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件- 《日益富强的祖国》人教新课标
- 格式:ppt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19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说课-日益富强的祖国人教新课标一、说教材及设计意图本单元从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件切入,让学生探究、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学生从懂事起就生活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对祖国的日益变化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调查、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实现自主探究的有效性教学,为此,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⒈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知道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并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⒉让学生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难点:知道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
四、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本课我以情境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
在此前提下,为将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学生通过搜集、调查、汇报的方式,在活动中自主体味、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活动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课前准备也很重要教学本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粮票、面粉票、邮票、肉票等票证,初步了解各种票证产生的背景;搜集反映今昔变化的照片、实物等;调查爷爷、奶奶小时候,爸爸、妈妈小时候,现在住的房屋、用的家具、家用电器等有什么变化,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学习活动1、歌声引入,激活思维“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因此,我首先播放了《春天的故事》。
让学生边听边感悟,谈谈对歌词的理解。
直观的激活学生思维,初步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进行改革开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一步步踏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
本课是从了解国建立后,专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进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目标:1、体会新中国建立后,专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进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情感:2、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教育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从吃饭看变化1、师:同学们,你们平常都吃些什么?------是呀,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做个小调查。
2、餐桌上的小调查。
第一确定调查对象,了解对象的相应年代,如:爷爷奶奶等。
其次设计调查提纲:如调查平日、节日的食物。
再次进行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并提出问题。
3、小调查大讨论。
先组织小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问题和感受。
如:什么缘故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而现在人口多了反而不紧张了。
接着可同学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顾问,开展对话,从而了解那时人们吃不饱的缘故。
活动二:农业进展小探究1、确立专题研究主题。
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等2、确立研究主题后,让学生分组调查、采访、查资料、阅读等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交流。
(1)观看65页图,谈谈了解的信息,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蛋等供应情形进行调查。
完成调查表。
(3)分组汇报调查情形。
粮食类(介绍袁隆平的奉献)蔬菜水果类(介绍一年四季能买到的,出示种植基地的图片)介绍肉、蛋、禽、水产品的丰富。
3、教师总结,介绍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