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21我们来养蚕
- 格式:pptx
- 大小:7.88 MB
- 文档页数:46
第二单元1、我们来养蚕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对应目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3、谈话:今天1、进行调查,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2、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1、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2、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3、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观察蚕卵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观察蚁蚕能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三、总结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蚁蚕。
为学生长期观察记录活动作好准备。
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1. 我们来养蚕
板书设计:
我们来养蚕
养蚕考前须知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枯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考前须知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清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要在学生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防。
第二单元1、我们来养蚕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2、观察蚕卵和蚁蚕。
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对应目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3、谈话:今天1、进行调查,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
2、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1、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1、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2、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3、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观察蚕卵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观察蚁蚕能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3、谈话:把我三、总结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2、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蚁蚕。
为学生长期观察记录活动作好准备。
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养蚕1.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可以用什么代替桑叶?(告诉学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桑叶,但要记住不可以两种叶子混吃,如果用莴笋叶,一开始就用并不要改变。
)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
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
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看书上第15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用语言描述蚁蚕。
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1. 我们来养蚕
板书设计:
我们来养蚕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没有新鲜的蚕卵,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蚕卵和蚁蚕,只能通过图片给学生讲解。
这一课,我试着在电脑室给学生上课,让他们自己上网收集蚕卵和蚁蚕的资料,以及养蚕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找到后制作成文件,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
课后反思,如果能创建一个主题论坛让他们把找到的资料都发表在上面,内容应该更丰富,反馈也能更及时。
另外学校电脑教室的上网速度太慢,带宽有限。
要在学生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防。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我们来养蚕一、教学目标(一)过程和方法: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3.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4.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1.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2.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养蚕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师生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盒。
四、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导入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出示蚕卵。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
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1. 我们来养蚕
板书设计:
我们来养蚕
养蚕注意事项
一、桑叶保鲜
1.把桑叶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摄氏度左右),以防变质。
2.扎紧塑料袋口,减缓桑叶干燥和脱水的时间。
二、蚕的喂食
1.从冰箱取出的桑叶,需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后再喂食。
2.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
如果桑叶上有水,用纸巾将水吸干。
3.二龄小蚕的喂食,请选用较嫩的桑叶,每日1-2片。
4.喂养的时间可选择上午或中午。
三、其它注意事项
1.不要用手抓蚕,应用毛笔的软毛去赶;
2.每日做好蚕房的打扫工作;
3.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25摄氏度左右)。
教学反思:
没有新鲜的蚕卵,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蚕卵和蚁蚕,只能通过图片给学生讲解。
这一课,我试着在电脑室给学生上课,让他们自己上网收集蚕卵和蚁蚕的资料,以及养蚕的注意事项,要求他们找到后制作成ppt文件,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中。
课后反思,如果能创建一个主题论坛让他们把找到的资料都发表在上面,内容应该更丰富,反馈也能更及时。
另外学校电脑教室的上网速度太慢,带宽有限。
要在学生拿到蚕和桑叶之前讲清楚桑叶的保存、蚕的饲养环境(小盒换大盒)、疾病预防。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 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2. 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3. 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教学难点】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2. 教师谈话: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3. 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4. 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
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设计意图:从猜测蚕卵开始,引发学生的养蚕兴趣。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一)说说我们知道的。
1. 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2. 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3. 教师讲述: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二)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 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 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它还能不能吃别的?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4.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2.1《我们来养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我们来养蚕》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蚕的生长特点和发育过程。
教材还提供了养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他们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养蚕的基本方法。
难点:蚕的发育过程的观察和理解,养蚕的实践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和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养蚕工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蚕的生长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蚕的发育特点。
3.养蚕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养蚕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交流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养蚕成果,分享养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养蚕的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蚕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
主要包括蚕的生长阶段、发育特点和养蚕方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