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鸿门宴》练习班级_______姓名_____1.思怡和梓轩正在玩一个关于“英雄来自何处”的游戏,请你也来猜一猜:下列各项中,没有出现在《鸿门宴》中的人物是( )A.汉高祖B.西楚霸王C.亚父D.平原君2.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C.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动词,像翅膀一样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刑人如恐不胜A.沛公欲王关中B.籍吏民,封府库C.项伯杀人,臣活之D.范增数目项王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志强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大王来何操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6.下列加点实词解释及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名词,军队)B.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指项羽)C.为击破沛公军(名词,军队)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驻扎军队的地方)7.下列字词解释及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此其志不在小(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B.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对)C.贪于财货(介词,在)D.长于臣(介词,表比较,比)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飨士卒(xiǎng) 美姬(jī) 锐不可当(dǎng) 范增说项羽(shuì)B.要项伯(yāo) 卮(zhī)酒瞋(chēn)目欲王关中(wáng)C.参乘(chéng) 戮(lù)力度(duó)我至军中杯杓(sháo)D.骊(lí)山刀俎(zǔ) 切而啖(dàn)之何辞为(wéi)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目眦尽裂目眦:眼睛。
鸿门宴过关检测及答案鸿门宴过关检测及答案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旦日飨士卒③沛公不胜杯杓④刑人如恐不胜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拔剑切而啖之⑦目眦尽裂⑧令将军与臣有郤⑨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①②⑤⑦⑩B.①⑤⑧⑨⑩C.②③⑤⑥⑧D.③④⑦⑧⑨2.选出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A.不如因.善遇之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因.拔刀斫前奏案D.相如因.持璧却立3.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范增数目.项王C.常以身翼.蔽沛公D.吾得兄.事之4.选出与“籍.吏民,封府库”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项A.交戟之士欲止.不内B.刑.人如恐不胜C.沛公奉卮酒为寿.D.日.夜望将军至E.沛公欲王.关中F.此其志不在小.5.指出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义与今义基本一致的一项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欲诛有功之人..也 B.而听细说C.于是..项伯复夜去 D.沛公居山东..时E.将军战河北..6.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B.巨是凡人C.籍何以至此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二、阅读部分(32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2分,每小题4分)(甲)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羽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先入关破秦,与将军复相见。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羽因留沛公饮。
范增数目羽击公,羽不应。
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
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杀之。
不者,汝属且为所虏。
”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以拔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
羽壮之,赐以酒。
哙因谯让羽。
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置车官属,独骑,樊哙、靳强、腾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
使张良留谢羽。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3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项羽B. 刘邦C. 张良D. 赵高3.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称王?A. 曹无伤B. 范增C. 项伯D. 张良4.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物以示项羽应杀刘邦?A. 玉玦B. 玉佩C. 玉玺D. 玉环5.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何事逃离宴会?A. 洗手B. 如厕C. 患病D. 接见使者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项羽的军队驻扎在_________,刘邦的军队驻扎在_________。
2.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鸿门宴中,项伯与张良的关系是_________。
4. 鸿门宴中,刘邦对项羽说的“约为兄弟”是指_________。
5.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坚持要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逃脱的?5.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有何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的智谋及其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A4. A5. B二、填空题1. 坑门、霸上2.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黄金百镒3. 儿女亲家4. 刘邦与项羽结为兄弟5. 汉王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初期。
当时,项羽和刘邦是反秦联军的主要领袖。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咸阳,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
项羽得知刘邦欲称王关中,极为不满,遂率军西进,直逼刘邦驻军地霸上,鸿门宴由此展开。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坚持要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深得民心,是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威胁。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推荐】一、选择题1. 鸿门宴中,谁主张杀掉刘邦?A. 范增B. 韩信C. 张良D. 项伯答案:A. 范增2. 在鸿门宴上,谁曾为刘邦辩护?A. 项庄B. 项伯C. 范增D. 张良答案:B. 项伯3. 鸿门宴中,刘邦逃走后,谁曾追赶刘邦?A. 项庄B. 韩信C. 项伯D. 范增答案:A. 项庄二、简答题1. 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当时刘邦和项羽分别领导着反秦的义军。
在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
刘邦不满项羽的安排,于是起兵反楚。
在刘邦进攻楚地时,项羽派遣项庄设宴款待刘邦,实则是为了谋杀他。
2. 请分析项庄在鸿门宴上的作用。
答案:项庄在鸿门宴上扮演了刺客的角色。
他受范增指使,多次举杯向刘邦敬酒,企图找机会刺杀刘邦。
然而,由于项伯的辩护和刘邦的机智,项庄未能成功刺杀刘邦。
3. 请分析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应对策略。
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上采取了以下应对策略:(1)虚心接受项伯的辩护,降低项羽的警惕心;(2)借口上厕所,暂时离开宴席,避免在宴席上遭受暗杀;(3)在宴席上多次向项羽敬酒,以示忠诚;(4)在逃离鸿门宴时,机智地让部下樊哙假扮自己,成功迷惑敌人。
三、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的影响。
答案: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鸿门宴使得刘邦逃过一劫,为他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2)鸿门宴后,项羽与范增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楚国内部不稳定;(3)鸿门宴使项羽失去了杀死刘邦的最佳时机,为刘邦崛起提供了机会;(4)鸿门宴加速了楚汉争霸的进程,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埋下了伏笔。
四、拓展题1. 请谈谈你对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答案:在鸿门宴中,各个人物性格鲜明:(1)刘邦:机智、果断、善于把握时机。
在鸿门宴上,他能够及时逃离险境,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2)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在鸿门宴上,他未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导致后来楚汉争霸的失败;(3)范增:足智多谋、忠诚。
《鸿门宴》检测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检测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戮力(lù)卮酒(zhī)间行(jiàn)按剑而跽(jì)B.彘肩(zhì)玉玦(jué)芷阳(zhǐ)毋内诸侯(wù)C.瞋目(chēn)目眦(zǐ)刀俎(zǔ)数目项王(shuò)D.参乘(chéng)车骑(qí)杯杓(sháo)飨士卒(xiǎng)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乡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乙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军:驻扎B.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C.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解析】选D。
活:使动用法,使……活。
【解析】选B。
副词,于是,就。
A.介词,对/介词,表比较。
C.动词,作为,担任/介词,给,替。
D.连词,用来/介词,把。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
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解析】选D。
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2)您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如恐不胜胜:尽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急切D.项王按剑而跽曰跽:古人席地而坐,以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解析】选C。
2209班《鸿门宴》过关测试题共40题,每小题2.5分。
满分100.您的姓名:学号: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括号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切而啖(dàn)之按剑而跽(jì)曰毋内(nèi)诸侯沛公欲王(wàng)关中B.孰与君少长(cháng)好(hào)美姬要(yāo)项伯先破秦如咸阳者王(wáng)之C.道芷阳间(jiān)行说(shuō)项羽曰飨(xiáng)士卒秦地尽可王(wàng )也D.皆为(wéi)五虎数(shuò)目项王与臣有郤(xì)不(fǒu)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正确答案)2. 下列加点字(括号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单选题] *A.美姬(jī) 左尹(yī) 鲰(zōu)生戮(lù)力B.樊哙(kuài) 玉玦(jué) 瞋(chēn)目目眦(zì)(正确答案)C.彘(zhì)肩披帷(wéi) 刀俎(zǔ) 度(dù)我至军中D.杯杓(sháo) 卮(zhī)酒犒(hào)劳侍(shì)坐3.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单选题] *A. 良乃入,具告沛公。
B.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正确答案)D. 乃令张良留谢。
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单选题] *A. 具告以事。
B. 请以剑舞。
C. 籍何以至此。
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正确答案)5.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单选题]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试题(2篇)鸿门宴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鸿门宴》选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与刘邦和解B. 消灭刘邦C. 策划起义D. 商讨分封3. 刘邦在鸿门宴中是如何逃脱的?A. 亲自杀出重围B. 项伯的帮助C. 张良的计策D. 以上都是4. 下列哪项不是鸿门宴中的关键人物?A. 项羽B. 刘邦C. 赵高D. 张良5. 鸿门宴发生的地点是哪里?A. 鸿门B. 咸阳C. 彭城D. 汉中6. 项伯为何要帮助刘邦?A. 项伯与刘邦有旧交B. 项伯被刘邦收买C. 项伯认为刘邦无罪D. 以上都是7. 鸿门宴中,范增的态度是怎样的?A. 支持刘邦B. 中立C. 主张杀死刘邦D. 无所谓8. 刘邦在鸿门宴中送给项羽的礼物是什么?A. 玉璧B. 金块C. 美女D. 以上都是9. 鸿门宴后,项羽对刘邦的态度如何?A. 更加信任B. 保持警惕C. 完全放松D. 立即进攻10.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楚汉战争的开始B. 标志着秦朝的灭亡C. 标志着汉朝的建立D. 标志着项羽的失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2. 鸿门宴的主要策划者是____。
3.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____。
4.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主要谋士是____。
5.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是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描述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互动过程。
3. 分析项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
4. 鸿门宴对楚汉战争有何影响?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鸿门宴中各方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2. 论述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阅读理解(20分)阅读以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片段,回答问题。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鸿门宴》练习 (一)一、选择题1.选出"谢"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C.乃令张良留谢D.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2.选出"去"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A.去村四里有森林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C.相去四十里D.为汉家除残去秽3.选出每组句子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常以身翼.蔽沛公B.吾得兄.事之C.毕.礼而归之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坐须臾,沛公起如.厕B.辍耕之.陇上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5.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B.张良出,要项伯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7.选出下列句中"为"字与例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若属皆且为所虏C.窃为大王不取也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B.(1)范增说(ì,劝告,劝说)项羽曰(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ǔ,说给他听)C.(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D.(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9.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A.③/②⑤/①④/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①④⑥/②⑤/③D.③⑥/②⑤/①④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D.故.遣将守关者故:故意.【参考答案】1 2 3. C 4 5. C 6. B 7 8. D 9 10《鸿门宴》练习 (二)课内阅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习题(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选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鸿门宴参与者的是: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3.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导致项羽决定攻打刘邦?A. 曹无伤B. 范增D. 张良4. 下列哪项不是范增劝说项羽攻打刘邦的理由?A. 刘邦有称帝之心B. 刘邦占领关中C. 刘邦财物丰厚D. 刘邦兵力强大5. 鸿门宴中,谁主动向刘邦通风报信?A. 项伯B. 张良C. 范增D. 曹无伤6. 刘邦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说的“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中的“小人”指的是:A. 曹无伤B. 范增D. 张良7. 鸿门宴中,谁拔剑起舞,意在保护刘邦?A. 张良B. 项伯C. 项庄D. 樊哙8. 鸿门宴结束后,刘邦采取了什么措施?A. 立即攻打项羽B. 杀死曹无伤C. 派人向项羽道歉D. 撤回关中9. 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A. 狡猾多疑B. 刚愎自用C. 忠厚老实D. 足智多谋10. 鸿门宴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 结束了秦朝的统治B. 确立了刘邦的霸主地位C. 暴露了楚汉争霸的矛盾D. 促进了楚汉之间的和解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作者是______,他是西汉著名的______和______。
2.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______灭亡后,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权力争夺。
3. 鸿门宴中,范增向项羽献计,称刘邦为“______”,建议项羽趁机除掉刘邦。
4. 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后,采取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措施来应对。
5. 鸿门宴上,项羽设宴款待刘邦,但实际上是一场______,意在______。
6.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项伯舞剑,意在______。
7. 樊哙闯入宴会,责备项羽“______”,并称刘邦“______”。
8. 鸿门宴结束后,刘邦回到军中,立即______,以稳定军心。
厦门市启悟中学2015——2016学年(上)校本作业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鸿门宴》测试卷使用时间:2015年9月7日
一、用“/”为下列文段断句: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2、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
小。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
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不胜桮.杓()
2.距.关,毋内.诸侯( )
3.要.项伯( )
4.范增数目.项王( )
5.吾得兄.事之( )
6.常以身翼.蔽沛公( )
7.素善.留侯张良( )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
9.旦日飨.士卒( ) 10.籍.吏民(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此亡秦之续耳。
2.军中无以为乐。
3.孰与君少长?
4. 籍何以至此?
5. 若属皆且为所虏。
四、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即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
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
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
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
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
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五. A(B. “江表”是指长江以南地区。
C.杯杓:泛指酒器。
D. “鼎”“镬”均是古代烹饪器。
)
五、重要实词自测题
诚
1帝感其诚()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4帝感其诚()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
3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动以朝廷为辞()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
5从此道至吾军() 6弟走从军阿姨死()
7其从如云() 8欲不可从()
9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0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官名) 11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2皆从容沉静()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
5有殆而欲出者。
()
《鸿门宴》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用/为下列文段断句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
2、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2分)
1.不胜桮杓(“桮”通“杯”,这里是酒力的意思)
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5.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6.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7.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 9.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10.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三、略
四、A(B. “江表”是指长江以南地区。
C.杯杓:泛指酒器。
D. “鼎”“镬”均是古代烹饪器。
)
五、诚1 (如果) 2 (实在,的确) 3 (果真,如果) 4 (诚心,诚意)
除1(台阶) 2(清除,去掉)3 (整修,修理)4(拜官授职)
辞 1 (审讯) 2 (文词,文学) 3 (藉口) 4 (推辞) 5 (告别,辞别) 6 (古代的一种文体) 7 (讲究,计较) 8 (辞令,应酬的言辞) 9 (辞谢,婉言道歉) 10 (命令)
从1 (使……跟随,带领) 2 (听从,顺从) 3 (向……学习) 4 (依傍) 5 (由,自) 6 (投身) 7 (随从的人) 8 (放纵) 9(通"纵"。
东西为横,南北为纵。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0(从事:属官) 11 (办事) 12 (从容,不急迫)
殆 1 (危险) 2 (近于,几乎) 3 (大概,恐怕)4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5(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