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讲义第二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3
《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文化人类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代码:学时/学分:48/3 课堂授课:48课程主要内容: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适用专业: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推荐教材: 《文化人类学》,童恩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人类学概论》,庄孔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参考书:《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王铭铭,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金翼》,林耀华,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从传统到现代》,金耀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近500年以来福建家族社会研究》,陈支平,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三联出版社,1997年。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王铭铭,《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课程概况建国早期:林耀华林惠祥梁钊韬童恩正现在(据年鉴2008):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李水城34吉林大学(民族学概论)李伊萍51西北大学(人类学)张宏彦36四川大学(文化人类学概论)徐君54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黄建秋40厦门大学(民族学概论)吴春明36中山大学(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民族学概论)山西大学(文化人类学)王炜36复旦大学(考古学思想史)陈淳36……提纲第一章、考古学研究入门第二章、考古学视野中的人类学理论第三章、外国考古学简史第四章、中国考古学简史考试第一章、考古学研究入门第一节、问道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知识基础第三节、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基础第四节、基本学术规范第一节、问道一、张光直→李济→在世界与中国之间1、张光直:(1931— 2001)张光直:我有时白日做梦,梦见天资好,人又天真又用功的中国青年,志愿以考古为终生事业,来问我这个老年考古学家对他(她)有何指示,这虽然只是梦境,我还是要将答案准备好,以防万一。
首先,我要向他道喜,因为他选择了一项前途无量的学科。
同时,要考古一定要做田野工作,我想不出比田野考古更大在精神上的享受了。
我要告诉他的第二件事,是要敬老尊贤。
第三点我准备说的,是要建议他不要把他要念的书限制在考古学内。
最理想的是要将所有有关中国史前与上古的学科都搞熟悉。
最后一点我要说的,每个考古学者都至少要对世界史前史和上古史有基本的了解,而且对中国以外至少某一个地区有真正深入的了解。
(张光直:《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原载《中国文物报》1993年11月7日,后收入《考古人类学随笔》,三联书店1999年)2、李济(1896-1979):现代治学方法概述Ⅰ初步预备工作(一)应学会运用一切治学必需的工具。
他不仅要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至少应该学会另一种外国语言文字。
若能更多学,当然更好。
(二)大学毕业时,他应该对于现代学术一般的情形,有一种广泛的认识,具些入门的知识,并能熟悉地运用一切有关的工具书,如有关的字典、各种类书、百科全书,以及各式书目及引得,尤其紧要的,他应学会用卡片记录旧的知识,新的见闻。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紀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化⼈类学讲义提纲(总)第⼀讲⽂化⼈类学概说该讲主要介绍⽂化⼈类学的学科地位、基本的学科理念、研究对象等问题。
我将与诸位讨论是主要问题是:如何以⼈类学的视⾓来观察“民族⽂化”?⼀、关于⽂化⼈类学的定义⽂化⼈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是研究⼈类及其⽂化的学科。
1.⽂化⼈类学主要关注⽂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化⼈类学的⼀系列理论的建⽴,是⽴⾜于分析⽂化的差异性(difference)和相似性(similarity)的基础之上的。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特殊论等等)2.⽂化⼈类学⾸先是基于对于“异⽂化”(Other culture )的研究,然后在漫长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异⽂化”向“本⽂化”的时空变迁。
这种时空变迁⼤体上是以第⼆次世界⼤战的结束为分⽔岭的。
导致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多⽅⾯的。
3规则。
⽂化是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
4.什么是⽂化?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wide 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Tylor 1871:1)。
⾃Tylor1871给出了⽂化的定义之后,100多年⾥,⼈们对于⽂化的探讨始终充满了热情。
1952年,美国的⼈类学家克鲁伯(A.L. Kroeber )和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 )合写了⼀本《⽂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该书列举了1871年到1951年间关于⽂化的160多种定义。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96602课程名称:文化人类学英文名称:Cultural Anthropology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所有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最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研究方法、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等。
在此基础上,课程将详细介绍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论议题和分析视角,并结合中国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用人类学视野分析日常生活的兴趣。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thropology as a discipline. First of all, the course intends to introduce the subjects, the history,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anthropology. The course will also introduce the main fields, theoretical issues and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analyze the everyday live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these issues will be taught together with the ca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通识课(选修)。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主题,理论流派,以及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议题等等。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程讲义一、引言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信仰,以及他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互动,来深入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课程讲义旨在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和相似性的认识,并开启一扇了解人类文化的窗口。
二、概念解析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物质产品以及符号系统和象征意义。
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反过来被人类所塑造。
2. 人类学的定义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在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经济活动、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人类学试图找到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
三、基本原理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不能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评判或比较。
每个文化都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者通过长期深入地生活在被研究的社区中,观察记录人们的行为、交流和文化实践,以获得对该社区文化的全面理解。
3. 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是由人们共同创造和建构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个体的行为和经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理解和经验都是独特的。
四、课程大纲本课程将按照以下内容安排进行教学:1. 文化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特征3. 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4. 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施5. 社会构造主义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6. 文化变迁与适应的研究7. 文化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8. 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前景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1. 授课与讲解:老师将对每个课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