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图册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18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课件一、地球与地图1.1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位于太阳系第三颗行星的位置。
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1.2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特征。
地图的制作包括地图投影、地图设计和地图绘制。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三维空间转换成平面上的二维图形。
地图设计包括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绘制是将地图设计中的信息用符号、颜色和文字等表示出来。
地图的使用包括地图的阅读、分析和应用。
地图的阅读是指理解和解释地图上的信息,地图的分析是指对地图上的信息进行综合和比较,地图的应用是指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然地理2.1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的气体层。
大气的结构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通过对流运动进行能量交换。
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以水平运动为主。
中间层是位于平流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热层是位于中间层上方的一层大气,其中的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2.2地球的水体地球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71%。
河流是地球表面流动的水体,可以分为地表河流和地下河流。
湖泊是地球表面静止的水体,可以分为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
冰川是地球表面积累的冰雪,可以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的水体,可以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2.3地球的陆地地球的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大陆是地球上面积较大的陆地,可以分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大陆。
图例常见矿产常见工业门类常见农作物常见气候类型太阳系天体系统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银河系正视图太阳系模式图2006年8月24日,北京时间晚9点20分。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五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确认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行星新定义: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
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颗。
读图记要宇宙中的天体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即天体组成的。
按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它们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会产生“流星雨”。
彗星是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在各自的位置上不停地高速运动着。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
人造天体是人类探测宇宙的工具。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及星际物质组成。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的圈层结构 由内向外亮度逐渐降低,温度不断升高,厚度逐步加大。
八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 八颗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轨道成椭圆形;倾角相差不大,近乎在同一平面;自转、公转周期各不相同;水星、金星没有卫星。
高中地理需要记忆的地图地图记忆的一般要求:1、利用经纬网和区域轮廓对区域进行定位。
2、记忆区域内部的主要地理事物(地形、河流、气候、交通、农业等)世界部分:1、世界行政区划图。
2、世界地形图。
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1、世界1/7月气温分布图12、世界1/7月海平面气压、风和气团分布图1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14、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15、世界2/8月海洋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图16、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17、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18、全球热带气旋分布及路径图19、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20、季风环流图中国部分:1、中国行政区划图,注意各省的轮廓,经纬度位置。
2、中国地形图,注意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以及沿经纬线的剖面图。
3、中国气候分布图。
4、中国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6、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7、中国干湿区分布图。
8、中国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中国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1、中国1/7月气温分布图1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和外流区、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13、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14、中国海域分布图15、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分布图16、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17、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18、中国交通运输网络图19、中国水能资源分布图20、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21、中国主要土地资源分布图22、中国三大经济带。
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亚洲部分:1、亚洲地形图2、亚洲气候及自然带分布图3、东亚地图(包括地形、气候、工农业等各种地理要素,下同)4、东南亚地图5、南亚地图6、西亚地图7、中亚地图8、朝鲜半岛地图9、日本地图10、东亚、南亚季风分布图欧洲部分:1、欧洲西部地形图2、欧洲西部矿产资源、工业、农业分布图3、欧洲西部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图4、欧洲西部气候及自然带分布图5、欧洲西部年降水量分布图6、欧洲西部1/7气温分布图7、欧洲西部河流、湖泊分布图8、德国地图9、法国地图10、英国地图11、意大利地图12、东欧地图13、北欧地图14、地中海沿岸地图15、俄罗斯地图非洲部分1、非洲行政区划图2、非洲地形图3、非洲气候图4、非洲自然带分布图5、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6、非洲矿产资源、工业、农业分布图7、非洲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图8、非洲河流、湖泊分布图9、埃及地图10、南非地图11、尼日利亚地图北美洲部分:1、北美洲地形图2、北美洲气候图3、北美洲年降水量地图4、北美洲1/7气温分布图5、北美洲河流、湖泊分布图6、加拿大地图7、美国地形图8、美国本土农业地域类型图9、美国气候分布图10、美国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11、美国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图12、五大湖区地图拉丁美洲部分:1、拉丁美洲政区图2、拉丁美洲地形图3、拉丁美洲气候和自然带地图4、拉丁美洲农业分布图5、拉丁美洲矿产资源、工业分布图6、拉丁美洲城市、人口、交通分布图7、拉丁美洲降水和气温分布图8、拉丁美洲河流和湖泊分布图9、巴西地图10、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图大洋洲部分: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形图2、澳大利亚气候和自然带分布图3、大洋洲气温和降水图4、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5、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南极洲和北冰洋部分:1、南极洲地图(中国的科考站)2、北冰洋地图(科考站,和周边大洲)补充部分:1、各种地理示意图(热力环流、水循环等)2、重要的经纬线穿越的地区(如赤道,0°经线等)3、重要的河口三角洲,港口城市,运河,海峡等经纬度位置。
我国高中地理图册发展历程及特点作者:闻振平朱良杜娟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3期教学地图集(册)是将较为完整系统的教学地图汇集起来的地图作品,内容比一般的教学挂图丰富、详细,由教学中的各种地图和图表等组合而成,是各种教学地图中最基本、用途最广的地图作品。
我国的教学地图册是根据一定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按照一定体系,由一系列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配合某些图标、素描图等组成的图册。
地理图册在我国基本是随着地理教科书发行的,初中地理课本相应配套初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高中地理课本相应配套高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
我国的高中地理图册依据高中地理课本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是中学地理教师进行地理教学和中学生学习地理不可或缺的地理教材。
一、我国高中地图册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武昌舆地学社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学校用的地理教学用图——《中外舆地全图》至今,我国的教学地图已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历史。
但是我国教学地图真正起步腾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前教学参考图册与学生用地图册共24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理教学地图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在我国教学地图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高中地理图册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这个时期的高中地理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地理挂图,或者是使用初中的地理图册。
在建国后到1982年间,高中地理课程以及高中地理课本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连续性,高中地理图册的发展相对于地理教科书则体现出明显滞后。
我国的高中地理课程曾两度缺失:一次是在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中,高中地理课程被砍掉;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至1982年间,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处于空白状态。
即使在1982年以后我国重新开设地理课的几年间,高中地理图册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在这一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九年义务教育上,对高中教育关注力度较小。
我国的高中地理图册是从第二个阶段,即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到了80年代末期,我国才编制了高中地理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