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谏》)3.得以能够。
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
【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出师表》)F10.非…而何不是…又是什么呢“非诸侯而何”: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子路……侍坐》)H11.何乃为什么竟。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
(《庄暴见孟子》)3、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
(《非攻》)4、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6、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亡〕失。
,出则不知其所往。
(《报任安书》)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7、有……者译为“有个……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9、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0、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12、庸……乎译为“哪管……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其……邪译为“难道……吗”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14、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5、……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1. “不亦……乎”:表反问。
相当于“不是……吗”。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何……之有”:表反问。
相当于“有什么……”。
例句:宋何罪之有?3. “如……何”:表反问。
相当于“对……怎么办”。
例句:如太行王屋何?4. “奈……何”:表反问。
相当于“把……怎么办”。
例句: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5. “若……何”:表反问。
相当于“对……怎么办”。
例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6. “得无……乎”:表揣测。
相当于“该不会……吧”。
例句: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 “无乃……乎”:表揣测。
相当于“恐怕……吧”。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8. “庶几……乎”:表揣测。
相当于“或许……吧”。
例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庶几载覆舟。
9. “与其……孰若”:表选择。
相当于“与其……不如”。
例句: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10. “与其……岂若”:表选择。
相当于“与其……不如”。
例句:与其饿冻,何宁乞食。
11. “乃……耳”:表肯定。
相当于“是……的”。
例句:以为能信诸侯矣,暴绝之事乃起耳。
12. “孰与……”:表比较选择。
相当于“与……相比,哪个更(怎么样)”。
例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3. “独……耶”:表反问。
相当于“难道……吗”。
例句:独不怜公子之姊耶?14. “唯(惟)……之”:表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唯余马首是瞻。
15. “之谓也”:表总结。
相当于“说的就是……啊”。
例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一、介绍句式1. 介绍句式一: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对自然界的美景充满了向往之情。
例句:自古以来,人们对大自然中的瀑布奇观就有着极大的向往之情。
2. 介绍句式二: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例句: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美景的赞美之情。
3. 介绍句式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景色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
例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画的欣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
4. 介绍句式四: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诗词来描绘自然界的美景,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
例句: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诗词来描绘秋天的美景,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
5. 介绍句式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例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夏天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描写句式1. 描写句式一:天空中的白云如同一朵朵棉花糖,飘浮在碧蓝的天空中。
例句:天空中的白云如同一朵朵棉花糖,飘浮在碧蓝的天空中。
2. 描写句式二:春天的花朵绽放在大地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例句:春天的花朵绽放在大地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3. 描写句式三:秋天的枫叶如火焰一般,燃烧着大地,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例句:秋天的枫叶如火焰一般,燃烧着大地,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4. 描写句式四:冬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被子。
例句:冬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被子。
5. 描写句式五:大海的波涛汹涌,如同一群奔腾的白骏马,迎面而来。
例句:大海的波涛汹涌,如同一群奔腾的白骏马,迎面而来。
三、赞美句式1. 赞美句式一:这片美丽的土地,真是人间仙境啊!例句:这片美丽的土地,真是人间仙境啊!2. 赞美句式二:这里的景色美得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例句:这里的景色美得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3. 赞美句式三:这个地方宛如人间仙境,美得让人陶醉其中。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宾结构:
例句:吾欲食饭。
(我想要吃饭。
)
2. 主谓宾补结构:
例句:汝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 主谓状结构:
例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实践,这不是很快乐吗?)
4. 主谓双宾结构:
例句:吾赠汝书。
(我送给你一本书。
)
5. 主谓宾宾补结构:
例句:吾赐汝金币。
(我给你金币。
)
6. 主谓宾定结构:
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没有好种子吗?)
7. 主谓宾宾状结构:
例句:夫子示之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示之说:在贫穷时,要专心做好自己;在达到成功时,要兼顾天下。
)
8. 主谓宾宾补状结构:
例句:晏子使楚恶衣粝食者知吾之贵也。
(晏子通过使楚国的穷人了解到我的贵重。
)
9. 主系表结构:
例句:吾乃曲江大将军也。
(我乃是曲江大将军。
)
10. 主谓表结构:
例句:吾皇帝是明天子也。
(我皇帝是明朝的天子。
固定句式文言文例句
1. 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释:……是……的意思。
2. 固定句式:不亦……乎。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解释:不也是很……吗?
3. 固定句式:以……为。
例句:先即制,后retaliating。
(《左传》)
解释:把……作为。
4. 固定句式:与其……孰若。
例句:与其临渊羡鱼,孰若退而结网?(《淮南子》)解释:与其……,不如……
5. 固定句式:……非……则。
例句:非得劲儿,则不能自好。
(《史记》)
解释:如果不是……,就……。
6. 固定句式:所+动词。
例句: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
解释:“所”字加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行为的结果。
7. 固定句式:无以。
例句:吾不能无睹矣。
(《孟子》)
解释:没有什么用来……。
8. 固定句式:有以。
例句:臣今日得与将军相见,有以知将军之非窃器者也。
(《三国演义》)解释:有用来……。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一、表疑问 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例: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所……的是什么 例: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 例: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 例: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表示反问 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11.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非……欤:……不是……吗 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17.顾……哉:难道……吗 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 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三、表示感叹 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 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 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荀林父侍奉国君,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实为国家的栋梁之臣,怎能为一时失职而杀他!“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史记·张释之列传》)——“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何如…… ……孰若…… ……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现在的越国是心腹大患,但大王不先讨伐越国而去讨伐齐国,不就是错了嘛!2、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我有车但是如果别人都不敢来借,那我还要车干什么呢?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何……之有可译为:“有……呢?”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固定句式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例: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例: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 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一、表示疑问:1、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3、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忆的是什么?)5、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①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或“与……相比,谁更……”)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如果替人家耕种,怎么能富贵呢?)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义怎么能废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像这样寻找剑,不是也太糊涂了么?)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是三闾大夫吗?)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难道不如蜀地的僧人吗?)10.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怎么这样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一、叙述事件或经历的句式1. 某日,我行至一处山巅,忽见远处烟雾袅袅,心生好奇。
2. 有一天,我来到一座古老的庙宇,闻到一股清香。
3. 前几年,我曾到过一个小岛,那里景色美不胜收。
4. 昨晚,我在梦中遇见了一个神秘的人,他告诉我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5. 年初,我参加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亲眼见到了壮丽的风景。
二、描述自然景观的句式1. 山岳巍峨,苍松翠柏覆盖其间,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 江水潺潺,微风拂面,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3. 晨曦初露,朝霞如火,染红了整片天空。
4. 春风吹过,万物复苏,花开满园,香气扑鼻。
5. 秋天来临,枫叶红透,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三、表达情感的句式1. 我在那一刻被深深地打动,泪水涌上了眼眶。
2. 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3. 面对困难,我从未放弃过,始终坚持着,直到最后取得了成功。
4. 在别离的那一刻,我感到心如刀割,难以割舍。
5. 我为他的勇气和坚韧不拔所感动,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四、描述人物特征的句式1. 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智慧。
2. 她的微笑温暖而真诚,给人一种宽慰和安慰。
3. 他的言谈举止充满了风度和气派,给人一种高贵和优雅的感觉。
4.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
5.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人钦佩,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五、总结或阐述观点的句式1.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抱怨和埋怨。
2.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应该努力去实现它们。
4. 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轻易放弃。
5.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六、描写动物或植物的句式1.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跳跃飞舞,欢快地歌唱着。
2. 花木繁茂,花朵绽放,散发出阵阵芬芳。
3.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采集着花粉和蜜。
4. 那只小狗对主人摇晃着尾巴,表示它的忠诚和喜悦。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
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
(《庄暴见孟子》)
3、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
(《非攻》)
4、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
6、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
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亡〕失。
,出则不知其所往。
(《报任安书》)
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7、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9、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0、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1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12、庸……乎译为“哪管……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其……邪译为“难道……吗”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4、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
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5、……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例2、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3、其李将军之谓乎?
16、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7、(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9、与其……孰若……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20、……,抑……译为“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例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21、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2、安能、何能、何得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例3、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
23.“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例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哭什么呢?”
例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鱼和肉,还辞谢什么呢?
24. “岂……耶”“岂……乎”“独……哉”,可译为“难道……吗”。
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独畏廉将军哉。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5.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此唯师心自用耳。
(《问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矣。
顾未有路耳。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直好世俗之乐耳。
(《孟子见梁襄王》)
26.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8.“今”、“诚……则……”,译为:如果如果…那么(就)…
例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例2. ①今有人于此。
——《墨子·公输》
②今王鼓乐。
——《孟子·梁惠王下》
③今括一旦为将。
——汉·刘向《列女传》
29、乌〈副〉
1. [指原因或理由] 怎么;[指可能或似乎可能的原因] 怎么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乌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