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供应链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912.50 KB
- 文档页数:33
供应链管理教案第一章供应链及其背景概述 (3)第一节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3)第二节供应链的类型和模式 (4)第三节供应链的目标 (4)第四节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应链管理 (7)第二章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8)第一节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的经济背景 (9)第二节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原则和实施步骤 (9)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选择 (10)第四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13)第五节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14)第六节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16)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 (17)第一节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及其匹配 (17)第二节供应链体系结构模型 (18)第三节供应链设计的策略 (18)第四节供应链设计原则 (19)第五节构建供应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第六节供应链的设计策略 (21)第七节供应链设计与优化方法 (23)第四章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24)第一节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 (24)第二节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7)第三节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形成 (28)第五章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 (31)第一节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31)第二节企业流程描述及分析 (32)第三节业务流程重组的一般方法 (33)第六章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 (35)第一节传统的采购模式 (35)第二节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的特点 (36)第三节供应链管理下的即时采购策略 (38)第四节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39)第七章供应链中的生产管理 (41)第一节传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思想间的差距 (41)第二节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42)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成化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45)第四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47)第八章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 (50)第一节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0)第二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 (51)第三节供应商管理库存 (55)第四节协同式库存管理与联合库存管理 (58)第五节战略库存控制:工作流管理 (59)第九章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61)第一节信息技术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61)第二节基于EDI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63)第三节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64)第十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激励机制 (68)第一节供应链绩效评价概述 (68)第二节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9)第三节供应链标杆管理 (69)第四节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70)第一章供应链及其背景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
第一章初识供应链管理1.一体化的内涵认识(1)纵向一体化的辉煌推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执照、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是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的全过程。
(2)纵向一体化的缺陷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 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竞争对手 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2。
业务外包与横向一体化业务外包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业优势的企业.3.供应链的结构及特征结构: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成员当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
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
特点: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4)交叉性4。
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3)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的评价、选择和定位) 4)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6)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 8)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5。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3)供应链管理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链接 4)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6。
供应链管理办法(共9页)[]供应链管理办法[摘要]为供应链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架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和IT系统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施本办法,能够全面提升公司供应链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品质和供应能力。
[正文]第一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协调各个供应链合作火伴之间的资源,实现供应链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控制库存水平,加速产品流通速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供应链的价值和利润。
1.2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1.2.1 顾客导向原则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满足顾客需求,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2.2 战略协同原则供应链管理需要各个供应链合作火伴之间实现协同作用,形成共同利益,实现战略协同。
1.2.3 流程协同原则供应链内部各个环节必须协同工作,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1.2.4 灵便应变原则供应链管理需要在市场变化中保持灵便应变,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进行调整。
1.3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供应能力、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架构2.1 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架构2.1.1 供应链管理顾问委员会供应链管理顾问委员会是由公司高层领导和供应链管理专家组成的,主要负责制定供应链管理战略、指导供应链管理改进和协调各个部门实施供应链管理。
2.1.2 供应链管理部供应链管理部是由供应链管理专家组成的,主要负责实施供应链管理、制定供应链管理方案和协调各个部门落实供应链管理方案。
2.1.3 供应链管理业务部门供应链管理业务部门包括采购部门、供应商管理部门、库存管理部门、物流管理部门和IT技术部门等,主要负责实施具体的供应链管理业务。
第三章供应商管理3.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3.1.1 供应商评估指标供应商评估指标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价格、售后服务、企业信誉度等方面。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策略及应用第一节快速反应及其应用一、QR策略的内涵(一)快速反应发展的驱动力与由来1.竞争的日益加剧与竞争优势的转移2.顾客对产品及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3.消费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4.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5.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冲突(二)QR的定义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至少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
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快速反应是制造商为了在精确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条件下为客户提供产品,将订货提前期、人力、物料和库存的花费降低到最小;同时强调系统的柔性以便满足竞争市场的不断变化,要求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紧密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共同预测未来的需求并且持续监视需求的变化以获得新的机会。
我国国家标准对快速反应的定义06年修订版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与信息共享,用高频率小数量配送方式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一般来说,供应链共同目标包括:1.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商品来响应消费者的需求;2.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增加零售商和厂商的销售额,从而提高零售商和厂商的获利能力。
二、QR策略应用的条件(一)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革新企业的经营意识和组织形式1.企业必须改变只依靠独自的力量来提高经营效率的传统经营意识,要树立通过与供应链各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利用各方资源来提高经营效率的现代经营意识。
2.零售商在垂直型QR系统中起主导作用,零售店铺是垂直型QR系统的起始点。
3.通过POS数据等销售信息和成本信息的相互公开和交换来提高各个企业的经营效率。
4.明确垂直型QR系统内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范围和形式,消除重复作业,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框架。
5.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事务作业的无纸化和自动化,改变传统的事务作业的方式。
第一章供应链基本结构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结构模式,它包括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它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供应链的基本特征: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供应链的基本类型: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4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供应链的设计过程:1建立供应链目标2制定供应链策略3决定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式案4评价供应链结构的候选方案5选择供应链结构6决定单个供应链成员的候选企业7评价并选择供应链的绩效8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9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供应链考虑的注意事项:1市场覆盖范围目标2产品特性供应链的四大表现形态:1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2企业外部上下游供应链管理3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4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第二章物流理论物流的功能:1物流网络2运输和储存3包装、配送和流通加工4信息处理和集成物流作业流程:1生产领域的物流作业(1进货物流2生产加工物流3进货物流)2流通领域的物流作业(1批发企业的物流过程2零售领域的物流过程3生活领域的物流过程)物流管理战略的框架:1全局性的战略(用户服务)2结构性的战略(1渠道设计2网络分析)3功能性战略(1物料管理2运输3仓储管理)4基础性的战略(1组织2信息系统3政策与策略4设施)第三章市场营销计划掌握住消费者需求的四方面:1寻找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2倾听客户的意见3持续不断接近客户4品质由客户决定供应链营销的特点:1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相互作用的重点正在从交易转向关系2供应链营销的重点在于有利于客户和客户群自始至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3供应链营销战略重视与几个关键“市场”建立和扩展关系4质量、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是紧密联系的,然而对它们的管理往往各自单独进行,供应链营销巴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使之更加联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