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修理工艺专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7.00 KB
- 文档页数:123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学期:2014-2015-2课程名称:机电设备维修授课班级:设备1331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任课教师:杨兰图1-2 活扳手活动钳口2—固定钳口3—螺杆4—图1-4呆扳手.打滑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拆卸.锈死螺纹连接件的拆卸.成组螺纹连接件的拆卸检查轴和配合件的配合尺寸.楔键连接的拆装)识读装配图,了解装配关系、技术要求和配合性质。
图1-50 修配图1-51 敲入图1-57 配制阶梯形键)尺寸较大的外花键磨损可用镀铬或堆焊,然后加工到规定尺寸的方法修复。
堆焊时要图1-1 C620-1型车床主轴部件结构,15~圆螺母,2,6,9,lO,18一衬套;3一后轴承;4~轴承座5,16,20一推力轴承;7一离合器;8,11,21一弹簧卡圈;12一前轴承;13一主轴;14一端盖;17,19一齿轮分析主轴箱常见故障图1-1 C620-1型车床主轴部件结构,15~圆螺母,2,6,9,lO,18一衬套;3一后轴承;4~轴承座5,16,20一推力轴承;7一离合器;8,11,21一弹簧卡圈;12一前轴承;13一主轴;14一端盖;17,19一齿轮、分析主轴结构,与其配合零件的装配关系图2-14 狭窄平面的研磨)刮研。
刮研是利用刮刀、拖研工具、检测器具和显示剂,以手工操作的方式,边刮削加工,边研点测量,使工件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的一种精加工工所示。
图2-19刮削③刮削余量。
由于刮削每次只能刮去很薄的金属,余量太大,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余量太小,则上道工序刀痕不能去除。
因此,刮削余量一般为0.05~图2-31镶加补强板所示为镶套修复法。
图2-52 电刷镀的基本原理)电刷镀工艺)电刷镀设备图2-56 热喷涂技术)热喷涂技术原理如图2-58所示,热喷涂原理是利用热能将喷涂材料熔化,再借助高速气流将其雾化,并在高速气流的带动下粒子撞击基材表面,冷凝后形成具有某种功能的涂图2-58 热喷涂原理)热喷涂技术的分类热喷涂分类法,一般是根据所用热源的不同来分类,分为燃气法、气体放电法、电热法和激光热源法等(见图2-60),利用喷涂技术,可以在各种基体上获得具有耐磨、耐蚀、隔热、导电、绝缘、密封、润滑以及其他特殊机械、物理、化学性能的涂轴类零件的表达4、类零件测绘时的注意事项①在测绘前必须弄清楚被测轴、套在机器中的部位,了解清楚该轴、套的用途及作用,如转速大小、载荷特征、精度要求以及与相配合零件的作用等。
机械设备安装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一、课程的任务与要求《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机械设备修理的基础知识和典型工艺,机械设备修理中常用的精度检查方法,失效零件的测绘设计,机械设备修理装配和检查等内容。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初步掌握机械设备修理工艺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熟悉机械零部件修复技术的常见工艺和修理方法,并了解先进的修理工艺技术。
3.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设备修理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4.掌握机械设备修理中零件测绘设计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用测绘工具并使用手册资料,具有测绘设计正确零件工作图的能力。
5.具有分析和解决修理作业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正确选用设备修理中常用的工、检、研、量具。
6.掌握机械设备修理精度的检验方法。
二、课题和课时分配表课题一、绪论1.修理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修理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3.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题二、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知识。
1.机械零件的失效:磨损、变形、断裂、腐蚀等。
2.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和修理类别。
3.设备修理前的技术准备。
4.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
课题三、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1.机械设备的拆卸:拆卸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常用拆卸方法,典型零部件的拆卸。
2.零件的清洗和检查。
3.机械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
4.典型零部件的装配。
5.修理尺寸链:修理尺寸链的建立,修理尺寸链的分析和计算。
课题四、机械修理中的零件测绘设计1.零件测绘设计的工作过程和一般方法。
2.一般零件的测绘。
3.直齿、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
4.直齿圆锥齿轮的测绘。
5.蜗杆蜗轮的测绘。
课题五、失效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1.零件修复工艺的选择。
2.零件的修复工艺:机械修复法、焊接修复法、电镀修复法、热喷涂修复法、刮研修复法、研磨修复法。
课题六、机械修理检、研具的选用1.平尺、平板、角尺、表座等。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教案(第1周第2次课)授课时间和方式:本次授课为第1周第2次课,总共2节课,包括理论课和讨论课。
授课题目为“机电设备维修基本知识(3~5)”。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的研究旨在让学生熟悉设备维修方式和修理类别,了解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掌握机械零件失效及其对策,了解设备维修前的准备和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和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设备维修方式和修理类别、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机械零件失效及其对策,设备维修前的准备和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次授课将采用理论讲解、图片展示、举例讲解和课堂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一、复旧课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设备维修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设备维修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等相关预备知识,这些都是准备性知识,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课后也要好好领悟。
二、新课导入当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失效时,就意味着设备处于故障状态。
机器发生故障后,其经济技术指标部分或全部下降而达不到预定要求,如功率下降、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达不到预定等级或发生强烈振动、出现不正常的声响等。
机器的故障和机械零件的失效密不可分。
机械设备类型很多,其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机械零件失效模式也很多,主要有磨损、变形、断裂、蚀损等四种普通的、有代表性的失效模式。
三、授课内容3.1机械零件的磨损及其对策以摩擦副为主要零件的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转时,机械零件的磨损一般可分为磨合(走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
在磨合阶段,新的摩擦副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实际接触面积小。
开始磨合时,在一定载荷作用下,表面逐渐磨平,磨损速度较大。
随着磨合的进行,实际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磨损速度减缓。
在机械设备正式投入运行前,认真进行磨合是十分重要的。
在稳定磨损阶段,经过磨合阶段,摩擦副表面发生加工硬化,微观几何形状改变,建立了弹性接触条件。
机械设备修理工艺专题教案(doc 86页)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教案姓名:王公海科题:第一章机械设备故障和修理的一般程序目的任务了解设备故障的分类和规律重点难点故障的分类第一节:机械设备的故障一、故障的定义: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其规定的功能。
二、故障模式:不同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条件各异,故障模式也不同。
常见故障模式见表1-1。
三、故障分类:目的是为了估计故障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分析故障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见图1-1。
四、故障规律设备的故障率是时间的函数,称为浴盆曲线。
划分为早期(初期),随机(偶发),耗损(衰老)三阶段。
如图1-2,随机(偶发)期称为设备的有效寿命期。
第二节设备的磨损目的任务了解磨损类型和防止或减少磨损的方法。
1、2、表层接触应力反复作用而破坏,表面呈现裂纹、麻点剥落。
如滚动轴承与轴承座、齿轮副。
3、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材料损失的现象。
其特点是:有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表面腐蚀损坏,表面有反应产物(颗粒或膜)。
曲轴轴颈的氧化磨损、化工设备中的表面磨损。
一、防止或减少磨损的方法和途径:见表1-3。
1、粘着磨擦:1)、正确选择磨擦副材料,如选用适当的脆性材料,互溶性小的材料等。
2)、合理选择润滑油,保证摩擦面间润滑良好。
3)、采用合理的表面处理工艺。
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学习机械设备修理的常用工具和仪器设备;3.掌握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和修理方法;4.提高学生的修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原理–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分析–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流程2.机械设备修理的工具和仪器设备–常用手持工具介绍–常见电动工具和气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修理仪器设备的介绍和使用技巧3.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和修理方法–机械设备的电气故障排查和修理–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故障排查和修理–机械设备的机械传动系统故障排查和修理4.机械设备修理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故障案例–提供针对故障案例的修理实例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解释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室或实际场地,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使用修理工具和仪器设备;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机械设备的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故障排查和修理方法;4.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互动学习和知识交流。
四、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实践操作情况;2.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3.考核试题:设计综合性的考核试题,考察学生对机械设备修理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修理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机械设备修理项目,评估学生的修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备修理技术教程》,作者:XXX2.PPT演示:提供教学内容的PPT演示,以供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3.实验室设备:提供适合机械设备修理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和工具;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机械设备修理领域的书籍和文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使用。
六、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教学进度如下:- 第1周: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原理; - 第2周:机械设备修理的工具和仪器设备; - 第3-4周: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和修理方法; - 第5-6周:机械设备修理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第7周:教学总结和复习;- 第8周:考核。
第一讲:【授课日期】【周次】【星期】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零件失效的模式及其机理1.1机械零件的磨损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重点: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教学难点: 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课时分配:1.组织教学:3';2。
复习提问:5’;3.引入新课:2';4.讲授新课:85';5.小结作业:5'。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中有1/3~1/2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因此降低机械磨损就能极大地节约能源。
教学内容正文一、金属零件表面损伤失效零件的表面损伤破坏主要是磨损、腐蚀和接触疲劳。
腐蚀是发生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化学或化学侵蚀现象。
腐蚀的结果是使金属表面产生锈蚀,从而使零件表面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对于承受交变应力的零件,还要引起腐蚀疲劳的现象。
1、机械零件的磨损损伤磨损是两个接触表面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表面物质丧失或转移的现象。
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形式。
(1)粘着磨损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又称粘附磨损。
(2)磨料磨损磨料磨损又称磨粒磨损.它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其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磨料磨损是十分常见又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磨损。
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损耗.(3)疲劳磨损疲劳磨损是摩擦表面材料微观体积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产生重复变形,导致产生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一种磨损。
(4)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剥的应力一般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按静强度设计的标准应该是安全的。
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教案姓名:王公海科题:第一章机械设备故障和修理的一般程序目的任务了解设备故障的分类和规律重点难点故障的分类第一节:机械设备的故障一、故障的定义: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其规定的功能。
二、故障模式:不同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条件各异,故障模式也不同。
常见故障模式见表1-1。
三、故障分类:目的是为了估计故障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分析故障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见图1-1。
四、故障规律设备的故障率是时间的函数,称为浴盆曲线。
划分为早期(初期),随机(偶发),耗损(衰老)三阶段。
如图1-2,随机(偶发)期称为设备的有效寿命期。
第二节设备的磨损目的任务了解磨损类型和防止或减少磨损的方法。
重点难点防止或减少磨损的方法和途径。
一、典型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为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如图1-3。
二、磨损的类型和特点:磨损的基本类型见P3表1-2 1、粘着磨擦:摩擦副材料性质或硬度不同,在作相对运动,由于润滑不足,导致材料间固相焊合,接触点表面的材料由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的现象。
其特点是接触点粘着剪切破坏,表面呈现擦痕、锥形坑、鱼鳞片状、麻点、勾槽。
如缸套与活塞、轴与轴瓦。
2、磨粒磨损:运行过程中,硬的颗粒进入,在摩擦过程中,因硬的颗粒或凸出物刮擦微切削摩擦表面而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
特点是表面呈现刮伤,沟槽、擦痕。
如球磨机衬板与钢球。
3、疲劳磨损:两接触表面作滚动或滚滑复合磨擦时,因周期性载荷作用,使表面产生变形和应力,导致材料裂纹和分离出微小的片状或颗粒状磨损。
其特点是表层接触应力反复作用而破坏,表面呈现裂纹、麻点剥落。
如滚动轴承与轴承座、齿轮副。
4、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材料损失的现象。
其特点是:有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表面腐蚀损坏,表面有反应产物(颗粒或膜)。
曲轴轴颈的氧化磨损、化工设备中的表面磨损。
三、防止或减少磨损的方法和途径:见表1-3。
1、粘着磨擦:1)、正确选择磨擦副材料,如选用适当的脆性材料,互溶性小的材料等。
2)、合理选择润滑油,保证摩擦面间润滑良好。
3)、采用合理的表面处理工艺。
2、磨粒磨损:1)、选用较硬的材料。
2)、控制磨粒的大小和硬度。
3)、根据工作条件,采用相应的表面处理工艺。
4)、合理选用并供给清洁的润滑油。
3、疲劳磨损:1)、合理选用摩擦副材料。
2)、减少表面粗糙度,消除残余内应力。
3)、合理选用润滑油的粘度和添加剂。
4、腐蚀磨损:1)、氧化磨损:○1当接触载荷一定时,应控制其滑动速度,反之则应控制接触载荷。
○2合理匹配氧化膜的硬度和基本金属的硬度,保证氧化膜不受破坏。
○3合理选用润滑油的粘度,并适量加入中性极压添加剂。
2)、特殊介质的腐蚀磨损:○1利用某些特殊元素与特殊介质的作用,形成化学结合力较高、结构致密的纯化学膜。
如油漆,环氧树脂等。
○2合理选择润滑油。
○3正确选择磨擦副材料。
第三节设备修理的一般程序目的任务了解大修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掌握设备大修的程序。
重点难点设备大修的程序在设备修理中,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和损坏程度,将修理类别分为小修、中修、大修三种。
现介绍大修的内容,技术要求和程序。
一、设备大修的内容及技术要求:1、大修的内容:1)对设备的全部或大部进行解体检查;2)修复基准件;3)更换或修复磨损的全部零件;4)修理电器系统;5)修复附件;6)翻新外观。
另外应考虑:1)对故障多发部位,可用改进设计来提高其可靠性即进行改善维修。
2)根据工艺要求,在不改变设备的原结构的情况下,采取工艺措施来提高个别主要部件的精度,即进行提高精度的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备大修前应进行预检,了解设备存在的缺陷,然后提出大修的具体内容。
2、大修的技术要求:1)全面清除修理前存在的缺陷;2)修理后应达到设备出厂前的性能和精度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出发,使大修后一定时期(维持到下次大修)内,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能满足生产要求。
二、设备大修过程:1、准备工作很重要的是编制严密的大修计划。
设备大修准备工作的内容及程序见图1-4。
2、施工由于在设备大修前难以预测得十分准确,因此,在施工阶段,应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修前的预测不足,并保证修理工期挖按计划完成。
大修程序见图1-5。
3、修后保养设备大修的保修期一般为三个月,在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应对设备运转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应利用生产间隙加以排除,对由于修理质量不良而发生的故障应及时修复。
作业:1、防止或减少磨损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答:2、设备大修包括的内容有哪些?答:3、什么叫设备大修?答:4、设备大修程序有哪些内容?答:课题:第二章机床几何精度检验第一节机床修理中常用的器具目的任务了解机床修理中常用的器具:平尺、平板、检验棒、垫铁的定义,精度要求,使用范围。
重点难点水平仪及光学(电子)平直仪的使用及测量过程,尤其是水平仪的读数法。
一、平尺主要作为测量的基准。
用来检验工件的直线度和平面度的误差。
也可作为机床导轨刮研的基准,有时还可用来检验机床零、部件的相互位置的精度。
平尺形状:平尺的概念:平尺的分类:1、桥形平尺:只有一个高精度加工面;用优质铸铁经稳定处理和去磁后制成,刚性好,使用时受温度影响较大。
2、平行平尺:有二个相互平行的高精度加工面;用优质铸铁经稳定处理和去磁后制成,使用时受温度影响较小,轻便。
3、角形平尺:有三个相互垂直的高精度加工面;用优质铸铁经稳定处理和去磁后制成,用于检查燕尾导轨的直线度、平面度和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
最佳支承点在距两端2/9L处。
平尺的精度:分为00、0、1、2四个等级。
在普通机床几何精度检验中,推荐采用1级或高于1级的平行平尺。
二、平板:平板的概念:作为检验工件时的基准平面、划线时的基准平面和平面刮研时的研具。
铸铁平板用优质铸铁经时效处理和去磁后按严格的技术要求制成。
其精度分为000、00、0、1、2、3六个等级。
2、3级精度作为划线平板,其余精度的平板作为检验平板。
机床几何精度检验应当选用00、0级平板。
三、900角尺:900角尺用于检验机床零、部件之间的垂直度误差,也可用来划线。
900角尺精度分为00、0、1、2四个等级。
在机床精度检验中,当垂直度误差在每M0.03~0.05mm时,应选用00级或0级900角尺。
900角尺采用合金工具钢或碳素工具钢制造,经淬火处理和稳定性处理并消磁处理。
四、检验棒:用来检验主轴、套筒类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也可用来检验直线度、平行度、同轴度、垂直度等误差。
a)带锥柄检验棒:由一个插入被检验的机床锥孔的锥柄和一个作为测量基准的圆柱体组成。
用淬火并经稳定性处理的钢制成,可镀硬铬。
见P9图2-4。
b)圆柱形检验棒:用于检验两顶尖间连线相对于机床其他部件运动的平行度误差。
圆柱形检验棒一般由由无缝钢管制成,圆柱体部分淬火后经稳定性处理再精磨,并可镀硬铬提高其耐磨性。
结构见P9图2-5。
五、垫铁:垫铁的概念:垫铁是为放置水平仪、读数显微镜和指示器表座等测量工具而制作的与导轨形状和精度相适应的专用工具,其结构见P10图2-6,分矩形、山形、V形。
材质为铸铁,长度有200mm、250mm、500mm几种。
六、检验桥板:检验桥板是测量床身导轨平行度误差的一种主要工具,常与水平仪配合使用。
针对不同形状的机床导轨,应设计不同结构的检验桥板。
设计时检验桥板与导轨的接触面要小(线接触)才能有较高的灵敏度。
其结构见P10图2-7。
七、水平仪水平仪的定义:检查水平度误差的仪器水平仪用于校正基准件(底座、床身、导轨、工作台等)安装的水平度、检验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工作台面的平面度度误差以及零部件之间的平行度和垂直度误差。
(一)、条式和框式水平仪:规格以底工作面的长度表示,在普通机床几何精度检验中应选用刻度为0.02mm/m 的水平仪。
读数方法:1)、绝对读数法是按水泡的绝对位置来读数。
水平仪在测量的起始位置时,只有气泡在中间时,才读作“0”,偏向起始端时读作“-”,偏离起始端时读作“+”。
2)、相对读数法是按水泡的相对位置来读数。
水平仪在测量的起始位置总是读作零,不管气泡在中间位置或偏向一边。
然后依次移动水平仪垫铁,记下每一位置的气泡与前一位置水泡移动的方向和刻度格数。
根据气泡移动方向与垫铁移动方向一致,读作“+”,表示轨道向上倾斜;如方向相反读作“-”。
实践中,当导轨已初步调平,采用绝对读数法,可直观地看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可为进一步调整导轨作出正确判断。
(二)、合像水平仪是用来测量水平位置微小角度偏差的测量仪器。
实践中,常用来校正基准安装件的水平度,导轨或基准平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误差,以及零、部件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其结构见p11图2-10所示。
(三)、电子水平仪是一种测量灵敏度和精度更高的微小倾角测量仪器,表头指针的指示值即为角度变化值,其外形见p13图2-11。
八、光学平直仪用于检验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和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也可检查检验用的平板的平面度误差。
其精度高,操作简便,是当前导轨直线度误差测量仪器中较先进的一种。
其外形和原理见p13图2-12、2-13。
第二节机床几何精度检验目的任务了解机床导轨的精度检验方法;了解机床部件之间位置精度的检查方法重点难点1、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检验方法;2、导轨平行度误差的检验方法;3、检验导轨垂直度各使用的方法;4、部件移动相互间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5、垂直度的检验方法;6、端面圆跳动的检验。
机床几何精度检验,是指机床的最终工作精度,包括零、部件的精度,也包括形位和相互之间的精度。
一、机床几何精度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做好设备的安装和调平;2、将机床空运转一段时间,使消除安装时的内应力。
二、机床导轨的精度检验方法:机床的运动精度直接取决于机床导轨的形状和位置精度,因此,导轨的精度就决定了机床的运动精度,检验导轨的精度主要是检验导轨的直线度、扭曲度、平行度、垂直度。
(一)、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检验方法:包括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和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两个方向。
检验方法如下:1、研点法:用精度相适应的平尺在涂有均匀红丹粉的导轨上拖研(短距离的往复移动),观察研点分布,若研点分布均匀,则导轨直线度已达到要求。
精度越高,研点越密而均匀(图2-16)。
2、平尺拉表比较法:分测量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和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两种,见图2-17a、b。
3、水平仪检验法:用于检验导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见图2-9。
注意:正、反两次测量,取平均数,用作图法求得导轨直线度误差。
4、光学平直仪测量法:按图2-14a将光学平直仪放置,测量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和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
注意:正、反两次测量,取平均数,用作图法求得导轨直线度误差。
(二)、单导轨在垂直面内扭曲误差的检验方法:为保证与运动部件的良好配合,就要求导轨在垂直面内的扭曲误差达到要求,其检验方法如图2-1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