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7.05 KB
- 文档页数:25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制定背景1、我国农药原药和制剂生产状况2011年, 我国农药产量 264.8万吨 (国家统计局数据 , 出口 140万吨 (实物量, 农业部数据 , 进口 4万吨 (实物量, 农业部数据。
国内消费量约为 50万吨(折纯。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制剂年产量约 200万吨。
其中乳油产量约占 50%, 使用溶剂 30万吨左右, 绝大部分是高挥发性芳烃, 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初步提议与政策发布为减少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的影响, 2006年,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经过调研和专家论证, 对削减乳油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实施的意见。
第一阶段:国家发改委 2006年第 4号公告,“自 2006年 7月 1日起,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第二阶段:工信部《工原(2009 29号》公告,“从 2009年 8月 1日起停止颁发新申请的乳油产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第三阶段:在适当的时候除一些只适合制备乳油的农药产品外, 停止以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为溶剂的乳油产品生产。
3、新剂型的储备我国农药剂型主要有乳油、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可分散粒(片剂、水(油悬浮剂、微胶囊剂、水乳剂、微乳剂等,有替代老剂型基础。
2010年主要剂型的数量产品类别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液剂水剂合计杀虫剂 37027453163551367655335 4、乳油问题之关键乳油问题的关键是溶剂,目前我国乳油所使用的溶剂主要是易挥发轻芳烃溶剂,该溶剂具有毒性较高、易燃、半衰期长,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
此外,在其他一些剂型中还使用较多的毒性较高或具有致癌性的溶剂,如甲醇、二甲基甲酰胺(DMF 等。
如果用其他毒性较低、安全性较高的溶剂,乳油仍然是一种好的剂性。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实施方案的任务来源和工作推进情况:1、任务来源2010年 12月, 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提出立项, 2011年 4月获得工信部批准立项。
氰戊菊酯乳油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氰戊菊酯乳油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验收和质量保证期以及标志、标签、包装、储运,描述了氰戊菊酯乳油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氰戊菊酯乳油产品的质量控制。
注:氰戊菊酯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参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00—2021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T 1603 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604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GB/T 1605—2001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4838 农药乳油包装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19136—2021 农药热储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9137—2003 农药低温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28135 农药酸(碱)度测定方法指示剂法GB/T 28137 农药持久起泡性测定方法GB/T 32776—2016 农药密度测定方法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4.1 外观稳定的均相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4.2 技术指标氰戊菊酯乳油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氰戊菊酯乳油技术指标5 试验方法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5.1 一般规定本文件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5.2 取样按GB/T 1605—2001 中5.3.2进行,用随机数表法确定取样的包装件,最终取样量应不少于200 mL。
5.3 鉴别试验气相色谱法——本鉴别试验可与氰戊菊酯质量分数的测定同时进行。
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试样溶液中某两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溶液中氰戊菊酯α体和氰戊菊酯β体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其相对差应在1.5%以内。
1、自动分散性乳油的乳化分散性是指乳油放入水中自动乳化分散的情况。
一般要求乳油倒入水中能自动形成云状分散物,徐徐向水中扩散,轻微搅动后能以细微的油珠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的乳状液,以满足喷洒要求。
乳化分散性能的测定国内常用方法实验条件标准硬水:342和500mg/L;温度:25±1℃;稀释倍数: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1000倍,其它农药500倍。
实验方法用注射器将1ml乳油,在距离水面2cm高处,慢慢地滴加到装有硬水的烧杯中、,观察乳油在水中自然分散及乳化。
评价方法2、乳化稳定性乳化稳定性是指乳油用水配制成的乳状液的经时稳定情况。
通常要求在施药过程中药液要稳定,不析出浮油或沉淀,即上无浮油,下无沉淀;当药液喷洒到叶面上,由于水分蒸发,乳液被破坏(破乳),有效成分(包括溶剂)或乳化剂沉积在叶面上,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治效果。
如果药液过于稳定,在叶面上不能及时破乳,那么药液在叶面上容易流失现象,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
乳化稳定性测定国内规定方法见GB1603-79,1988年测定步骤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25-30℃标准硬水,用移液管吸取乳油试样,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徐徐加入硬水中(按产品规定的稀释浓度),使其配成100ml乳状液。
加完乳油后,继续用2-3r/min的速度搅拌30s,立即将乳状液移至清洁、干燥的100ml量筒中,并将量筒置于恒温水浴中,在25-30℃范围内,静置1h,取出,观察乳液分散情况,如在量筒中没有乳油,沉油或沉淀析出,则稳定性合格。
3、贮存稳定性乳油的稳定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两方面的内容。
乳油的化学稳定性是指乳油在贮存期间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要求乳油中的有效成分在贮存期间基本不变化或变化不大,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
物理稳定性是指乳油经贮存后,乳油的外观,乳化分散性,乳化稳定性等物理性质变化情况。
乳油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农药原药的化学稳定性,乳油中水分含量和酸碱度或PH值,其次是溶剂、乳化剂品种、性质和质量,以及原药的纯度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篇一:3.2120XX年中国农药制剂年度回顾及发展趋势20XX年中国农药制剂年度回顾及发展趋势15年,对于整个农药行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农药制剂行业也是如此。
这一年,“零增长”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方向,原药进入微利期,制剂行业增速放缓。
与此同时,国家加强了对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监督和管理,与农药行业相关的特别是安全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加大了监督和处罚力度。
另外,“互联网+”在农药行业的广泛应用,尤其在制剂行业热度不减,各种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正在逐渐改变着农药行业的发展模式与趋势。
总之,规范化、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将会成为今后农药行业发展的热点与亮点。
120XX年农药制剂登记情况20XX年登记产品3,294个,与上年基本持平。
20XX年登记杀虫剂954个,占比28.96%,同比减少4.0%;杀菌剂1,000个,占比30.36%,同比增加了1.7%;除草剂933个,占比28.32%,同比增加了1.7%;卫生杀虫剂235个;植物生长调节剂94个;其他78个。
杀菌剂增速显著,且成为登记总数量中的首位,与20XX年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与20XX 年吡唑醚菌酯等专利到期产品登记数量多有着直接的关系。
登记结构变化与产品专利过期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和跟踪,同时也值得警惕,知识产权、同质化等或许是未来的主要矛盾之一。
20XX年按剂型统计:悬浮剂767个,原药403个,可湿性粉剂359个,水分散粒剂270个,水剂245个,乳油180个,水乳剂159个,可分散油悬浮剂126个,微乳剂122个,悬浮种衣剂122个,颗粒剂91个,电热蚊香液46个,悬乳剂40个,可溶粉剂35个,可溶粒剂35个,其他294个(见图1)。
从剂型角度分析,乳油从20XX年的第4位变为第5位,排名前两位的依然是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按毒性统计:低毒2,524个,微毒464个,中等毒184个,低毒(原药高毒)76个,中等毒(原药高毒)36个,其他10个。
农药乳油产品标准编写规范HG/T 2467.2—2003农药乳油产品标准编写规范该产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a)……(有效成分1通用名)ISO通用名称:CIPAC数字代号:CA登记号:化学名称:结构式: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按XXXX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生物活性:(杀虫、杀螨、杀菌、除草……)熔点:…℃沸点:…℃蒸气压(…℃):…Pa溶解度(g/L或g/kg,…℃):稳定性:(对酸、碱、光、热等的稳定程度、半衰期)b)……(有效成分2通用名)内容同a)c)……(有效成分3通用名)内容同a)注:如该产品为单一有效成分制剂,可省略本标准中有效成分2和有效成分3的所有相关内容。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剂名称)乳油的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由……(有效成分1通用名)、……(有效成分2通用名)、……(有效成分3通用名)原药与乳化剂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配制而成的……(制剂名称)乳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1600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T 1601 农药pH值测定方法GB/T 1603 农药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604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GB/T 1605-2001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4838 农药乳油包装GB/T 4946 气相色谱法术语HG/T 2467.1—2003 农药原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3要求3.1组成和外观:本品应由符合标准的……(有效成分1通用名)、……(有效成分2通用名)、……(有效成分3通用名)原药制成,应为稳定的均相液体,无可见悬浮物和沉淀。
30%氰戊菊酯乳油企业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0%氰戊菊酯乳油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氰戊菊酯原药与适宜的乳化剂、助剂等配制而成的30%氰戊菊酯乳油。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0%氰戊菊酯乳油:以氰戊菊酯原药与适宜的乳化剂、助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农药制剂,有效成分含量为30%氰戊菊酯。
四、产品组成和分类
30%氰戊菊酯乳油主要由氰戊菊酯原药、乳化剂、助剂等组成。
根据需要,可以适当添加其他添加剂。
产品按有效成分含量分为30%氰戊菊酯乳油。
五、技术要求
30%氰戊菊酯乳油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1. 外观:乳白色至淡黄色液体。
2. 稳定性:在常规贮存条件下,产品应稳定,不出现分层、沉淀等现象。
3. 氰戊菊酯原药含量:不低于30%。
4. 酸度:不大于5%。
5. 水分:不大于1%。
6. 其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六、试验方法
本标准涉及的试验方法如下:
1. 外观:采用目视法进行检测。
将样品置于无色透明的玻璃瓶中,观察其色泽、杂质等情况。
2. 稳定性:将样品置于恒温振荡器中,以一定速度振荡一定时间,观察其分层、沉淀等现象。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检验方法细则1.概述本检测方法细则是根据本实验室仪器的实际配置情况及现有的检测能力进行编写,按照HG/T《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5.4款规定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法,适用于本实验室使用气相色谱测定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方法。
3.检验依据HG/T《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中5.4款规定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法。
4.实验方法4.1 标准样品的配制和测定内标溶液:称取1.0g正葵烷于250mL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定容,密封摇匀。
标准溶液配制:分别称取0.2g萘、N,N、-二甲基甲酰胺、乙苯、甲苯、苯、甲醇、2.0g二甲苯(精确至到0.0002g),于100mL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至刻度,密闭摇匀。
分别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5mL内标溶液5mL于同一10mL容量瓶中摇匀。
4.2 试样的准备和测定称取1.0 g样品于10mL容量瓶中用同一支移液管加入内标溶液5mL,用乙腈定容,密封摇匀,进行气相色谱法分析。
4.3色谱配置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DB-1301石英毛细管柱(60 m×0.32 mm×1.0 μm),或其他性能相当的毛细管色谱柱;色谱数据处理机(或工作站);4.4分析条件进样口温度:280 ℃柱温:初始温度60℃(保持8 min),然后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80℃(保持5min),再以60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70 ℃(保持8min)载气(N)流速:1.5 mL/min2检测器温度:280 ℃分流比为:20:1进样量为:1 μL5. 质量控制5.1 每批次样品做校正曲线,若样品浓度超出此线性范围,可取样品直接进样或者稀释样品进行定量测试。
如果仍不能满足要求,可重新绘制标准曲线以满足检测要求。
每批样品或者每20个样品进行一次质控点的测定。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农药乳油作为一种常用的农药配方剂型,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农药乳油中可能存在有害溶剂,这些有害溶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制定并遵守相应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势在必行。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该长文的背景与重要性。
其次,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说明农药乳油的组成和应用,以及其中潜在的风险源——有害溶剂。
然后,第三部分将对国际上相关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四部分将关注中国农药乳油行业中相关标准制定与实施情况,并对现行可行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会评价现行标准并提出对未来标准发展的建议,同时探讨农药乳油行业合规管理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解释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国际标准以及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深入分析目前可行的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与解读。
同时,本文还将提出未来标准发展的建议,以期推动农药乳油行业合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2. 农药乳油的组成与应用:2.1 乳油的定义和特点:乳油是一种由农药活性成分、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辅助成分混合而成的乳液状制剂。
乳油具有悬浮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它可以有效地将农药活性成分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2.2 农药乳油的种类和用途:农药乳油根据其应用对象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调节生长素等多种类型。
根据农作物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类型的农药乳油来进行防治,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杀菌剂: 杀菌剂乳油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霉菌、锈菌等。
它们可以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保护植物免受感染。
杀虫剂: 杀虫剂乳油主要用于防治各种植物害虫,如蚜虫、飞虱、白粉虱等。
浅议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摘要:本文针对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先分析了农药乳油的特点以及有害溶剂的限量要求,接着探讨了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要点,最后提出检测的过程关键和质量控制措施。
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能够发现有害溶剂是否超标,并为寻找代替品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药;乳油;有害溶剂;检测技术引言:在农药乳油中加入数量的有害溶剂,有助于农药乳油的形成,提升病虫害防治和去除的效果。
但有害溶剂的添加量有一定的限制,如果超过相关标准和规范,会对生产安全、非靶标生物、生态环境等造成较大污染和破坏。
加强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对控制有害溶剂的添加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开展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农药乳油的特点以及有害溶剂的限量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在种植生长阶段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就需要用到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促使农作物健康生长。
农药乳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组分比较简单,由农药原药、有机溶剂、乳化剂共同组成。
在反应釜中充分搅拌就能形成农药乳油,无需复杂的设备,生产加工的成本比较低。
但农药乳油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有效成分随药液,可均匀的分布到农作物表面,提升去除病虫害的效果。
而且农药乳油在存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存储和使用方便。
这也是农药乳油,虽然会威胁环境和健康安全,但市场占有率依然比较大的主要原因。
为控制农药乳油对水系、空气、土壤、使用人员造成的危害,对有害溶剂的添加量有严格限制,比如:苯、甲苯、萘的含量不能超过1%、二甲苯的含量不能超过10%、乙苯的含量不能超过2%、甲醇的含量不能超过5%、DMF的含量不能超过5%。
2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检测要点2.1检测方法的选择由于国家对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的含量有严格规定,为提升检测效率,需要选择的检测方法,能够对农药乳油中所有的有害溶剂(苯、甲苯、萘、二甲苯、乙苯、甲醇、DMF)都能进行高效检测。
乳油加工质量控制根据本人理解和了解的乳油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整理了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事指正,谢谢!一、乳油制剂加工的目的油溶性的固体或者液体有效成分,不能直接分散到水中,使用于靶标作物,为了提高药效,减低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需将有效成分均匀分散于水中,方便施用。
二、乳油的主要配方组成及用途有效成分:直接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化学活性成分;乳化剂:能将不溶与水的油相均匀分散在水中,起降低油珠表面张力的作用。
溶剂:溶解活性成分,达到稀释活性成分的目的,能保证制剂呈流动液体状态。
其他组分:如PH调节剂、增效剂、渗透剂等均是为了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或者提高药效设计的,根据实际需要添加。
三、乳油的质量控制1、指标控制产品指标控制:含量、水分、PH、冷热储、乳液稳定性、外观(均相透明)等中控指标:含量、水分、PH、冷热储、乳液稳定性、外观(均相透明)等2、质量控制A、原材料质量控制:从源头控制产品原料质量,尽量避免采购不符合产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次品),从源头控制。
B、加工过程质量管控:投料前:严格按照配方投料,需要确认所需的原料是否是本次生产需要的,是否已经经过检验?生产线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投料:若有规定投料顺序的,严格按照投料顺序和投料配比执行;发现投产错料(包括多投或者少投及错投)要及时告知技术部门评估风险并出具解决方案。
投料完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艺参数执行(比如温度,搅拌时间、保温时间等)送检:配好后,取样送检,送检样被判定中控指标(含量、水分、PH、冷热储、乳液稳定性、外观(均相透明))合格后,再打入成品高位槽待包装。
沉降:为保证产品质量,让半成品再高位槽沉降一定时间(视产品而定)后再进行包装。
产品入库前的检验:包好的产品,再入库前,需要通知质量部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此次抽检的项目,除了必须检测的中控项目外,还需对包装质量(封口,贴标、喷码、净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判定。
50%二嗪磷乳油企业标准
关于50%二嗪磷乳油企业标准的相关信息。
二嗪磷乳油是一种农药乳化剂,其企业标准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要求:对二嗪磷的纯度、来源等提出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工艺:描述二嗪磷乳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乳化剂的选择、乳化过程等。
3.产品规格:规定二嗪磷乳油的规格,如有效成分含量、外观、密度等。
4.检验方法:阐述二嗪磷乳油的检验方法,包括含量测定、乳化稳定性检验等。
5.包装和储存:规定二嗪磷乳油的包装要求,如包装材料、规格、密封性等,以及储存条件。
6.安全性及环境影响:阐述二嗪磷乳油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7.适用范围:明确二嗪磷乳油的使用范围,如作物、病虫害等。
8.注意事项:提供使用二嗪磷乳油时的注意事项,如剂量、施用方法、禁忌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企业标准可能因生产厂家、地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了解特定企业的二嗪磷乳油标准,请
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对农药中有害溶剂检测与质量控制作者:周冬雪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农药乳油中的有害物质的标准之中,对农药的乳油组成成分进行了化学物质的范围规定,根据检测和鉴定得出物质的含量,农药的使用进行了规范统一。
本文分析了如何限制农药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使用有害物质的可替代性溶剂等方法进行了阐述,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药;有害溶剂;质量控制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来限制农药乳油中所含的有害溶剂含量,进而较少农药给人体和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严格的规定来要求农药生产商。
但是农药的有害物质不仅仅是乳油中的化学物质,还包括其他使用到的溶剂,也可能存在危害,为了解决此问题,生产企业应对农药生产过程严格进行检查和管理,控制有害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的使用,对农药的加工原料及质量全面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有害溶剂的使用,采取替代性溶剂。
1 农药乳油中有害物限量操作概述相应的农药乳油检测环境中,应当根据相应国家与行业中专业的规范及检测标准作为依据开展操作流程,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测验情况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满足相应数据具备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对实验与检验技术人员自身的操作约束,避免因为检测手段问题导致有害物限量标准误差,从而进一步污染现有生态平衡。
其次,在相应规范与检测标准中,针对农药乳油方面的监督管理应当具备专业化与可操作化的前提,以便促进企业自身对相应农药有害物质的有效把控,从而加强企业质量与产品市场的有效控制,对相关原材料和生产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促进在现有农药市场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地位,更在此基础上完善农药有害物体系的认知,为后续农药的发展和相关规程的制定提供完善且有效的数据参数。
故而,相关定位要求必须具备针对性,在后续操作流程中更应该针对鉴别试验中具备原油、有机溶剂、液体表面活性剂和罐装前有害溶剂的检测措施。
而后利用相关高效液相色谱仪采取有效的色谱柱绘制,确保测定步骤具备样品溶液数值细化与控制基础,完善有害物质计算条件,并确定罐装有害物含量数值,是确保相应农药有害物检测操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核心目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篇一:3.2120XX年中国农药制剂年度回顾及发展趋势20XX年中国农药制剂年度回顾及发展趋势15年,对于整个农药行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农药制剂行业也是如此。
这一年,“零增长”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农药行业发展的方向,原药进入微利期,制剂行业增速放缓。
与此同时,国家加强了对高毒高风险农药的监督和管理,与农药行业相关的特别是安全与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加大了监督和处罚力度。
另外,“互联网+”在农药行业的广泛应用,尤其在制剂行业热度不减,各种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正在逐渐改变着农药行业的发展模式与趋势。
总之,规范化、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将会成为今后农药行业发展的热点与亮点。
120XX年农药制剂登记情况20XX年登记产品3,294个,与上年基本持平。
20XX年登记杀虫剂954个,占比28.96%,同比减少4.0%;杀菌剂1,000个,占比30.36%,同比增加了1.7%;除草剂933个,占比28.32%,同比增加了1.7%;卫生杀虫剂235个;植物生长调节剂94个;其他78个。
杀菌剂增速显著,且成为登记总数量中的首位,与20XX年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与20XX 年吡唑醚菌酯等专利到期产品登记数量多有着直接的关系。
登记结构变化与产品专利过期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和跟踪,同时也值得警惕,知识产权、同质化等或许是未来的主要矛盾之一。
20XX年按剂型统计:悬浮剂767个,原药403个,可湿性粉剂359个,水分散粒剂270个,水剂245个,乳油180个,水乳剂159个,可分散油悬浮剂126个,微乳剂122个,悬浮种衣剂122个,颗粒剂91个,电热蚊香液46个,悬乳剂40个,可溶粉剂35个,可溶粒剂35个,其他294个(见图1)。
从剂型角度分析,乳油从20XX年的第4位变为第5位,排名前两位的依然是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
按毒性统计:低毒2,524个,微毒464个,中等毒184个,低毒(原药高毒)76个,中等毒(原药高毒)36个,其他10个。
从以上登记情况分析,20XX年登记产品数量总体和20XX 年基本持平。
登记剂型中,悬浮剂(sc)、水分散粒剂(wg)依然是登记及研发的主要方向,这与2000年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制剂水性化,制剂颗粒化,有效成分控制释放,使用更加简单和方便,剂型的多样化和功能化,已经是目前农药剂型发展的现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对sc、wg的研发已经放在了重点与常态化位置,但这些研究大多数是集中在“点”上的研究,也就是具体问题如配方筛选等上的研究,今后将要更加注重点面结合,系统调研和考虑剂型开发与应用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精细化和系统化。
2相关政策对农药制剂发展的影响20XX年,农药行业出台了许多管理政策,对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整理部分与农药制剂有密切关系的政策及征求意见稿供读者参考。
2.1零增长20XX年1月16日,农业部在关于印发《20XX年种植业工作(: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及实施方案)要点》的通知中指出,20XX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之一就是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2020年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高效大中型药械替代低效小型药械,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范围。
零增长促使农村土地集中与土地流转,大面积单一种植增加,减量省工化将成为重要的课题。
对于农药制剂行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农药剂型的设计、研发、应用中更加注重应用效果,使得有效成分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如无人机飞防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无人机的用药需求变为现实,低容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开发与应用提上日程。
2.2《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征求意见稿)20XX年3月24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发布了关于征求《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征求意见稿)修订意见的通知,公开征求修订意见。
通知称,根据《国家标准委员关于下达20XX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XX]89号)安排,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承担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gb/T19378—20XX)的修订任务。
在参考国际剂型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药登记实践,起草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征求意见稿)。
标准对剂型的设定进行优化、整合和精炼,淘汰落后和无商品流通的剂型,取消功能性和使用方式的剂型,对国际上已调整和修改的剂型做了修订。
标准为农药剂型的开发提出更高要求和规范指导,使得农药制剂行业能够与发达国家接轨,促使制剂行业更加规范,进一步促进农药制剂产品走出去。
2.3乳油生产批准自20XX年8月1日起,工信部不再颁发农药乳油产品批准证书,乳油产品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发证大门关闭长达5年之久。
20XX年4月17日,工信部发布20XX年颁发第四批农药制剂产品生产批准证书备案的函,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的75%噻唑磷乳油、东部福阿母韩农(黑龙江)化工有限公司的5%嘧啶肟草醚乳油等5个乳油产品新获得生产批准证书,加之前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10%氰氟草酯乳油等3个乳油产品新颁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共有8个乳油产品新获得了生产批准证书。
至此,业界普遍关注的乳油新颁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问题尘埃落定,发证大闸重新开启。
但一定要按照《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进行溶剂筛选和使用。
2.4《农药助剂禁限用名单》(征求意见稿)20XX年7月13日,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为加强农药助剂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农药助剂禁限用名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修订意见。
涉及农药助剂禁用名单9个,农药助剂限用名单75个。
在《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的基础上,《农药助剂禁限用名单》正在征求意见,这将影响着传统剂型乳油等未来的发展,促使农药剂型向着水基化、环保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政策引导的重要影响。
这份征求意见稿份量很重,建议关注限量的列表,这将会带来剂型改变。
比如说,使用溶剂的制剂含量将会变低,转向开发水基化、颗粒化,如sc、wg。
常规溶剂(甲苯、二甲苯、环己酮等)的禁限用,使得很多高含量的乳油、水乳剂、微乳剂、可溶液剂等都难以实现。
环保、安全等政策的落实,在20XX年伴随着农药制剂行业的发展,如江苏省20XX年开展了农药企业的环保核查专项检查。
20XX年出台的管理政策及征求意见稿,都在指引行业向着更加规范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同时对从事农药制剂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促使技术升级、产业升级。
3新剂型现状及趋势3.1悬浮剂(1)中低含量是主旋律,复配悬浮剂数量持续增加农药制剂的品质不以含量高低比水平,而以施药的效果、性价比论成败。
2000年前后国内公司一度热衷于开发高含量制剂,然而近10多年来,国内企业先后转向中低含量的制剂产品的研发,以便留出更多空间协调产品性能及增效等,以使产品具有优秀的传送功能。
这些尤其集中在sc等新剂型产品的开发上,成为农药制剂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2)直接加工成悬浮剂的新农药品种增多受政策等的影响,乳油受到各种限制,转向悬浮剂开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农药品种选择和加工成悬浮剂的数量在增加,这在20XX年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促使了悬浮剂成为农药制剂登记的首位。
(3)低熔点、高水溶性原药开发悬浮剂有突破如20%呋虫胺、40%腈菌唑、35%二甲戊灵悬浮剂等,20XX 年都有企业开展登记,其技术已经得到突破,也代表了制剂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侧面反映农药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得到了提升,提供了保障,促进了产品的性能提高。
(4)工艺精细化如同配方筛选需要精细化一样,悬浮剂生产工艺更加需要精细化,如投料工段、剪切砂磨工段、调制工段等都需要优化,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工艺升级的必要性,在设备选型、工艺设计、性能控制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使得国内悬浮剂生产工艺已经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和提高,整体上悬浮剂的工业化已经逐步趋于成熟。
3.2水分散粒剂(1)新农药品种选择水分散粒剂的数量在增加同悬浮剂一样,受相关政策影响,乳油限制的同时转向水分散粒剂的数量也在增加,从20XX年农药制剂登记情况看,水分散粒剂已经成为制剂登记的第3位,数量在不断增加,已经并将在较长时间内成为行业关注的主要剂型之一。
(2)工艺多样化,升级进行时传统的挤压造粒(转盘造粒)工艺已经被众多企业掌握,在工业化中解决了造粒发热、加工连续化等诸多问题,能够加工的产品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产品性能得以提升。
而流化床造粒、喷雾造粒等已经在行业得到了应用,使得产品有了差异化,其他水分散粒剂加工工艺还在不断升级中。
(3)干悬浮剂已经起步江苏、山东、河北等已有数家企业装备喷雾造粒塔,以20米左右喷雾塔为主,产品也逐渐丰富,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都实现了工业化,产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尤其体现在崩解和悬浮性能上。
相信现在已经上马的企业如果能够在短时间产生示范效益,喷雾造粒将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但是其配套助剂、配方技术、实验室设备、工艺等需要尽快加以研究,并与之配套,这也是加快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4)“混合”工艺在行业开始尝试传统的挤压造粒、流化床造粒、喷雾造粒是众所周知的,离心喷雾与流化床造粒结合、离心喷雾与挤压造粒结合、湿法粉碎与挤压造粒结合、湿法粉碎与流化床造粒结合在20XX 年行业中都有尝试。
这必将促进水分散粒剂向着性能提升、工艺多样化等方向发展。
未来或许还有更多“混合”工艺在农药制剂行业中得到尝试,这也是行业创新促使进步和提升的重要方面。
3.3缓释及功能化制剂(1)微囊悬浮剂依然是缓释剂型的代表微囊悬浮剂代表着农药制剂的高技术,近些年在不断发展,20XX年以30%噻唑磷cs、10%噻虫嗪cs等为代表的微囊悬浮剂得到登记,从技术角度而言,是微囊悬浮剂的重要突破。
同时各种功能性的微囊悬浮剂也在陆续开发中,将促进以cs为代表的缓释剂型进一步发展。
(2)微球、包结物等农药新缓释剂型不断涌现微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新剂型,甲氨基阿维维菌素苯甲酸盐聚乳酸微球、吡唑醚菌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等已经有报道。
环糊精包结物缓释制剂,也有报道,并已有应用案例。
控释包膜颗粒剂、吸附性缓释剂等也将会不断开发和逐渐应用。
(3)悬浮种衣剂等功能性农药制剂持续增长悬浮种衣剂20XX年登记数量122个,与20XX年的70个相比,增加近1倍,成为申请登记的热门,也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未来几年包括悬浮种衣剂在内的种子处理剂还会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
随着零增长行动的实施,包括漂浮粒剂、撒滴剂、展膜油剂等省工省力化功能性制剂也将成为研究热点。
3.4配方增效化配方增效化已经成为开发重点,如悬浮剂sc转向悬乳剂se,除草剂开发重点转向可分散油悬浮剂(oD),oD发展迅速,更注重其药效,随着配套助剂日渐成熟,oD在我国已经得到大力发展,已经成为登记和研发的主要剂型,尤其是除草剂,还是今后重点研究对象,也会出现更多应用效果突出、性能优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