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课件25
- 格式:pptx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46
2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 12 个生字:“登、楼、依、尽、入、穷、千、层、朗、识、玉、盘”;会写 7 个字:“入、千、玉、识、行、河、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诗句的意思,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
感悟“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重点、难点分析:1. 朗读、背诵古诗,感悟“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2. 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投影仪。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登鹳雀楼》,学习八个二类字,五个一类字。
理解诗意,感悟诗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教学内容:学习《登鹳雀楼》,学习八个二类字,五个一类字。
理解诗意,感悟诗句。
(一)知诗人1.课件展示王之涣画像(王之涣.jpg)与简介:“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琅琅上口,广为传颂。
”教师朗读简介,学生认真观看课件。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展示课件第六屏)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3.“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的黄河岸边,因为经常有鹳雀栖息在它上面,所以叫这个名字。
一千多年来,它一直是游人如的旅游胜地。
4.这首古诗的题目“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二)解诗意1.自学理解(展示课件第七屏)(1)课件出示鹳雀楼图(鹳雀楼 0.jpg),随录音播放展开全诗文本。
(2)点击超级链接,学习生字“黄、河、入、千”。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提示:(3)“黄”的“草字头”下面还有一长横;中间是“由”不是“田”;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入”书写时第一笔撇稍微低一些,起笔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捺要盖在撇上,两笔相连,不要写成“八”或者“人”。
(3)学生练写,投影展示,全班评价。
(4)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读出韵脚和节奏感。
(5)指名竞赛读,看谁读得棒,集体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