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 格式:ppt
- 大小:7.34 MB
- 文档页数:50
《构造地貌的形成》褶皱与断层解《构造地貌的形成——褶皱与断层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奇特而壮观的地貌景观。
从雄伟的山脉到深邃的峡谷,从广袤的平原到起伏的丘陵,这些地貌的形成都与地球内部的力量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其中,构造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过程,而褶皱与断层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地质构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褶皱。
褶皱就像是地球表面的“皱纹”,是由于岩石在受到强大的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
想象一下,一块巨大的橡皮被两只手从两端向中间挤压,它就会弯曲、褶皱起来,岩石的褶皱形成过程与此类似。
褶皱可以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背斜是岩层向上弯曲拱起的部分,它的岩层形态就像是一个倒扣的碗。
而向斜则是岩层向下弯曲凹陷的部分,如同一个正放的碗。
在地表形态上,有时候背斜会形成山岭,向斜会形成谷地。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长期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由于受到张力的影响,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反而不容易被侵蚀,从而可能形成山岭。
褶皱的规模大小不一,小到在一块岩石上就能看到的微小褶皱,大到绵延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巨大褶皱山脉。
比如,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由大规模的褶皱构造形成的。
这些山脉不仅是地球地质历史的见证,也为人类提供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受到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时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这种断层通常是由于地壳受到张力作用而形成的。
比如,在一些地区,由于地壳的拉伸,地层会沿着断层断裂,上盘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
逆断层则与正断层相反,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它通常是在地壳受到挤压作用时产生的。
逆断层常常会导致地层的重叠和加厚,在地表形成隆起的山脉或高地。
图说各类地貌类型(非常经典请收藏)经过地壳运动,地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清晰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地貌对于我们研究地质环境,开发矿产能源,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今天,小桔就为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各类地貌类型。
一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沉积在海底、湖底的水平或稍有倾斜的地壳运动的力,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开始上升、下降,发生倾斜或弯曲,井发生断裂,这叫做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可分为:水平岩层组成的地貌、倾斜岩层组成的地貌、褶皱岩层组成的地貌和断层作用形成的地貌等。
倾斜岩层山01水平岩层构成的地貌——水平山原始岩层一般是水平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的影响。
岩层产出状态、发生多样的变化。
有的岩层虽然经过地壳运动使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水平状态,由这样的水平岩层组成的地貌,多见于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
水平岩层山地层的几种上升形式断层山(岩层乃保留水平产状)积水山平顶山塔形山梯形山环形山墙形山水平岩层(主要为灰岩)组成的山水平岩层(泥岩、灰岩、砂岩)组成的柱状石峰(祁连山前)水平岩层(白垩纪泥岩、粉砂岩为主)山(陇东庆阳地区)水平岩层山(深切割)(太行山)干旱地区纸片状页岩组成的水平山(甘肃北山沙婆泉)水平岩组成的锥形山峰(贵州安龙)巫山燕子崖02倾斜岩层组成的地貌——倾斜山当地壳运动不仅使岩层形成时的上下位置发生变化,而且改变了岩层的水平状态,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时,称为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不均匀抬升或下降所引起。
倘若岩层受到强烈地壳运动可使岩层直立。
厚层状岩石组成的倾斜山褶曲构成的倾斜岩层不均匀抬升断层的一盘倾斜山的几种形态:一面坡山锯齿山叠状山岩层垂直的山形:厚层灰岩组成的笔架山薄层灰岩组成的比高山灰岩组成的万卷书山倾斜山的特征:同一岩层虽然遭受切割,但仍在同一平面上植物生长受岩层控制倾斜山的反倾向面一侧可以是水平产状厚层灰岩组成的倾斜山(祁连山关山口里)近水平的倾斜山(广东)近直立的倾斜山(阿尔金山东部)薄层与厚层岩层构成的直立山(祁连山)灰岩直立山(湖北恩施)03褶皱岩层组成的地貌——褶皱山地壳运动可以把岩层挤成各式各样的弯曲。
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褶皱(背斜、向斜)、断层;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基本原理]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
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1.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类型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早期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倒置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类型: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两种。
(3)地貌①上升岩块:块状山或高地。
②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
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思考断层和断裂有何区别?答案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仅为断裂,不能算作断层。
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方法及图示判读事例看新老关系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看岩层弯曲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
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看相关数据地点海拔(米) 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A 450 170B 520 140C 450 160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第10专题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解析卷)【基础自检】1.地质构造的概念地质构造是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地质构造的类型结合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表。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图中A表示,B表示。
从防水角度考虑,背斜处还适宜修建。
(2) 向斜是良好的储构造,常有“自流井”分布。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3)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以免诱发、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答案:1. 地壳运动2.(1) 背斜老新谷地向斜新老山岭山岭谷地3. (1) 石油天然气隧道(2) 水(3) 断层地震【重难突破】一、地质构造类型与判别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两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易错提醒】1.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地形倒置现象不是普遍规律,一般情况下背斜多为山地,向斜多为谷地。
只有当经过很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以后,背斜顶部由于受到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从而成为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千万不能根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生产、生活(1) 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 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煤、铁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矿产层易被侵蚀。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较轻分布于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 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选址——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避开向斜部位,大多选择在背斜或背斜与向斜之间,因为向斜处易积水。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004 断层及其地貌一、真题引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分别指岀图中A、B地貌类型和地质构造类型,并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主要过程。
(12分)二、解题笔记“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这个考点,包含了“断层与断层地貌”和“褶皱与褶皱地貌”。
因为“断层与断层地貌”和“褶皱与褶皱地貌”这两个小考点都有对应经典考法,所以我把这两个小考点独立拆解出来,进行详细说明,详细解析。
它们的解题笔记是一致的,要掌握这两个考点,需要掌握以下4个要点:(一)掌握地质构造类型的分类:分为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批注:如果考的区域,既包含背斜,又包含向斜,那么回答为"褶皱";如果考的区域,只含有背斜或只含有向斜,那么回答“背斜”或"向斜"。
同理,如果考的区域,既有地垒,又有地堑,那么回答"断层";如果只含有地垒或地堑,那么回答“地垒”或“地堑”)(二)进一步掌握地质构造类型成因(不同地质构造类型,不同答题范式,请注意):(1)褶皱: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2)背斜: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发生向上拱起变形,形成背斜。
(3)向斜: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发生向下凹曲变形,形成向斜。
(4)断层: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水平拉伸)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发生显著相对位移,形成断层。
(5)地垒: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水平拉伸)发生断裂,其中断裂面一侧岩体向上突起,形成地垒。
(6)地堑: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水平拉伸)发生断裂,其中断裂面一侧岩体向下塌陷,形成地堑。
(三)再掌握构造地貌类型的分类,分为:(1)背斜山(一般型)(2)背斜谷(特殊型)(3)向斜谷(一般型)(4)向斜山(特殊型)(5)断块山(一般型)(6)断块谷(一般型)(四)最后掌握构造地貌的成因:(1)背斜山(一般型):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发生向上拱起变形,形成背斜山;(2)背斜谷(特殊型):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 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3)向斜谷(一般型):地壳运动使得岩层受力,发生向下凹曲变形,形成向斜谷;(4)向斜山(特殊型):向斜底部受挤压,岩层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习目标:1.通过太空泥模拟实验和图片观察,能辨别褶皱和断层,说出其形成过程、特征及形成的地貌;2.以鄂尔多斯市页岩气开发为例,说出褶皱和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1:地质构造裸露地表的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岩层的变形和变位褶皱断层概念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活动1:利用手中的太空泥,压成片,按顺序叠放,模拟水平岩层,思考水平岩层的新老关系?活动2:观察课本26页图2.13希腊克里特岛变形的岩层照片,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画出示意图,标注受力方向?指出背斜、向斜?说出褶皱的形成过程?活动3: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思考在同一水平面上,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有何不同?活动4: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说出不受外力影响下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原因?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又会如何演变?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褶皱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内力作用永久性什么是褶皱?褶皱是如何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向斜背斜(从形态上划分)向斜背斜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岩层向下弯曲部分背斜山、向斜谷长江巫峡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四川省四姑娘山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外力长期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那么如何准确地判断背斜和向斜呢?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准确判断(中间较新,两翼较老)(中间较老,两翼较新)背斜向斜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总结:1、褶皱的判读(1)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水平方向上,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2、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背斜成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地质作用与变质作用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三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区别沉积物与沉积作用冰碛与冰蚀之间有何不同?在地理综合题解题时,有很多人因概念不清而导致书写错误。
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如果不能清晰的分辨,怎么丢分的还不知道。
这里给出了区别的方法,希望以对大家有用。
1.地质作用与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
2.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而地壳运动又常被称为构造运动,按其性质和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属于内力作用中的一种。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图中地质构造:褶皱而构造地貌:褶皱山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等,如褶皱、断层等。
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背斜谷等。
通过构造地貌可以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变化4.三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区别5.沉积物与沉积作用只有沉积物在地势低洼出,有沉积环境经过漫长地质年代,才能固结成岩-----沉积岩(多数在地表,也可能在海洋)。
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可以到地球内部,在岩浆喷出过程中,沉积岩受到岩浆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
或沉积岩重熔再生成新的岩浆。
判断abcdeA喷出岩b岩浆c侵入岩d变质岩e沉积岩6.冰碛湖与冰蚀湖冰碛湖与冰蚀湖都是由冰川作用而形成的湖泊,属于外力作用形成。
加拿大、西伯利亚、冰岛、格陵兰,甚至包括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这些地方的很多湖,都是冰川湖(高纬度)。
著名冰川湖有的中国天山天池、北美的五大湖等。
由冰川侵蚀产生的湖泊称之为冰蚀湖。
比如上图为典型的冰蚀湖,有明显的冰川刨蚀的痕迹。
冰川携带的冰碛物由于冰川消退而在地势较低洼的地方留下来,这些冰碛物围成一圈存住了水,这种由冰碛物形成的湖称之为冰碛湖。
上图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堆碛物。
冰川对沉积物没有分选性,颗粒大的与颗粒小的混杂在一起。
考点8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
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常见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式.列表图示如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向斜背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1.背斜和向斜的判断(1)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如下图中①为背斜,②为向斜。
(2)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最科学的依据。
例如,下面四幅图中A、C为背斜,B、D为向斜。
2.断层的判断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1)~(2)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 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1)D (2)C【易错剖析】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