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设计计算书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设计计算书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设计计算书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设计计算书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钢骨架采光顶(泄爆口)

设计计算书

山东天幕集团总公司西宁分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一日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1.1 幕墙设计规范: (1)

1.2 建筑设计规范: (1)

1.3 铝材规范: (2)

1.4 金属板及石材规范: (2)

1.5 玻璃规范: (3)

1.6 钢材规范: (3)

1.7 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 (3)

1.8 五金件规范: (4)

1.9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 (4)

1.10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5)

1.11 土建图纸: (5)

2 基本参数 (5)

2.1 幕墙所在地区 (5)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5)

2.3 抗震设防 (5)

3 幕墙承受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平行于幕墙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作用效应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幕墙立柱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立柱型材选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确定材料的截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立柱的抗弯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立柱的挠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立柱的抗剪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幕墙横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横梁型材选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确定材料的截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横梁的挠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横梁的抗剪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短槽式(托板)连接石材的选用与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石材板块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石材的抗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短槽托板在石材中产生的剪应力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短槽托板剪应力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连接件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横梁与立柱间焊接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立柱与主结构间焊接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幕墙埋件计算(粘结型化学锚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荷载值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锚栓群中承受拉力最大锚栓的拉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锚栓钢材破坏时的受拉承载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 锚栓钢材受剪破坏承载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6 拉剪复合受力承载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幕墙转接件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受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转接件的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幕墙焊缝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 受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 焊缝特性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 焊缝校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石材幕墙幕墙胶类及伸缩缝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立柱连接伸缩缝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耐候胶胶缝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附录常用材料的力学及其它物理性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坡采光顶设计计算书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1幕墙设计规范: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

《建筑瓷板装饰工程技术规程》 CECS101:98

《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33-2001

《小单元建筑幕墙》 JG/T216-2007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DGJ08-56-2012

1.2建筑设计规范: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17740-199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高处作业吊蓝》 GB19155-2003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97-2011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21-99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0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160-2004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2010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CECS154: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擦窗机》 GB19154-2003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755-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 GB/T3190-2008

《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 JG175-2011

《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 JG/T133-2000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5237.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GB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GB5237.3-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粉末喷涂型材》 GB5237.4-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部分氟碳漆喷涂型材》 GB5237.5-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GB5237.6-2012 《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YS/T431-2000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GB/T3880.1~3-2006 《铝型材截面几何参数算法及计算机程序要求》 YS/T437-2009

《有色电泳涂漆铝合金建筑型材》 YS/T459-2003

《变形铝和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GB/T16474-2011 1.4金属板及石材规范:

《干挂饰面石材及其金属挂件》 JC830.1、2-2005 《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 JC/T872-2000

《建筑幕墙用瓷板》 JG/T217-2007

《建筑装饰用搪瓷钢板》 JG/T234-2008

《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 JC/T994-2006

《超薄天然石材复合板》 JC/T1049-2007

《铝幕墙板、板基》 YS/T429.1-2000 《铝幕墙板、氟碳喷漆铝单板》 YS/T429.2-2000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GB/T17748-2008 《建筑幕墙用陶板》 JG/T324-2011

《建筑装饰用石材蜂窝复合板》 JG/T328-2011

《建筑幕墙用氟碳铝单板制品》 JG331-2011

《纤维增强水泥外墙装饰挂板》 JC/T2085-2011

《建筑用泡沫铝板》 JG/T359-2012

《金属装饰保温板》 JG/T360-2012

《外墙保温用锚栓》 JG/T366-2012

《聚碳酸酯(PC)中空板》 JG/T116-2012

《聚碳酸酯(PC)实心板》 JG/T347-2012

《铝塑复合板用铝带》 YS/T432-2000

《天然板石》 GB/T18600-2009 《天然大理石荒料》 JC/T202-2011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GB/T19766-2005 《天然花岗石荒料》 JC/T204-2011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GB/T18601-2009 《天然石材统一编号》 GB/T17670-2008 《天然饰面石材术语》 GB/T13890-2008

《镀膜玻璃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GB/T18915.1-2002 《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 GB/T18915.2-2002 《防弹玻璃》 GB17840-1999

《平板玻璃》 GB11614-2009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5763.3-2009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15763.2-2005 《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 GB15763.1-2009 《半钢化玻璃》 GB/T17841-2008 《热弯玻璃》 JC/T915-2003

《压花玻璃》 JC/T511-2002

《中空玻璃》 GB/T11944-2002

1.6钢材规范: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 JG/T178-2005

《不锈钢棒》 GB/T1220-2007 《不锈钢冷加工钢棒》 GB/T4226-2009 《不锈钢冷轧钢板及钢带》 GB/T3280-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及钢带》 GB/T4237-2007 《不锈钢小直径无缝钢管》 GB/T3090-2000 《彩色涂层钢板和钢带》 GB/T12754-2006 《低合金钢焊条》 GB/T5118-1995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2008 《建筑幕墙用钢索压管接头》 JG/T201-2007

《耐候结构钢》 GB/T4171-2008 《高碳铬不锈钢丝》 YB/T096—1997 《合金结构钢》 GB/T3077-1999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GB/T13912-2002 《冷拔异形钢管》 GB/T3094-2000 《碳钢焊条》 GB/T5117-1995 《碳素结构钢》 GB/T700-2006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B/T912-2008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钢带》GB/T3274-2007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699-1999

1.7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

《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膏》 JC484-2006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 JC/T882-2001

《彩色涂层钢板用建筑密封胶》 JC/T884-2001

《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 JC/T942-2004

《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粘剂》 JC887-2001

《工业用橡胶板》 GB/T5574-2008 《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 JC/T881-2001

《建筑窗用弹性密封剂》 JC485-200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GB/T13477.1~20-2002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 JC/T885-2001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GB16776-2005

《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 GB/T19686-2005

《建筑用硬质塑料隔热条》 JG/T174-2005

《建筑装饰用天然石材防护剂》 JC/T973-2005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JC/T482-2003

《聚硫建筑密封胶》 JC/T483-2006

《绝热用岩棉、矿棉及其制品》 GB/T11835-2007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 GB/T529-2008

《石材用建筑密封胶》 GB/T23261-2009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531-1999

《修补用天然橡胶胶粘剂》 HG/T3318-2002

《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 JC/T486-2001

《中空玻璃用丁基热熔密封胶》 JC/T914-2003

《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 JC/T902-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 GB14907-2002

1.8五金件规范:

《封闭型沉头抽芯铆钉》 GB/T12616-2004

《封闭型平圆头抽芯铆钉》 GB/T12615-2004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GB/T5277-1985

《紧固件公差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 GB/T3103.1-2002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GB/T3098.15-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 GB/T3098.6-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抽芯铆钉》 GB/T3098.19-2004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 GB/T3098.2-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细牙螺纹》 GB/T3098.4-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1-2010

《紧固件机械性能自攻螺钉》 GB/T3098.5-2000

《紧固件术语盲铆钉》 GB/T3099.2-2004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 GB/T16823.1-1997 《十字槽盘头螺钉》 GB/T818-2000

《铜合金铸件》 GB/T13819-1992

《锌合金压铸件》 GB/T13821-2009

《铝合金压铸件》 GB/T15114-200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QB/T6414-1999

《电动采光排烟窗》 JG189-2006

1.9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GJ/T139-2001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T18091-2000

《彩色涂层钢板和钢带试验方法》 GB/T13448-2006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 GB/T18244-2000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GB/T15227-2007

《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 GB/T18575-2001

《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GB/T18250-200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2002

1.10《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1.11土建图纸:

2 基本参数

2.1幕墙所在地区

西宁地区;

2.2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依照上面分类标准,本工程按C类地形考虑。

2.3抗震设防

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在围护结构抗震设计计算中:

1.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

根据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西宁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为0.1g ,由于本工程是标准设防类,因此实际抗震计算中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选取,也就是取:αmax =0.08;。

3 采光顶荷载计算

3.1 玻璃采光顶的荷载作用说明

玻璃采光顶承受的荷载包括:自重、风荷载、雪荷载以及活荷载。

(1)自重:包括玻璃、杆件、连接件、附件等的自重,可以按照以下值估算: 当采用单层玻璃时: 取400N/m 2; 当采用中空及夹层玻璃时: 取500N/m 2; 当采用中空夹层玻璃时: 取600N/m 2;

当由于玻璃较厚或龙骨较重,按上面估算不适合的时候,由人工计算给定; 本例计算取:0.0005MPa(按假设);

(2)风荷载:是垂直作用于采光顶表面的荷载,按GB50009采用;

对于采光顶结构,荷载作用复杂,并且可能有时风压是正,而有时候是负,一定范围内的负压对结构是有利的!因此实际计算的时候要分别考虑并采用其参与组合后的最大值! (3)雪荷载:是指采光顶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按GB50009采用; (4)活荷载:是指采光顶水平投影面上的活荷载,按GB50009采用;

在实际工程中,对上面的几种荷载,考虑最不利组合,且雪荷载与活荷载不同时考虑。分项系数按以下参数取值: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γg :1.2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γw :1.4 雪荷载的分项系数取:γs :1.4 活荷载的分项系数取:γh :1.4 组合值系数为:

永久荷载组合值系数取:ψg :1.0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w :0.6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s :0.7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h :0.7

3.2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计算:

w k =βgz μz μs1w 0 ……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 :作用在采光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 :计算点标高:10m ;(暂取值) βgz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 按5m 计算): βgz =K(1+2μf )

其中K 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f 为脉动系数

A 类场地: βgz =0.92×(1+2μf ) 其中:μf =0.387×(Z/10)-0.12

B 类场地: βgz =0.89×(1+2μf ) 其中:μf =0.5(Z/10)-0.16

C 类场地: βgz =0.85×(1+2μf ) 其中:μf =0.734(Z/10)-0.22

D 类场地: βgz =0.80×(1+2μf ) 其中:μf =1.2248(Z/10)-0.3 对于C 类地形,10m 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gz =0.85×(1+2×(0.734(Z/10)-0.22))=2.0978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 类场地: μz =1.379×(Z/10)0.24

当Z>300m 时,取Z=300m ,当Z<5m 时,取Z=5m ; B 类场地: μz =(Z/10)0.32

当Z>350m 时,取Z=350m ,当Z<10m 时,取Z=10m ; C 类场地: μz =0.616×(Z/10)0.44

当Z>400m 时,取Z=400m ,当Z<15m 时,取Z=15m ; D 类场地: μz =0.318×(Z/10)0.60

当Z>450m 时,取Z=450m ,当Z<30m 时,取Z=30m ; 对于C 类地形,10m 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z =0.616×(Z/10)0.44=0.7363

μ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根据计算点体型位置选取,并依据实际结构分别考虑其最大和最小两种情况,对本例,分别取0、-0.6;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 一、外表面

1.正压区 按表7.3.1采用;

2.负压区

- 对墙面, 取-1.0 - 对墙角边, 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对于采光顶屋面等复杂结构由表7.3.1[GB50009-2001 2006年版]查出,有条件的需要由风洞实验给出。

另注:上述的局部体型系数μs1(1)是适用于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A 小于或等于1m 2的情况,当围护构件的从属面积A 大于或等于10m 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10)可乘以折减系数0.8,当构件的从属面积小于10m 2而大于1m 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1(A)可按面积的对数线性插值,即: μs1(A)=μs1(1)+[μs1(10)-μs1(1)]logA

考虑到采光顶的特殊性质:该处的建筑结构比较复杂,作为屋面结构又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很难每个工程都做风洞实验,而常规采光结构的风载本身就不大,所以在计算中没有按从属面积进行插值折减,而采用了μs1(1)值。

w 0:基本风压值(MPa),根据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表D.4(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数值采用,按重现期50年,商州地区取0.0003MPa ; w k+:比较大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情况下的风荷载标准值; w k-:比较小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情况下的风荷载标准值; w k+=βgz μz μs1+w 0

=2.0978×0.7363×0×0.0003 =0MPa

w k-=βgz μz μs1-w 0

=2.0978×0.7363×(-0.6)×0.0003 =-0.000278MPa

3.3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w

+

:比较大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情况下的风荷载设计值;

w

-

:比较小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情况下的风荷载设计值;

w

k+

:比较大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情况下的风荷载标准值;

w

k-

:比较小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情况下的风荷载标准值;

w

+=1.4×w

k+

=1.4×0 =0MPa

w

-=1.4×w

k-

=1.4×(-0.000278)

=-0.000389MPa

3.4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S

k

:作用在采光顶上的雪荷载标准值(MPa)

S

:基本雪压,根据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值,商州地区50年一遇最大积雪的自重:0.0003MPa.

μ

r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按表6.2.1[GB50009-2001],为1。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公式6.1.1屋面雪荷载标准值为:

S

k =μ

r

×S

=1×0.0003

=0.0003MPa

3.5雪荷载设计值计算

S:雪荷载设计值(MPa);

S=1.4×S

k

=1.4×0.0003

=0.00042MPa

3.6采光顶构件自重荷载设计值

G:采光顶构件自重荷载设计值(MPa);

G

k

:采光顶结构平均自重取0.0005MPa;

G=1.2×G

k

=1.2×0.0005

=0.0006MPa

3.7采光顶坡面活荷载设计值

Q:采光顶坡面活荷载设计值(MPa);

Q

k

:采光顶坡面活荷载标准值取:0.0005MPa;

Q=1.4×Q

k

=1.4×0.0005

=0.0007MPa

4 选取计算荷载组合

雪荷载与活荷载不同时考虑,根据计算点体型位置,风载可能为正、负或0。因为负风压在某些情况下对结构反而是有利的,所以如果绝对值最大的情况是负数状态下产生的,还要计算风载为正(或零)时的情况,需要分别计算两种状态,并以其最危险状态来设计结构及选取材料。

4.1风荷载标准为w k+情况下的荷载组合

在这种取自重、活荷载和风荷载组合:

第一可变荷载为:活荷载

第二可变荷载为:风荷载

所以,组合值系数依次为:

:1.0

永久荷载组合值系数取:ψ

g

:0.6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

w

:0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

s

:1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

h

q

:该情况下作用在采光顶表面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

A1

:该情况下作用在采光顶表面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

q

1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G+w=0.0006+0.6×0

=0.0006MPa

转化为垂直于水平面的荷载:

0.0006/cos1.72°=0.0006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0.0006+1×0.0007

q

A1

=0.0013MPa

4.2风荷载标准为w k-情况下的荷载组合

在这种取自重、活荷载和风荷载组合:

第一可变荷载为:活荷载

第二可变荷载为:风荷载

所以,组合值系数依次为:

:1.0

永久荷载组合值系数取:ψ

g

:0.6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

w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

:0

s

:1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ψ

h

q

:该种情况下作用在采光顶表面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

A2

:该种情况下作用在采光顶表面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

q

2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G+w=0.0006+0.6×(-0.000389)

=0.000367MPa

转化为垂直于水平面的荷载:

0.000367/cos1.72°=0.000367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q

=0.000367+1×0.0007

A2

=0.001067MPa

4.3极限状态的荷载确定

对比q

A1和q

A2

,可以看到w

k+

情况下是结构的最不利情况,结构计算应该以此进行。

5 双坡采光顶立柱计算

基本参数:

1:L=6950mm;

2:α=1.72°;

3:分格宽度:B=1267mm;

4:型材选择:

材料名称:150×50×4钢管;50×50×3钢管 Q235;

截面面积A:991.5mm2;

抗弯矩W:21452mm3;

双坡采光顶的立柱设计计算,用直线三铰拱计算简图分析内力,并按压弯构件验算截面强度。

计算模型如下:

5.1立柱荷载计算

计算取自重、活荷载和风荷载设计值组合。

q

A

:作用在采光顶表面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

q:作用在采光顶表面的线荷载设计值组合(N/mm);

B:分格宽度(mm);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G+w=0.0006+0.6×0

=0.0006MPa

转化为垂直于水平面的荷载:

0.0006/cos1.72°=0.0006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q

A

=0.0006+1×0.0007

=0.0013MPa

q=q A ×B

=0.0013×1267 =1.647N/mm

5.2 立柱的强度计算

校核依据:

σ=N/A+M/γW ≤f

双坡采光顶的最大弯矩在总跨长的四分之一处: h :拱高(mm);

L :采光顶的总跨度(mm);

α:采光顶与水平面的夹角(度); h=L/2×tan α

=6950/2×tan1.72° =104.297mm

M c 0:跨中弯矩(N ·mm); H :推力(N); M c 0=qL 2/8

=1.647×69502/8 =9944277.188N ·mm H=M c 0/h

=9944277.188/104.297 =95345.764N

验算截面处的受力分析:

M 0.25L 0:代梁弯矩(N ·mm);

M 0.25L :验算截面的弯矩(N ·mm); V 0.25L 0:验算截面的代梁剪力(N); N 0.25L :验算截面轴力(N);

Y 0.25L :验算截面处与A(B)点的垂直高度(mm); Y 0.25L =h/2=104.297/2=52.148mm M 0.25L 0=qL 2/8×(1-0.25)

=1.647×69502/8×0.75 =7458207.891N ·mm M 0.25L =M 0.25L 0-HY 0.25L

=7458207.891-95345.764×52.148 =2486116.99N ·mm

V 0.25L 0

=qL/2×(1-2×0.25) =1.647×6950/2×0.5 =2861.662N

N 0.25L =-V 0.25L 0sin α-Hcos α

=-2861.662×0.03-95345.764×1 =-95431.614N

σ:计算截面的强度计算值(MPa);

f :选择的龙骨材料的强度设计值(MPa); A :选取材料的截面面积(mm 2); W :选取材料的截面抗弯矩(mm 3);

γ:塑性发展系数:

对于钢材龙骨,参照JGJ133或JGJ102规范,取1.05;

对于铝合金龙骨,参照最新《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 50429-2007,取1.00; σ=N 0.25L /A+M 0.25L /γW

=95431.614/991.5+2486116.99/1.05/21452 =206.623MPa ≤f=215MPa(Q235) 所以,材料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6 采光顶玻璃的计算

基本参数:

1:计算点标高:10m ;

2:板面尺寸:宽×高=B ×H=1267mm ×1158mm ; 3:玻璃配置:中空玻璃:5 +5 mm ; 4:玻璃形式:四边简支; 模型简图为:

6.1 玻璃板块荷载计算

(1)外片玻璃自重荷载标准值:

G Ak1:外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t 1:外片玻璃厚度(mm);

γg :玻璃的体积密度(N/mm 3); G Ak1=γg ×t 1

=0.0000256×5 =0.000150MPa

(2)外片玻璃自重荷载设计值:

G A1:外片玻璃自重设计值(仅指玻璃)(MPa); G Ak1:外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G A1=1.2×G Ak1

=1.2×0.000154 =0.000185MPa

(3)内片玻璃自重荷载标准值:

G Ak2:内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t 2:内片玻璃厚度(mm);

γg :玻璃的体积密度(N/mm 3); G Ak2=γg ×t 2

=0.0000256×5 =0.000154MPa

(4)内片玻璃自重荷载设计值:

G A2:内片玻璃自重设计值(仅指玻璃)(MPa); G Ak2:内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G A2=1.2×G Ak2

=1.2×0.000154 =0.000185MPa

(5)分配到内、外片玻璃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w k1:分配到外片玻璃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w k2:分配到内片玻璃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w k :风荷载标准值(MPa); t 1:外片玻璃厚度(mm); t 2:内片玻璃厚度(mm); w k1=1.1×w k ×t 13/(t 13+t 23) =0MPa

w k2=w k ×t 23/(t 13+t 23) =0MPa

(6)分配到内、外片玻璃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w 1:分配到外片玻璃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 w 2:分配到内片玻璃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 w :风荷载设计值(MPa); t 1:外片玻璃厚度(mm); t 2:内片玻璃厚度(mm); w 1=1.1×w ×t 13/(t 13+t 23) =0MPa

w 2=w ×t 23/(t 13+t 23) =0MPa

(7)分配到内、外片玻璃上的雪荷载标准值:

S k1:分配到外片玻璃上的雪荷载标准值(MPa); S k2:分配到内片玻璃上的雪荷载标准值(MPa); S k :雪荷载标准值(MPa); t 1:外片玻璃厚度(mm); t 2:内片玻璃厚度(mm); S k1=1.1×S k ×t 13/(t 13+t 23) =0.000165MPa S k2=S k ×t 23/(t 13+t 23) =0.00015MPa

(8)分配到内、外片玻璃上的雪荷载设计值:

S :分配到外片玻璃上的雪荷载设计值(MPa);

S

2

:分配到内片玻璃上的雪荷载设计值(MPa); S:雪荷载设计值(MPa);

t

1

:外片玻璃厚度(mm);

t

2

:内片玻璃厚度(mm);

S

1=1.1×S×t

1

3/(t

1

3+t

2

3)

=0.000231MPa

S

2=S×t

2

3/(t

1

3+t

2

3)

=0.00021MPa

(9)分配到内、外片玻璃上的活荷载标准值:

Q

k1

:分配到外片玻璃上的活荷载标准值(MPa);

Q

k2

:分配到内片玻璃上的活荷载标准值(MPa);

Q

k

:活荷载标准值(MPa);

t

1

:外片玻璃厚度(mm);

t

2

:内片玻璃厚度(mm);

Q

k1=1.1×Q

k

×t

1

3/(t

1

3+t

2

3)

=0.000275MPa

Q

k2=Q

k

×t

2

3/(t

1

3+t

2

3)

=0.00025MPa

(10)分配到内、外片玻璃上的活荷载设计值:

Q

1

:分配到外片玻璃上的活荷载设计值(MPa);

Q

2

:分配到内片玻璃上的活荷载设计值(MPa); Q:活荷载设计值(MPa);

t

1

:外片玻璃厚度(mm);

t

2

:内片玻璃厚度(mm);

Q

1=1.1×Q×t

1

3/(t

1

3+t

2

3)

=0.000385MPa

Q

2=Q×t

2

3/(t

1

3+t

2

3)

=0.00035MPa

6.2玻璃板块荷载组合

玻璃板块的受力组合采用自重、风荷载和活荷载组合。

(1)外片玻璃荷载标准值组合:

q

k1

:分配到外片上的荷载标准值组合(MPa);

w

k1

:分配到外片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G

Ak1

:外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w

k1+G

Ak1

=0.6×0+0.000154

=0.000154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q

k1

=0.000154+1×0.000275×Cosα

=0.000429MPa

(2)外片玻璃荷载设计值组合:

q

1

:分配到外片上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

w

1

:分配到外片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

G:外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w 1+G A1=0.6×0+0.000185 =0.000185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q 1=0.000185+1×0.000385×Cos α =0.00057MPa

(3)内片玻璃荷载标准值组合:

q k2:分配到内片上的荷载标准值组合(MPa); w k2:分配到内片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G Ak2:内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w k2+G Ak2=0.6×0+0.000154 =0.000154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q k2=0.000154+1×0.00025×Cos α =0.000404MPa

(4)内片玻璃荷载设计值组合:

q 2:分配到内片上的荷载设计值组合(MPa); w 2:分配到内片上的风荷载设计值(MPa); G A2:内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w 2+G A2=0.6×0+0.000185 =0.000185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q 2=0.000185+1×0.00035×Cos α =0.000535MPa

6.3 玻璃的强度计算

校核依据:σ≤[f g ] (1)外片校核:

θ1:外片玻璃的计算参数; η1:外片玻璃的折减系数;

q k1:作用在外片玻璃上的荷载组合标准值(MPa); b :玻璃板块短边边长(mm); E :玻璃的弹性模量(MPa); t 1:外片玻璃厚度(mm);

θ1=q k1b 4/Et 14 ……6.1.2-3[JGJ102-2003] =0.000429×11584/72000/64 =8.2671

按系数θ1,查表6.1.2-2[JGJ102-2003],η1=0.974;

σ1:外片玻璃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板中最大应力设计值(MPa); q 1:作用在采光顶外片玻璃上的荷载组合设计值(MPa); b :玻璃板块短边边长(mm); t 1:外片玻璃厚度(mm);

m :外片玻璃弯矩系数, 取m =0.0515;

σ1=6m 1q 1b 2η1/t 12 ……6.1.2[JGJ102-2003] =6×0.0515×0.00057×11582×0.974/62 =6.39MPa

6.39MPa ≤f g1=42MPa(钢化玻璃) 外片玻璃的强度满足要求! (2)内片校核:

θ2:内片玻璃的计算参数; η2:内片玻璃的折减系数;

q k2:作用在内片玻璃上的荷载组合标准值(MPa); b :玻璃板块短边边长(mm); E :玻璃的弹性模量(MPa); t 2:内片玻璃厚度(mm);

θ2=q k2b 4/Et 24

……6.1.2-3[JGJ102-2003] =0.000404×11584/72000/64 =7.7853

按系数θ2,查表6.1.2-2[JGJ102-2003],η2=0.978

σ2:内片玻璃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的板中最大应力设计值(MPa); q 2:作用在采光顶内片玻璃上的荷载组合设计值(MPa); b :玻璃板块短边边长(mm); t 2:内片玻璃厚度(mm);

m 2:内片玻璃弯矩系数, 取m 2=0.0515;

σ2=6m 2q 2b 2η2/t 22 ……6.1.2[JGJ102-2003] =6×0.0515×0.000535×11582×0.978/62 =6.022MPa

6.022MPa ≤f g2=42MPa(钢化玻璃) 内片玻璃的强度满足要求!

6.4 玻璃的挠度计算

(1)玻璃板块整体荷载标准值组合:

玻璃板块的受力组合采用自重、风荷载和活荷载组合。 q k :荷载标准值组合(MPa); w k :风荷载标准值(MPa);

G Ak1:外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G Ak2:内片玻璃自重标准值(仅指玻璃)(MPa); 先取自重和风荷载组合:

w k +G Ak1+G Ak2=0.6×0+0.000154+0.000154 =0.000308MPa 再与活荷载组合,得:

q k =0.000308+1×0.0005×Cos α =0.000808MPa (2)玻璃最大挠度校核: 校核依据:

d f =ημq k b 4/D ≤d f,lim ……6.1.3-2[JGJ102-2003] 上面公式中:

d :玻璃板挠度计算值(mm);

η:玻璃挠度的折减系数;

μ:玻璃挠度系数,查表得μ=0.00483;

q

k

:玻璃板块荷载标准值组合(MPa)

b:玻璃板块短边边长(mm);

D:玻璃的弯曲刚度(N·mm);

d

f,lim

:许用挠度,取玻璃板块短边边长的1/60,为19.3mm;其中:

D=Et

e

3/(12(1-υ2)) ……6.1.3-1[JGJ102-2003]

上式中:

E:玻璃的弹性模量(MPa);

t

e

:玻璃的等效厚度(mm);

υ:玻璃材料泊松比,为0.2;

t

e =0.95×(t

1

3+t

2

3)1/3……6.1.5-3[JGJ102-2003]

=0.95×(63+63)1/3

=7.182mm

D=Et

e

3/(12(1-υ2))

=72000×7.1823/(12×(1-0.22)) =2315347.704N·mm

θ:玻璃板块的计算参数;

θ=q

k b4/Et

e

4……6.1.2-3[JGJ102-2003]

=0.000808×11584/72000/7.1824

=7.585

按参数θ,查表6.1.2-2[JGJ102-2003],η=0.979

d

f =ημq

k

b4/D

=0.979×0.00483×0.000808×11584/2315347.704 =2.967mm

2.967mm≤d

f,lim

=19.3mm(中空玻璃)

玻璃挠度能满足要求!

采暖设计计算书

1 设计名称:辽宁省沈阳市某大学学生宿舍采暖设计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辽宁省沈阳市某大学一栋三层的学生宿舍楼,其中有宿舍、盥洗室、卫生间等用途的房间。层高为3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2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79平米。本工程以95℃热水的市政管网为热源、为本学生宿舍设计供暖系统。 3 设计依据 3.1任务书 <<供热课程设计提纲>> 3.2规范及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 [2]<<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J114-88 [3]<<简明供热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3设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1] :1.地理位置: 辽宁省 沈阳市 2.台站位置: 北纬 41.76 东经 12 3.4 3.大气参数: 大气压 1020.8 Kpa 采暖计算温度-19℃ 室外相对湿度 64.00 % 室外平均风速 3.2 m/s 室内设计温度见表[1]。 表[1]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功能 宿 舍 盥洗室 卫生间 走 廊 楼梯间 室内设计温度(℃) 18 18 18 16 16 4 围护结构要求 为了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根据室内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要求来确定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经济传热热阻)。 4.1围护结构确定 根据参考资料,本工程选择厚度为370mm ,红砖双面抹灰外墙结构才可以满足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内墙选择240mm 砖墙双面抹灰的结构。为了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和考虑到装修的标准,选择双层推拉窗作为外窗。 5 采暖热负荷计算 对于本学生宿舍楼的热负荷计算只考虑围护结构传热的耗热量和冷风渗透引起的耗热量,人员、灯光等得热作为有利因素暂不考虑在热负荷计算当中。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按下式计算: a t t KF q w n )('1-= 式[1] 式中: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 2·℃;

锅炉房用水量设计计算

锅炉房用水量设计计算 1、锅炉房用水的组成 通常来说,锅炉房用水主要分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及煤加湿水三类,其中生产用水以循环水为主,主要为锅炉热力网循环系统补水、引风机轴承冷却补水、脱硫除尘用水、离子交换器树脂再生用水、定期排污冷却用水和冲渣用水等。 2、生产用水的核算 ①锅炉热力网循环系统补水 锅炉分为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两种。 蒸汽锅炉的热力网补水很好理解。如:1t/h的蒸汽锅炉,就是1t/h的水产生1t/h的蒸汽,所以用水量很容易计算。环评中,我认为可以忽略“锅炉排污量并扣除凝结水量”这部分水量,直接用产汽量来估算。 这里主要说一下热水锅炉的循环系统补水计算方法。 要知道补水量,先要知道循环用水的量。热水锅炉循环水量计算公式采用《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中的经验公式 循环水量=1000×0.86kcal/MW×吸热量(MW)/一次网温度差(℃)热水锅炉补水率较低,通常为1%~2%,主要为热力网损失。根据循环水量和补水率,可以核算出补水量。 ②引风机轴承冷却补水 引风机轴承在运转过程中会发热,因此需要冷却水进行冷却。在有循环水箱时,引风机轴承冷却补水量可按0.5m3/h箱核算。

如果是抛煤机炉,抛煤机及炉排轴的冷却补水量也可按每台锅炉 0.5m3/h计算。 ③脱硫除尘用水 如锅炉房采用的是湿法脱硫,则涉及脱硫除尘用水,此部分用水分为两部分:配制碱液用水和脱硫装置补水。脱硫装置的补水比较复杂,实际工作中,猫姐使用类比法比较多。《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手册》中有很多案例,大家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脱硫法与案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用水量。 在此,猫姐举一个例子:某集中供热锅炉房,使用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85%,脱硫剂石灰用量4t/h。 手册中的“南宁化工集团公司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 运行试验结果如下: 根据案例中的石灰和用水实测消耗量,类比出本项目的脱硫除尘用水量,见下表1。 表1 南宁化工集团公司与本项目脱硫除尘用水量类比分析表 序号项目南宁化工集团公司本项目 1 脱硫除尘法石灰—石膏法石灰—石膏法 2 除尘效率91%~91.7% ≥98%

采光顶计算书

威海路住宅区采光顶 计算书 计算人: 校对人: 审核人: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远装饰设计工程

目录 1 设计依据 (1) 2 计算简图 (1) 3 荷载与组合 (2) 3.1 节点荷载 (2) 3.2 单元荷载 (2) 3.3 其它荷载 (4) 3.4 荷载组合 (5) 4 力位移计算结果 (5) 4.1 力 (5) 4.1.1 最不利力 (5) 4.1.2 力包络及统计 (9) 4.2 位移 (14) 4.2.1 组合位移 (14) 5 设计验算结果 (21) 5.1 设计验算结果图及统计表 (21) 5.2 设计验算结果表 (24)

1 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钢结构焊接规》(GB50661-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2 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圆表示支座,数字为节点号)

单元编号图3 荷载与组合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0 3.1 节点荷载 3.2 单元荷载 1) 工况号: 0 *输入的面荷载: 面荷载分布图:

面荷载序号 1 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2) 工况号: 1 *输入的面荷载: 面荷载分布图: 面荷载序号 1 分布图(实线表示荷载分配到的单元)

采暖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采暖热负荷的计算方法((0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为节省时间,采用的热负荷确定方法均为估算法,即用房间面积乘以每平方米的设计热负荷指标。通常为朝南房间为120W/m2,其它房间为120W/m2-150W/m2不等,全凭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感觉。为了设计效果,尽可能往大值选取。最终导致一些散热器型号选取过大,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在目前供暖设计中屡见不鲜,导致用户的初投资增加,整个供暖系统的花费加大。 站在为客户省钱的角度,尽可能规范选取散热器型号,我们的热负荷选择只需在充分满足房间温度的要求下,上下有轻微浮动即可。 以本公司原本设计的锦苑天元坊15幢的某户家庭暖气系统为例。该设计说明中缺少一些关键的技术参数,如:建筑物所处楼层(是否有屋顶),整个建筑物的维护结构资料(外墙,外窗,地面的材质和传热系数),扬州市的气象参数等,导致估算出来的某些房间热负荷太大。以书房为例,书房面积8.2m2,选取的是雅克菲钢制板式散热器,规格型号22K-600-800,热量1399W,算下来单位设计热负荷高达170W/m2,以北方比较成熟的供暖工艺来说,从节能角度出发,某户用热的单位面积热量超过98W/m2就要罚款,由此可见我们的设备选型不太合理,需要改进。 仍以该住宅的书房为例,采用常规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其中维护结构:层高3m,外墙:双面抹灰24空心砖墙,传热系数为1.47W/m2·K,外窗:金属框 经过计算,在保证房间温度18o C的情况下,最东北角的房间热负荷为957W。单位面积平均负荷为116 W/m2,其他房间由于朝向等因素,该值会相应降低。而本设计选择的散热器其单位设计热负荷高达170W/m2,选择稍大,如选择小一号的散热器22K-600-600,热量1061W即可满足要求。 但是这种计算相对复杂,每个房间的外墙,外窗都要计算,如果是底层或者是顶层还需计算地面和顶层的散热量。工作量很大,对于企业设计不太适用。

锅炉本体设计热力计算部分

一.题目SHL35-1.6-A 二、锅炉规范 锅炉额定蒸发量 35t/h 额定蒸汽压力 1.6MPa 额定蒸汽温度 204.3℃(饱和温度) 给水温度 105℃ 冷空气温度 30℃ 排污率 5% 给水压力 1.8MPa 三.燃料资料 烟煤(AⅡ) 收到基成份(%) C ar H ar O ar N ar S ar A ar M ar 48.3 3.4 5.6 0.9 3.0 28.8 10.0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 daf= 40.0 %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ar= 18920 kJ/kg 收到基成份校核: C ar+H ar+O ar+N ar+S ar+A ar+M ar=48.3+3.4+5.6+0.9+3.0+28.8+10.0=100 根据门捷列夫经验公式:Q net,ar=339C ar+1031H ar-109(O ar-S ar)-25.1M ar =339×48.3+1031×3.4-109×(5.6-3.0)-25.1×10.0 =19344.7kJ/kg 与所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误差为: 19344.7-18920=424.7kJ/kg<836.32kJ/kg(在A d=32%>25%下,合理)。 四.锅炉各受热面的漏风系数和过量空气系数 序号受热面名称入口'α漏风Δɑ出口''α 1 炉膛 1.3 0.1 1.4 2 凝渣管 1.4 0 1.4 3 对流管束 1. 4 0.1 1.5 4 省煤器 1. 5 0.1 1.6 5 空气预热器 1. 6 0.1 1.7

(工业锅炉设计计算P134表B3~P135表B4)由于AⅡ是较好烧的煤,因此'' 在1.3~1.5取值1.4。 五.理论空气量及烟气理论容积计算 以下未作说明的m3均指在标准状况0℃,101.325kPa的情况下体积。 序号名称 符 号 单位计算公式结果 1 理论空气 量 V0m3/kg V0=0.0889(C ar +0.375S ar )+0.265H ar -0.0333O ar =0.0889(48.3+0.375×3)+0.265×3.4-0.0333 ×5.6 5.10 8 2 RO2容积V RO2m3/kg V RO2 =0.01866(C ar +0.375S ar ) =0.01866(48.3+0.375×3) 0.92 2 3 N2理论容 积 2 N V m3/kg V0 N2 =0.79V0+0.008N ar =0.79×5.108+0.008×0.9 4.04 3 4 H2O理论 容积 2 O H V m3/kg V0 H2O =0.111H ar +0.0124M ar +0.0161V0 =0.111×3.4+0.0124×10+0.0161×5.108 0.58 4 5 理论烟气 量 y V m3/kg V0 y =V RO2 +V0 N2 +V0 H2O =0.922+4.043+0.584 5.54 9 (工业锅炉设计计算 P187) 六.各受热面烟道中烟气特性计算 序号名称 符 号 单位计算公式炉膛 对流 管束 省煤 器 空气 预热 器 1 平均过 量空气 系数 αav-(α’+α”)/2 1.4 1.45 1.55 1.65 2 实际水 蒸气容 积 V H2O m 3/k g 2 O H V+0.0161(αav-1) V0 0.617 0.621 0.629 0.637 3 实际烟 气量 V y m 3/k g Vg=V RO2 +0 2 N V+V H2O+(αav -1)V0 7.625 7.885 8.404 8.923 4 RO2 容积份 额 r RO2- g RO V V 2 0.120 9 0.116 9 0.109 7 0.103 3 5 H2O 容积份 额 r H2O- g H V V 2 O0.080 9 0.078 8 0.074 9 0.071 4 6 三原子 气体容 积份额 r q-r RO2+r H2O0.201 8 0.195 7 0.184 6 0.174 7

最新规范采光顶计算书分解

第六部分 双坡小采光顶结构计算书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1.1 幕墙及采光顶设计规范: (1) 1.2 建筑设计规范: (1) 1.3 铝材规范: (1) 1.4 玻璃规范: (2) 1.5 钢材规范: (2) 1.6 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 (3) 1.7 五金件规范: (3) 1.8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 (4) 1.9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4) 1.10 土建图纸: (4) 2 基本参数 (4) 2.1 采光顶所在地区 (4)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4) 3 采光顶荷载计算 (4) 3.1 玻璃采光顶的荷载作用说明 (4) 3.2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5) 3.3 风荷载设计值计算 (7) 3.4 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7) 3.5 雪荷载设计值计算 (7) 3.6 采光顶构件自重荷载设计值 (7) 3.7 采光顶坡面活荷载设计值 (7) 4 选取计算荷载组合 (8) 4.1 采光顶计算中的荷载组合方法 (8) 4.2 风荷载标准为w k+情况下的荷载组合 (8) 4.3 风荷载标准为w k-情况下的荷载组合 (9) 4.4 极限状态的荷载确定 (9) 5 双坡采光顶主龙骨计算 (9) 5.1 主龙骨荷载计算 (10) 5.2 主龙骨的强度计算 (10) 6 采光顶玻璃的计算 (12) 6.1 玻璃板块荷载计算 (12) 6.2 玻璃板块荷载组合 (14) 6.3 玻璃的强度计算 (15) 6.4 玻璃的挠度计算 (16)

双坡小采光顶设计计算书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1幕墙及采光顶设计规范: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9 《建筑玻璃采光顶》 JG/T231-2007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693-201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DGJ08-56-2012 1.2建筑设计规范: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17740-199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高处作业吊蓝》 GB19155-2003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97-201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0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160-2004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2010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CECS154: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1.3铝材规范: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 GB/T3190-2008 《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 JG175-2011 《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 JG/T133-2000 《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5237.1-2008

软化器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总述 (1) 1. 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1) 2. 离子交换树脂内部结构 (1) 3. 钠离子交换软化原理及特性: (2) 4. 水质分析测试内容 (2) ?PH值(Potential of Hydrogen) (2) ?总溶解固体(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 (2) ?铁含量(IRON) (2) ?锰........................................................ ?硬度值(HARDNESS) (3) ?碱度 (3) ?克分子(mol) (3) ?当量 (4) ?克当量 (4) ?硬度单位 (4) ?我国江河湖泊水质组成 (7) 二、全自动软水器 (7) 三、影响软水器交换容量的因素 (9) 1. 流速(gpm/ft,m/h) (9) 2. 水与树脂的接触时间:(gpm/ft3) (9) 3. 树脂层的高度 (10) 4. 进水含盐量 (11) 5. 温度 (13) 6. 再生剂质量(NaCl) (13) 7. 再生液流量 (14) 8. 再生液浓度 (15) 9. 再生剂用量 (16) 10. 树脂 (16) 四、自动软水器设计 (16) 1. 软水器设备应遵循的标准 (16) 2. 全自动软水器主要参数计算 (17) 1) 反洗流速的计算: (17) 2) 系统压降计算 (17) 3. 软水器设计计算步骤 (17) 计算示例 (19)

一、总述 1.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第三条锅炉及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修理、改造的单位,锅炉及水处理药剂、树脂的生产单位,锅炉房设计单位,锅炉水质监测 单位、锅炉水处理技术服务单位及锅炉清洗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本规 则。 第九条锅炉水处理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不应以化学清洗代替正常的水处理工作。 第十条生产锅炉水处理设备、药剂和树脂的单位,须取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安全监察结构注册登记后,才能生产。 第十一条未经注册登记的锅炉水处理设备、药剂和树脂,不得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 第十四条锅炉水处理设备出厂时,至少应提供下列资料: 1.水处理设备图样(总图、管道系统图等); 2.设计计算书; 3.产品质量证明书; 4.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 5.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规则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安全监察机构有权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进,暂扣直至吊销资格(对持证的单位 和个人)的处理。 2.离子交换树脂内部结构 离子交换树脂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高分子骨架由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如交联的聚苯烯、聚丙烯酸等; 2)离子交换基团它连在高分子骨架上,带有可交换的离子(称为反离子) 的离子官能团[如-SO 3Na、-COOH、-N(CH 3 ) 3 Cl]等,或带有极性的非离子型 官能团[如-N(CH 3)2、-N(CH 3 )H等]; 3)孔它是在干态和湿态的离子交换树脂中都存在的高分子结构中的孔(凝 胶孔)和高分子结构之间的孔(毛细孔)。 离子交换树脂的内部结构如下图中的左图所示,离子交换基团的结构如下图的右图所示。 顺流再生:交换流速20-30m/h,反洗流速12~15m/h,吸盐流速4-6m/h(逆1.4-2m/h)

全玻栏杆计算书

武汉东西湖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外装饰 幕墙工程 建筑护栏 设计计算书 设计: 校对: 审核: 批准: 武汉创高幕墙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三日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1.1 幕墙及采光顶相关设计规范: (1) 1.2 建筑设计规范: (1) 1.3 玻璃规范: (1) 1.4 钢材规范: (2) 1.5 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 (2) 1.6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 (3) 1.7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3) 1.8 土建图纸: (3) 2 基本参数 (3) 2.1 栏杆所在地区 (3)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3) 2.3 抗震设防 (3) 3 栏杆承受荷载计算 (4) 3.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4) 3.2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5) 3.3 垂直于栏杆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5) 3.4 平行于栏杆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5) 3.5 作用效应组合 (5) 4 玻璃栏板的计算 (6) 4.1 玻璃栏板荷载计算 (6) 4.2 玻璃的最大弯矩计算 (7) 4.3 玻璃强度校核 (8) 4.4 玻璃最大挠度校核 (8) 5 附录常用材料的力学及其它物理性能 (10)

建筑护栏设计计算书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1 幕墙及采光顶相关设计规范: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建筑玻璃采光顶》JG/T231-2007 《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JG/T342-2012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 1.2 建筑设计规范: 《地震震级的规定》GB/T17740-199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高处作业吊蓝》GB19155-2003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201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2004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1.3 玻璃规范: 《镀膜玻璃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GB/T18915.1-2013 《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GB/T18915.2-2013 《防弹玻璃》GB17840-1999 《平板玻璃》GB11614-2009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GB15763.3-2009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GB15763.2-2005

采暖热负荷计算统一规定及地热加热管间距规定(2008)

沈阳地区居住建筑采暖热负荷计算统一规定 2008,1 一、依据:辽宁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6-2006 J10922-2007 二、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卧室、客厅、书房、餐厅、卫生间:20℃ (设计说明为18℃) 厨房:17℃ (设计说明为15℃) 三、 计算软件:鸿业暖通空调负荷计算软件4.0。 四、采暖热负荷计算统一规定: 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见下表:(按体型系数≤0.25) 另: a.房间窗宽<2.4m,窗户缝长按4m 计算;房间窗宽≥2.4m, 窗户缝长按8m 计算;带有露台的客厅,窗户缝长按10m 计算; 转角窗缝长按8m 计算。 对厨房、卫生间开设的小窗按窗户周长计算。 b.外窗渗风系数A1=0.5(III 级)。 2、朝向修正:采用软件给定数值。给定值如下: 南向—0.75 东、西向—0.95 北向—1.0 3、温差修正系数: a.与由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温差修正系数a=0.8;(辽宁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与不采暖房间的隔墙、楼板的传热系数应为1.0W/m 2.k ,计算软件中的最大选取值仅为0.747 W/m 2.k ,故温差修正系数由a=0.6改为a=0.8)。 b.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温差修正系数a=0.75。 4、主要房间(不包括厨房、卫生间、门厅)户间传热修正系数:1.5; 非主要房间(包括厨房、卫生间、门厅)户间传热修正系数:1.3。 5、其他: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不计入一层地面(土壤)热负荷,但一层地面为不采暖地下室时,需计算楼板采暖热负荷。 6、底层为网点、车库时,其上一层住宅采暖热负荷的修正系数见下表: 五、多层及高层采暖热负荷分区方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 一、比较准确的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1) q=Q/A 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 式中Q,A Q=Q1+Q2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1=A×F×K×(tn-twn) (2) 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维护结构的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表4.1.8-1)是根据围护结构与室外空气接触的状况对室内外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温度(℃)。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Q1,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4.2.6中规定进行修正。 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2=0.28×cp×ρwn×L×(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tn和twn与上同、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 ,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冬天可 按250K时的值算。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 ×l×m×b (4) L=L 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录D),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

锅炉房设计技术详解

1)设备平面布置图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安装、检修、运行的必要通道、层高和面积(如厂房的楼图、操作平台、通道各门等是否便于操作、大型设备的检修起吊是否考虑等); 厂房的柱距、跨距、层高、门窗位置是否有利于通风、采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厂、站房的方位、坐标、跨距、层高、门窗、楼梯、平台、够坑的位置、尺寸及的设备布置是否与有关专业的条件相符,编号及尺寸是否标注清楚。 3)有关煤仓、粉仓、渣斗、灰斗的倾角设计及容量计算是否满足需要及符合规定。 4)布置在地沟或沟道内的设备管道是否已考虑到排水及安装维护的方便。 5)露天布置的设备是否已考虑到适当的防护措施。 6)更衣室、浴室、厕所、化验室、工具室、维修间、车间办公室等辅助设施的设置是否合理。 7)基础、露面、起重设备的负荷是否与设备实际重量级设计条件相一致,是否与有关规定相符合。 8)检修用的电源插座是否已考虑,位置是否恰当。 9)检查鼓、引风机旋向和出口角度是否正确无误。 2.5.2 审核内容 1)设备布置是否正确,整体布局及功能区分是否合理;主要计算项目的基础数据、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2)主要设备的参数及选型是否正确。 2.6 管道平面布置图(管道安装图) 2.6.1 校核内容 1)管道的规格、走向、阀门的数量及位置、控制检测仪表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与系统图相符;配管是否整齐、美观; 2)设备编号、位置、标高及接管位置是否与设备布置图及相关设计图相符; 3)管道阀门设置位置是否方便操作及检修; 4)管道的高度、坡度及定位尺寸是否标注齐全、正确; 5)管道的布置是否便于操作、安装、检修;是否妨碍设备、仪表的监视;是否妨碍运行人员通行;是否与设备、梁架、平台及其它管道(或电气、仪表电缆桥架)相碰撞; 6)管道交叉处、上弯下弯处细节是否表示正确; 7)管道支吊架间距、荷载及推力计算,弹簧和补偿器的选择布置及支吊架安装结构是否正确; 8)设备及管道上的疏水、放水、放气机排污管道的设置是否合理;放气、疏水、排污口及安全阀排放点是否布置在对人员及设备无害之处; 9)主蒸汽、给水工艺管道配管单线图的管道编号、管径、走向、标高、尺寸及阀门、管件、监控测点是否标注齐全;与系统图、安装图是否一致;材料用量统计是否齐全、正确;10)管道穿越楼板是否加套管,楼板预留孔、洞是否加了台(凸)肩; 11)地面是否考虑了泄水坡度; 12)空中平台、楼梯和联络跨桥等易滋事故处,是否涂刷了警示标志。 2.6.2 审核内容 1)管道的整体布置是否合理; 2)剖面的位置选取是否恰当,设备剖面投影是否正确,剖面中设备爬梯、人孔等位置是否与平面图一致,设备定位是否与平面图一致; 3)建筑物的高度是否满足设备和管道安装及检修要求; 4)吊车/电动葫芦的位置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会影响通行或设备检修,是否会与管道碰撞;5)设备及设备基础的标高标注是否正确,锅炉进风口及出烟口的标高尺寸是否正确;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设计计算书

恒大名都锅炉房泄爆口采光顶钢骨架采光顶(泄爆口) 设计计算书 山东天幕集团总公司西宁分公司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一日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1.1 幕墙设计规范: (1) 1.2 建筑设计规范: (1) 1.3 铝材规范: (2) 1.4 金属板及石材规范: (2) 1.5 玻璃规范: (3) 1.6 钢材规范: (3) 1.7 胶类及密封材料规范: (3) 1.8 五金件规范: (4) 1.9 相关物理性能等级测试方法: (4) 1.10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 (5) 1.11 土建图纸: (5) 2 基本参数 (5) 2.1 幕墙所在地区 (5) 2.2 地面粗糙度分类等级 (5) 2.3 抗震设防 (5) 3 幕墙承受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计算支撑结构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计算面板材料时的风荷载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平行于幕墙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作用效应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幕墙立柱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立柱型材选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确定材料的截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立柱的抗弯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立柱的挠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立柱的抗剪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幕墙横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横梁型材选材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确定材料的截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选用横梁型材的截面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幕墙横梁的抗弯强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横梁的挠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横梁的抗剪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短槽式(托板)连接石材的选用与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石材板块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石材的抗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暖热负荷详细计算表采暖计算公式

采暖负荷计算书 一、工程信息 项目名称0采暖形式传统形式 地理位置0建筑层数5建筑高度 18 二、基本计算公式 计算原理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基本耗热量 K —传热系数 F —传热面积 —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室外供暖计算温度α —温差修正系数 2.附加耗热量计算公式 —考虑各项附加后,某围护的耗热量—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朝向修正—风力修正 —两面外墙修正—窗墙面积比过大 —房高附加—间歇附加 α )(w n j t t KF Q -=j Q n t w t ) 1)(1)(1(.1j g f m li f ch j Q Q ββββββ++++++=1Q j Q ch βf βli βm βfg βj β

2若C<=-1或m<=0,可不计算冷空气渗透耗热量 3对于大于六层的高层建筑,计算中,若h<10m 时,h=10m , 当无以上及门窗构造相关数据时,可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门窗隙缝的冷风渗透耗热量房间类型一面外墙有窗房间 二面外墙有窗房间 三面外墙有窗房间 门厅换气次数k 0.5 0.5-1.0 1.0-1.5 2 门窗隙缝的冷风渗透耗热量:Q 2=0.28*1*1.4*(t n-t w)*k*V 4.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计算公式 —通过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 —外门开启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附加率,参见[2]p128表4.1-12 三、气象参数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2风力附加系数0热压系数0.25风压系数 0.25东/西[朝向修正] 0北/东北/西北[朝向修正]0.1南[朝向修正] -0.23东南/西南[朝向修正] -0.13 kq j Q Q β?=33Q j Q kq β

燃油热水锅炉房计算书..

浙江理工大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燃油热水锅炉房设计) 班级10建环(1)班 姓名陈孝岩 学号J10150109 设计时间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王厉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1.该锅炉房位为一单独建筑,主要为满足该单位淋浴房用热及办公楼冬季采暖需要。 2.锅炉房为单栋一层建筑,层高4.5米。 3.业主要求采用卧式燃油热水锅炉,热交换系统设备放置在锅炉房内统一管理。锅炉 房外面已有室外地下储油罐。 4.水质资料 总硬度H0永久硬度H FT暂时硬度H T总碱度A0溶解氧PH 4.8mmol/L 2.4 mmol/L 2.4 mmol/L 2.0 mmol/L 5mg/L 7.0 5.用热项目 办公楼采暖用热 共四层,一到四层冬季采暖面积均为1500平方米/层,采暖点用风机盘管换热,所需进水温度60度。, 淋浴热水用热 供给淋浴房用热,通过容积式热交换器使得锅炉循环水加热自来水,供应40个淋浴位置,从早上9:00一直开放到晚上8:00。 二、参考文献: ①《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92版) ②《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144-88版) ③《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④《燃油燃气锅炉及锅炉房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⑤《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国电力出版社 ⑥《燃油燃气锅炉结构设计及图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建筑平面图: 自来水进 淋浴房 值班室 单位办公楼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锅炉房系统方案设计: 1、锅炉的选择:根据生产、生活、采暖的每小时的最大耗热量,同时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管网热损失和锅炉房本身自用热量,采用燃油热水锅炉。 2、燃油系统:燃油管从油罐经埋地管进入室内,连接至锅炉,采用一锅炉一油泵系统,方便且互为备用,3倍设计耗油量进,2倍设计耗油量出,即防止符合突然变化,又使油处于循环状态,可以防止结冻。日用油箱间放置日用油箱,事故油箱,并经常检查,更换,防止结冻。 3、水循环系统:根据业主要求,生活热水供应系统采用容积式换热器经水-水换热,热水供暖采用板式换热器水-水换热供暖,从锅炉出水管出来的水分两路分别至板式换热器和容积式换热器,采用并联管路连接,经回水回到锅炉,不断循环。 4、给水系统:给水从自来水引入口引至水处理间经离子交换器处理,由给水泵引至锅炉进行补水。离子交换器置于水处理间。 5、排烟系统:从锅炉出来得烟气经烟管引至烟囱,烟囱设置于日用油箱间。 二、锅炉本体计算: 1、热负荷计算: 查《锅炉及锅炉房设备》P402,最大热负荷Q max 是选择锅炉的主要依据,可根据附2-1 5443322110max )(Q Q K Q K Q K Q K K Q ++++= KW 1Q ,2Q ,3Q ,4Q ——分别为采暖,通风,生产,生活最大热负荷; 5Q ——锅炉房除氧用热; 1K ,2K ,3K ,4K ——分别为采暖,通风,生产,生活负荷同时使用系数; 0K ——锅炉房自耗热量和管网热损失系数。 1)采暖季最大计算热负荷 生活用热负荷: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P152表5-2,采暖供回水温度为95℃/70℃,容积式换热器生活热水供回水温度为40℃/5℃,一个淋浴器无淋浴小间小时用水量取300L ,热水用热计算公式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P158式5-2

采暖设计计算书1

设计题目:某住宅采暖系统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设计内容及原始资料、设计目的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围护结构基本传热量、附加传热量、 冷风渗透传热量计算 第三章散热器计算选型 散热器面积、片数计算、设备选型 第四章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系统布置、水力计算 第五章设计成果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一、设计内容 本工程为哈尔滨市一民用住宅楼,住宅楼为六层,每一层有 8个用户,建筑总面积为 5740 ㎡。 二、原始资料 1.设计工程所在地区:哈尔滨 45°41′N 126°37 ′E 2.室外设计参数:冬季大气压 100.15KPa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26℃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3.8m/s 冬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供暖天数 179 天 供暖期日平均温度 -9.5℃ 最大冻土层深度 205cm 3.建筑资料 (1)建筑每层层高 3m; (2)建筑围护结构概况 外墙:砖墙,厚度为 240mm,保温层为水泥膨胀珍珠岩 l190mm,双面抹灰δ20mm;K0.45W/m2K 地面:不保温地面,K 值按地带划分,一共为四个地带; 屋顶:钢筋混凝土板,砾砂外表层 5mm,保温层为沥青膨胀岩l150mmK0.47W/(m2K) 外窗:单层钢窗,塑料中空玻璃(空气 12mm)K2.4 W/(m2K)

外门:木框双层玻璃门(高 2.0 米),K2.5W/m2.K。2100mm×1500mm,门型为无上亮的单扇门。 4.室内设计参数: 室内计算温度:卧室、起居室 18℃厨房 10℃ 门厅、走廊、楼梯间 16℃盥洗室 18℃ 三、设计目的 对该建筑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使其能达到采暖设计标准,同时符合建筑节能规范。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一、围护结构基本传热量 1.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 KF( tn- t w) a 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F——围护结构的面积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 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整个建筑的基本耗热量 Q1. j 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