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发展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2.50 MB
- 文档页数:23
今日,武汉举办第三届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交通专家将为大城市交通拥堵把脉开方。
武汉市发改改革委员会主任郭胜伟,在会议现场畅谈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现场动态——郭胜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下午好,我代表市发改委给大家做报告,我们结合武汉市发展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作为研究来说,有些东西没有对外,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分为三个方面:一、武汉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二、武汉发展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武汉交通“十二五”发展目标及未来展望。
一、武汉交通发展历史与现状。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这是武汉的交通图(PPT对照讲解),武汉是大江、长江和汉江,有大量的湖泊,大量的水面积把这个城市隔绝开来,所有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些地理特点进行设计的。
总面积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0万,未来“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常住人口是1040万,但根据北京发达城市走过的历史来看,往往人口规划赶不上经济变化,比如说原来设计1500万,提前五年就达到了,人口规划有时滞后于经济发展。
武汉在全国的交通位置,武汉地处华中腹地,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
国务院给武汉市定位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目前几个直辖市都是中心城市,目前中部地区还没有一个城市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昨天阮市长在人大报告中,努力建设中心城市,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气概。
一个城市兴衰往往与交通有紧密的关系,交通越发达,城市就越兴盛。
古代在明清时,武汉就是四大名城之一。
“十里帆墙依市力,万家灯火彻夜明”正说明了当时的兴旺。
在2 0历史初的时候,仅次于上海,是第二大城市,被西方称之为“东方芝加哥”。
民国时期的一些图象,有些是照片,可以看出武汉是非常繁荣的,运输工具主要是船运,船运对武汉市影响非常大,这是城市兴旺的表现。
交通与城市发展非常有规律,水运发达,交通发达,城市就兴旺。
武汉的兴旺从二十世纪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的水运包括铁路运输,到了一个峰值之后,慢慢地有一个降温的过程和减速的过程。
武汉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武汉市交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拥有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并逐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覆盖。
本文将对武汉交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首先,我们将对武汉交通发展的现状进行梳理。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首府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发达的水运网络。
长江、汉江和东湖通过城市,为武汉提供了良好的水路交通条件。
同时,武汉还拥有完善的道路和桥梁网络,连接着不同区域和城市。
此外,武汉还拥有四个民用机场,为国内外的航空交通提供了便利。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覆盖了市区和周边地区。
目前,武汉交通发展的重点是提升交通网络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政府致力于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推动交通的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例如,武汉市正在逐步推行电动公交车和新能源汽车,并建设充电桩网络,以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此外,武汉还加大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和运营线路。
对于未来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发展方向。
首先,武汉将继续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争取实现全市轨道交通的无缝接驳。
这将进一步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减少私家车和公共汽车的拥堵程度。
其次,武汉将进一步推行交通智能化,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交通管理和调度的效率。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武汉将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和调控,提供更快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另外,武汉还将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交通连接,进一步拓展交通网络的辐射范围。
随着中部地区的经济腾飞,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枢纽城市,承担更多的交通流量和运输任务。
这将促进武汉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枢纽网,提升中部地区的发展实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挑战。
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建设过程往往伴随着交通拥堵和施工噪音等问题。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试验线 规划及设计 1.项目概述随着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全面推进,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示范区人口、岗位及交通出行必将出现大幅提升状况,现有平衡状态将很快被打破,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合理的交通体系,引导和支撑示范区的发展势在必行。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型公交体系实施性规划》中明确了示范区建设中运能公交系统的必要性,并规划了由9 条线路组成的中运能公共交通系统,总里程达168km,其中包含8 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图1 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图在2014 年1 月召开的示范区常务会上,明确了将有轨电车T1 线和T2 线作为示范线,要求尽快开展相关规划与设计方案的研究工作,尽早推动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
受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院作为主体单位,联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有轨电车方案的研究工作。
2. 规划方案2.1线路方案 有轨电车试验线T1 线和T2 线体现了服务功能多元化的原则,沿线覆盖了特色欧洲风貌区、现代都市展示区、绿色休闲风情区、科技研发产业区、体育健康活力区和金融服务商业区等区内典型特色区域,在规划理念、交通功能方面各有特点。
T1线为南北走向,秉承DOT理念,布设于建成区,满足现状出行需求,改善公交出行条件。
全长约16km,设站22座,平均站距750m。
沿关山大道—珞瑜路—珞雄路—步行街北路—关山大道—三环线—光谷一路—光谷大道布设。
能够实现与轨道交通2号线、11 号线、BRT线、有轨电车T3线及T4线的一体化衔接。
T2线为东西走向,秉承TOD理念,将西部建成区与东部拓展区相连接,支撑主轴东拓。
全长约20km,设站25座,平均站距约816米。
起于汤逊湖城铁站,沿天恒路—大学园路—三环线—武黄高速—神墩五路—光谷七路—九峰一路布设,止于珊瑚北路九峰一路路口。
能够与汤逊湖城铁站、轨道交通2号线及11号线、有轨电车T3线、T4线及T5线一体化衔接。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一、项目概述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1、交通总体目标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1)国际枢纽城市:以航空港和内陆港“双港齐飞”为核心,全面提升“空、铁、水、公”枢纽功能,强化多式联运,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规划变得至关重要。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正在努力提升其交通枢纽的功能和效率。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就是一个关键的举措,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武汉西火车站的地理位置。
位于武汉市青山区,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交通便捷,周边有多条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相连,为市民和来往的旅客提供了便利。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扩建火车站的车站大楼,增加候车大厅和售票处的面积,以便更好地服务乘客,缓解客流压力。
此外,新规划方案还包括建设更多的乘车位和停车场,为自驾出行的乘客提供便利。
为了提高站内的出行效率,规划方案还考虑了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改进。
例如,在火车站周边修建快速出行通道,确保进出火车站的交通畅通。
此外,规划方案还计划建设更多便利设施,如电梯和自动扶梯,以帮助乘客顺利进出火车站。
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还特别关注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方案提倡出行方式的多样性。
例如,规划方案中计划修建自行车道和骑行停车设施,鼓励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此外,规划方案还考虑到了绿化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在站内和周边规划了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和休息场所。
除了方便出行,规划方案还注重提升乘客的体验。
在车站内部,规划方案考虑到了不同需求群体的特点,设计了更多的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友好设施,如无障碍通道和专门的便利设施。
此外,规划方案还计划在站内提供更多的商业、餐饮和休闲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最后,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还考虑了未来的发展需求。
规划方案中提出了预留土地的概念,为未来可能的扩建和改造留出了空间和条件。
这种前瞻性的规划将确保火车站能够灵活应对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总而言之,武汉西火车站规划方案旨在提高火车站的功能和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15•【字号】鄂政发〔2021〕22号•【施行日期】2021.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10月15日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二)主要问题二、形势要求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思路(四)发展目标四、规划布局五、重点任务(一)立足大交通,当好区域发展先行官(二)畅通大通道,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三)完善大网络,强化综合交通硬联通(四)构建大枢纽,打造九省通衢新优势(五)发展大运输,畅通高效流通双循环(六)促进大融合,催生交通行业新业态(七)建设大平台,培育交通发展新动能(八)强化大安全,筑牢交通运输生命线(九)共抓大保护,谱写绿色交通新篇章(十)推进大改革,加快交通治理现代化六、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协调(二)强化资金保障(三)强化政策引导(四)强化规划执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
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湖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落实的客观要求。
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64亿元,是“十二五”的1.3倍,在全省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武汉交通枢纽三年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完善武汉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武汉市制定了交通枢纽三年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在未来三年内,武汉市将新建多条地铁线路,包括连接城市主要交通枢纽的线路,以及连接市区与郊区的线路。
同时,对现有地铁线路进行扩建和改造,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这将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其次,我们将加强公交系统建设。
在三年内,武汉市将新增多条公交线路,覆盖城市各个主要区域,提高公交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推广智能公交系统,提高公交运输的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此外,我们还将优化道路交通布局。
在未来三年内,武汉市将进行道路交通网络的优化规划,包括提升主干道路的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拥堵点、加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措施,以提高道路交通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将加强交通枢纽建设。
在三年内,武汉市将建设多个交
通枢纽,包括地铁站、公交换乘站、停车场等,提高交通枢纽的服
务水平和便利性,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最后,我们将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
在未来三年内,武汉市将加强
交通信息化建设,包括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推广交通App应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查询服务等,为市民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
交通出行服务。
综上所述,武汉交通枢纽三年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
力和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为打造现
代化、智慧化的交通枢纽而努力奋斗。
武汉规划部分公布2013-2049版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两个初步方案,2013年8月28日两套方案亮相市民之家。
之樊仲川亿创作(这是最新版,内含两幅高清原图,下载另存桌面即可)《武汉2049年远景战略发展规划》【初步方案一】【初步方案二】轨道线网方案一技术指标表线路名称起点止点线路长度(km)基本网1号线径河汉口北 402号线金银潭佛祖岭 373号线文岭三金潭 324号线新汉阳火车站武汉火车站 365号线青山郑店 466号线体育中心吴家山 457号线前川、机场纸坊 858号线盘龙城大桥新区 43机场线金银潭天河机场 209号线磨山左岭 3910号线常福阳逻 7811号线蔡甸葛店 7012号线武汉火车站武汉火车站 57 13号线金银潭左岭 5614号线走马岭后湖 4315号线武汉火车站阳逻北 2916号线径河龙泉山 6817号线径河豹澥 5718号线阳逻邾城 2619号线阳逻双柳 1620号线青菱金口 2221号线国博中心纱帽 36合计 981为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开始第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规划到2049年,建成“一环串三镇,十射联新城”的轨道交通。
昨日,两套方案在市民之家亮相,广征民意。
■ 深远意义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第三次修编规划到2049年近年来,武汉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求进一步强化主城区城市功能,实施“三镇三城”发展战略,全面构建“1+6”城市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
在此布景下,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交委、地铁集团等部分,开展了第三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根据《武汉2049年远景战略发展规划》,到2049年,武汉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1150万-1200万,到2030年将达到1300万-1400万,到2049年将达到1600万-1800万。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22.02.15•【字号】鄂交发〔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湖北省高速公路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二)主要问题二、形势要求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一)推进路网优化扩容(二)提升养护管理效能(三)改善运行服务质量(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五)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六)增强行业治理能力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加强衔接对接(三)加强资金保障(四)加强跟踪评估高速公路作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和公众的重要载体,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高速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1899亿元,是规划投资目标的1.27倍,为全省“六稳”“六保”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深、枣潜等高速公路通道建成通车,武汉城市圈环线和武汉市四环线成功“画圆”,青山、石首等9座世界级长江桥梁相继建成,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
截至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230公里,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6个,基本形成对外与周边省市便捷连接,对内中心城市快速直达、县市联通的高速公路网络。
运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累计投入高速公路养护资金10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PQI均值保持在92以上。
转] 武汉市7条地铁最新规划、竣工时间及商业价值 [图片]武汉市的7条地铁线线路分布地铁2号线站点走向分布图地铁3号线站点走向分布图地铁4号线站点走向分布图图为:《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去年年底评估通过。
根据规划,到2017年,武汉将建设7条轨道线,轨道交通建设总规模将达到215.3公里,其中新增项目总长142.6公里。
武汉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辅以其他交通方式的大交通格局初现。
城市轨道交通(RailTransit)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被誉为城市发展的引擎。
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且其积极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
而另一方面,地铁沿线房地产的开发,也有助于地铁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以及地铁客流量的提高。
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光本指出,大规模发展轨道交通将给城市带来巨大变化,开发企业应当调整思路,与未来的轨道交通相适应。
住宅:价值提升从各大城市修建地铁前后的房价浮动来看,轨道交通的兴建对于住宅物业的价值有相当大的提升作用。
北京是全国较早开展地铁建设的城市。
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半个月,沿线住宅价格暴涨2367元/平米;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前一个季度周边二手房销售价格上涨20%,月租金增幅在23%-25%,而10号线在建设的两年期间,周边物业价格平均上涨一倍多,成为名副其实的“增值黄金线”。
香港也是开通地铁比较早的城市之一。
有关数据显示,在香港,地铁沿线物业通过地铁带来的升值在30%到60%,其二手房的升值空间几年来甚至达到了300%。
专家强调,从香港多年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正是香港地铁给周边物业带来了价值保证。
在上海,地铁沿线的楼市也呈现出强势上升的趋势。
例如靠近浦东龙阳路地铁站的万邦都市花园,两年内从开盘时5000元/平米迅速涨到1,2000元/平米。
但决定房地产的价值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交通条件外,还有市场、政策、规划水平、周边环境和配套水平等。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2049年)线网总长约1100公里,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与土地集约开发相协调,多元复合、衔接高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实现“60/60客运目标”,即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2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三期(武昌段首开段、新汉阳火车站段和葛店段)、7号线北延线、16号线、19号线、新港线项目,总长198.4公里,其中:地铁项目4个(含延伸线)、总长81.7公里;市域快线项目4个、总长116.7公里。
到2024年,形成14条线路运营、总长606公里的轨道网。
12号线工程自武昌火车站至武昌火车站(环线),线路长59.9公里,设车站37座,投资583.8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6号线二期工程自金银湖至富民南路,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5座,投资45.5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8号线三期工程自野芷湖至黄家湖,线路长4.9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25.9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11号线三期工程分为三段实施,其中武昌段首开段自武昌火车站至白沙洲,线路长4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79.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新汉阳火车站段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2.2公里,设车站2座,投资39.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葛店段自左岭至葛店南,线路长3.7公里,设车站1座,投资16.2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7号线北延线工程(前川线)自马池路至黄陂广场,线路长33.6公里,设车站9座,投资175.5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工程自国博中心至周家河,线路长32.3公里,设车站12座,投资154.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9号线工程自武汉火车站至高新二路,线路长20.6公里,设车站6座,投资171.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武汉未来4环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市的建设项目日渐增多,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通也变得越来越拥堵。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武汉市提出了未来4环规划方案。
1. 规划背景武汉市作为中心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也不断扩大。
当前,武汉市现有的城市道路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武汉市规划了未来4环快速路。
2. 未来4环规划概述未来4环规划,是指在现有城市道路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条环形快速路,将武汉市划分为内环、二环、三环和四环四个区域,为城市交通分流和扩容提供新的通道。
其中,内环、二环和三环已经陆续建成,现在武汉市正在加快推进四环的建设。
3. 四环规划方案四环快速路,根据设计方案,全长约74公里,是一条作用于191平方公里的城市快速路。
项目全线东起江夏区、风凰山,西至硚口区、大智路黄家湖出入口,南起江夏区、柴湖,北至青山区、杨洲。
其中,金银湖立交改扩建、生物城立交改建等几个节点较为关键。
四环分为南北两条主路:西三环至生物城段是南线,总长46公里;风凰山至黄家湖段是北线,总长28公里。
四环南线沿江而建,大部分为立交桥、高架桥。
双向12车道,可根据车流情况进行调度。
四环北线路段大致分为三段:风凰山至彭家湾口、彭家湾口至陈家湾口、陈家湾口至黄家湖。
其中,风凰山至彭家湾口为双向八车道,彭家湾口至黄家湖为双向十车道。
4. 项目启动时间和建设周期四环快速路自规划至启动共历时七年。
2015年,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武汉市城市快速路网规划(2014-2020)》最终版,确定了未来4环的位置和路线。
2018年,武汉市确定四环快速路建设方案,并开始了前期工作。
四环建设周期预计为4年左右,2022年前后将建成通车。
5. 现阶段建设情况目前,四环南线已经建成通车,北线依然在建设之中。
北线东起风凰山,西至黄家湖。
四环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附件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一、线网规划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25条线路组成,总长约1045公里,设车站603座,其中换乘车站123座。
规划2020年,武汉市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62.5%,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到53%。
二、近期建设规划(一)基本原则以线网规划为基础,加密中心城区网络,扩大对外部新城组团的覆盖,改善交通状况,支持城市重点发展区域。
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力求近期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交通方式发展密切配合与衔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二)近期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南延工程,4号线西延工程,5号线,7号线南段,8号线二期工程,11号线东、西段,21号线。
到2021年,形成10条运营线路、总长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1号线延伸工程自金山大道至径河站,线路长4公里,设站2座,投资17.4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9~2020年。
2号线北延工程自宏图大道至天河机场站,线路长15公里,设站5座,投资75.9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8年。
南延工程自流芳至藏龙岛站,线路长7.8公里,设站5座,投资68.6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4号线西延工程自黄金口至新汉阳火车站,线路长4公里,设站2座,投资26.3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18年。
5号线自武汉火车站至青菱站,线路长31.9公里,设站27座,投资249.6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1年。
7号线南段自野芷湖至纸坊青龙山站,线路长14.2公里,设站7座,投资9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8号线二期工程自梨园至野芷湖站,线路长16.7公里,设站12座,投资137.7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8~2021年。
11号线东段自武昌火车站至左岭站,线路长32.1公里,设站20座,投资246.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