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学习目标(参照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41.86 KB
- 文档页数:24
冷热疗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掌握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能够在适当情况下运用冷热疗法进行自我保健。
4.培养学生的医疗卫生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冷热疗法的定义和分类。
2.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3.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冷热疗法的案例分析和实操。
三、教学重难点1.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入冷热疗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使学生了解冷热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知识讲解(20分钟)(1)冷热疗法的定义和分类。
冷疗法是以低温刺激机体组织来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态的方法,常见的冷疗法有冰敷、冷水浴等。
热疗法是以高温刺激机体组织来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态的方法,常见的热疗法有温水浴、热敷等。
(2)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冷热疗法通过刺激机体的温度感受器,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废物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使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3)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冷热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温度,并且注意以下事项:-冷疗法:要避免过长时间的冷敷,以免引起冷烫伤;要保证敷料的干燥,以免引起感冒、皮肤炎症等。
-热疗法: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要避免在饭前和饭后使用热疗法,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3.案例分析和实操(25分钟)通过讲解冷热疗法的常见应用案例和实操演练,让学生了解冷热疗法的实际运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总结和小结(10分钟)对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小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手段1.教学讲解: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对冷热疗法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冷热疗法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3.实操演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冷热疗法课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掌握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3. 学会使用冷热疗法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和疼痛症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 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运动损伤模拟器。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5分钟)。
通过PPT和视频资料,介绍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包括冷疗和热疗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机制。
第三步,讲解冷热疗法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15分钟)。
详细讲解冷热疗法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下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让学生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冷热疗法,以及何种情况下需要注意避免使用。
第四步,演示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20分钟)。
老师现场演示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冰敷、热敷、热水浴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第五步,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使用实物模型和运动损伤模拟器进行冷热疗法的操作练习,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六步,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热疗法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作用、适用范围和禁忌症,通过PPT、视频资料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演示和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掌握了冷热疗法的操作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冷热疗法的禁忌症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使用。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冷热疗法禁忌症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冷热疗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
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冷热疗法的应用技能。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实训任务一乙醇(温水)拭浴【情景病例】患者,胡女士,20岁。
因胸痛、咳嗽、发热2天入院。
诊断:“肺部感染”。
入院体温高达40.8℃,为防止体温进一步升高及使体温恢复正常,请问:作为当班护士,你将为患者采取哪种物理降温方法?【实训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乙醇(温水)拭浴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乙醇(温水)拭浴的操作方法。
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岗位技能目的】为高温患者物理降温。
【操作程序】1.素质要求一一一一2.核对一一一一3.评估一一一一4.计划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5.实施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6.评价一一一一 【注意事项】1. 动作轻稳,省时,节力。
2. 拭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异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3. 拭浴以拍拭方法进行,避免摩擦生热。
4. 拭浴时在大血管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处可稍用力拍拭并适当延长拍拭时间,以促进散热。
5. 胸前区、腹部、后劲、足心为拭浴禁忌部位,血液病患者及新生儿禁用乙醇拭浴。
护理故事附【评分标准】实训任务一乙醇(温水)拭浴评分标准考核时间监考老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冷热疗法的定义、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 掌握常见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 了解冷热疗法的临床应用及评估方法。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各种冷热疗法的操作。
- 具备正确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冷热疗法以及实施过程中观察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意识,提高其临床护理的责任感。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冷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和适应证。
- 常见冷热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热疗法。
- 操作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冷热疗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定义、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冷热疗法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加深对冷热疗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反馈评价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患者使用冷热疗法后的效果图片或视瓶,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冷热疗法。
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冷热疗法?它有哪些作用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理论知识讲解(20 分钟)1. 冷热疗法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讲解冷热疗法的定义,即利用温度刺激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 阐述冷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包括血管收缩和舒张、细胞代谢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等。
2. 冷热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列举常见的冷热疗法适应证,如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炎症吸收等。
- 强调冷热疗法的禁忌证,如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感觉障碍、出血倾向、孕妇腹部、婴幼儿等特殊人裙的禁忌情况。
冷热疗法课时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3. 学会使用冷热疗法进行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3. 冷热疗法在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的理解和掌握;2. 冷热疗法在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介绍冷热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冷热疗法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冷热疗法是通过热能和冷能对人体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热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放松身体。
冷疗法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缓解疼痛,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
b. 冷热疗法的适用症状和禁忌症,适用于肌肉酸痛、扭伤、咬伤、烫伤、冻伤等症状。
禁忌于高热、出血、感染性疾病等情况。
3. 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冷热疗法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4. 操作演练(30分钟)。
a. 冷疗法的操作,使用冰袋、冰块等物品,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
b. 热疗法的操作,使用热水袋、热敷贴等物品,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
5. 总结(10分钟)。
总结冷热疗法的基本原理、适用症状和禁忌症,以及在常见疾病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技巧。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病例,设计冷热疗法的治疗方案,并写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冷热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冷热疗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练,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冷热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服务。
第九章冷热疗法【教学目的】1.描述冷,热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冷,热疗的方法3.说出影响冷热疗效果的因素【时间安排】4学时【教学重点】1.冷热疗的禁忌症2.局部冷疗法与全身冷疗法3.热疗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第一节冷疗法一、目的(1)控制炎症扩散: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的活力,从而限制炎症的扩散。
常用于炎症的早期。
(2)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冷疗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常用于鼻出血和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3)减轻疼痛:冷疗可抑制细胞活动,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组织肿胀而缓解疼痛,常用于牙痛和烫伤。
(4)降温: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作用散热,从而降低体温,常用于高热病人。
二、禁忌证(1)组织破损及慢性炎症:用冷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良,组织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及炎症吸收。
(2)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用冷可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3)冷过敏者:可导致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关节疼痛等。
(4)禁忌部位:①枕后、耳廓、阴囊等处:防止冻伤。
②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
③腹部:防止腹泻。
④足底:防止引起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三、影响因素(1)用冷方式和部位:分为全身和局部用冷。
全身用冷反应强,局部用冷反应弱。
冷效应与用冷面积成正比。
根据病情应选用不同的方式和部位,如高热病人降温宜选用全身用冷或大动脉部位用冷;局部充血或出血者可在局部用冷。
(2)用冷时间:一般为10~30min,时间过长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寒战、面色苍白、冻疮、局部细胞代谢障碍等。
四、操作方法(1)局部用冷:1)冰袋:通过传导散热,用于降温、局部消肿、减少出血及缓解局部疼痛。
①冰袋内装入小冰块约2/3满。
排气后扎紧,倒提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内,置于所需部位。
高热降温置于前额、头顶部、体表大血管处如腋下、腹股沟;扁桃体摘除术后可置于颈前颌下以预防出血。
冷热疗法教案模板冷热疗法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冷热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2. 学习正确使用冷热疗法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运用冷热疗法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冷热疗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温水袋、冰袋、毛巾等实物材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身体受伤或不适时常用的方法,如按摩、吃药等。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冷热疗法吗?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Step 2:讲解冷热疗法的原理和作用1. 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冷热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2. 用生动的例子解释冷热疗法对身体的影响,如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减少肿胀,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等。
Step 3:示范正确使用冷热疗法的方法和技巧1. 展示温水袋、冰袋、毛巾等实物材料,向学生演示正确使用冷热疗法的方法和技巧。
2. 强调使用冷热疗法时的注意事项,如温度适宜、时间控制等。
Step 4: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冷热疗法的使用场景和方法。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场景,设计一个使用冷热疗法的情景剧,并进行表演。
Step 5: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总结冷热疗法的原理、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冷热疗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判断使用冷热疗法的时机。
Step 6: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冷热疗法的小记述,包括自己的体会和对冷热疗法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邀请医生或保健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冷热疗法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医疗机构,观察和了解医生如何应用冷热疗法。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冷热疗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冷热疗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物材料和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运用冷热疗法的意识和态度,提醒他们在使用冷热疗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实验报告冷热疗法实验报告:冷热疗法引言:冷热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和疼痛症状。
冷疗和热疗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影响组织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炎症等症状。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冷热疗法对血液循环和疼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样本:使用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范围在20-30岁之间,性别相对均衡。
2. 实验分组:随机分为冷疗组、热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7人。
3. 实验操作:- 冷疗组:将膝盖放入冰水中浸泡5分钟。
- 热疗组:将膝盖放入温水中浸泡5分钟。
- 对照组:膝盖不进行任何处理。
4. 测量参数:在浸泡前和浸泡后,测量参与者的膝关节周围的温度、心率和血压。
此外,参与者还需要填写疼痛评分表以评估疼痛程度。
结果:1. 温度测量:冷疗组的膝关节温度显著降低,热疗组的膝关节温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2. 心率和血压:冷疗组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降低,热疗组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3. 疼痛评分:冷疗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热疗组的疼痛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冷热疗法可以显著改变膝关节的温度、心率、血压和疼痛评分。
冷疗可以降低膝关节的温度,从而收缩血管,减少血流量,降低心率和血压。
热疗可以增加膝关节的温度,从而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心率和血压。
这些效应可能来源于冷热疗法对神经末梢的刺激,触发神经反应,进而影响血管舒张和收缩。
冷热疗法对疼痛的改善可能与其影响疼痛信号传递有关。
冷疗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和肌肉痉挛来缓解疼痛感觉。
热疗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产生舒适感来减轻疼痛。
这些机制可能与冷热疗法对神经末梢的直接刺激有关。
此外,温度变化可能还会激活身体的自身调节机制。
冷疗可以刺激体表的冷感受器,从而触发体温调节反应,增加代谢率以产生热量。
热疗可以刺激体表的热感受器,从而触发体温调节反应,通过出汗来散热。
教案:冷热疗法教学教学目标•了解冷热疗法的原理和作用;•掌握冷热疗法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冷热疗法的定义和原理–介绍冷热疗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冷热疗法对身体的作用机制。
2.冷热疗法的分类和适应症–分析冷热疗法的不同分类和适用范围;–解释冷热疗法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中的应用。
3.冷热疗法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冷热疗法的具体使用方法;–强调冷热疗法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
4.冷热疗法的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冷热疗法实践操作;–观察和分析实践操作对身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冷热疗法的定义、原理、分类和使用方法。
2.示范演示:老师现场演示冷热疗法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冷热疗法的实践操作,互相观察和分析实践效果。
4.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经验。
教学评价方式1.实践操作评价:根据学生实践操作的效果和操作规范进行评价。
2.讨论参与评价: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进行评价。
3.提问回答评价:根据学生对于冷热疗法相关问题的回答质量和准确度进行评价。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授课讲解、示范演示、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增强了对冷热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较为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过程中,我在授课讲解环节过于依赖PPT,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下次教学中,我应该减少PPT的使用,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提问。
其次,在实践操作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实践时间较短,没有完全体验到冷热疗法的效果。
下次教学中,我可以提前安排更充裕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冷热疗法的作用。
最后,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较低,没有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次教学中,我可以提前布置一些思考题,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交流,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第九章冷、热疗法【学习目标】第九章冷、热疗法【学习目标】1.理解热疗的作用和禁忌,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和使用热疗技术2.理解冷疗的作用和禁忌,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和使用冷疗技术3.学习中要求态度认真,理解、关心病人【内容精要】一、概述(一)冷热疗法的效应:生理效应、继发效应。
(二)冷热疗法的护理评估1.病人身体评估。
2.病人心理社会评估。
(三)冷热疗法的作用1.冷热疗法的作用:(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2)控制炎症扩散(3)减轻痛苦(4)降低体温2.热疗法的作用:(1)促进炎症消退(2)解除疼痛(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4)保暖(四)应用冷热疗法的禁忌1.冷疗法的禁忌:(1)循环障碍(2)组织损伤、破裂(3)水肿部位(4)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5)冷过敏者(6)禁忌部位2.热疗法的禁忌:(1)软组织损伤、挫伤早期(2)未经确诊的急性腹痛(3)鼻周围三角区感染(4)脏器出血(5)恶性肿瘤(6)金属移植物【实践要求】一、教师示教热水袋热敷法、红外线照射法、鹅颈灯照射法.湿热敷法、热水坐浴法、冰袋使用法和乙醇拭浴法。
在操作中强调全面评估病人,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二、学生练习冷、热疗的有关操作,要求学会熟练使用热水袋热敷法、热水坐浴法红外线照射法、冰袋使用法和乙醇拭浴法。
操作中要求严关心病人,注意安全。
【目标检测】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为病人作热敷时,如果有伤口应注意A.首先打开伤口敷料B.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C.水温不超过50℃D.敷后伤口要清洁E.用纱布敷盖固定2.病人使用冰槽,体温低于30℃,可能导致A.意识不清B.心房、心室纤颤C.组织水肿D.呼吸困难E.血压过低3.炎症早期用热的主要目的是A.使血管扩张充血B.降低神经兴奋性C.解除肌肉痉挛D.促进渗出物吸收E.溶解坏死组织4.乙醇擦浴降温法,常用乙醇的浓度为A.10%~20%B.25%~30%C.30%~50%D.60%~70%E.75%~80%5.可用热敷的病人是A.胃出血B.金属移植物C.术后尿潴留D.踝关节扭伤早期E.痛6.湿热敷的操作方法有错的一项是A.热敷部位下面铺橡皮单及治疗巾B.患者皮肤涂70%乙醇防烫伤C.用敷钳拧干敷布,以不滴水为度D.手腕掌侧测试敷布温度后放患处E.每3~5分钟敷布一次7.冰槽降温时错误做法是A.颈后部与冰槽接触处应垫海绵B.两耳用脱脂棉花塞住C.两眼用纱布覆盖D.使头部置于冰槽中E.测肛温观察体温情况8.乙醇拭浴的正确方法是A.头部先放冰袋,足部放热水袋B.擦拭时用力揉搓,按摩局部C.腹部、足心擦的时间延长D.病人发生寒战时应减慢速度E.拭浴后2小时测体温9.黄先生,28岁,高温作业8小时出现胸闷、口渴、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38.6℃,脉细弱、血压86/50mmHg。
第九章冷、热疗法【学习目标】
第九章冷、热疗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热疗的作用和禁忌,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和使用热疗技术2.理解冷疗的作用和禁忌,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和使用冷疗技术3.学习中要求态度认真,理解、关心病人
【内容精要】
一、概述
(一)冷热疗法的效应:生理效应、继发效应。
(二)冷热疗法的护理评估
1.病人身体评估。
2.病人心理社会评估。
(三)冷热疗法的作用
1.冷热疗法的作用: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2)控制炎症扩散
(3)减轻痛苦(4)降低体温
2.热疗法的作用:(1)促进炎症消退(2)解除疼痛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4)保暖
(四)应用冷热疗法的禁忌
1.冷疗法的禁忌:
(1)循环障碍(2)组织损伤、破裂(3)水肿部位
(4)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5)冷过敏者(6)禁忌部位
2.热疗法的禁忌:
(1)软组织损伤、挫伤早期(2)未经确诊的急性腹痛(3)鼻周围三角区感染
(4)脏器出血(5)恶性肿瘤(6)金属移植物
【实践要求】
一、教师示教热水袋热敷法、红外线照射法、鹅颈灯照射法.湿热敷法、热水坐浴法、冰袋使用法和乙醇拭浴法。
在操作中强调全面评估病人,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二、学生练习冷、热疗的有关操作,要求学会熟练使用热水袋热敷法、热水坐浴法红外线照射法、冰袋使用法和乙醇拭浴法。
操作中要求严关心病人,注意安全。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为病人作热敷时,如果有伤口应注意
A.首先打开伤口敷料
B.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C.水温不超过50℃
D.敷后伤口要清洁
E.用纱布敷盖固定
2.病人使用冰槽,体温低于30℃,可能导致A.意识不清
B.心房、心室纤颤
C.组织水肿
D.呼吸困难
E.血压过低
3.炎症早期用热的主要目的是
A.使血管扩张充血
B.降低神经兴奋性
C.解除肌肉痉挛
D.促进渗出物吸收
E.溶解坏死组织
4.乙醇擦浴降温法,常用乙醇的浓度为A.10%~20%
B.25%~30%
C.30%~50%
D.60%~70%
E.75%~80%
5.可用热敷的病人是
A.胃出血
B.金属移植物
C.术后尿潴留
D.踝关节扭伤早期
E.痛
6.湿热敷的操作方法有错的一项是A.热敷部位下面铺橡皮单及治疗巾B.患者皮肤涂70%乙醇防烫伤C.用敷钳拧干敷布,以不滴水为度D.手腕掌侧测试敷布温度后放患处E.每3~5分钟敷布一次
7.冰槽降温时错误做法是
A.颈后部与冰槽接触处应垫海绵B.两耳用脱脂棉花塞住
C.两眼用纱布覆盖
D.使头部置于冰槽中
E.测肛温观察体温情况
8.乙醇拭浴的正确方法是
A.
头部先放冰袋,足部放热水袋
B.擦拭时用力揉搓,按摩局部
C.腹部、足心擦的时间延长
D.病人发生寒战时应减慢速度
E.拭浴后2小时测体温
9.黄先生,28岁,高温作业8小时出现胸闷、口渴、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38.6℃,脉细弱、血压86/50mmHg。
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立即搬至阴凉通风处
B.口服含盐饮料
C.取平卧位
D.建立静脉通路
E.头部置冰袋,四肢冰水敷擦
10.乙醇拭浴时,热水袋放置足底的作用
A.保暖
B.防止体温骤降
C.促进散热
D.防止病人虚脱
E.预防发生心律不齐
11.关于热疗能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降低细胞活力和细胞的代谢
B.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消散
C.改善局部血循环,有助于坏死清除
D.热疗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差愈大,热疗效应愈强
E.热效应与热敷时间成正比
12.王先生,40岁,发热待查人院,高热39.8~40.0度,神清。
护士为其乙醇拭浴,错误的做法是
A.冰袋置头部,热水袋置足底
B.以拍拭方式进行,血管丰富处适当延长
C.出现寒战,加速拭浴速度
D.禁拭后项、胸前区、腹部、足底
E.拭浴结束取出热水袋
13.昏迷病人用热水袋,水温不可超过50℃的原因是
A.皮肤松弛,抵抗力减弱
B.血管反应敏感
C.可使昏迷加重
D.局部感觉迟钝或消失
E.对热特别敏感
14.下列可以使用60-70℃的热水袋的病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