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细胞
- 格式:pptx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8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细胞与细胞学说细胞与细胞学说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所有生物的构成部分。
七年级的生物教学中,涉及到了细胞与细胞学说的内容。
本文将从细胞的发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学说对生物科学的重要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胞的发现在17世纪中叶,由荷兰微观解剖师安东尼·范·李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使用最早期的显微镜成功地观察到了活体中有机体小型而完整的单元结构,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细胞”的单位。
李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动植物组织和昆虫等样品,并在信件中向皇家社会报告了他发现的微小有机体。
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对于生命之谜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位于所有活体细胞表面,是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它起到保护维持内部稳定状态的作用。
2. 细胞质:包括细胞内所有的液态物质,其中包括各种细胞器。
3. 细胞核:细胞中最大的一个细胞器,控制着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
三、细胞学说对生物科学的重要影响1. 确立了所有生命现象有共同基础的事实。
细胞学说提出了“生命起源于细胞”的观点,这个理论是所有后来的生命研究建立在其基础上的。
2. 促进了医药科学和疾病治疗方法的发展。
通过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微小单位结构的认识,医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机能,并研究出更有效、更精确的治疗方法。
3. 为现代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
掌握了细胞结构与功能,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基因工程、克隆等相关研究,为医学和农业领域带来巨大进步。
四、细胞分裂与增殖1. 有丝分裂:细胞通过染色体复制和分配,形成两个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2. 胚胎发育: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细胞分裂引发了生命的起源,并促使胚胎发育和成长。
3. 组织修复与再生:当身体组织受到损伤时,细胞可以通过分裂和增殖来修复受损部位。
五、细胞的多样性虽然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组成,但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考点梳理》【考点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观察先低倍镜在换高倍镜,视野变暗、看到面积先小后大。
(4)观察到的像和物的关系是上下左右颠倒(如物像p,成像d)。
(5)像在视野哪侧就往哪侧移动(比如像在左上方,要移到中间,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考点2】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作用及区别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质: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的控制中心★注:液泡中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色素等。
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植物的根细胞和表皮细胞)。
3、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考点3】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器1.细胞中的物质(1)有机物(一般含碳,易燃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2)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氧、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
【考点4】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1)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2)DNA:双螺旋结构,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基因:是DNA上能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
(4)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如图)【考点5】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1. 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复制再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形成凹陷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1)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2)细胞分裂的结果:形成两个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新细胞,子细胞数目加倍。
【考点6】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1、分化: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的过程。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叫组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材料分析题训练1.资料分析:资料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最终成功地从牛身上获得胚胎干细胞,来自牛胚胎的干细胞可发育成皮肤、肌肉、骨等。
资料2:白血病亦称作血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很高。
白血病患者的肿瘤细胞能在血液中恶性增殖,并随血液扩散到全身。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病人重建造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1)资料1中,胚胎干细胞发育成皮肤、肌肉、骨等各种不同细胞群的过程称为,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皮肤属于器官。
当皮肤被划伤时,人会感觉疼痛,说明构成皮肤的组织中包括组织。
(2)资料2中,若两个肿瘤细胞同时进行分裂,经过三次分裂后,最终形成个细胞。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变化最为明显。
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春天来了,潮湿泥土里慢慢探出一颗小绿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鲜嫩的绿芽慢慢地变大、伸直躯体,看起来非常有活力,原本闭合的叶瓣也开始张开,小绿芽慢吞吞地左右摇摆,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直到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1)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植物能够的特征。
(2)小绿芽扎根于潮湿的土壤里,是因为它要从中获得维持生存。
(3)小绿芽扎根于松软的土壤中后会变大、伸直得更快,它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体现了植物能够的特征。
(4)小绿芽扎根于松软的土壤中。
它的根会朝水、肥较丰富的方向生长。
体现了生物的特征。
3.刚升入七年级的晨晨同学对细胞很感兴趣,请跟随他的视野,回答问题。
资料一:小学时,在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航天员叶光富给大家展示了失重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发育研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跳动的心肌细胞,一闪一闪很神奇。
资料二:来到初中的生物实验室,晨晨同学通过“擦、滴、刮、涂、盖、染、吸”的步骤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进行了观察,结果如图-1。
资料三:晨晨通过网络还了解到,中国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血管支架上打印完整的内皮层,并且生长出新血管和毛细血管网络;打印的心肌细胞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间隙连接,恢复并长时间维持规律性搏动。
七年级生物总结一、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动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部分细胞还有线粒体、叶绿体等。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二、组织:1.生物体由不同的组织组成,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2.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三、生物的分类:1.生物按照形态结构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四、植物: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2.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五、动物: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3.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节肢动物(如昆虫)和软体动物(如蜗牛)。
六、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的。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七、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八、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
2.遗传是指生物从亲代继承特征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生物体在遗传特征上的差异。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七年级生物学的基本框架,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可以对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七年级生物和细胞的知识点作为初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七年级生物主要集中于细胞的学习。
细胞是生命起源、发展以及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中需要了解的细胞知识点。
一、细胞结构细胞结构是了解细胞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1. 细胞膜:细胞外层膜,起筛选物质、维持细胞稳态、进行物质交换等作用。
2. 细胞质:细胞内非核区域,包括细胞器、质地等成分。
3. 线粒体:是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重要器官,是细胞中能量的生成场所。
4. 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两种,参与合成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重要器官。
5. 核糖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6. 溶酶体:细胞中储存、转运和分解很多生物大分子的膜结构器官。
7. 高尔基体:是进行生物分子运输的系统,具有加工、转运、分泌、分解等功能。
二、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指一种生物细胞分裂为两个或多个细胞的复制现象。
其基本形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是指前期缩短期和前期生长期,为精细染色体的形成和准备分裂做重要准备。
2. 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期、中期和末期等阶段,其中纺锤体起到牵引染色体、将其移动到正确位置的重要作用。
3. 细胞质分裂:是指细胞质在收缩中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三、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包膜与否,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其包裹的细胞器,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是生命基础的建构单位,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等。
四、细胞功能细胞具体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分泌、排除废物、感应刺激以及色素合成等。
在进行这些生理活动的时候,细胞需要不断的能量供给,其中三磷酸腺苷(ATP)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
五、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指细胞的数量、大小或质量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过程。
细胞发育的准确度、速度和终止时间的控制,是由遗传因素及其调控网络环境等因素间的协作所决定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定义
七年级上册生物是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册,主要涉及细胞、植物、
动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定义:
1. 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细胞可
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而真核细胞则具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2. 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植物的基本单位,与动物细胞相比,植
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特殊结构。
3. 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是动物的基本单位,与植物细胞相比,动
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但具有中心体等特殊结构。
4.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它可以使一个细胞
分裂成为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5. 组织: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形
态和功能。
植物和动物体内都有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
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6. 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植物和动物体内都有不同类型的器官,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以及动物的心脏、肝脏、肺、胃、肠等。
7. 系统:系统是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的,具有特定的功能。
植物和
动物体内都有不同类型的系统,如植物的生殖系统、营养系统和排泄
系统,以及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生物和细胞1、第一章观察细胞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要点:1、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开始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看下、左看粗上、再细调)看着物镜向下调: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颠倒看)。
——(要想物像到中央,看着物像同向移)(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倍高数少个大暗,倍低数多个小亮)(4).区别两镜看端口丝,物镜变换用转换器。
长物倍大长目小,先低后高不能忘。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1.2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知识要点:2、怎样观察植物细胞和植物结构:(1)玻片标本的种类:①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②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3)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④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1.3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知识要点:3、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1)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2)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3)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2.1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知识要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①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②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2)能量转换器:①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②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2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知识要点: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2)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3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知识要点: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3)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4)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内容主要包括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单细胞生物。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一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重要概念: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要帮助学生形成4个次位概念:①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②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③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④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识别给定生物材料所属的结构层次,并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学习主题的主要特点: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生命系统观。
生命系统观是指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有其独特的规律。
本章力图通过建立“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一大概念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
促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体和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都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进而能够初步认识到生命系统中的物质具有层次性,为认识更为复杂的生命系统层次,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奠定基础。
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细胞“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必背知识点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 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 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确保每个新细胞与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具体过程包括细胞核分裂 (染色体复制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细胞质分裂 (细胞质分裂成两部分,每部分包含一个细胞核)和细胞膜、细胞壁的形成 (最终将两个子细胞分开)。
3. 细胞分裂的意义:保证生物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生物体能够不断生长和发育。
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 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如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2. 主要组织和功能: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 系统:多个器官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四、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 主要组织和功能:保护组织:保护植物体内部柔软部分。
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 (导管)以及有机物 (筛管)。
薄壁组织:储存营养物质,进行多种代谢活动。
机械组织:支撑和保护植物体。
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植物体保持生长和发育。
3.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五、单细胞生物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眼虫、细菌、酵母菌等。
七年级生物与细胞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存在、发展和演化的科学,而细胞则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在初中生物学中,学生需要学习许多关于细胞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细胞知识点。
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所有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完全独立地执行所有必需的生存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增殖和反应刺激。
生物体的身体大小不同,但每个细胞都有一个类似功能的结构。
2. 细胞结构细胞有两种基本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不含细胞核,通常是较小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
而真核细胞是含有细胞核的,是更大的多细胞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植物和动物细胞。
细胞的结构因种类而异。
一个典型的真核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膜、质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质。
植物细胞还包括叶绿体和细胞壁。
3.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裹细胞并提供了选通的通道。
这使得细胞可以与外部环境交互,同时也对进入和离开细胞的物质进行控制。
细胞膜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磷脂是细胞膜的最主要成分,因为它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双层膜。
蛋白质则形成了诸如通道和受体等结构,帮助物质穿过细胞膜。
4. 细胞核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
它是细胞命令中心,控制许多基本的细胞活动,如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
细胞核由双层膜包裹,并包含了DNA和与之相关的蛋白质。
DNA是细胞遗传物质,它包含了所有细胞所需的信息。
5. 线粒体线粒体是一个由独立的细胞器组成的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
线粒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ATP,这是细胞所需的重要能源。
线粒体由外膜和内膜组成,内膜形成了许多绒毛状的结构,称为基质。
基质是线粒体内大部分代谢反应的场所。
6. 细胞分裂细胞需要定期分裂以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和发展。
有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类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有丝分裂中,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女儿细胞,每个细胞都包含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
生物与细胞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案栏内):1.菠菜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什么结构?()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2.动植物细胞中被称为“遗传信息库”的结构是()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3.在5月12日汶川地震中,对当时没有亲人认领的遇难者的尸体进行处理之前,除了对死者编号、拍照之外,还提取了死者的样本。
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质4.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 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B. 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C.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D. 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5.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体积增大C.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D.细胞分裂6.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A.a→c→d→b B.a→b→c→d C.c→d→a→b D.a→d→b→c7.某生物体细胞经过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新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B.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C.两个新细胞的体积与原细胞相同D.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一样8.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论哪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D.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9.向日葵和老虎相比,向日葵没有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 系统10.在下列几种高等动物的组织中,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是( )A B CD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知识点整理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由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筒和准焦螺旋组成。
我们需要注意观察物象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观察生物标本时,我们需要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
细胞壁可以支持和保护细胞。
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和保护细胞。
细胞质是液态的,可以流动。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
质进入,废物排出。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
者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但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原核生物和原核细胞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我们把它们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在演化上是比较低等的。
原核生物的特征是体积较小,直径0.2~10um,在30~35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的分布广度与适应性比真核生物大得多。
原核生物能生存于许多其它生物所不能忍受的环境中,例如南极的冰块、海洋深处,乃至几近沸点的温泉中,有些种类能生存于缺乏游离氧的环境中。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
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简述如下:1.结构特点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
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只有一种——不具膜的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遗传物质(DNA)只是集中在细胞中央一个区域,就是拟核。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
这也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大的不同。
细菌模式图蓝藻模式图原核生物可以分为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它的结构除了基本结构外,一般在细胞膜外还有一层细胞壁。
细胞壁的外面有时还有纤毛、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蓝藻除了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外,也具有细胞壁。
拟核是遗传物质—DNA。
除此以外,它还有一片一片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片层结构。
其他一些种类的原核生物的结构也各不相同。
例1、右图为某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右图为类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2)该细胞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
(3)该细胞的遗传物质储存于中,和该生物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解析:该图是一原核生物中细菌模式图,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核膜,只有一拟核区,无核仁。
细胞壁是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但是成分不一样,细菌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
遗传物质主要是拟核中的DNA,鞭毛是帮助细菌运动的结构。
答案:(1)原核没有核膜(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3)拟核鞭毛2.功能特点原核生物结构上具有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们的生命活动也具有某些特殊性。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