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2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6
伟大的悲剧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
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二)谋篇立意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是以斯科特一行五人冲击南极失败、返回途中遇难的悲剧为线索的。
本文通过叙述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及其四名伙伴在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先后死去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到达南极点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斯科特一行五人返回基地途中的种种不幸和遭遇。
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他们返回比来时更艰难(顺着原来的足迹走、缺乏精神支柱)。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埃文斯不幸突然死亡。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写奥茨一步步走向了死亡。
第四层(第11-13自然段):写斯科特和另外两名队员静静的死去。
第五层(第14—15自然段):写找到英雄们的尸体并为英雄悼念。
第三部分(16自然段):议论抒情,表达对英雄们的悼念。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清晰。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的死去。
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山东省高密市初家学校刘娟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内容,概括要点。
2、关注细节,体会“伟大的悲剧”深刻含义。
课前预习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走近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威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一战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于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等。
二、南极资料地理位置: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
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
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
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
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
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
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
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
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动物: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伟大的悲剧》的背景及意义。
激发学生对南极探险历史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伟大的悲剧》的成书背景。
简述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
讲解探险家们的故事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1.3 教学活动播放南极探险纪录片,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讲述探险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分享对探险家的了解和看法。
第二章:斯科特队与阿蒙森队的竞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斯科特队与阿蒙森队的竞争过程。
培养学生对团队精神和竞争态度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分析斯科特队与阿蒙森队的竞争过程。
探讨竞争中的公平性和团队精神。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竞争中的公平性和团队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竞争过程。
学生分享对竞争和团队精神的理解。
第三章:南极点的争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点的争夺过程。
培养学生对探险家勇气和决心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分析南极点的争夺过程。
探讨探险家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南极点争夺的纪录片,感受探险家的勇气。
学生分组讨论探险家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毅力。
学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第四章:斯科特队的返程与悲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斯科特队返程中的困境和悲剧。
培养学生对生命和勇气的尊重。
4.2 教学内容分析斯科特队返程中的困境和悲剧。
探讨探险家面对困境的勇敢和坚持。
4.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有关斯科特队返程的片段,感受悲剧。
学生分组讨论探险家面对悲剧的勇敢和坚持。
学生分享个人的感悟和体会。
第五章:课程小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探险家的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故事和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探险家的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分享对探险家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探险家的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六章:阿蒙森队的胜利与返回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阿蒙森队如何赢得胜利并安全返回。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本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学情分析】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和近义词,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分析,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内容。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的阅读方法。
(3)、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