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和策略PPT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25
优质PowerPoint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策略研究在信息化教学中,由于PowerPoint软件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且功能强大、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可利用资源多、开发周期短、花费精力少,因而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目前,虽然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使用PowerPoint软件,并能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但在设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页面内容过满、版面设计过乱、界面色彩过艳、幻灯片数过多、效果设置过滥、课件结构过简、播放速度过快、交互程度不够、表现力不强、重形式轻内容、信息既大又全等。
这不仅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压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PPT的信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视听传播理论和视觉艺术设计理论,探讨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策略。
一、结构设计要清晰明了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大师布鲁纳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基本结构,发展教学理论大师赞可夫强调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可见,结构清晰的PPT能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
PPT的结构设计是对知识体系和教学活动用PPT呈现的总体框架的规划。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的PPT存在结构不清晰、编号不统一、内容大而全(像百科全书)、全线性结构、活动与内容不同步等问题,多数PPT全是逐页播放的,就连有明显分支的PPT也用线性结构,他们认为线性课件存在“优点”,即上课时教师只点鼠标、不费精力、随意、方便、轻松、习惯。
但他们没想到谁喜欢看一个结构混乱的讲稿呢。
如果PPT没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巨大的信息量会使学生晕头转向、心神不安、难以理解知识脉络,产生“信息迷航”现象,进而出现情绪抵触。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梳理知识体系和结构,设计出清晰的PPT结构,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要点,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避免“迷航”发生,增强知识的可理解性和可记忆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