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 格式:ppt
- 大小:583.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某甲是我国某国家机关的高级公务员,多次利用其工作便利,与境外某机构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某甲的行为构成哪种犯罪?()A、分裂国家罪 B 、间谍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情报罪D、背叛国家罪2、某甲原系某外国情报部门特工,利用某所掌握的信息,潜入我国内地策动我武装部队人员进行武装暴乱,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武装暴乱罪D、武装叛乱罪3、某公司职员甲某多次向境外特务机构发电子邮件,出谋献策预谋推翻人民政府,建立反动政权。
甲某的行为构成哪种犯罪?()A、分裂国家罪B、颠履国家政权罪C、间谍罪D、背叛国家罪4、某外国机构长期资助我国一网络媒体,利用其网络资源,以造谣、诽谤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该外国机构构成何种犯罪?()A、颠覆国家政权罪(犯罪预备)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背叛国家罪5、甲系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其到某国履行公务期间叛逃,严重危害了我国国家安全,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叛逃罪B、投敌叛变罪C、间谍罪D、背叛国家罪6、战争期间,我国某企业为敌人提供武器装备、军用物资。
该企业构成何种犯罪?()A、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敌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背叛国家罪7、某甲经常以造谣、诽谤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某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煽动分裂国家罪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分裂国家罪8、甲原系一国有企业干部,后来利用到国外出差的机会投敌叛变,加入该国间谍组织,后来在受该组织派遣回国执行间谍任务时被我国安全机关抓获。
请问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处断?()A、以投敌叛变罪论处B、以间谍罪论处C、以投敌叛变罪与间谍罪论处D、构成牵连犯,从一重处断9、某甲明知某乙是潜入我国进行武装暴乱分子,仍然为其提供吃住,还专门为其收购了20来件军服、子弹1000发,则某甲的行为已经构成:()A、武装暴乱罪B、投敌叛变罪C、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D、窝藏罪10、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间谍罪?()A、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B、参加间谍组织C、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D、为境外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犯罪中()可以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危害国家安全罪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行为、破坏行为等方式危害国家安全,触犯了国家法律的罪行。
这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通常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影响。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比较广泛,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分裂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是指以使用武力、暴力、欺骗等手段,制造民族、地区分裂活动来破坏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例如,组织、参与分裂活动、制作、传播分裂宣传资料等。
2.颠覆国家政权罪: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使用武力、暴力、威胁等手段,以推翻国家政权或者取代国家政权为目的,组织、策划、参与等危害国家政权安全的行为,例如,暴力推翻国家政权、制造暴乱、散布谣言、煽动颠覆等。
3.恐怖活动罪:恐怖活动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恐吓、破坏、劫持等恐怖活动,以达到政治、宗教、种族、地域、经济等目的,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
例如,恐怖袭击、恐吓勒索、制造爆炸等。
4.间谍活动罪:间谍活动罪是指为外国刺探、窃取、购买、提供国家秘密或者从事颠覆、破坏国家安全活动的行为,例如,获取国家机密、间谍活动、渗透、间谍网络攻击等。
5.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煽动民族、地区分裂活动,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例如,制作、传播煽动分裂宣传资料、组织宣传等。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危害与影响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危害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治安全: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会直接或间接破坏国家的政治安全,破坏国家政权的稳定、安全,破坏国家的政治制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
2.国家经济安全: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也会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例如,恐怖活动、间谍活动等可能破坏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导致经济损失。
3.社会稳定和治安: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会对社会稳定和治安产生严重破坏。
暴力恐怖活动、分裂活动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增加社会治安风险,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一概念: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沟壑过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二构成特征:同类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客观方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犯罪主体:一般为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主观方面:故意犯罪,过失不能构成犯罪第二节危害国家、颠覆政权的犯罪一背叛国家罪概念:指行为人与外国或者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构成特征:⑴直接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⑵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背叛国家的行为。
①行为人与外国或者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相勾结。
②行为人密谋策划、实施危害我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安全的犯罪活动(行为即可定罪)⑶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凡是年满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但只能由中国公民构成⑷主观方面:故意,通常为直接故意。
刑事责任:⑴处无期徒刑或者年以上有期徒刑⑵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和并除没收财产。
二分裂国家罪概念:指行为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构成特征:⑴直接客体: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⑵客观方面:行为人组织、策划、实施了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①行为的内容: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②行为的表现形式:组织、策划、实施。
可以表现为与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相勾结⑶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凡是年满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中国公民、外国公民都可构成⑷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不存在间接故意。
明知道也希望。
刑事责任:⑴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年以上有期徒刑⑵对积极参加的,处年以上年以下有期徒刑⑶对其他参加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⑷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罪的,从重处罚⑸犯本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认定:⑴犯罪与非罪的界限。
如果行为人只是由于对国家的民族政策不理解、不赞成而实施了某种过激甚至违法的行为,但只要主观上没有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目的,客观上没有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则不以本罪论处。
刑法55个死刑罪名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7个)1.背叛国家罪2.分裂国家罪3.武装叛乱、暴乱罪4.投敌叛变罪5.间谍罪6.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7.资敌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14个)8.放火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9.决水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10、爆炸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11.投毒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第1、2条)12.投放危险物质罪(取消投毒罪罪名)1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修正案三)14.破坏电力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15.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第118条、第119条第1款)16.劫持航空器罪17.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第125条第1款)18.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第125条第2款)——25条第2款(《修正案(三)》第5条)19.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20.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质罪(修正三)21.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质罪(修正三)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2个)22.生产、销售假药罪。
2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二节走私罪(3个)24.走私武器、弹药25.走私核材料罪26.走私假币罪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1个)27.伪造货币罪第五节金融诈骗罪(1个)28.集资诈骗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9.故意杀人罪30.故意伤害罪31.强奸罪32.绑架罪33.拐卖妇女、儿童罪第五章侵犯财产罪(1个)34.抢劫罪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5个)第二节妨害司法罪(2个)35.暴动越狱罪36.聚众持械劫狱罪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3个)3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38.组织卖淫罪(第358条第1款)39.强迫卖淫罪(第358条第1款)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2个)40.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
刑法分论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刑法各论概说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 ,C 4,A 5,C 6,C 7,A 8,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三,名词解释(略) 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略) 简答题( 五,论述题(略) 论述题(第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AC 2,AC 3,AB 4,ABD 5,ABDE 6,ACD 7,ABCD 8,ACD 三,名词解释(略) 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略) 简答题(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一 丰某,加某两人不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他们的行为属于犯意表示, 这种犯意表示不可能给社会带来实际的危害.因此两人 不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6,C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C 3,C 4,A 5,B 6,C 7,D 8,C 9,A 10,C 11,A 12,C 13,A 14,D 15,B 16,D 17,A 18,B 19,A 20,C 21,B 22,C 23,B 24,C 25,A 26,D 27,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D 3,ACDE 4,AD 5,ABCDE 6,ABCDE 7,AB 8,ACDE 9,ABCE 1O,ABD 三,名词解释(略) 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略) 简答题(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一:对被告人李某应以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两罪并罚. 被告人李某违章高速行驶将季某,韩某撞死,应定交通肇事罪.被告人李某第二次高速行驶,连续撞死,撞伤人,侵犯的客体是不特 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行为是采用汽车高速行驶这样一种危险方法;主观方面行为人对他人的死伤是持 一种放任态度.所以对被告人李某的第二次行为应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例二: 案例二:王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首先,王某对造成刘某死亡在主观上是过失的,而且是一种过于自信的过失.因为他轻信只接一根电线的方法可以避免死亡结果 的发生.其次,王某的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案例三: 案例三:华某构成盗窃爆炸物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首先,华某出于炸鱼的动机,盗窃矿内的雷管,炸药,导火索和起爆器,构成盗窃爆炸物罪;其次,在炸鱼过程中,华某因过失而造 成一死一伤的结果,一个过失行为同时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属想象竟合犯,应从一重罪处罚.再次,华某的行为对象是特定的,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是过失爆炸罪.案例四:甲的行为构成犯罪,甲所触犯的罪名为危险物品肇事罪.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 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中违反 案例四: 危险物品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甲的行为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 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乙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第四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单项选择题 1,B 9,D 17,C 2,C 10,D 18,A 3,B 11,D 19,C 4,A 12,A 20,D 5,A 13,C 6,D 14,C 7,B 15,A 8,C l6,C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CD 4,ABCD 5,BCDE6,ABC 7,ABC 8,ABCD 9,ABC 10,ABCD 三,名词解释(略) 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略) 简答题( 五,论述题(略) 论述题(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本案某区人民法院应以侵犯著作权罪对任某某定罪量刑.《刑法》第 217 条对侵犯著作权罪及其刑事处罚作了规定.该罪 案例一 的构成要件(特征)如下: 1,行为人在主观上有犯罪故意,即有营利的目的.是否有营利目的,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如果行为人复制他人作品,是为了 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或个人学习,没有营利,不是犯罪. 2,行为人在客观上具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著作权包括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法律列举了以下作为犯罪追究的四种具体行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 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3,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本案被告人任某某未经著作权人和享有出版权的出版社许可,为牟取暴利,私自印刷该 诗集,非法获利达 2 万元,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侵犯著作权罪的特征.案例二: 案例二:构成犯罪,罪名是内幕交易罪. 理由:本案中深圳某公司将要大量购买某种股票的信息直接涉及到该种股票的交易,价格.一日公开,势必对如股票的交易,价格产 生重大影响,因此,属于内幕信息,而证券业务部在得知这一内幕借息后,为了获取利益,大量购买该种股票然后高价抛售,根据刑 法第 180 条的规定,构成内幕交易罪.案例三:李某构成伪装,变造居民身份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按牵连犯的原则,从重罪即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因为李某伪造身份证 案例三 的行为 ,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李某骗得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行为,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 罪,伪造身份证与信用卡诈骗罪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属于牵连犯,所从一重罪即信用卡诈骗罪论处.案例四: 案例四:本案应定强迫交易罪. 商品交易是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应当遵循市场交易的自愿和公平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强迫交易的情况. 《刑法》 226 条规定: 第 "以暴力, 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 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 情节严重的处 3 年以下有期 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就是关于强迫交易罪的规定.按以上规定,强迫交易罪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买强 卖;二是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也就是在违背对方意志的情况下,以不合理的价格和不正当的方式强行买卖成强 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人通常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如强行索要的价格明显超出合理价格且数额较大的;所提供的服务或出售 的商品质量低劣的;由于强行交易造成恶劣影响的;实 施暴力行为致人伤害的等等.本案被告贾某某在经营服装过程中,长期采用强卖手段,逼迫顾客高价购买伪劣服装,一旦顾客异议,便强拉硬拽,大打出手,行为 性质十分恶劣.他竟将价值不过千元的皮茄克 以 8000 元的高价强迫顾客买走,行为十分恶劣.贾某某的行为已超出一般的违反行政 管理 处罚的程度,可以认定为强边交易罪.案例五: 案例五:刘某某的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 依据《刑法》 221 条的规定,损害商业信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 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主要特征,是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诋毁,贬低他人的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编造 与真实情况不符的虚伪事实.散布,是以各种可以使人知道的方法扩散其捏造的不利于对手的虚假事实.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同时 还要符合以下条件(1)这种虚伪事实必须与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有关; (2)实施商业诽谤行为具有特定的诋毁对象; (3) 捏造虚伪的事实同时还必须向外扩散. 本案刘某某中于妒嫉,捏造"好再来"餐馆低价采购病羊,死羊肉,并多次向他人散布该虚假事实,其行为完全符合损害商业信誉 罪的构成要件. 损害商业信誉平结果犯,即只有因诽谤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本罪."好再来"餐厅因为刘某某的诽谤行为, 在短短 3 个月中损失数万元,并最终关门,可谓后果严重.因而刘某某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案例六: 案例六:根据新刑法第 165 条规定,(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是指国有公司,企业,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为他人经营 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 本案性质上属于国有公司,企业董事,经理经营同类营业罪.从主体条件看,王某为国有砂布厂经理,符合本罪主体特征.胡某虽不 是经理,但构成共同犯罪.从主观方面看,胡,王明知李某购买砂布后再予以销售属于经营与砂布厂相同的营业,但两被告人为获取 好处仍帮助经营,符合本罪主观特征.在客观方面,两被告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同类营业的行为.最后,两被告人 的行为显然损害了砂布厂的利益,影响了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据此,对胡,王二人可以按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予以定罪量刑.案例七:根据我国刑法第 191 条规定,所谓洗钱罪就是指违反我国金融管理法规,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 案例七 罪,恐怖活动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所产生的收益,而为其提供资金帐户的, 协助其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通过转帐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资金汇往境外的,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的 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其主要特征:第一,本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第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掩 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所做的行为.第三,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第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从本案情况来看,游某与贾某素称兄弟,明知其财产是通过毒品犯罪,参加黑杜会组织的违法所得,而故意为其提供资金帐户,扰乱 了金融管理的正常秩序,其行为完全符合洗钱罪的上述条件,因而法院应依洗钱罪给予定罪量刑.案例八: 案例八:根据我国刑法第 205 条规定 , 所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 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为:第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第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他人虚开,为 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第三,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第四,本 罪在主观上必须具有犯罪故意,一般来说具有牟利动机. 从本案情况来看,被告人顾某与林某一道以全盛实业有限公司的名义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牟取非法暴利为目的,骗取国家 税款,且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已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被告人卢某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巨大,牟取 暴利.他们的行为均符合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客观要件,在共同犯罪中,顾某,林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而卢某起次要或 辅助的作用,是从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第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B 6,B 7,B 8,B 9,C 10,D(B)11,C12,B 13,A 14,C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BCDE 3,ABC 4,ABC 5,ABD6,BCD 7,ABCD 8,AB 三,名词解释(略) 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略) 简答题( 五,论述题(略) 论述题( 六,案例分析9,ABCD 10,ABC案例一: 案例一:王某构成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未遂. 理由:王某出于奸淫的目的,在违背女青年蔡某意志的情况下,使用暴力实施了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完成强奸以后,为了灭口, 实施了非法剥夺蔡某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将蔡某杀死,属于犯罪未遂,系实行终了的未遂.案例二: 案例二:高某犯的是(间接)故意杀人罪. 因为他在主观上对马的死亡持放任态度,并不是过失.高某并没有杀死马的直接故意,但是其明知自己用锋利的三棱利刀猛刺对方胸 部,有可能使其死亡,却听之任之,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因而是(间接)故意杀人.案例三:任某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 案例三 任某实施抢夺李某手提包(内装 1 万元人民币)犯罪时,为抗拒群众和女民警占某的追捕,拦截而当场对占某使用暴力,致使占 某重伤后引起死亡,符合刑法第 263 条的规定,即由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案例四: 案例四:孙,胡,张,赵四人都构成了重婚罪. 因为:所谓重婚罪,是指行为人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 婚的行为.犯重婚罪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配 偶而与他人结婚;一种是虽无配偶但明知他人 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孙,胡,张,赵四人的行为具备了重婚罪的要件. 1,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破坏当事人一方或以方 现实的婚姻关系.孙,胡各自有配偶而以夫妻 名义共同生活,这显然侵犯了我国一夫一妻制 的婚姻制度.张,赵与孙,胡互为配偶,在各自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张,赵又以夫妻 名义 共同生活,形成事实上的非法婚姻关系,这显然也侵犯了我国一夫一妻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 2,重婚罪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有配偶,在婚姻关系未依法解除之前,又与他人结婚的人:另一种是本人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人.孙,胡,张,赵均有配偶,他(她)们在婚姻关系还没有依法解除之前,孙与胡,张与赵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可 见,孙,胡,张,赵四人符合重婚罪的主体条件. 3,重婚罪在客观上必须有重婚行为.这种重婚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符合本罪的主体资格,与他人登记结婚:一种是符合本罪 的主体资格,虽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公开 地长期以夫妻关系在一起生活,形成事实上的婚姻关系.孙与胡,张与赵,相互交换,分 别以夫妻名义长期在一起生活 , 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婚姻关系. 4,重婚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具体表现是自己有配偶又故意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对方有配偶仍与之结婚.至于行为人出于何 种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构成.孙,胡,张,赵 四人的换婚行为已经说明他(她)们公开的长期以夫妻名义同居是故意的. 因此,孙,胡,张,赵四人的换婚行为,己具备了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对他(她)们应定为重婚罪.案例五: 案例五:这是一起典型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与抢劫罪有如下区别:(1)取得财物的对象不同,绑架罪的 行为人是向被绑架者特殊关系的第三人或单 位索取财物;抢劫罪的行为人则直接劫取被害人 财物;(2)取得财物的方式不同.绑架罪取财的方式是间接的,行为人可以通过打 电话,写 信或带口信等方式要挟第三人或单位交付财物,且行为人实施绑架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有一 段时间间隔;抢劫罪则是通过 实施暴力,威胁,麻醉等方式当场直接掠取被害人的财物. 另外,绑架罪在主观方面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勒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绑架所勒索 的是被害人所欠行为人的合法债务,则应定为 非法拘禁罪.就本案而言,王,陈二人用暴力 将张子绑架,向张索要 1 万元赎身钱,其主观方面符合绑架罪特征.案例六: 案例六: 1,汪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 2,构成累犯,因为前罪在 1997 年新刑法实施前执行完毕,后罪在 1997 年刑法实施后发生,时间间隔为 5 年,构成累犯.量刑 时首选应定拐卖妇女罪,强奸行为不应单独定罪,但成为拐卖妇女罪的从重处罚情节;其次,考虑汪某构成累犯,拐卖妇女罪应从重 处罚. 3,韩某的缓刑考验自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故应从 1997 年 11 月 25 日起计算,至 2000 年 11 月 24 日止为其刑罚执行期. 4,韩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由于其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依法院撤销缓刑,将盗窃罪 3 年有期徒刑与拐卖妇女罪并罚.5,高某的行为构成收卖被拐卖妇女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聚众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应当六罪并罚. 6,法定最高刑为死刑(拐卖妇女罪),对高某不能适用这一刑罚.因为高所犯的六个罪中,只有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的法定刑有可 能是死刑,而就高某的具体犯罪而论,其所犯的 这两个罪均不能适用死刑,数罪并罚也不能升格为死刑. 7,高甲等人的行为应构成犯罪,应定性为聚众阻碍解救被收卖的妇女罪.第六章 侵犯财产罪 一,单项选择题 1,C 11,B 2,B 3,A 4,B 14,B 5,B 6,A 7,C 15,B 16,B 8,B 9,A 10,Bl2,C13,C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 3,BC 三,名词解释(略) 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略) 简答题(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应构成抢劫罪.绑架勒索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麻醉等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在本案中,被害人张 案例一 某到达被害地点,不是被告人将他绑去的,而是他受 骗主动去的.被告人不是将他作为人质向其家属或单位要钱,而是以暴力手段强 迫他当场写 字取财,并且非把钱拿到手不放人,这种行为应当视为以暴力当场索取财物,符合抢劫罪的 特征. 4,ABCD 5,BC案例二: 案例二:被告人高某,金某构成盗窃罪.肉为本案中两被告人取得财物的手段是不使售货员 发现的方法,暗中窃取财物,也就是秘密 窃取的手段.在本案中,虽然也有欺骗的行为,但 这种欺骗的行为是为了让售货员不发觉,是为秘密窃取服务的,行为人并不是通过 欺骗行为 真取得财物.所以他们犯的是盗窃罪而不是诈骗罪.案例三:两被告构成挪用公款罪.因为段,胡两人以本单位名义,从银行贷款 l0 万元,这笔款子从性质上说属于公款.两被告人利用 案例三职务上的便利,以个人名义将此款贷给本单位,从中牟利,实质上是将公款挪归自己使用,进行营利活动.因此,两被告人的行为构 成挪用公款罪.第七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单项选择题 1,D 11,A 2,C 3,C 4,B 5,B 6,C 7,C 8,D 9,B 10,Al2,B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D 3,ABD 4,ACD 5,ABCD 6,AD三,名词解释(略) 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略) 简答题( 五,论述题(略) 论述题(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案例一:三人构成的是故意伤害罪.本案属客体错误,三行为人意图侵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利,而实际上还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正在 执行的公务活动.在此情况下,应按行为人意图侵 犯的客体定罪.案例二: 案例二:对杨某应按走私毒品罪的犯罪未遂处理.在本案中,杨某客观上实施了走私毒品的 行为,主观上具有明确的走私毒品的犯罪 故意.其走私毒品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 得逞.因此对杨某应以走私毒品罪的犯罪未遂处理.案例三: 案例三:被告人韩某,薛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因为在本案中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 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抓住被害人的隐私 和不法行为,进行恐吓,要挟 , 强行索取贾某的财物,其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特征.案例四: 案例四:郝某不构成窝藏罪.因为丁某作案时未满 16 周岁,属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其行为是违法行为。
刑法分则罪名概念汇总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1、背叛国家罪(刑法第102条),是指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2、分裂国家罪(刑法第103条第1款),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3、煽动分裂国家罪(刑法第103条第2款),是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4、武装叛乱、暴乱罪(刑法第104条),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或者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的行为。
5、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法第105条第1款),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法第105条第2款),是指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
7、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刑法第107条),是指境内外的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
8、投敌叛乱罪(刑法第108条),是指中国公民投靠敌方营垒,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或者在被敌人捕获、俘虏后投降敌人,进行危害国家活动的行为。
9、叛逃罪(刑法第109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0、间谍罪(刑法第110条),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刑法第111条),是指行为人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
12、资敌罪(刑法第112条),是指在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行为。
危害国家的安全罪罪名近几年,危害国家安全罪一词在中国社会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尊严、领土完整等方面的行为。
因此,危害国家安全罪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危害性极大。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相关内容。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定义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侵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一系列犯罪行为,包括颠覆国家政权罪、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洗脑罪和叛逃、投敌罪等。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危害性危害国家安全罪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阻碍社会的稳定: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为将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和破坏。
任何违反法律、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2.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为的实施,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
3.危害人民的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罪行为不仅会威胁国家的安全,而且会危及人民的安全和利益。
这将在重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品质。
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适用范围危害国家安全罪是非常广泛的罪名,其适用范围已经从传统的政治领域扩展到网络安全、经济间谍、反恐等更多领域。
目前,我国也正在更好地完善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立法和司法体系。
四、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处罚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处罚根据具体罪名而不同。
例如,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和分裂国家罪可能会被判处监禁和罚款,而叛逃、投敌罪和洗脑罪可能会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同时,危害国家安全罪具有严格的证据要求,需要法院进行厘清和审理。
五、措施和建议为了更好地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罪行,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1.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提高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打击力度和效果。
2.建立健全相关的情报机制,以支持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取证调查和审判工作。
3.加强对媒体和公众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