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19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宝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风景区。
在大门口,有云冈石窟创始人昙曜和尚的塑像。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是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大致历经了近70年之久,石窟艺术内容丰富,雕饰精美,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壮丽的典型皇家风范造像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展现的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到历史、建筑、音乐等多方面内容。
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云冈石窟的十大看点。
一、看名,云冈石窟是北魏鲜卑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山西大同市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二、看形,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
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三、看窟,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
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四、看佛,佛、菩萨、弟子、护法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这里都可以看到。
五、看画,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绝伦的卷画,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有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石窟依山开凿,东
西绵延1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
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
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
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
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98)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我们随团免门票游览了这座向往已久的文化宝地。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长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
云冈石窟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的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和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经历了60多年。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五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云冈石窟的开凿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
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的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这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
参观云冈石窟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感受到了劳动
人民的聪明智慧。
由于许多石窟封闭未开放,我们只能窥探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些就足以使人震撼不已。
感谢浏览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