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卢沟桥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26《卢沟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26《卢沟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初步了解说明方法,让学生知道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画面特别感兴趣。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本文介绍的内容相隔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卢沟桥无与伦比的美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本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受卢沟桥的美,感受先烈热爱祖国的情怀,鼓励学生大胆说,积极地做。
3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设计科学,建筑美观的特点。
2、体会卢沟桥特殊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1、(出示卢沟桥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卢沟桥,你能说说卢沟桥给你的印象吗?2、学生评价卢沟桥。
3、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一生周游世界各地,在中国就游历了17年,游览了无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
当他看到卢沟桥时,不由得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出示马可波罗的话,生读: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活动2【讲授】二、创设情境、品读课文,体会卢沟桥的“独一无二”。
(一)体会卢沟桥的设计科学。
1、师:什么是独一无二?(板书,世界最好的,独一无二。
指名理解)让学生知道“独一无二”就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
课文:26 卢沟桥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立足文本进行语言实践,丰盈学生的语文心智。
因为语言是人心智活动的桥梁和工具。
要到达语文心智的彼岸,必须通过语言这一桥梁,在通过的势能下又会使语言这一桥梁更加的通达和宽敞。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凭借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是凭借语言理解文本,认识事物,认识人物,共鸣情感,习得方法的过程。
说开了语文学习活动实则是人在感悟、理解、运用、建构和发展语言的过程中,去获取和筛选适合自身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的信息,补充知识,丰盈心智。
教学目标:
1. 认识“卢、郊、拱、堤、损、坦、阅、碑、侵、馆” 8个生字,会写“卢、
郊、设、型、组、损、宽、坦、侧、栏、皇、燕、攻、抗、馆”12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写一段话。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 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4. 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卢沟桥
的重要历史意义。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顺文脉,整体感知,从入情入境地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遣词造句的奥妙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卢沟桥以及“七七事变”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祁东船山实验学校语文科教案 总 周第 课时 主备课人:卢兰 本节课题:26、卢沟桥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初读课文,为卢沟桥的建筑特点而骄傲。
重点难点:掌握好本课生字新词,疏通课文。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描写古代建筑物的课文,文中不仅对卢沟桥展开了生动具体的描述,还阐明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了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富强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电教手段: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卢”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跟哪个字长得很像?比较“卢”和“户”。
2、齐读课题。
3、请学生展示课外收集到的卢沟桥资料。
4、学生介绍,老师适时小结,补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出示生字词。
(1)出现拼音,全班齐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给生字组词。
(4)评说比较难记的生字。
(5)师生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6)指导学生辨写形近字。
户( ) 郊( ) 坦( )卢( ) 校( ) 但( )侧( ) 栏( ) 型( )测( ) 烂( ) 形( )授课人:课 型:生字课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字关我们已经过好了,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是否能把课文读好。
2、读书比赛,看谁读得好?你们想怎么来比赛?学生自主选择比赛形式。
3、评价是否读得准确、正确、流利。
4、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卢沟桥的?5、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的?6、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1)简要介绍卢沟桥坐落的地点及修建年代。
【 - 小学作文】【篇一】卢沟桥,三年级下册教案卢沟桥教案文档S版三年级下册第26课《卢沟桥》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2、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有关卢沟桥的视屏。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2、播放卢沟桥视频,师简介卢沟桥。
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1、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2、提问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指名说说文中是用哪一句话来描述卢沟桥的?1二、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1、自读课文并结合插图思考:(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设计科学,雄伟)(2)卢沟桥设计科学单单是用数字说明吗?(举事例)(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接触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的好处,并且鼓励学生在今后善加利用。
)(3)课文中具体讲了石狮的哪几种姿态?在文中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4)文中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想象狮子还有哪些姿态?(设计意图:重视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卢沟桥的造型美观时,先是让学生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交流之后,再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
)(5)试着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后,让学生用“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说话,培养学生有序的说话。
第26课《卢沟桥》教学设计【内容简析】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们国家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本篇文章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详细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但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4.指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相关卢沟桥的图片、录像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相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 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 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 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2.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 指名读课文,留意指点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准确、通顺、流利。
(3) 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点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26课卢沟桥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郊()坦()攻()设()检()记()效()担()功()没()俭()纪()五、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细读思考:(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2、交流、品读(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
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
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后明确:(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5、认识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四、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一)出示自学提示: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二)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