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图册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18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一、地球与地图1.1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位于太阳系第三颗行星的位置。
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1.2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特征。
地图的制作包括地图投影、地图设计和地图绘制。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转换成平面上的二维图形。
地图设计包括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绘制是将地图设计中的信息用符号、颜色和文字等表示出来。
地图的使用包括地图的阅读、分析和应用。
地图的阅读是指理解和解释地图上的信息,地图的分析是指对地图上的信息进行综合和比较,地图的应用是指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然地理2.1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的气体层。
大气的结构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通过对流运动进行能量交换。
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以水平运动为主。
中间层是位于平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热层是位于中间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2.2地球的水体地球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
河流是地球表面流动的水体,可以分为地表河流和地下河流。
湖泊是地球表面静止的水体,可以分为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
冰川是地球表面积累的冰雪,可以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的水体,可以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2.3地球的陆地地球的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大陆是地球上面积较大的陆地,可以分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大陆。
图例常见矿产常见工业门类常见农作物常见气候类型太阳系天体系统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银河系正视图太阳系模式图2006年8月24日,北京时间晚9点20分。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五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确认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行星新定义: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
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颗。
读图记要宇宙中的天体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即天体组成的。
按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它们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会产生“流星雨”。
彗星是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在各自的位置上不停地高速运动着。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
人造天体是人类探测宇宙的工具。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及星际物质组成。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的圈层结构 由内向外亮度逐渐降低,温度不断升高,厚度逐步加大。
八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 八颗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轨道成椭圆形;倾角相差不大,近乎在同一平面;自转、公转周期各不相同;水星、金星没有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