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5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5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的主题是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是由无数个小细节组成的。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公德?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
简单来说,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法则,是保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呢?首先,遵守社会公德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公共场合,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公共规则,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
其次,遵守社会公德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在遵守社会公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遵循公共道德规范。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最后,遵守社会公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遵守社会公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那么,如何遵守社会公德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方面。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轻易地揭露他人的隐私。
2.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遵守公共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等等。
只有维护公共秩序,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3.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方面。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主动清理自己的垃圾,不随意乱扔垃圾。
同时,如果发现公共场所有垃圾,应该及时清理,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
4.守法诚信守法诚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案例一让座案例1:让座上海一位身患肺癌的七旬老人,乘坐公交车前往医院复检,售票员四次动员乘客给老人让座均无果。
老人拿出癌症病历,用虚弱的声音央求乘客:“我是一个肺癌病人,真的撑不住了,谁能给我让个座?”然而求助还是如石沉大海。
多么强烈的反差:一边是重病缠身的老人,一边是年轻体健的乘客;一边是老人的苦苦央求,一边是乘客的视若无睹。
甚至在老人已经呼吸困难、面色发青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青年乘客依旧视而不见。
这公交车上的一幕,令人痛心更发人深省。
如果说,见到歹徒行凶作恶而噤若寒蝉,勉强还可以用胆小解释,那么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既不会流血更无生命之忧,又为什么对求助的老人报之以冷漠的白眼呢?这种麻木和冷漠不仅让一个重病老人痛苦不堪,也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是社会之耻。
不让座自然不违法。
但面对“道德法庭”,这些乘客是否会感到内疚?我们的社会是否该感到羞愧?在这条新闻的最后,我们终于也读到了一点欣慰。
一位50岁的男子,对坐在离老人最近座位的一个中学生发出一声咆哮:“你,把座位让给老先生!”中学生在惊恐中,慢慢移开了座位。
在经过五站路,两公里,十多分钟后,老人终于有了座位。
而直到三分钟后,恢复正常呼吸的老人才能够说出“谢谢”二字。
老人的这一声“谢谢”,令人百感交集;而男子的一声咆哮,更值得全社会为之道一声谢。
因为它至少告诉我们,面对麻木和冷漠,还有愤怒的咆哮;面对麻木和冷漠,太需要愤怒的咆哮;愤怒的咆哮多起来,麻木和冷漠才会少下去。
案例二 “谁是最后一位?”俄罗斯人自学遵守社会公德常驻莫斯科,俄罗斯人良好的社会公德在记者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它体现在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
这看似小事、不足为奇,却发人深思。
从感触最深的事情说起。
在莫斯科街头的理发馆里,每位新进来的顾客都会主动询问:“谁是最后一位?”在弄清自己前面的顾客后就坐下来静心等待。
顾客排队时坐在哪里并不固定,但前后次序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本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的基本手段。
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自觉增强公德意识、实践公德规范。
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本章教学重点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手段。
知识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难点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章教学热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
有些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
更需要行动。
实践活动1、道德与法律提示:以“法律更能促进良好的社会秩序/道德更能促进良好的社会秩序”为辩题在班级进行一场辩论赛。
令我深恶痛绝的十种校园不道德现象提示:依次写出令你深恶痛绝的十种校园不道德现象。
2、两个百分百提示:某高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是这l00%的学生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你认为症结在哪里?为校园文明出招提示:你理想中校园文明是什么样的?为校园文明献上一言一策吧。
3、网络我与现实我提示:如果说传统道德是一种“熟人道德”,那么,在网络社会中,人们打交道的大都是符号、是陌生人。
带着“现实的我”走入“虚拟的世界”,凭着自己的良心、良知去想去做,自觉自愿地讲求道德,自觉地把握自己、检验和校正自己。
请写一份“我的网络道德准则”,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其他事务,以至于我们可能会忽视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然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们应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不争吵、不谩骂,以理服人。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是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次,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规定,按照顺序排队,不插队、不加塞,保持良好的秩序。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听从指挥,不慌乱、不盲目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养成文明的习惯,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随地乱停车等。
这些行为不仅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有一些人忽视了这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些人会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甚至占用多个座位。
在公共场所,有些人会随意插队、乱停车、破坏公共设施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媒体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和谴责。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共秩序观念。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给老人、孕妇和残疾人让座;我们可以保持环境的整洁;我们可以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和秩序。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实际上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讲稿)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道德的最基本的知识,搞清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
本章,我们将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规范。
本章共三节,其构成可以说是一体两翼。
一体是指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两翼是指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首先是从家庭生活开始的,将来参加工作之后,还有职业生活。
但一个人除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之外,还会同时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那就是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私密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封闭性...和独立性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公共生活就是超越了特定的私人生活空间的社会生活,它的活动空间为面向不特定人群的公共场所,如社区、学校、公共交通工具、马路街道、影剧院、图书馆、体育与休闲场馆、博物馆、公园与广场、旅游景点、人才招聘市场、各种商品和金融交易市场、网络世界,等等。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5、公共生活的规范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一)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才能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惩治邪恶,保障人们正当的权利。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导语:首先看一些公德缺失现象。
2、学生思考:您认为现在社会上有哪些缺失公德的现象呢?3、公德缺失后果之一(社会失序)公德缺失后果之二(车祸等)今年上海市已逾千人死于车祸2006-11-05 08:24:42来源: 解放日报本市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5929起,造成1022人死亡、6059人受伤,与去年同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大幅下降,但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依然多发。
郊区交通事故多、三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事故多、出租及旅游客运车辆事故上升…重点整治酒后驾车、无证驾车、违法超速、客货车超员、超载等今年广东已发生4万多起道路交通事故河南省第三季度车祸死亡1189人。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关于“公”的涵义“公”的五种解读:第一、(甲骨文)金文中的“公”主要有祖先、国君等义。
第二、公”则有了一般性的政务和公务事务的意思。
如《左传》中的“公事有公利”,两个公都是指国家和政府。
如现在我们称政府的工作人员为公务员,政府、官府称为公家,打官司成为“对簿公堂”。
一般人们认为公是与公共事务和政府划上等号的。
?第三,传统中国思想中,公代表公共利益或者人民的福旨。
这个观念与传统知识分子的记事思想关系很深。
如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这里,一张面值社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统治者照顾所有人的利益。
第四,慈善布施的观念。
第五,和睦相邻的观念。
近代强调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德的历史背景一百年前,梁启超探寻中国所以“日即衰落”的原因认为即在于“公共观念之缺乏”。
“一涉公字,其事必败”阿瑟.史密斯在中国生活五十年,在《中国人的特性》中指出,普通民众缺乏社会公益心,少有“公”的概念。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天下为公、克己奉公梁启超探寻中国所以“日即衰落”的原因认为即在于“公共观念之缺乏”。
虽然梁任公所谓“公共”之观念与今人的理解尚不无差异,但由此可知,“公共”这一概念,实为近代输入之“新学语”。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学习公共生活的特征,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作用,了解公共生活的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 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是相对于职业和家庭生活来说的。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公共生活作为一定的公共生活平台和生活范围,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共生活包括娱乐、求知、旅游、体育、饮食、买卖等在户内外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公园、影剧院、商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公共生活的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人们理性生存程度的重要条件。
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生活就没有完善的人类生存样态。
社会公共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2.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通过阐明公共生活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要点:1. 掌握公共生活的特点和秩序要求2.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要求及其特点3. 了解网络生活的特点和道德规范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2.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内容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
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维护一定的秩序是提高公共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自古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律是基本的手段。
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就越突出。
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教学内容:当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在她最后生活终了的时候,我们不要只记得她对人类工作上的成果。
比起她纯学识上的成功,她在道德上、人格上的崇高品格对将来、对历史的作用更为重要。
她的力量、她的愿望的单纯,她的对科学客观的认识,她的坚忍不拔,这些优秀品格每一件都难能可贵,而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更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一旦她认定了一条路是正确的,她就坚决地走决不改变。
——爱因斯坦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我们就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道德熏陶。
对大学生来说,我们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系统的道德教育,每个人都有了相对独立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但是,人的道德修炼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从理性高度把握道德的时代要求并内化于自身,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今天我们的专题讲解,先从几个案例分析入手。
链接案例: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的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您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
”“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我在幼儿园里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争;永远不要打人;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理得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要道歉;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相互团结,彼此互助。
思考题:上述故事中包含了哪些美德?对我们有何启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其他美德吗?一位著名学者应邀去某大学作报告。
报告会前,他问学生中国现代社会最缺什么,台下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缺德”。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链接案例: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到一家著名的国外大公司去求职,很快被录用了。
公司的员工对此很惊诧,问公司的总裁为什么。
总裁说:“你们没有注意到吗?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
当他看到那位残疾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所有的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有礼貌又有素养。
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10条
尊敬的市民: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和谐的发展,我们诚挚地向大家倡议,请大家共同遵守以下10条公共秩序
准则:
1、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参与、制造或散布谣言、不诋毁他
人名誉。
2、尊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妨碍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遵守交通规则,不践踏红绿灯,不闯红灯,不占道行驶。
4、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5、保护公共财物,不损坏、涂污公共设施及建筑物。
6、文明用语,不恶意侮辱、诽谤他人。
7、排队文明,不插队,不推搡、争抢。
8、不吸烟、喝酒,或进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行为。
9、不擅自使用扩音设备,不高音喇叭。
10、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非法、违禁活动。
我们相信,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积极践行上述准则,才能为我们的城市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细微之处做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衷心期望您的支持与配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