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斯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4
朴素贝叶斯分类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均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为贝叶斯分类。
而朴素贝叶斯分类是贝叶斯分类中最简单,也是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
一:贝叶斯原理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是一个典型的统计学习方法,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定义如下所示:先验概率:通过经验来判断事情发生的概率。
后验概率:后验概率就是发生结果之后,推测原因的概率。
条件概率:事件 A 在另外一个事件 B 已经发生条件下的发生概率,表示为 P(A|B),读作“在 B 发生的条件下 A 发生的概率”。
P(A|B)表示事件B已经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叫做事件B发生下事件A的条件概率。
其基本求解公式为:P(AB)/P(B)。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容易直接得出P(A|B),P(B|A)则很难直接得出,但是我们更想要知道P(B|A)。
例如(通信接收机检测判决)将A,B,C 三个字母之一输入信道,输出为原字母的概率为α,而输出为其它一字母的概率都是(1-α)/2。
今将字母串AAAA,BBBB,CCCC 之一输入信道,输入AAAA,BBBB,CCCC 的概率分别为p1, p2, p3 (p1 +p2+p3=1),已知输出为ABCA,问输入的是AAAA 的概率是多少?(设信道传输每个字母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了结果,但是我们想要知道输入的概率,直接计算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通过贝叶斯公式就显得十分简单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知道原因,推导结果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当我们知道结果,要反过来推导原因是十分困难的。
而贝叶斯公式就为我们知道结果后推导原因提供了一个捷径。
二:朴素贝叶斯分类在说完了贝叶斯原理之后,现在就来说朴素贝叶斯分类。
朴素贝叶斯分类之所以朴素,就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假设,即类中特定特征的存在与任何其他特征的存在无关,这意味着每个特征彼此独立。
因此对实际情况有所约束,如果属性之间存在关联,分类准确率会降低。
贝叶斯分类的优缺点
贝叶斯分类(Bayesian classification)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给定特征的条件下,目标变量的概率来进行分类预测。
贝叶斯分类的优点和缺点如下:
优点:
1. 简单有效: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分类方法,易于理解和实现。
它只需要估计类别的先验概率和给定各个特征的条件概率,计算简单快速。
2. 能够处理小样本问题:由于贝叶斯分类器使用概率模型,可以在有限的样本情况下进行有准确性的估计。
3. 对缺失数据不敏感:贝叶斯分类器在估计条件概率时,对缺失数据不敏感,可以处理特征中存在缺失值的情况。
4. 适用于多分类问题:贝叶斯分类器可以直接应用于多分类问题,不需要额外的转换或修改。
缺点:
1. 对特征独立性的假设:贝叶斯分类器假设所有特征之间是独立的,即特征之间没有相互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会影响分类准确性。
2. 数据较大时计算复杂:贝叶斯分类器需要计算每个特征的条件概率,当特征数量较大时,计算量会显著增加,导致计算复杂性提高。
3. 需要足够的训练样本:贝叶斯分类器的准确性依赖于训练数据,特别是在特征维度较高或数据噪声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足够的训练样本以获得可靠的概率估计。
4. 对输入数据分布的假设:贝叶斯分类器假设输入数据符合特
定的分布(如高斯分布),如果输入数据的分布与其假设不匹配,可能会导致较低的分类准确性。
贝叶斯分类算法介绍贝叶斯分类算法是一种在机器学习领域应用广泛的算法,它的名字来自于18世纪英国数学家贝叶斯。
该算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而发展出来的,主要用于处理分类问题。
1. 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原理在理解贝叶斯分类算法前,需要先了解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是关于随机事件A和B的条件概率的一则公式,即P(A|B) =P(B|A)*P(A)/P(B)。
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P(A)和P(B)分别表示事件A和B发生的概率。
贝叶斯分类算法基于以上原理,通过根据已知的分类样本学习出一个条件概率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来对未知的样本进行分类。
具体来说,就是将需要分类的样本进行各个特征的判断,然后求出该样本可能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选择概率最大的类别作为分类结果。
2. 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应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在文本分类、垃圾邮件过滤等方面。
在文本分类中,贝叶斯分类算法可以通过学习已有的样本数据来判断任意一个文本属于哪一个分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已有的样本数据来创建一份“体育文章”和“政治文章”的分类模型,然后用该模型来对新发布的文章进行分类,以达到自动分类文章的效果。
在垃圾邮件过滤方面,贝叶斯分类算法同样表现优秀。
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垃圾邮件和非垃圾邮件的训练数据集,构建出一个分类模型,然后用该模型来对新收到的邮件进行分类,只有当其被分类为非垃圾邮件时才会被传递给用户,以避免用户接收到大量垃圾邮件的骚扰。
3. 贝叶斯分类算法的优点和缺点贝叶斯分类算法相较于其他分类算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首先,该算法可以利用先验知识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分类准确度。
其次,贝叶斯分类算法对于数据样本的大小不敏感,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数据样本。
此外,该算法在处理文本分类等问题时表现优秀,并且可以很好地处理多分类问题。
当然,贝叶斯分类算法的缺点也不可避免。
详解贝叶斯分类器1.贝叶斯决策论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贝叶斯定理是这类算法的核心,因此统称为贝叶斯分类。
贝叶斯决策论通过相关概率已知的情况下利用误判损失来选择最优的类别分类。
“风险”(误判损失)= 原本为cj的样本误分类成ci产生的期望损失,期望损失可通过下式计算:为了最小化总体风险,只需在每个样本上选择能够使条件风险R(c|x)最小的类别标记。
最小化分类错误率的贝叶斯最优分类器为:即对每个样本x,选择能使后验概率P(c|x)最大的类别标记。
利用贝叶斯判定准则来最小化决策风险,首先要获得后验概率P(c|x),机器学习要实现的是基于有限的训练样本集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出后验概率P(c|x)。
主要有两种模型:一是“判别式模型”:通过直接建模P(c|x)来预测,其中决策树,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都属于判别式模型。
另外一种是“生成式模型”:通过对联合概率模型P(x,c)进行建模,然后再获得P(c|x)。
对于生成模型来说:基于贝叶斯定理,可写为下式(1)通俗的理解:P(c)是类“先验”概率,P(x|c)是样本x相对于类标记c的类条件概率,或称似然。
p(x)是用于归一化的“证据”因子,对于给定样本x,证据因子p(x)与类标记无关。
于是,估计p(c|x)的问题变为基于训练数据来估计p(c)和p(x|c),对于条件概率p(x|c)来说,它涉及x所有属性的联合概率。
2.极大似然估计假设p(x|c))具有确定的形式并且被参数向量唯一确定,则我们的任务是利用训练集估计参数θc,将P(x|c)记为P(x|θc)。
令Dc表示训练集D第c类样本的集合,假设样本独立同分布,则参数θc对于数据集Dc的似然是对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就是去寻找能最大化P(Dc|θc)的参数值。
直观上看,极大似然估计是试图在θc所有可能的取值中,找到一个能使数据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值。
上式的连乘操作易造成下溢,通常使用对数似然:此时参数θc的极大似然估计为在连续属性情形下,假设概率密度函数,则参数和的极大似然估计为:也就是说,通过极大似然法得到的正态分布均值就是样本均值,方差就是的均值,在离散情况下,也可通过类似的方式估计类条件概率。
朴素贝叶斯算法,贝叶斯分类算法,贝叶斯定理原理朴素贝叶斯算法,贝叶斯分类算法,贝叶斯定理原理贝叶斯分类算法是统计学的⼀种分类⽅法,它是⼀类利⽤概率统计知识进⾏分类的算法。
在许多场合,朴素贝叶斯(Naïve Bayes,NB)分类算法可以与决策树和神经⽹络分类算法相媲美,该算法能运⽤到⼤型数据库中,⽽且⽅法简单、分类准确率⾼、速度快。
由于贝叶斯定理假设⼀个属性值对给定类的影响独⽴于其它属性的值,⽽此假设在实际情况中经常是不成⽴的,因此其分类准确率可能会下降。
为此,就衍⽣出许多降低独⽴性假设的贝叶斯分类算法,如TAN(tree augmented Bayes network)算法。
朴素贝叶斯算法的核⼼思想:选择具有最⾼后验概率作为确定类别的指标。
--------------------朴素贝叶斯算法设每个数据样本⽤⼀个n维特征向量来描述n个属性的值,即:X={x1,x2,…,xn},假定有m个类,分别⽤C1, C2,…,Cm表⽰。
给定⼀个未知的数据样本X(即没有类标号),若朴素贝叶斯分类法将未知的样本X分配给类Ci,则⼀定是P(Ci|X)>P(Cj|X) 1≤j≤m,j≠i根据贝叶斯定理由于P(X)对于所有类为常数,最⼤化后验概率P(Ci|X)可转化为最⼤化先验概率P(X|Ci)P(Ci)。
如果训练数据集有许多属性和元组,计算P(X|Ci)的开销可能⾮常⼤,为此,通常假设各属性的取值互相独⽴,这样先验概率P(x1|Ci),P(x2|Ci),…,P(xn|Ci)可以从训练数据集求得。
根据此⽅法,对⼀个未知类别的样本X,可以先分别计算出X属于每⼀个类别Ci的概率P(X|Ci)P(Ci),然后选择其中概率最⼤的类别作为其类别。
朴素贝叶斯算法成⽴的前提是各属性之间互相独⽴。
当数据集满⾜这种独⽴性假设时,分类的准确度较⾼,否则可能较低。
另外,该算法没有分类规则输出。
在所有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中,朴素贝叶斯和其他绝⼤多数的分类算法都不同。
朴素贝叶斯模型的类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朴素贝叶斯模型的分类主要分为三类:高斯朴素贝叶斯、多项式朴素贝叶斯和伯努利朴素贝叶斯。
接下来分别介绍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朴素贝叶斯模型及其应用场景。
一、高斯朴素贝叶斯高斯朴素贝叶斯模型假设特征的分布服从高斯分布,即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为高斯分布。
这种模型适用于连续型特征,例如数值型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高斯朴素贝叶斯模型通常用于处理连续型数据的分类问题,如人脸识别、手写数字识别等。
二、多项式朴素贝叶斯多项式朴素贝叶斯模型假设特征的分布服从多项式分布,即特征是离散型的且取值范围有限。
这种模型适用于文本分类等问题,其中特征通常是单词或短语的出现次数或权重。
在实际应用中,多项式朴素贝叶斯模型常用于文本分类、垃圾邮件过滤等问题。
朴素贝叶斯模型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分类算法,具有快速的训练速度和较好的分类性能。
不同类型的朴素贝叶斯模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特征分布和问题类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解决分类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朴素贝叶斯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文本分类、垃圾邮件过滤、情感分析等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篇示例:朴素贝叶斯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其原理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它的原理基于贝叶斯定理,通过对已知数据集的特征进行概率推断来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
朴素贝叶斯模型最初是由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特征之间的独立性假设。
朴素贝叶斯模型的类别主要可以分为三种:高斯朴素贝叶斯、多项式朴素贝叶斯和伯努利朴素贝叶斯。
1. 高斯朴素贝叶斯高斯朴素贝叶斯是一种适用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类算法。
在高斯朴素贝叶斯中,假设特征的概率符合高斯分布,通过计算每个特征在每个类别下的概率密度函数来进行分类。
因为高斯分布在实际数据中很常见,因此高斯朴素贝叶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伯努利朴素贝叶斯也适用于离散型数据的分类问题,但与多项式朴素贝叶斯不同的是,伯努利朴素贝叶斯适用于二值型数据,即特征只有两种取值。
贝叶斯分类模型
贝叶斯分类模型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概率模型,用于进行分类任务。
该模型基于特征之间的条件独立性假设,将待分类的对象与各个类别之间的概率关系进行建模,并根据后验概率对对象进行分类。
在贝叶斯分类模型中,先验概率是指在没有观测到任何特征的情况下,不同类别出现的概率。
条件概率是指在给定特征的情况下,某个类别出现的概率。
通过贝叶斯定理,可以计算得到后验概率,即在给定特征下,某个类别出现的概率。
贝叶斯分类模型主要有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贝叶斯网络分类器两种类型。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通过计算后验概率来进行分类。
贝叶斯网络分类器则利用有向无环图来表示特征之间的条件依赖关系,并通过网络结构和概率分布来进行分类。
贝叶斯分类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文本分类、垃圾邮件过滤、情感分析等领域,具有计算简单、效果稳定等优点。
然而,由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对特征的条件独立性有较强的假设,因此在特征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的情况下,模型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贝叶斯分类1、 定义: 依据贝叶斯准则(两组间最大分离原则)建立的判别函数集进行的图像 分类。
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均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为贝 叶斯分类。
2、 贝叶斯定理:p(B|A) = P (A| B )P (B )P(A)说明:p(A|B)表示事件B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表示事件A 发生的概率;p(B)事件B 发生的概率。
则可以求得事件 A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
贝叶斯定理给出了最小化误差的最优解决方法,可用于分类和预测。
将前面贝叶斯公式变化如下:P(x) P(c)xP(x) P(x)上述公式中,C 代表类别,X 代表特征,很明显,我们做出预测肯定是利用当 前的特征,来判断输出的类别。
当然这里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贝叶斯公式先验与后 验概率之间的转换,很明显,P(c|x)在我们的定义里面是后验概率,也是我们想要 得到的东西。
而P(x)、P(c)以及P(x|c)都是先验概率,它们分别 X 特征出现的概 率,C 类出现的概率,C 类中,出现X 的概率。
而第一项对于多类分类来说,都是一 样,都是当前观察到的特征,所以此项可以略去。
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计算P(x|c)*P(c) 这一项,P (c )是可以通过观察来解决的。
重点也就全部落在了 P(x|c)上,上面对 于此项的解释是在C 类中,X 特征出现的概率,其实简单来讲,就是 X 的概率密度。
3、特点1)o 贝叶斯分类并不是把一个对象绝对地指派给某一类, 而是通过计算得出属于某一类的概率。
具有最大概率的类便是该对象所属的类。
2) o 一般情况下在贝叶斯分 类中所有的属性都潜在的起作用,即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属性决定分类,而是所有的 属性都参与分类。
3)贝叶斯分类的属性可以是离散的、连续的、也可以是混合的。
4、分类:(1)朴素贝叶斯算法。
⑵TAN 算法1)朴素贝叶斯算法成立的前提是各属性之间互相独立。
朴素贝叶斯分类的主要思想
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均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为贝叶斯分类。
其主要思想是:如果样本的特征向量服从某种概率分布,则可以利用特征向量计算属于每一个类的概率,条件概率最大的类为分类结果。
如果假设特征向量每个分量之间相互独立,则为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如果特征向量服从正态分布则为正态贝叶斯分类器。
其中,朴素贝叶斯分类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
贝叶斯方法的特点是结合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即避免了只使用先验概率的主观偏见,也避免了单独使用样本信息的过拟合现象。
贝叶斯分类算法在数据集较大的情况下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同时算法本身也比较简单。
朴素贝叶斯算法
朴素贝叶斯算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算法之一。
朴素贝叶斯方法是在贝叶斯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即假定给定目标值时属性之间相互条件独立。
也就是说没有哪个属性变量对于决策结果来说占有着较大的比重,也没有哪个属性变量对于决策结果占有着较小的比重。
虽然这个简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分类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极大地简化了贝叶斯方法的复杂性。
朴素贝叶斯分类
先上问题吧,我们统计了14天的气象数据(指标包括outlook,temperature,humidity,windy),并已知这些天气是否打球(play)。
如果给出新一天的气象指标数
据:sunny,cool,high,TRUE,判断一下会不会去打球。
这个问题可以用决策树的方法来求解,当然我们今天讲的是朴素贝叶斯法。
这个一”打球“还是“不打球”是个两类分类问题,实际上朴素贝叶斯可以没有任何改变地解决多类分类问题。
决策树也一样,它们都是有导师的分类方法。
朴素贝叶斯模型有两个假设:所有变量对分类均是有用的,即输出依赖于所有的属性;这些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即不相关的。
之所以称为“朴素”,就是因为这些假设从未被证实过。
注意上面每项属性(或称指标)的取值都是离散的,称为“标称变量”。
step1.对每项指标分别统计:在不同的取值下打球和不打球的次数。
step2.分别计算在给定“证据”下打球和不打球的概率。
这里我们的“证据”就是sunny,cool,high,TRUE,记为E,
E1=sunny,E2=cool,E3=high,E4=TRUE。
A、B相互独立时,由:
得贝叶斯定理:
得:
又因为4个指标是相互独立的,所以
我们只需要比较P(yes|E)和P(no|E)的大小,就可以决定打不打球了。
所以分母P(E)实际上是不需要计算的。
P(yes|E)*P(E)=2/9×3/9×3/9×3/9×9/14=0.0053
P(no|E)*P(E)=3/5×1/5×4/5×3/5×5/14=0.0206
所以不打球的概率更大。
零频问题
注意table 2中有一个数据为0,这意味着在outlook为overcast的情况下,不打球和概率为0,即只要为overcast就一定打球,这违背了朴素贝叶斯的基本假设:输出依赖于所有的属性。
数据平滑的方法很多,最简单最古老的是拉普拉斯估计(Laplace estimator)--即为table2中的每个计数都加1。
它的一种演变是每个计数都u(0<u<1)。
Good-Turing是平滑算法中的佼佼者,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我在作基于隐马尔可夫的词性标注时发现Good-Turing的效果非常不错。
对于任何发生r次的事件,都假设它发生了r*次:
n r是历史数据中发生了r次的事件的个数。
数值属性
当属性的取值为连续的变量时,称这种属性为“数值属性“。
通常我们假设数值属性的取值服从正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现在已知天气为:outlook=overcast,temperature=66,humidity=90,windy=TRUE。
问是否打球?
f(温度=66|yes)=0.0340
f(湿度=90|yes)=0.0221
yes的似然=2/9×0.0340×0.0221×3/9×9/14=0.000036
no的似然=3/5×0.0291×0.0380×3/5×9/14=0.000136
不打球的概率更大一些。
用于文本分类
朴素贝叶斯分类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有导师分类器。
词条集合W,文档集合D,类别集合C。
根据(1)式(去掉分母)得文档d属于类别c j的概率为:
p(c j)表示类别j出现的概率,让属于类别j的文档数量除以总文档数量即可。
而已知类别c j的情况下词条w t出现的后验概率为:类别c j中包含w t的文档数目除以类别c j 中包含的文档总数目。
结束语
实践已多次证明,朴素贝叶斯在许多数据集上不逊于甚至优于一些更复杂的分类方法。
这里的原则是:优先尝试简单的方法。
机器学习的研究者尝试用更复杂的学习模型来得到良好的结果,许多年后发现简单的方法仍可取得同样甚至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