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5.27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不到位:我国食品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监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监管手段不够先进,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2.生产环节问题: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生产资质,生产设备不符合标准,原材料采购不规范,生产流程不规范等,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3.流通环节问题:食品流通环节中存在假冒伪劣、掺假掺杂等行为,导致食品质量不可靠。
4.消费者问题: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对食品质量要求低,导致食品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压力,从而出现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监管: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配备和监管手段,规范监管流程,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监管效果。
2.加强生产企业管理: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验收,规范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流程,提高食品质量。
3.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追溯体系,打击假冒伪劣和掺假掺杂行为,提高食品质量可靠性。
4.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要求,形成对食品企业的市场压力,促进食品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一)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监管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其次,监管标准不统一,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导致各地监管标准存在差异。
此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法律空白和漏洞。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忽视食品安全管理,甚至存在违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行为。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原料,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三)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只关注价格和口感,忽视食品安全。
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辨别真假食品的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2. 制定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统一监管尺度,提高监管效率。
3.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1.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
2. 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
3. 鼓励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诚信经营。
(三)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1.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2.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辨别真假食品的能力。
3. 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四、结论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而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不足、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和劣质原料、以及流通环节的管理不到位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治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 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不足。
一些农业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对农药、化肥等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导致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化肥超标问题严重。
2. 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和劣质原料。
为了提高产品的口感和颜色,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了非法添加剂,严重影响了食品质量和安全。
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劣质原料进行加工,同样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3. 流通环节管理不到位。
在食品流通环节,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为食品进行了过期销售和不合格产品销售等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防治对策:1. 加强监管和监督。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3.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震慑。
4. 建立健全全程追溯制度。
建立食品全程追溯体系,推行食品“源头管理”,通过科技手段追踪食品流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5. 提高技术和设备水平。
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平,减少使用非法添加剂的现象,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
6. 加强产业自律和行业协会组织。
食品行业应当积极组织自身力量,加强规范自律,形成行业共识,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在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生产加工环节和监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才能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就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加工环节标准不严格。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生产加工,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添加剂滥用。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食品的口感,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生产设备陈旧破损。
一些企业由于投资不足或者管理不善,导致生产设备陈旧破损,进而对食品质量产生影响。
是监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也与食品监管部门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措施不力。
有些地区的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措施不力,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
2. 监管部门贿赂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通过行贿等手段逃避监管,使得食品安全隐患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 食品监管部门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食品监管部门的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了监管工作的不到位,无法有效地监管食品安全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为了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1. 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严格把关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加大对标准的执行力度,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加大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打击力度。
严格禁止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行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保障食品的安全。
4. 提升监管部门的能力和素质。
加大对食品监管部门的投入,提升监管部门的能力和素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从农
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环节众多,涉及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假冒
伪劣等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有害物质或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层出
不穷。
同时,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
重要原因。
三、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
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让消费者学会甄别食品安全隐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加强科技支撑,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的创新,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关乎全局的重大工程。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建设一个食品安全、健康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放心食品,健康生活。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农药、化肥残留问题。
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程度较高,导致这些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地残留在农产品中。
2. 病菌污染问题。
由于生产加工环节中卫生条件不佳、操作不规范,以及运输、储存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食品容易被病菌污染。
3. 食品添加剂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颜色、保质期等方
面的效果,使用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4. 假冒伪劣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技术手段制造出假冒伪劣的食品,通过部
分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严格监管。
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
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2. 提升企业生产质量意识,加强市场监管。
提高企业生产质量意识,建立自我
检测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格和假冒伪劣的食品进行制止和处罚。
3. 加强科技支撑,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积极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
模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同时推动食品科技技术创新,提高食品生产水平。
4.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非常值得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相关建议。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过程缺乏规范、有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力度不够、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存在,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高食品安全监督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规范运作。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食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提高执行力度。
3.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传递。
4. 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辨别能力。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格、安全的食品。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上有经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立法,企业应按照规范化的生产流程生产食品,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一、中国食品安全现状1.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例如有毒有害食品事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频频曝光。
这些问题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不满,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安。
2. 盲目追求产能和利润在中国,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产能和利润,忽视了食品安全。
有些企业不遵守生产标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添加不明成分或者超过最大允许残留量的农药、激素等,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
3. 监管不力中国食品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有时甚至出现了监管不力的情况。
食品监管部门人手不足、技术不过关,导致监管失效,从而给食品生产企业以可乘之机。
4. 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虽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依然不够高。
很多人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如何辨别合格的食品也缺乏必要的知识,从而在食用过程中变得非常容易受到伤害。
二、改善食品安全的建议加大食品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监管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食品生产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建立健全多级监管、多部门合作的监管体系,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水平。
2.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制定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规范行为,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有效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3.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自律意识食品生产企业要提高自律意识,加强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食品生产标准,杜绝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添加不明成分等违法行为,提高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使人们更加懂得如何鉴别安全的食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 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食品检测技术人员,提高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吴仪副总理也说:“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工作是何等的重要。
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问题。
然而我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曝光的假冒伪劣食品,接二连三的食品中毒事件,却让人感到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它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那么,我国为什么接连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能否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呢?笔者就此问题试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在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系列食品犯罪案件中,无论是广州甲醇勾兑的假酒致人死亡,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四川彭州的毒泡菜,陈化粮事件或是龙口粉丝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这些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执法力度不够、检测手段落后、企业惟利是图、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等渲幸桓鲋饕蚴俏夜氖称钒踩⒎ㄓ肷缁岱⒄沟牟幌嗍视Γ贾率称钒踩商逑涤胧称钒踩问葡嗤呀冢饕硐衷冢?1、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滞后。
至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从全局出发保障食品安全综合性的母法-“食品安全法”来统一各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即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制定上不够协调和系统。
虽然中国已经制定了数百项与食品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但都分别授权特定职能部门实施。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综合监督的法律法规,造成几个部门分工有交叉和空白地带,容易引发多头执法,浪费行政资源。
同时又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无人监管的现象,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群众,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食品监管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并承担原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中国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不良事件层出不穷,且存在一定的严重后果。
尤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深思,需要大力整治和改进。
本文将就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为改善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1.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在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屡禮不鲜,比如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问题等。
这些事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加强食品监管”模式重要性不断被强调。
现实中的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层出不穷,说明现行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2.食品安全隐患仍然严重: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尽管监管力度有所加强,但一些不法分子仍然铤而走险。
少数食品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惜以次充好、掺杂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导致社会秩序的动摇。
3.食品监管体系存在漏洞:中国的食品监管体系存在许多漏洞。
监管责任不清,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不灵活等问题普遍存在。
一些监管机构内部也存在腐败问题,导致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中国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
4.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在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常常无从着手,维权难度大,维权成本高,这也使得一些食品企业敢于冒险违法。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直接根源在于监管不力、法律不严、追求利润等因素。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
建议1.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法规。
政府在监管食品安全方面必须要有不懈的努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监管手段上要有新的突破,加大对违法企业和个人的打击力度。
还要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确保监管部门的廉洁和公正。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1. 引言1.1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也频频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监管职责不清晰、协调不畅等问题,导致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难度加大。
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
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不顾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而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违法成本降低。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透明度。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管行为不透明等问题,导致监管效果打折扣。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一些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购买食品时只注重价格和口感,忽略了食品安全标准。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虽有一定改进,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改善和解决。
1.2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一、危害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或者食品受到细菌、病毒等污染,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肠胃疾病等健康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
二、影响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疑虑加剧,消费者的信任受损,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损害企业信誉。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企业产品质量受到质疑,企业信誉受损,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四、影响国家形象。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被外界关注和报道,影响国家形象和信誉,给国家在全球的发展和合作带来影响。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对消费者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也损害了企业信誉和国家形象。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建设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至关重要。
2. 正文2.1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是导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品卫生论文:中国食品卫生现状及发展1. 引言本文将讨论中国食品卫生的现状及发展。
食品卫生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中国现有的食品卫生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2. 中国食品卫生现状2.1 食品安全问题中国面临着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品污染、假冒伪劣产品和添加非法药物等。
这些问题威胁了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2 监管不到位中国的食品监管体系还存在不足,监管部门在执法和监督方面面临某些挑战。
这导致一些食品企业可以逃避规定,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2.3 缺乏公众意识一部分公众对食品卫生的意识不够,缺乏对食品选择和食品安全的认识。
这也导致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 中国食品卫生的发展方向3.1 加强监管力度中国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规定得到严格执行。
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提高监管部门的能力和效率。
3.2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公众对于食品选择和食品安全的知识普及,促使公众在购买食品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3.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研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中国食品卫生水平,并分享中国在食品卫生方面的经验。
4. 结论中国食品卫生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中国也有改进和发展的机会。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和加强国际合作是改进中国食品卫生的关键。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3篇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是,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爆出,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我国食品行业的规模众多、品类繁多,监管难度较大。
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在监管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54.92万家次,检验食品样品878.36万份,其中不合格样品4.03万份,不合格率为0.46%。
虽然不合格比率相对较低,但是检查不到位和食品流通环节不完善等原因都导致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食品添加剂过多过杂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调整食品口感、色泽、稳定性等性质。
但是,过多过杂的食品添加剂会引起人体不适,如人们常听到的食品“过甜、过咸、过辣、过硬、过软”等。
长期食用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食品谣言、欺诈等问题近年来,虚假食品宣传、食品欺诈等问题愈演愈烈。
特别是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伪造食品信息简单便捷、形式多样,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3.农药残留严重在我国,大量的农药被用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当中,农药残留问题会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而上医院的病人数量近30万,其中严重中毒的超过2500人。
三、我国食品安全的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加大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保障食品的生产、加工、商贸环节的安全性,防止恶意商家对食品进行欺诈行为。
2.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食品的生产、鉴定、检测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呼吁,关注食品安全,共建美好家园。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问题频发。
从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到地沟油、毒豆芽等,这些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1. 食品生产环节问题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安全。
如使用违禁添加剂、农药残留超标、滥用抗生素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2. 食品流通环节问题部分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监管漏洞,如批发市场、商超等,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采购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
3. 食品消费环节问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对食品质量、来源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受到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影响。
二、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身体伤害,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1. 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出现食物中毒、慢性病等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 影响社会稳定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 削弱国家形象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损害国家形象。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共建美好家园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们要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共建美好家园。
1. 政府层面(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确保食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环节的安全。
(3)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2. 企业层面(1)加强企业自律,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爱消费者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现状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升级,食品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中,更是如此。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而食品安全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1、食品污染频繁现象在现代食品生产过程中,屡屡发生食品污染事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除了传统的与环境和天然因素有关的问题,还存在着人们自身的破坏力,诸如农药、重金属、动物药残留和添加剂等问题。
2、食品真伪难辨一些商家往往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而伪造食品。
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判断这些食品的真伪程度,甚至人们连如何鉴别真假食品的基本技巧都不了解。
3、传统行业生产方式滞后一些传统食品生产厂家还停留在繁琐的手工制作阶段,而现代食品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自动化、工厂化的层面,有些传统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1、强化食品质量监管目前问题最突出的是食品质量监管的不足。
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定和准则,提高公众监管的透明度。
监管机构也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对生产不合格食品的厂家要予以适当的惩罚。
2、科技创新优化生产方式以科技为导向,生产食品的制作方式和流程应该更加智能化和环保。
生产厂家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减少环境恶化的危害,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提高产业自律意识食品生产过程中,与行业的自律意识是重要的元素之一。
食品生产厂家与商家,在利润与质量之间的抉择是需要重视的。
行业的自律意识对于消费者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三、总结总之,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繁琐而且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实现理性消费。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提高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信心。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就是一个重大的关乎国计民生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道德、诚信及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关乎我们的生活的质量,生命的延续,人类的未来。
在刚刚过去的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议》中说,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的放心。
将食品安全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和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的长期稳定埋下隐患.那么这节课我们对主要食品安全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及提出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1。
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南京冠生园将当年尚未销售出去的月饼从各地悄悄回收并冷冻储存。
到下一年中秋前再将陈馅从冷库中提出,经过剥皮、搅拌、炒制、冷藏这几道程序后,已发霉的陈馅重新进入第二年中秋月饼市场.2003年金华火腿的敌敌畏事件;金华地区部分企业用病死猪肉生产,并且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使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来浸泡猪腿。
2004年的大头娃娃事件;2004年春,媒体披露了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几百个婴儿因长期服用劣质奶粉,身体停止发育,变成了头大身小.2005年的苏丹红、孔雀石绿事件;2006年的陈化粮、毒猪油、红心鸭蛋安全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这是当年影响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直接催生了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诞生)。
而在《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中指出,2012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有1942起。
而到了2013年,广州药业维生素C银翘片被曝含有剧毒农药砷、汞的残留,费列罗巧克力惊奇出现活蛆吓坏顾客,焦点访谈曝出不明不白的白酒等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堪忧,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食品安全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尤其是随着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然而,现实中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屡屡发生,这主要是由于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各种环节不完善,未能对食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本篇文章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非常严峻。
在过去的几年中,包括国内外都发生了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比如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假酒,瘦肉精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恶性的事件。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计,农民所种植的农作物受到污染,影响了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链环节不完善:从种植到生产、到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很多,例如农药残留、合成成分、病菌污染等等,这些都可能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2. 缺乏有效法律监管:尽管现行的法律对食品生产、销售等方面有一定的监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监管力度非常弱,执法难度较大,导致许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3. 消费者认识欠缺:许多人认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无能为力,没有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所食用的食品不安全。
二、解决方案为了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
1.重视食品安全培训对于农民、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开展食品安全培训,促进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可以在从前端开始筛选产品的时候就判断出来。
2.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法规的制定,加强执法力度,对一些犯罪分子给予更加严厉的惩罚,让他们明白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惩罚。
3. 建立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管理,建立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公开透明食品安全数据,增加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促进食品安全的实现。
2023年中国食品安全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2023年中国食品安全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食品安全状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确保人民的饮食安全。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食品安全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监管机构的作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食品安全现状在我们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食品安全形势备受关注。
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监管,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1.1 食品安全隐患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食品添加剂过量、农药残留、虚假食品广告等问题。
这些隐患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引发公众的担忧。
1.2 食品安全事件过去几年中,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如有毒奶粉事件、塑化剂污染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事件不仅对消费者造成了伤害,也损害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声誉。
二、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来保障人民的健康和权益。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2.1 加强监管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
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2.2 提高监督能力监管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监督能力,包括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检测手段等。
只有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2.3 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安全宣传与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学校和社区的食品安全教育,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正确饮食观念。
三、监管机构的作用监管机构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作用:3.1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监管机构应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符合规范。
这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科研力量,并参考国际标准与经验。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1. 引言1.1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概述中国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诸多隐患,包括食品质量不达标、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等问题频发,给民众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往往导致社会恐慌,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感和消费意愿。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影响了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食品的信任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推动企业自律,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共同维护国民健康和国家形象。
【2000字】2. 正文2.1 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因素一、生产环节不规范:部分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采用劣质原料、添加禁用物质、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等不法行为,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增加。
二、流通环节管理不严格: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被污染、变质或掺假,如过期变质食品、非法添加物质的食品、掺假伪劣食品等,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三、监管部门监管不力:部分地方监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漏洞,一些违法企业得以逍遥法外。
四、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对于食品安全隐患缺乏防范意识,盲目追求价格低廉的食品,容易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五、食品产业链不完善:食品生产、流通、检验、监管等环节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技术手段,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和传播。
需加强食品产业链的监管和完善。
六、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有些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违规添加非食品成分等,致使食品质量产生问题,加剧了食品安全风险。
需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本周,关于“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在网上迅速流传。
消息源于2009 年住建部对全国4457 个城镇自来水厂的普查,其中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仅为58.2%。
媒体人杨永平微博讲了个故事,或许只是个段子:某自来水厂带瓶自来水去荷兰参观人家的自来水厂,并请他们检测。
结果是,重金属严重超标,达不到欧洲污水排放标准。
段子未必可信,但折射了国人对自来水危机的心态,而自来水危机,又应置于普遍的食品安全危机中。
有网友戏谑说:中国人就是一张化学周期表——2006 年,苏丹红;2008 年,三聚氰胺;2009 年,瘦肉精;2010 年,地沟油;2011 年,染色馒头;2011 年,牛肉膏;2011 年,毒豆芽;2011 年,塑化剂;2012 年,皮鞋胶囊;2012 年,人造猪耳;2012 年,“农残”茶;2012 年,甲醛白菜;2012 年,蓝矾韭菜⋯⋯新鲜韭菜上竟有蓝色粉末,摸一摸还会染蓝手指。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市民在市场里购买到了“蓝矾韭菜”,商贩为了保鲜而给蔬菜喷上了蓝矾水,过量食用可能造成铜中毒。
最近的蔬菜界有点热闹,先是传出卖白菜的菜农为保鲜而在白菜上喷上甲醛,当百姓还在思考怎么应对甲醛白菜的时候,蓝矾韭菜又来了。
近日一些不法菜贩为了给韭菜保持保鲜,竟在在韭菜上喷蓝矾水。
专家表示, 蓝矾吃多了会腹泻,严重者甚至肾衰竭而死。
“蓝矾是一种工业化学原料,在和蔬菜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渗入蔬菜中,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一次食用多量可能造成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是死亡。
、、、大连等城市均作了市场调查,未发现蓝矾韭菜关于“猪肉白菜炖粉条的忧郁”的一则凄凉段子也在微博广传。
问:“粉条,怎么只你一个人来了”?答:“猪肉前些天出了事,来不了;白菜这两天也出了事,也来不了⋯⋯”不过,网友迅速补充说,粉条也来不了啦,请自行搜索“墨汁粉条”、“硫磺粉条”。
“易粪相食”,话糙理不糙,我相信能得到社会广泛的共鸣与认同。
自己制造的垃圾食品,自己当然不会吃的,但是,当我们被垃圾食品包围、蒙蔽时,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食品。
譬如,我不吃含工业明胶的果冻,却难免不吃工业明胶造的胶囊;你不吃含瘦肉精的猪肉,却难免不吃地沟油;你不喝有毒的牛奶,却难免不喝含农药残留的茶叶⋯⋯无论愿意与否,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现在我们吃的有些不是食品,而是垃圾;我们身体补充的不是营养,而是“毒素”。
当“问题食品”呈泛滥之势时,“易粪相食”堪称现实生活的形象写照,这是国人共同的悲哀。
更让国人费解和愤懑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到了“易粪相食”的尴尬境地,虽然三聚氰胺、“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震惊中外,但“问题食品”还是频繁曝光,行政机关部门的市场监管依然乏力,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根有毒的豆芽、一桶地沟油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外原因;既有生产者问题,也有消费者、监管者问题。
下面我门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讲一下。
1. 源头控制不严: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原材料直接来源于农牧渔业农牧渔产品的质量状况决定着最终食品的质量水平。
但是,在农牧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都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在牧业和渔业, 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和违禁药品的使用,饲料添加剂的不安全使用等,都会使有害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并随着动物的生理活动,在动物体内产生富集。
这些富集了有害物质的动物体本身或者动物生产的蛋、奶等产品必然不符合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 生产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心向钱:对于一个负责任的食品企业而言,提供安全的产品应该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要追求利润, 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严格。
相对而言大企业控制严些,但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所谓大企业的严格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大企业如此,而不少的小企业呢,质量安全问题更多,大多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
更有一些不法食品生产者为了短期的金钱利益,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与不顾,擅自使用各种化学方法“伪装” 或“美化”产品。
3. 消费者: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消费者维权难。
对食品安全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却面临着索赔难的困境,在与经营者交涉中,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其原因在于,食品发生质量问题,责任不易认定,消费者举证存在困难,经营者往往推卸责任;鉴定费用高,面对高额维权的成本,消费者往往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索证难及自身索证意识差,也是造成权益受损后索赔难的重要原因。
4. 管理部门:多头管理。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国媒体曾批评《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食品安全监管引人关注》,对于多头管理的危害,消费者有目共睹,出了问题,哪个部门都有责任,哪个部门都不负责,所以,有必要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
5. 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对于食品进行免检,是执法部门最大的不作为,其次还有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处理慢,推诿扯皮现象比较突出。
6.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3 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
见,中国法律中对食品犯罪的处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都要轻得多。
这样轻的处罚,使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比守法成本还要低,所以这对于打击制造低劣、伪冒食品者几乎起不到威慑作用7. 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盲目跟风报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有头无尾,过度膨胀了某些所谓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恐慌。
8. 转基因食品大量上市,安全与否尚未知,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食品安全埋下了一个潜在的炸弹。
例如,我国大豆市场以及与此相关的大豆制油企业几乎全部被外国尤其是美国控制,转基因大豆油和其他大豆制品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食品领域一定的比重,所以它的影响也是极广泛的。
一旦转基因食品爆发问题,那么后果不可想象。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1.强化企业责任: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
要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不能仅仅把重点关注在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是要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种植或规模养殖,控制原料质量。
2.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
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源头控制,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农牧业中化学制药的使用,保障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食物供应。
3.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
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
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4.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5.新闻媒体要严守职业道德,避免跟风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