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题作文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59 KB
- 文档页数:9
话题作文的失误及对策作为中学生必修的写作题目,话题作文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一种不太难写的文章,但实际上,话题作文的写作并不简单。
许多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容易犯下一些常见的失误。
本文将讨论这些失误,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失误1:死板的思路许多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往往只是套用了老套的模板,没有拓展自己的思路。
这样写出的文章往往生硬而枯燥,没有新意。
而评卷老师也越来越不愿意看到千篇一律、套模板的文章。
对策:拓宽思路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在透彻理解作文题意的基础上,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不同的切入点,寻找新的亮点。
我们可以通读英语书籍和新闻杂志,了解最新的思想和观点,并将这些思想和观点融入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更有思想性和生动性。
失误2:语言不够丰富许多学生在写话题作文时,喜欢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在文中使用过多就会显得枯燥无味,甚至让人感到厌烦。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使用词语不够恰当,可能会导致文章表述不清,让人感到困惑。
对策: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意将词汇丰富化。
可以结合相关的英语单元,利用单词本和词典积累生词、高级词汇和短语,以达到更加准确、丰富和生动的表述。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名家文章的用词,从中发现一些难得的佳句。
在语言使用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表述清晰,不要留下歧义,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
失误3:结构混乱不清在写话题作文时,结构的安排往往被忽视或混乱,使文章内容和观点不够精炼和有条理。
这会给评卷老师带来负面印象,降低文章的分数。
对策: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合理地划分段落。
要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可以考虑以下两种结构:时间顺序结构和分论论证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
分论论证结构则是按照每个段落的主题来展开论述,表达全文的观点。
无论采用哪种结构,都应该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的思路连贯不断。
失误4:字数限制和意图偏差由于话题作文的字数限制较少,很多学生会将字数的要求当做一个“卡点”来完成,这往往会导致文章信息量不足和表述不清。
写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写作文经常遇到的毛病写文章担心跑题怎么办?很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因为平时缺乏练习,担心自己写跑题,其实有时候也不是担心,是真的能写跑。
对策:在草稿纸上写出主题句。
写作文要想不跑题,就要有“告诉读者一句话”的意识,而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主题句。
不管你下笔千言还是旁征博引,总是围绕这个句子在转。
而且主题在文中的位置是比较固定的,就议论文来说一般出现在四个地方: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
主题句清晰了,立意也就明确了,结构也就清楚了。
写议论文拟不出论点或论点空泛怎么办?作文难,议论文更难,想得到高分更是难上加难。
有的同学写议论文不知道怎么去立论,多数是有了论点也是显得很空泛,言之无物。
对策:联系现实,使立论有的放矢。
议论文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写议论文要有问题意识,想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个话题会有哪些看法。
比如以“细节与整体”为话题写议论文,我们不难推测出生活中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不外乎这三种:细节至上,忽视整体;整体至上,忽视细节;既重视整体又不忽略细节。
由此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立论(拟观点)了。
如针对第一种态度,我们可以拟这样的观点:能够为整体服务的细节才是有价值的细节,否则细节再美,再重要也是画蛇添足。
如针对第二种态度,观点则可以这样拟:细节决定成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很多时候,上帝就在细节上,它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
文章写完了拟不出标题怎么办?考试中,很多时候是材料作文。
看完材料后,多数同学都已经有了作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甚至有的同学下笔如神,一蹴而就。
写完了,傻了,用啥题目啊。
用这个不合适,用另一个,好像也不恰当。
咋办?对策:用话题关键词嵌入法拟题。
考场情急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拟出切合话题的题目,避免以话题作题目的无奈之举?毫无疑问,话题关键词嵌入是最简捷有效的。
比如“人文素养与发展”的话题,拟题时只要将话题中“人文”“素养”“发展”三个关键词的一个或几个嵌入题中,就可以拟出画龙点睛式的题目——《人文在左,发展在右》《是谁阻碍了发展》《人文素养——发展的基石》《人文的力量》《修筑人文的小屋》《发展,请扛起人文的大旗》《人文素养是累赘吗》《发展后的思考》等等……文章框架搭好了,没有材料怎么办?考试中看见作文材料后,闭目沉思,很快脑袋了框架形成了。
中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下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内容空洞,缺乏素材很多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无物。
这主要是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不够细致,阅读量也不足。
比如写“我的假期生活”,有的同学只是简单地罗列了每天做了什么,没有具体的细节和感受,让人读起来枯燥乏味。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养成善于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多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
同时,要加大阅读量,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来积累词汇、语句和写作思路。
二、立意不明确,主旨模糊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但不少中学生在写作时立意不明确,导致文章主旨模糊。
比如写“挫折”这个主题,有的同学既想表达挫折能让人成长,又想说要勇敢面对挫折,结果两个观点都没有阐述清楚,让读者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因此,在写作前,学生应该先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确定一个清晰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避免文章出现多主题或者主题不突出的情况。
三、结构混乱,缺乏条理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段落安排,但有些中学生的作文结构混乱,段落之间缺乏过渡和衔接。
比如写议论文,有的同学没有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写,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让人摸不着头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在写作前要先构思好文章的框架,合理安排段落,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如“首先”“其次”“然而”“总之”等,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语言表达不准确,平淡无奇语言是作文的外衣,然而不少中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不准确,用词不当,甚至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比如“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这里“赞叹不已”显然用错了,应该是“惊讶不已”。
此外,很多同学的作文语言平淡无奇,缺乏感染力,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要多读多写,学习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文章生动形象。
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一)》小朋友们,咱们在写话题作文的时候呀,常常会碰到一些小麻烦。
比如说,有的小朋友写着写着就跑题啦,本来要说一件好玩的事,结果说着说着就说到别的地方去了。
就像小明上次写“我的周末”,一开始说去公园玩很开心,可后来写着写着就变成讲在学校的事儿啦,这可不行哟!还有呢,有些小朋友写得特别简单,几句话就结束了。
比如小红写“我最喜欢的动物”,就只说“我最喜欢小猫,因为它很可爱”,这可不够呀!那咱们怎么办呢?要是怕跑题,写之前可以先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说啥,然后一直记在心里。
写的时候,要是感觉好像偏了,就赶紧拉回来。
写简单了也不怕,多问问自己,这个东西还有啥好玩的地方,像小猫,它的眼睛什么样呀,走路的姿势好不好玩呀,多说一说,作文就丰富啦!《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二)》小朋友们,写话题作文的时候,有些问题经常出现哦。
有的小朋友呀,写得乱乱的,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让人看不明白。
比如说小强写“我的生日派对”,先讲吃蛋糕,又突然说收到的礼物,然后又跑回去讲吃的,是不是有点晕呀?还有哦,一些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开头,就干巴巴地开始写。
比如小华写“我的好朋友”,一上来就是“我的好朋友叫小花”,多无趣呀!那咱们怎么解决呢?写之前,可以在心里排个队,先写啥后写啥,清楚一点。
开头不会的话,可以想一想有趣的事儿,像“昨天我的生日派对可太好玩啦!”这样是不是有意思多啦?小朋友们,加油哦!《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三)》小朋友们,咱们写话题作文的时候会碰到不少问题哟。
有的小朋友总是有错别字,就像小峰写“美丽的春天”,把“花朵”写成了“花躲”,这可不对哟。
还有呀,有些小朋友不会用标点符号。
比如小敏写“我今天很开心一直在笑”,应该在“开心”后面加个逗号呀。
那怎么办呢?咱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多留意书上的字是怎么写的。
写完作文后,认真检查有没有错别字。
标点符号嘛,多看看书里是怎么用的,慢慢就学会啦。
中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
然而,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内容空洞这是中学生作文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只是简单地堆砌一些文字,没有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得文章读起来枯燥乏味,缺乏说服力。
比如,在写“我的梦想”这类主题时,只是泛泛而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没有讲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以及为了实现梦想自己做了哪些努力。
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没有足够的素材可以运用。
二是在写作时没有深入思考,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没有真正用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逻辑混乱逻辑清晰是一篇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但很多中学生在作文中常常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比如,段落之间的过渡不自然,上下内容衔接不畅;或者在论述观点时,条理不清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种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不知道如何合理地组织文章的框架。
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在写作时思维跳跃,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
三、语言平淡中学生的作文往往语言平淡,缺乏文采。
用词简单、重复,句式单一,没有变化,读起来毫无美感。
例如,通篇都是“我很高兴”“他很伤心”这样直白的表述,而不会运用更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情感。
造成语言平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同时在写作时也缺乏创新意识,不敢尝试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四、错别字和语病错别字和语病在中学生作文中也是屡见不鲜。
有些学生在写作时粗心大意,不注意汉字的正确写法和词语的搭配,导致文章中出现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序混乱等问题。
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文章的质量,还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作文容易出现的十个问题英文回答:One common problem in writing is lack of focus. Sometimes, writers tend to stray off topic and include ir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can confuse the reader and weaken the overall argument. For example, when writing an essay about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it's important tostay focused on the health benefits and not veer off into a discussion about diet or unrelated topics.Another issue that often arises is poor organization. Without a clear structure, the reader may have difficulty following the writer's train of thought. This can be addressed by using clear topic sentences, logical transitions, and a well-organized outline. For instance, in a narrative essay, it's important to have a clear beginning, middle, and end to guide the reader through the story.Additionally, a lack of supporting evidence can weakenan argument. It's important to back up claims with facts, examples, and statistics to persuade the reader. Without sufficient evidence, the argument may seem unsubstantiated and unconvincing. For example, in a persuasive essay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recycling, the writer should include data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recycling to support their argument.Furthermore, poor grammar and spelling can detract from the overall quality of a piece of writing. It's importantto proofread carefully and use grammar and spell checktools to catch any errors. For instance, in a formal letter, it's crucial to use proper grammar and spelling to maintain a professional tone.In addition, a lack of originality can make writing seem dull and uninteresting. It's important to bring afresh perspective or unique angle to the topic to engagethe reader. For example, in a research paper, the writer should strive to present new findings or insights to captivate the audience.Moreover, using overly complex language or jargon can alienate readers who may not be familiar with the terminology. It's important to use clear, concise language that is accessible to a wide audience. For instance, in a scientific article, it's important to define any technical terms and use language that is understandable to non-experts.Another common problem is a lack of coherence. Without clear connections between ideas, the writing can seem disjointed and confusing. This can be addressed by using transitional phrases and log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paragraphs. For example, in an argumentative essay, it's important to use transitions such as "furthermore"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guide the reader through the different points.Furthermore, a lack of engagement with the reader can make writing seem dry and uninviting. It's important to use techniques such as storytelling, rhetorical questions, and direct address to draw the reader in. For instance, in a persuasive speech, the speaker should directly engage theaudience by asking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Finally, failing to consider the target audience can result in writing that misses the mark. It's important to tailor the language, tone, and content to the specific audience being addressed. For example, in a children's book, the language and themes should be appropriate for a young audience.中文回答:写作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缺乏焦点。
写话题作文的常见问题和写作误区
话题作文一般不会存在无话可写的情况,但学生写话题作文常会出现下面的问题:
1、观点不明确
作为话题作文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无误。
并且要在文章中集中单独的写出来。
如果作者的观点过于分散或含蓄,不够明确,那么就会使得文章主题不够鲜明。
比如,《人生的财富》,也许人生的财富有许多,但在文章中,一定要旗帜鲜明的点出你认为的人生财富是什么,而不能仅仅在题目周围打转。
人生的财富可以是经历,或者是朋友亲人,或者是挫折。
不能含糊其词。
2、论述篇幅过多
虽然话题作文肯定不能少了论述,但论述一般都是在一段叙述后,用来总结或者点明观点看法的,因此,它需要紧紧围绕事例展开,不能泛泛而谈。
文章中议论内容偏多,叙述和具体事例偏少,会使得文章读来容易乏味,缺少吸此力和说服力。
3、泛泛而谈,事例不具体
泛泛而谈,是指将文章中用来支撑观点的事例一语带过,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讲述,使得文章内容空洞,无法很好地表现中心。
4、事例单一,论述不充分
话题作文中,单一的事例不能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需要事例间进行搭配,如正反对比、大小相应等。
在写话题作文时,一定不能只有单一的例子,最少也要两个事例互相支撑。
就像我们常说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所以在论述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两个例子从不同方面来进行论证。
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一、审题不准在平时的作文里,如果审题不准往往就会得很低的分。
虽然我们老师总是强调要审题,但是在平时的学生作文中还是存在着大量的偏题、不扣题的文章存在。
具体来说又有下面集中现象:1、偏离话题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即不在话题上设置障碍,使许多学生不至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是,有的学生审题马虎,对材料中明确的重要信息视而不见,没有准确把握话题的范围以及限制性的信息,结果选材和构思就难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2、关系话题只写一方面。
如“危机与转机”只谈危机的表现及危害,而不谈它和转机的关系。
3、材料作文不能根据材料寻找角度立意4、不能分清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材料加话题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是可以在话题的基础上进行改动题目的,命题作文却是一个固定的不能改动的题目。
有些学生却讲命题作文的题目改动,这实际上是将其当成了话题作文了。
再就是材料作文学生不能分析透彻材料,然后拟定的题目游离于材料之外。
另外,现在出现了一类材料加话题的作文,这类作文往往要求考生的立意要从材料中来,但是有不少的学生在写这类作文的时候却不顾材料只架空话题去写作文。
二、文体杂交现在不论是什么作文,命题者往往加上一句“文体不限”,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就以为随便乱写,从而造成文体杂乱的现象。
作文的文体不限,不等于取消文体,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但一旦选择了文体,就必须按体操作。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明确文体,写出了许多“四不像”的杂交文章。
突出的表现有这么两种:1、“四不像”,比方说用选择题加上辩论赛,还有用广告、药方等等。
2、叙议明显不会分,议论中有大量含细节描写的记叙,引用的材料不概括。
议论文中举例太具体、不概括;记叙文中叙述多、描写少,不生动。
有的记叙文主题过于玄虚,点题不明显。
三、作文缺少深度总体情况来看,当今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较浅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行文没有突出文化味,有些学生只是关注身边俗情琐事,拘泥于学习生活中的烦恼,甚至存在错误和糊涂的思想观念,作文立意不高,不深刻。
写作文时出现的问题生命是什么?5、6年前的我恐怕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和知识的增多,渐渐地我懂得了,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粒粒金黄的细沙,一点儿也不起眼;生命又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
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
说起生命,不得不提到我妈妈。
因为生命是父母给我的呀。
可妈妈是个奇怪的人。
在对我的教育方法上,总是与众不同:每当我贪图玩耍不小心摔破或碰破身体的某个地方时,我都要向妈妈道歉才行。
这可是从小培养的习惯。
起初我很不情愿,但当我经历了前些日子发生的事后,我有了深刻的认识。
那就是一个没课的下午,我高高兴兴的跑在回去“小饭桌”的路上,忽然从身后跑过来一个同学,拍摄了我肩膀一下,叫做着我的名字。
我当时指出他这就是在向我调情便毫不犹豫地向他逃窜,并不假思索地“回击”了他一拳。
接下来我俩便短兵相接,你一拳我一脚地打逗出来。
至了“小饭桌”我们也没“偃旗息鼓”,他掏出了“水枪”,我拎起至了水瓶……我俩谁也没听阿姨的劝说和嘲弄。
就在我猫腰挑东西的时候,对方手中的水瓶便向我的头部重重地砍去。
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了,那装满水的瓶子再加之用力过猛,落在我头上时,鲜血就像是上开了闸的水,顺着我的额头奔涌下来。
我俩吓到了,到场的人也都吓坏了。
我捂住流泪的头,惧怕极了。
因为我从来没看见存有谁穿过这么多的血,当时我幼稚地想要:“这下我完了。
”“慢送来医院吧!”无人知晓就是谁超越了那可怕的蛰伏。
我被同学的家长和阿姨送到了医院,大夫给我的伤口缝了针。
又是打针,又是吃药,又是照ct。
原本清闲的中午,被弄得手忙脚乱。
我后悔极了,要是当时我们都能控制一点,要是我们能听大人的劝阻,要是……这下妈妈肯定又不能安心工作了。
妈妈上班后看见我时,我已经被缝合得像是一名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
看见妈妈那挂念的眼神,听到着她那语重心长的话,我羞愧地低落了手,比每次都发自内心地说道了一声:“妈妈,对不起!”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它就像薄冰一样不堪一击,更使我懂得了我们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去爱护它。
作文常见的四大问题写作文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一、作文写得空洞作文写得空洞,主要是作文没有设置好主题,一篇文章缺乏中心思想,是非常危险的。
解决从身边、生活中的小事,最基础的东西着手,细心体验观察才能写出实在的东西出来。
比如写“手机”,就联想到买的时候的场景,买的人的心理、神态、动作等等。
怎么砍价、思考、卖方如何回应,怎么解决问题等等。
而且一定要把扎扎实实的思想内容首位。
一篇好文章要体现作者的情感认识,给读者启示的作用。
简单化、抽象化是省了不少力气,但内容却变得空洞了。
不管写什么作文,都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才好。
问题二:笼统抽象如,一篇题为《榜样》的作文,写班上XX同学“有远大的理想,平时学习刻苦认真,严格要求自己,作业一丝不苟,成绩很好但又十分谦虚,并能主动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读了这些文字,我们对这个“榜样”能有深刻的印象吗?这不是具体描写“榜样”的事迹,而是为“榜样”写的年终评语。
解决抓住主题,将事件的经过和情节串联起来,情节记叙过程之中注意细节的描写,如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等等。
问题三:盲目抒情一篇题为《母校》的作文,一开头就抒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回到10岁,我愿意重新坐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聆听老师的讲课。
可惜已经逝去的不能再拥有。
岁月不会因为我对母校的痴恋而停滞,而倒退。
”没写几行,又抒情了:“惆怅什么呢?时间是无情的。
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是要以时间的流逝为代价的。
”解决这些抒情是不是紧扣“母校”呢?有多大用处呢?空泛的抒情往往离题千里。
我们承认抒情是必要的,但要为中心思想服务,而且要实实在在,而且要适可而止;太多太滥,就会走向反面了。
问题四:故作玄虚有些作文,粗粗一看,语言十分华丽,有的还十分“另类”,但实际上却不知所云。
黄哲婷的“记忆中,夜与雨交织,走过湖畔,仰望月弯,一景赛一景。
当花还尚留在树梢上,一阵风,一场雨,晨曦升起,夜幕笼下。
在墙角,一朵花,用尽一生的精力,一片又一片花瓣徐徐张开,昙花一现,它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学生话题作文存在的问题及训练策略” 话题作文是一种利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
它打破作文命题划定的圈子,可以使一些思维水平高的考生脱颖而出。
他是围绕一个话题,寻找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事物,在描述或议论的过程中体现对特定话题的认识,然后运用想象、联想、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调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而写出的文章。
命题者一般都会提供考生们熟悉的或知道的话题,尽量使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命题没有过难的审题障碍,不但文体不限,话题范围亦十分宽泛。
这样的命题方式改变了过去的命题的单向性及唯一性,主张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话题作文中存在的问题:1、偏离话题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即不在话题上设置障碍,使许多学生不至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但是,有的学生审题马虎,对材料中明确的重要信息视而不见,没有准确把握话题的范围以及限制性的信息,结果选材和构思就难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2、文体杂交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但不等于取消文体,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但一旦选择了文体,就必须按体操作。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明确文体,写出了许多“四不像”的杂交文章。
3、标题不当许多学生只是顺手牵羊地把话题拿来做标题,如《掌声》、《合作》、《眼睛》、《鼓励》等。
这样做不是不可以,只是效果却难以如愿,丧失了展现文章特色和作者拟题才华的机会,还有些学生作文题目大而空,给人题大文大的感觉。
如《环保》、《爱》等。
4、立意不明有些学生由于认识能力不足,思想缺乏深度,不能多角度多方位的审题,立意平淡无奇。
5、内容不实学生由于生活的狭窄,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不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作文言之无物,空话连篇,语言苍白无力。
话题作文训练策略:(一)注重素材积累话题作文不再对内容严加限制,看起来选材更容易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因为大家都觉得容易了,要写出不同于别人的东西就难了,为此,建立自己独特的素材库,尤其重要。
话题作文写作的误区及对策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话题作文差不多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考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就选拔性考试来说,话题作文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从作文教学来说,对扭转不良的文风,纠正写作文说空话,说假话的弊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这是其他形式的作文无法与之媲美的。
然而,就是因为其“开放”、“自由”,学生在作文时也时常闯入一些误区。
为此,我对日常作文教学和学生考场作文中常见的失误及应对策略作了如下总结:一、误解话题审题不准话题作文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
一些考生写作前不注意审题,写作时不扣题,写起来就可能陷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误区。
还有一些考生误认为话题就是题目,将话题作文前的提示语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等同。
有的开篇就引用提示语原文,或把提示语当成议论文的论据,或当成记叙文的情境等。
这种种做法都是违背话题作文的写作原则的。
对策:阅读材料认真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
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
因此,它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
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和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文章题目,也可以拟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容联系的作文题。
同时,要想写出佳作,还不能只看材料的表层意义,应该从材料中悟出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要深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厚度的文章。
以话题“珍宝”为例,其本义指的是珠玉等宝物,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立意,可写的东西很少,但考生若能考虑到“珍宝”的引申义,思路一下就开阔了,对一个国家和一个组织来说,制度是珍宝,人才同样是珍宝,对个人来说,珍宝的含义就更丰富多彩了,金钱、事业、家庭、情感、快乐、友谊……显而易见,从“珍宝”的引申义来立意,不仅容易写,而且文章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
写作文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一段,思绪如迷宫。
哦,这脑袋里的想法,就像是个错综复杂的迷宫。
每次坐下来
想写点什么,都像是在这迷宫里四处碰壁,找不到出口。
想法跳跃
得太快,像一群调皮的精灵,在我脑子里翻飞,却不肯乖乖排队。
哎,要是有个思维导航仪,那该多好!
第二段,词穷的尴尬。
讲真,有时候真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像是个小学生的。
想描绘个
美景,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词儿;想表达个情感,却感觉词不达意。
那种词穷的尴尬,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就像是在烹饪大餐时,却发
现调料柜里只有盐和酱油。
第三段,文章结构的大乱炖。
写文章啊,结构真的很重要。
可我的文章结构,经常就是个大
乱炖。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读者估计看得云里雾里。
我也试过加
些过渡句,但效果就像是在乱炖里加了点奇怪的调料,味道反而更
怪了。
第四段,主题?那是什么鬼?
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
拿起笔来,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没有指南针,没有目的地。
文章写到最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永远找不到方向。
中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作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
然而,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作文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一、内容空洞许多中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缺乏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导致文章内容空洞,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写“我的周末”,只是罗列了自己做了作业、看了电视、玩了游戏,却没有具体描述做作业时的思考过程、看电视节目的感受、玩游戏的乐趣等,让读者感觉平淡无奇。
二、选材陈旧有些学生在选材时,总是局限于常见的事例,如考试失利后努力学习取得进步、帮助老人过马路等,缺乏新意。
这样的选材不仅让读者感到审美疲劳,也难以展现学生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逻辑混乱中学生作文中逻辑混乱的问题较为常见。
比如,在论述观点时,没有清晰的条理,东拉西扯,让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的意图。
或者在叙述事情时,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交代不清,导致文章结构松散。
四、语言贫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是中学生作文的一个突出问题。
很多学生词汇量有限,只会使用一些常见的词语,无法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且,句式单一,多为简单句,缺乏变化,使文章读起来枯燥乏味。
五、错别字和语病错别字和语病在中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
这不仅影响了文章的美观,也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比如,“的、地、得”的用法混淆,“在”和“再”不分,主谓宾搭配不当等。
六、抄袭现象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抄袭他人的作文,这是一种极不诚信的行为,也不利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
七、缺乏深度中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比如,写关于环保的话题,只是列举了一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却没有探讨造成污染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八、书写不规范整洁、规范的书写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但一些学生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甚至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话题作文的失误及对策近年来,话题作文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考试中的必考内容。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
本文将探讨话题作文中常见的失误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失误一:思路混乱很多学生在开始写作之前,没有充分地思考和规划。
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
这会导致文章结构松散,主题不明确,甚至有些内容与主题无关。
这种情况下,文章的整体印象会变得比较混乱,考官也会难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策一:规划思路在开始写作之前,要先规划好整篇文章的脉络。
可以先列出大纲,确定每部分的主题,并在纸上画出逻辑图,清晰地描述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好自己的思路,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文章的长度和内容。
对策二:练习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梳理思路的能力。
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将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一一列出,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
同时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不断添加新的词汇和思路,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失误二:语言表达不准确话题作文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有时候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不够准确,导致文章的表达和内容不够明确。
这种情况下,考官可能会对文章的得分产生影响。
对策一:词汇积累想要写出准确的语言表达,首要的一步就是要积累足够的词汇量。
可以进行词汇背诵训练,开展词汇游戏,或者阅读各类英文书籍以激发自己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经常使用在线词典和翻译软件,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词汇上的困难。
对策二:语法训练要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需要充分训练语法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学习语法知识,做语法练习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语气和语调,合理运用各种句型和单词。
失误三:文风刻板简单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过分刻意追求用词简单、文风朴素的效果。
这样可能会导致文章缺乏一定的文学性、情感性和感染力。
如果仅凭借简单的词汇和表达来写作,那么文章的质量肯定不会高。
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小朋友们,咱们在写话题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哟。
有的小朋友会跑题。
比如说,老师让写“我最喜欢的动物”,结果有的小朋友写着写着就开始讲自己和动物一起玩耍的故事,完全忘了要重点介绍动物啦。
就像有个小朋友写喜欢小狗,一开始还说小狗的样子可爱,毛软软的,眼睛圆圆的。
可是后来呢,就变成讲自己和小狗在公园里跑来跑去,这可不太对哟。
还有些小朋友内容写得特别少。
本来可以好好说一说动物的有趣特点,比如小猫会抓老鼠,小兔子蹦蹦跳跳很可爱,结果就只写了几句话,老师都没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喜欢这个动物。
另外呀,有些小朋友的作文里会有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比如把“兔子”写成“免子”,或者说“我今天很快乐,玩得很高兴”,这听起来就有点重复啦。
小朋友们,咱们可不能犯这些错误哟!《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小朋友们,咱们写话题作文的时候,会碰到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呢。
有的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开头,想了半天也没写出一个字。
比如说写“我的好朋友”,就在那干坐着,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还有呀,一些小朋友写着写着就乱了,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没有条理。
就像讲自己的一次旅行,先讲了去的地方,然后又讲路上吃的东西,接着又跑回去说出发的时候,让人看得晕头转向的。
而且哦,有的小朋友写作文的时候,根本不看题目要求,老师让写一件有趣的事,他却写成了一个人,这可不行呀!小朋友们,咱们写作文的时候要多注意哟!《话题作文学生常出现的对策》小朋友们,要是碰到写话题作文的难题,别害怕,咱们有办法!比如说容易跑题这个问题。
写之前呀,咱们先好好想想题目到底让咱们写啥,像写“我最喜欢的水果”,那咱们就一直围绕水果说,比如说苹果红红的、甜甜的,可不能说到吃苹果的时候发生了啥好玩的事。
要是觉得内容少,不会写,那就多观察。
比如说写小兔子,咱们就仔细看看小兔子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走路一蹦一跳的,把看到的都写下来,内容就多啦。
写作文常见的不足作文容易出的三个问题一、主题不鲜明一篇文章是否有个鲜明的主题,所有材料是否都为这一主题服务,这是文章成功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主题?即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
也许有同学说,我都是想到某某人或者某某事,提笔就写了,没想什么主题不主题的。
对,正是你在作文时忽略这一重要环节,才导致你的文章思想上不统一,内容上太混乱。
你本来写的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选择的内容是写你的妈妈,而写着写着,就把妈妈调解邻里纠纷、妈妈忘我工作等与“母爱”关系不大的内容写了进去;成文之后,你这才发现文章只是粗略地介绍妈妈,与你本意要写的“母爱”主题大相径庭了。
文章主题不鲜明,往往是作者在写作前不去思考主题,或者虽思考了主题而在叙写中没有思考主题与材料的关系所造成的。
在写作前没有确立主题的同学,只是简单堆砌文字,甚至只是在一排排方格上凑足文字,天南海北,说东扯西,整篇文章像一包乱草,让人读后摸不着头脑;虽确立了主题,但由于不慎将一些不恰当的材料揉入文章中,成了文章的赘肉,让人读后总感到美中不足,平添了几分缺憾。
我们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那“感”其实就是你要写文章“主题”的源头,你要去重点品味它,揣摩它,把它提炼出来,然后以“它”为中心选取精要材料,再巧妙去布局材料,这样写出的文章,让人读后才会感到主题鲜明,选材精准了。
二、题目不恰当文章题目,即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词句,概括性、线索性是其最大特点。
同一篇文章,当然可以采用不同的题目,但效果肯定是不同的,而初写文章的中学生往往定不好题目,大大削减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般说来,不同文体,其题目特点也不同,说明文、议论文这两种文体的题目比较容易选定,说明文往往以说明对象为题目,议论文往往以论题或论点为题目,而记叙文的题目就不那么容易选定,他要根据文章内容与主题来选定,写人的记叙文往往以人名或者主人公的最大特点来定,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往往以时间、地点、事件以及关键性的线索物等为题目。
写话题作文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复制话题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
怎样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
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
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
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
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
为什么非要写起点以外的东西不可呢?因为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一位学者给出四个图形,让选出与其他几个图形不同的图形的故事,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去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
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体验或讲述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召唤起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总之,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
不要简单地原样复制,举出一个个相同的例子然后鸣金收兵,得胜回朝。
与材料相同的例子能不能举呢?如果作为新的论证的材料,当然可以举,但要为自己新的论述服务,如果没有新的论述,那就等同于原样复制了,我们称之为复制话题。
年高考不少考生的作文有这种毛病。
例如,开篇就复制,说有人喜欢山,有人喜欢海,这仅仅能表明社会上存在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现象而已,再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了。
有的考生作文举出榴莲和臭豆腐,说有人喜欢也有人讨厌,这就没有多大意义。
有的考生作文所举的例子很好,说在一次联欢会上,主持人拿一个塑料袋,问大家这个塑料袋有什么用途,有人说可以当口罩,有人说可以当帽子,有人说灌上空气可以当气球。
最后班长说把成千上万个塑料袋压在一起,可以做塑料板。
这些例子本身是不错的,但可惜举完例子就戛然而止了,没能充分运用这个例子进行说理。
有一些考生举了给一个温度计测量楼高一加一等于几等智力测验题或某次考试失利每人总结的原因各不相同的体验等等,这些例子本身都是不错的,可惜没能进一步让这些例子为论证服务,而仅仅把这些例子往那里一摆就完事大吉了,这叫以摆代议。
如果所举例子与试题材料相同或十分相近,没有什么新的论述,就不仅仅是以摆代议了,而是克隆原材料了。
文意散漫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一次报告会上,一位学者提出一个问题:四个图形,找出一个与其他不同的。
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这就能告诉我们生活中答案不一样的事很多,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近期,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各方面的压力很大等原因而自杀。
其实,我们不能死钻牛角尖,我们初中时学过《范进中举》,范进好不容易成了举人,可是由于高兴过度,反而疯了。
作为社会,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而我们学生也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好好学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中国有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的确,各行各业都有好的,在公共汽车上售票的李素丽,也可以成为劳模。
他们干的是一般人不愿干的工作,但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地工作,终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
前些天,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他就是不严格要求自己,手里拿着枪,以为可以随意开枪。
其实枪是人民给的,不是想开就开的,他敢胡作非为,终于被依法判刑,对这种人就应从重处理,决不手软。
我们在高中时学习了许多学习和做题的方法,有时一道题可以多解,但我们往往学得很死,有时一看到题知道怎么做,但算了很久才能算出,有时还不一定对。
但当老师讲出很简单的方法时,我们才明白,如果我们每次都试着换几种思路,我们会做得更好。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
(选自年高考考生作文)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
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忙下笔,这样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像前面的文章①②③自然段,意思大致上还是往一块儿拢的,但第④自然段突然与前三个自然段脱节了,让人觉得是横生枝杈。
第⑤自然段表面看来好像和第①②③自然段一样,都在谈学习上的问题,其实不是一码事:前两个自然段在谈减轻学习负担,第③自然段已经稍有偏离,谈起了对前途的认识问题。
到了第④自然段就野马脱缰了。
第⑤自然段表面看好像又回到前三个自然段的意思上来了,其实第⑤自然段谈的是学习方法问题,显然和前三个自然段谈的不是一码事。
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这就是东拉西扯式病文的显著特征。
偏离话题是同学们在写时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总结分析年高考考生作文情况,笔者认为造成偏离话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转移话题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人说:世界上的问题很多,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止一个。
我原先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专心去解决问题。
可是当我看到一篇文章过后,我的想法有了变化。
那篇文章这样写道:有一幅漫画《水开了》,说的是一个女孩面对水开了的场面不知所措,竟然叫道:妈妈,水开了,你快来呀!很多人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人说,这是女儿的错,那么大的人不会烧开水,将来可怎么办呀。
我一开始也认为这种分析对,可是有人说,错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
一个父亲不严格管教孩子,一个母亲不教孩子干家务活,这孩子能成长吗?时下,很多父母一贯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最后导致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使孩子在将来的生活道路上遇到麻烦。
这使我想起《动物世界》里的一组镜头:母狮子捉到一只小羊,但它没有把羊放到小狮子身边,而是让小狮子自己去捉。
可是小狮子只会在母狮身边躺着,根本不听妈妈的话。
没想到母狮不但不去帮助小狮子,反而去咬它,小狮争不过妈妈,乖乖地去捉小羊,最后终于把小羊捉到手。
试想,如果母狮不严格训练小狮,那么小狮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我希望父母们借鉴一下母狮的方法,平时管教孩子严一些,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们。
当然,孩子也不能一味地靠父母管教,自己也要主动去学习,就像魏征所说的:若木之硬者,必固其根;若水之长者,必浚其源。
只有从小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材。
《水开了》虽然只是一幅画,却发人深省。
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是国家的长远大计,切不可当作小事来看。
虽然写作范围相当宽泛,但把握话题却是基本要求。
把握话题必须做到从头至尾牢牢把握,不能开篇尚能把握话题,但在行文当中却逐渐偏离话题,横生枝杈,然后沿着枝杈斜着生长,最后反偏为主,造成转移话题甚至严重偏离题意。
上面所举病文,开始说想法有了变化,可以说是切合题意的。
但在具体述说变化的过程时,没能仅仅扣住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而是偏到对孩子溺爱是害不是爱的话题上去,把原话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穿靴戴帽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生活中,看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种种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答案也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旁边看上去像小学生的同学说:因为圆的比较好看。
还有的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
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
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
接着讲解员又问:星星为什么看上去那么小?有一位小同学非常天真地说:因为天空是有限的,要是星星太大了就放不下了。
有的说:因为星星本来就那么小。
讲解员很耐心地给大家讲了星星看上去那么小的原因,听后大家感到茅塞顿开。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也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一个问题会有多种解答,这就是解答的妙处。
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这类穿靴戴帽式的作文。
上面的病文不但没有扣紧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反而去论证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内容上与原话题背道而驰,仅仅摘了原话题的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
究其原因,虽和试题的提示语较多,同时限制性要求不足有关,但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没能把握原话题的涵义,或缺乏牢牢把握原话题本意的意识,把自己宿构的文章或材料往上硬搬。
有的考生自己也觉得所写内容与原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于是只好沐猴而冠,穿靴戴帽打扮一番。
尽管作者用心良苦,但这类文章的毛病是逃不过阅卷教师的眼睛的,我们把这样的病文类型称之为穿靴戴帽式。
另起炉灶例如下面这篇考生作文(节选):《心灵悟语》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
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
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之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
合上我的日记本,体味着这一段话的含义。
是呀,只要是你情之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
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
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
就像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初中真是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到达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太多顾虑,在这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地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
这种另起炉灶式病文的病症和病因都摆在明处:不是按试题规定的命题或话题写,而是把试题抛到一边,自己自由式作文,内容和试题没有关系。
这种现象的产生多半由于考生事先死背下了一篇文章,而看到考题后已经感到不合辙不押韵,但又不愿或无力按试题写出新作来,于是照搬原先背好的文章,造成另起炉灶;还有一个原因是考生对试题没仔细看明白或看不明白,写出的文章自然驴唇不对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