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规划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01 MB
- 文档页数:2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
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
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
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
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
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三亚红沙海岸规划方案一、简介三亚红沙海岸是三亚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壮丽的海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沙海岸,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划方案。
二、保护环境1.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定期检测海水质量和沙滩生态状况,确保海岸线的生态平衡。
2. 引入生态恢复项目,恢复或种植沿海植被,增强海岸带的抗风固沙能力。
3. 限制沙滩开发建设,保留自然沙丘和海滩植被,减少人为破坏。
三、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提高红沙海岸的交通便捷度,以方便游客的来往。
2. 建设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如娱乐广场、运动场地、卫生间等,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3. 考虑建设旅游观光设施,如观景平台、观光电梯等,提供更好的观赏海滩的机会。
四、旅游开发1.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海洋文化节、沙滩足球赛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2. 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如水上运动、沙滩娱乐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引入特色餐饮和购物区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使游客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五、安全管理1. 设立专门的警务岗位,加强海岸线的安全巡逻,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 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海滩安全规范,避免事故发生。
3.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确保海岸线的火灾安全。
六、社区发展1. 支持当地居民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特色美食等,增加居民收入。
2. 推动沿海地区的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加强青少年教育和培训计划,培养当地的旅游人才,促进社区的发展。
七、未来展望三亚红沙海岸是三亚市的重要旅游资源,通过规划方案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海岸线,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实现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良性循环,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宝贵的资源和机遇。
八、结语三亚红沙海岸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我们将努力实施以上规划方案,以期提升红沙海岸的整体形象,打造一个更加宜人、安全和繁荣的旅游目的地。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一、引言海棠湾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是一处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棠湾的优势,提升其旅游资源价值,特制定了本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基于海棠湾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并开发旅游景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促进海棠湾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打造海棠湾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海棠湾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开发和建设高品质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4.保护和改善海棠湾的自然环境,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5.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规划内容3.1 景区规划根据海棠湾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将景区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1.海滩区:清澈的海水、洁净的沙滩,提供游泳、晒太阳和沙滩活动等。
2.海岛区:规划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海岛,提供浮潜、海钓等活动。
3.滨海公园:建设公园和步行道,供游客散步、观景和休闲等。
4.历史文化区: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展示当地的文化遗产。
5.娱乐休闲区:规划建设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如水上乐园、高尔夫球场等。
3.2 旅游设施规划为了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本规划方案还包括以下设施规划:1.酒店和度假村:在景区内规划建设多个高品质的酒店和度假村,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休闲设施。
2.餐饮设施:在景区内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包括当地特色美食和国际化餐饮服务。
3.商业中心:建设商业中心,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设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4.交通设施:修建道路、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
3.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了保护海棠湾的生态环境,本规划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2.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限制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
总则1。
1编制背景•国际旅游岛建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
•农垦体制改革: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现行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即将到期。
1。
2指导思想•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
3规划期限2008年 -— 2020年。
近期为2008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1.4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市域: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域内国营农场辖区,总面积1919.6平方公里.•滨海地区: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250平方公里,包括了三亚主要的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等。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西起海坡、东至田独和榆林湾、北接绕城高速公路,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是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区,也是计算城市用地汇总表等规划技术指标的范围区域。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三亚市城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0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登记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010001院长:王静霞总规划师:王景慧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副总规划师)主管局长:黄源钢(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局局长)欧桂芳(规划局副局长)曾清泉(规划局副局长)项目总负责人:赵燕菁(高级城市规划师所长)项目负责人:易翔(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副院长)王昊(城市规划师)吴振晋(规划科科长)阶段参加人:缪淇(高级城市规划师,所主任工程师)尹强(高级城市规划师,分院总规划师)张广汉(城市规划师)龙慧(助理城市规划师)李雅静(助理城市规划师)马承志(助理城市规划师)邓建明(助理城市规划师)兰武军(科长)李斌(科长)陈健(科长)陈汉华(城市规划师)陈河川(城市规划师)目录00. 前言 (5)01. 修编的重点问题01.1. 修编背景01.2. 修编依据01.3. 基本认识01.4. 指导思想01.5. 1990 年批准的总体规划实施概况01.6. 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问题02. 城市性质与规模02.1. 城市性质02.2. 城市人口规模02.3.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02.4. 城市发展目标03. 三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03.1. 市域基本条件03.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03.3. 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03.4. 城市化水平预测03.5. 目标及战略03.6. 城镇体系规划04. 滨海地区规划04.1. 规划范围和规划目标04.2. 布局结构及控制内容04.3. 岸线利用规划04.4. 旅游规划04.5. 对外TRANBBS交通系统规划04.6. 重要基础设施规划04.7. 环境保护规划05. 主城区总体布局05.1. 布局结构要素05.2. 用地布局规划05.3. 专项用地规划0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07. 城市景观规划07.1. 景观分析及规划07.2. 近期改造重点08.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08.1. 给水工程规划08.2. 排水工程规划08.3. 供电工程规划08.4. 电信工程规划08.5. 燃气工程规划08.6. 环卫设施规划09. 防灾规划09.1. 规划原则09.2. 消防规划09.3. 抗震规划09.4. 防风规划09.5. 人民防空规划09.6. 防洪防潮规划10. 近期整治和建设规划10.1. 近期建设10.2. 近期整治11. 远景发展设想12. 规划的实施前言1988 年应海南省筹建组要求并受三亚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 —— 2005 )》,并于1990 年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亚市迎宾路中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本次规划用地属于南新农场管辖范围,在三亚原城市总体规划中为非建设用地。
由于近年三亚城市快速发展,规划区内用地大部分已对外出售,并拥有开发意向方案。
为科学合理地引导规划片区的开发建设,响应“海南省建设厅关于三亚垦区各农场总体规划编制有关问题的批复意见”,特此编制该控制性详细规划。
根据意见:“片区的规划编制应符合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可由三亚市规划建设局会同三亚垦区农场共同组织编制,并纳入正在重编的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待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依法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后,农场规划可依法报三亚市政府批准实施。
”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专家咨询会等形式,分别征求了中规院、省内外专家、建设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和三亚市规划建设局等多方面的意见,具体过程如下:——2009年8月7日进行规划前期专家咨询论证,征得了各位专家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详见专家咨询会意见);——2009年8月通过三亚市规划委员会;——2010年4月8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三亚市迎宾路中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关意见的复函(详见省厅意见复函);——2010年4月18日召开了《三亚迎宾中路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咨询会——迎宾路中段控规修改完善意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 4.18)(详见附件)——2010年12月,为妥善解决农垦引进项目的建设问题,市政府批复启动控规修编;——2011年2月,修编后的控规通过三亚市规委会2011年第二次会议审议;——2011年3月,修编后的控规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实施。
二、规划范围南新农场用地沿迎宾路带状分布,总用地306.4公顷,计约4596亩。
由于南新农场用地边界曲折,许多地方与道路形成尖锐的夹角,在用地和道路之间留出了大量难以利用的土地。
为此,本次规划将规划范围进行了调整,并对农场片区内部分用地进行整合。
从地块的完整性、周边规划道路、地形等因素考虑,将农场用地与周边用地统筹规划。
三亚城市更新规划方案最新引言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城市更新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亚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城市更新的方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三亚城市更新规划方案的最新进展。
1. 城市更新的背景三亚作为中国南方的热带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然而,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等。
因此,进行城市更新成为了三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城市更新规划方案的制定为了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三亚市政府启动了城市更新规划的制定工作。
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市政府与专业的城市规划机构合作,充分调研了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方向。
3. 最新进展根据最新的城市更新规划方案,三亚的更新工作将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3.1 基础设施建设三亚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能力。
其中,交通设施的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市政府计划扩建道路、建设地铁等,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并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度。
3.2 环境保护三亚市政府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通过改善排污管道的建设,加强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等措施,提高市区的环境质量。
3.3 旅游设施升级作为旅游城市,三亚将着重提升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市政府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旅游设施升级工程,包括酒店、景区、购物中心等,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同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3.4 城市功能提升三亚将通过提升城市的功能,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市政府计划打造国际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以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多元化发展。
4. 期望与挑战三亚城市更新规划方案的最新进展让人们对城市的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资金的筹集和利用是一个重要问题,市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
此外,规划方案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市政府和市民的利益,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亚市梅山区域乡村规划2020~2035一、项目概况1.规划的编制过程。
对全区一二三产业做了较为详尽的摸底和分析,资料汇聚较为全面,是崖州建区以来的首次。
并结合自贸港、大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要背景,做了机遇解读。
历经7稿,全文共13万字、37张数据情况表格、24张布局建议示意图、30个案例分析借鉴专栏。
2.规划的重点内容。
首次提出崖州区产业战略定位和产业体系,提出崖州区与崖州湾科技城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尽最大努力落到产业项目上、落到招商引资上。
二、项目内容和亮点1.在创新研究上,提出崖州区产业战略定位和产业体系。
产业战略定位是“一区一极一典范”,“一区”指南海产业新区,“一极”指大三亚西翼产业增长极,“一典范”指产城融合发展典范。
产业体系是两主导、两优势、两新兴,两主导产业指旅游业和热带农业,两优势产业指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渔业,两新兴产业指康养产业和绿色加工制造。
并对每个方向做了发展条件分析和路径分析,指出产业发展的方向。
提出崖州区与科技城产城融合发展方向,提出15个承接研发成果就地产业转化的潜在领域,提出促进城乡劳动力提供社会服务,提供日常消费和休闲服务消费,打造高品质宜居社区。
2.在技术方法上,本次产业规划对全区一二三产业做了较为详尽的摸底和分析,资料汇聚较为全面,是崖州建区以来的首次。
并结合自贸港、大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要背景,做了机遇解读。
认真考虑产业规划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规划由政府主导实施完成,产业规划政府起引导作用、市场主体起主导作用,所以报告尽最大努力落到产业项目上、落到招商引资上。
围绕每个产业方向,都给出了产业项目策划表,给出了招商对象建议表,共列出112个项目策划方向和108个招商引资对象企业,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重点筛选出18个近期重点推进项目,给出项目概况、案例借鉴、发展模式、投资方和投资匡算、选址建议、招商建议等。
对全区每个村做了“一村一品”特色小镇产业方向谋划。
3.在客户评价和综合效益上,项目组的努力工作和产业规划成果获得崖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崖州区发改委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崖州区政府专题会议、区委常委会的审议。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及重点片区控规修编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在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地位的提升,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对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提升的方法,三亚中心城区控规整合及修编重点体现“整合、衔接、提升”三项工作:一是整合梳理中心城区已编制的29个控规和23个专项规划,协调差异,录入GIS信息管控平台;二是衔接《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对开发边界内的管控要求,落位近期实施的重大项目;三是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承载力,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及总部经济区的建设,开展重点片区的控规新编与修编。
修编共协调与已编控规及专项规划的374处冲突内容,与《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图斑差异1879处,开展了十一个重点片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关键词: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重点片区控规修编;三亚市中心城区是向东联动海棠湾、向西联动崖州湾发展的核心枢纽,是全市及大三亚旅游经济发展圈的综合服务主中心,是承载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亟待厘清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方向,盘活规划资源,服务与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本次规划从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内统筹考虑发展定位、功能业态与空间布局,重点体现“整合、衔接、提升”三项工作。
一、规划背景2015年6月,海南省被列为省域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三亚市随之开展《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多规合一”)的编制工作。
海南省空间规划改革制定了以市县总体规划为总范围,开展开发边界内新一轮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