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四是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加工处理之后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五是用于物质原始用途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
(1)属于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产品类固体废物。
(2)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为质量原因无法满足原有使用要求的产品,如不合格产品、残次品、废品等固体废物。
鉴别案例:某海关委托固体废物所对申报名称为"废聚乙烯PE碎料的货物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由于该批货物种类杂、体积大、外观差别明显,因此,鉴别人员到现场对货物进行查看及采集图片信息,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六个货物集装箱关封锁完好,现场全部开箱查看,其中第1、2、4、5序号的四个集装箱门口放置1~2排成捆的明显脏污的塑料膜,其数量分别为4包、 2包、4包、2包,第3、6序号两个集装箱门口为大的编织袋包裹的渔网和缆绳。
对第1、 4序号两个集装箱实行部分掏箱,对第2、5序号两个集装箱实行全部掏箱,集装箱里层货物均为大的编织袋包裹的渔网和缆绳,包装袋破损严重。
从露出的渔网和缆绳以及现场随机拆包结果可以判断,货物为各种破损、破烂、脏污的渔网(不排除防护网)和缆绳,网孔大小、尼龙丝粗细、缆绳粗细、浮子大小均不同而且颜色混杂,明显含有泥土、木块、石块等杂物。
货物照片见图1。
图1 货物照片所鉴别货物主要为破损且杂乱缠绕的渔网和缆绳,已经丧失了原有产品的功能和利用价值,是回收的废弃物质;集装箱内的少量成捆塑料膜,为切割产生的边角料,明显受到污染,是回收的废弃物质。
因此,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固体废物的定义,该批货物属于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一、危险废物属性鉴别情况1.国内危险废物属性鉴别情况(1).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体系直接关系到摸清危险废物底数、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使用效能、降低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以及保障司法执行力等诸多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
(2).我国于1996年和1998年分别颁布实施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并分布于2007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初步建立了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
2.国外危险废物属性鉴别体系的经验(1)美国:美国采取“名录”与“特性鉴别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对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进行认定。
具体管理原则包括:一是,纳入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即属于危险废物;但如果企业能够证明其产生且在名录内的废物不具有危险特性,则可以向联邦环保局(USEPA)申请该特定废物不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二是,不在名录内的废物,经鉴别具有危险特性的,也应按危险废物管理;三是,名录内的危险废物与其他非危险废物的混合物,按照危险废物管理。
(2)欧盟:欧盟也是采取危险废物名录与危险特性鉴别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对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进行认定。
列入名录(欧盟指令2000/532/EEC)的危险废物分成两类:不需进行特性鉴别的“绝对危险废物”和需要进行鉴别的“含有危险成分的废物”,其中“绝对危险废物”约为200种。
(3)日本:日本的危险废物名录根据废物来源分为“特别管理产业废弃物”和“特别管理一般废弃物”。
日本危险废物的分类较为明确,并且与废物鉴别标准紧密结合。
二、国家及地方政策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4修订,2015.1.1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修订,2005.4.1施行;(3)、《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4)、《关于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11]115号,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1年09月16日;(5)、国家环保总局《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1.12.17;(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1999年第5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实施;(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10)、《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1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1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1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5-2007);(1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1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16)、《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
危险废物的属性判别危险废物的属性判别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根据危险废物的定义,将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中的废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其次对于属性不确定的固体废物,则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2006年3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等五部委公告第11号)以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2007)、《急性毒性初筛》、《浸出毒性鉴别》、《腐蚀性鉴别》、《反应性鉴别》、《易燃性鉴别》、《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等国家已出台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方法,进行属性鉴别。
2017年国家修订出台的《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则上升为国家标准进行发布,在危险废物的属性判别方面,不仅具有强制效力,而且在管理层面上有了更强的可操作性。
重点领域的固体废物属性判别:工业企业领域1、矿山尾矿与矿山固废:属于固体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
依据:《固体废物排污申报登记指南》及《工业固体废物名录》第21项明确规定,尾矿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且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的第I类,处理处置方式应优先选择采矿坑、塌陷区进行回填。
在新版《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第6部分明确提出,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煤炭采选过程中直接返回采空区的符合GB18599中第I类一般固体废物的采矿废石、尾矿和煤矸石,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因此也就不属于危险废物。
矿山固废如果混入了其他危险废物的,其危险特性有时需要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开展属性判定;另一种情形,氰化提金采选(该工艺早已列入国家明令禁止与淘汰的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氰化尾渣、含氰污泥属于危险废物。
2、造纸白泥与电石渣:属于固体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
依据:《固体废物排污申报登记指南》及《工业固体废物名录》第3项明确规定,白泥与电石渣属于含钙固体废物,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且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的第II类,一般处理工艺通过水泥企业添加使用,也可以进入专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