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7
作业疗法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作业疗法(OT):是让人们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和活动,来促进其健康生活的一种保健专业,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过程中让患者积极参加活动。
2.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3.骨折:骨或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引起的骨组织部分或全部连续性中断。
4.脊髓休克:或者受伤后,脊髓功能处于暂时性抑制状态称为脊髓休克。
二.填空1.作业疗法的功能评定是一个:获取患者作业能力信息、发现存在问题、形成想法、提出治疗目标和计划的过程。
2.按作业活动对象和性质分类,作业疗法可分为:功能性作业疗法、心理性作业疗法、精神疾患作业疗法、儿童作业疗法、老年人作业疗法。
3.作业疗法的对象:神经科疾病、骨科疾病、外科疾病、儿科疾病、内科疾病、精神科疾病。
4.常用的作业评定器械和设备:手指精细活动能力测试器具、感知觉测试器具、认知功能测量器具、职业能力测试器具。
5.作业评定包括:治疗前评定、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和治疗后评定。
6.常见脑卒中的类型: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7.颅脑损伤的分类方法:根据损伤方式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根据损伤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8.脑卒中的良好康复姿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
*9.PTA 伤后遗忘(颅脑损伤):受伤后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时间。
10.颈椎病的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11.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常见的关节畸形:手指天鹅颈畸形、手指畸形、琴键征、钮扣花畸形、鳍形手、 (望远镜手、槌状指、扳机指)12.骨折愈合可分为六个阶段: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重建与改建期。
13.肩周炎医疗体操的主要内容:伸展双肩、弯腰摆肩、摸墙、梳头、体后抬手、器械体操。
三.简答*1.作业疗法的特点(OT)①目标指向性;选择的活动有目的和理由。
②对患者而言在某些水平有意义;③在某些水平上要求当事人参与(精神方面或身体方面);④预防功能减退及维持或改善生活质量;⑤要反映患者的生活课题(日常生活、游戏、工作)⑥与患者的兴趣有关;⑦可变更或调节水平;⑧基于作业治疗师的专业知识决定。
作业治疗宣传简介作业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方式,旨在通过各种作业活动来改善患者的功能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宣传简介将向您介绍作业治疗的原理、适应症、优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治疗方式。
一、作业治疗的原理作业治疗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各种作业活动来改善患者的功能能力。
作业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患者的手、眼、耳等感官,以及肢体运动等,来提高患者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发展。
此外,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适应症作业治疗的适应症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脑卒中、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2. 骨科手术后康复;3. 轻度残疾如轻度失明、失聪等;4. 老年人康复;5. 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等。
三、优点1. 综合性强:作业治疗涵盖了各种作业活动,如手工艺、绘画、健身等,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综合能力。
2. 个性化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业治疗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3. 促进康复:通过作业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肢体运动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
4. 提高生活质量:作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方法1. 手工艺制作:通过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编织、剪纸、陶艺等,提高患者的精细动作能力和创造力。
2. 健身训练: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瑜伽、太极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3. 绘画治疗:通过绘画来表达情感和舒缓压力,同时提高患者的视觉感知和创造力。
4. 认知训练:进行一些简单的认知游戏和任务,如拼图、找不同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
五、注意事项1. 患者在接受作业治疗前,应向医生咨询,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适应症。
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治疗方案。
3.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过度疲劳和意外伤害。
4.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心,积极参与各种作业活动。
康复治疗技术中的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 OT)是一种通过帮助人们改善、维持或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独立性的治疗方法。
作业疗法专注于帮助个体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自理能力、工作技能、娱乐和社交活动等。
作业疗法的目标是通过评估个体的功能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参与和自主性。
以下是作业疗法常见的应用领域和技术:
1. 康复治疗:作业疗法在康复中的应用广泛,如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肌肉控制、提高运动协调性,以及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澡和进食等。
2. 儿童发展:作业疗法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提高他们在学习、游戏和社交中的参与度。
例如,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儿童发展手眼协调、精细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等
3. 心理健康:作业疗法可以在心理健康领域中发挥作用,帮助人们管理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如艺术和手工艺,作业疗法帮助个体建立自信、改善情绪和提高自我价值感。
4. 老年护理:作业疗法在老年护理中有重要作用,帮助老年人维持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技能。
例如,通过适当的身体活动、记忆训练和辅助工具使用,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
作业疗法的具体技术包括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和辅助工具的提供与适配
等。
作业疗法师通常与患者及其家人密切合作,为其提供全面的康复支持。
请注意,作业疗法的具体应用和技术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因此在实施作业疗法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作业疗法师或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第十二章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介绍作业疗法的定义,作业疗法与物理疗法的区别,作业疗法的工作内容、适应证、作业活动的分析和选择、作业治疗的步骤,以及作业治疗的设备。
一.概述“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早期主要用于精神病人的综合治疗。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康复医学兴起,作业疗法的重点转到残疾康复,侧重于躯体残疾的康复。
1951年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成立,促使作业疗法在基础理论、作业的分析和选择、治疗性作业新理论和新技术开拓、作业疗法的纵向分科,以及作业疗法在保健和康复中的应用等方面显著进展。
1.定义作业疗法是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劳动和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缓解症状,改善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2.作业疗法与物理疗法的区别作业疗法和物理疗法同属于康复治疗学,遵循相同的生物力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但治疗目标、范围、手段、重点、介入时机和患者参与等都有所区别(表12—1)。
康复治疗过程中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所承担的任务比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变化。
伤病早期患者尚无自主活动能力时,即可开始物理治疗,此时物理治疗的工作量大。
当患者基本功能逐渐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开始作业治疗,但工作量较小。
随着患者活动能力的改善,物理治疗的工作量逐渐减少,而作业治疗的工作量逐渐增大,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表12-1 作业疗法与物理疗法的区别作业疗法物理疗法治疗目标使患者生活适应力发挥最大潜能使患者运动功能发挥最大能力治疗范围躯体和心理功能障碍躯体功能障碍治疗手段日常活动、工作、游戏环境调整辅助器具、轮椅、假肢、矫形器运动疗法:医疗体操、拳操、耐力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气功、牵引、手法治疗、各种器械训练等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理疗治疗重点增强手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增强动作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提高感知、认知功能改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掌握某一生活和工作技能适应环境增加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和改善运动的协调性改善运动耐力改善机体平衡改善心肺功能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病人参与主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介入时机较晚较早趣味性强弱二.工作内容(一)生活环境及作业能力的评定1.居住条件住宅环境、楼层、房屋入口条件、厨房、浴室、厕所特点、居室情况。
作业疗法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适应症o 3.1神经科疾病o 3.2内科疾病o 3.3儿科疾病o 3.4外科疾病•4方法o 4.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o 4.2创造性技能训练o 4.3教育性活动o 4.4文体活动o 4.5作业性训练o 4.6心理作业训练o 4.7儿童患者作业性训练o 4.8精神疾患作业疗法•5注意事项•6作业治疗处方o 6.1作业种类o 6.2治疗目的o 6.3方法o 6.4时间o 6.5频度1拼音zuò yè liáo fǎ2英文参考Occupational therapy,OT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作业疗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增强患者的参与能力,及帮助患者学习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能力,其着重点是功能的康复。
功能的康复不仅是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而且有工作能力、娱乐能力等的康复。
作业疗法在于选择一定的作业劳动,以使患者某些功能恢复到能生活与生产的技能。
这样对患者的身心、对社会都有裨益。
3适应症3.1神经科疾病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周围神经疾患等。
3.2内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
3.3儿科疾病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发育迟缓。
3.4外科疾病骨折、截肢、手外伤、股骨头置换术后,腰腿痛、手术后癜痕、烧伤后癜痕、关节僵硬与挛缩、功能障碍。
4方法选择适当治疗方法是作业疗法最重要的步骤,这关系到是能否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在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康复医学及作业疗法理论选择适当的作业活动。
作业疗法训练有以下诸种:①日常生活训练;②职业技巧训练;③家务活动训练;④工艺疗法;⑤文娱活动;⑥游戏疗法,特别适于脑瘫患儿;⑦书画疗法:对郁虑患者,使其练习书写、绘画、在静中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⑧认知训练:对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通过对物品的认识、解题,使之逐步恢复记忆、理解能力;⑨园艺劳动,如栽花、修剪小树、植树、修整花坛等;⑩职业训练,结合患者的特长与职业给予辅助性训练。
你对“作业疗法”了解吗?上海市松江区201600在康复学中,作业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康复训练方式,因此经常会有人问,什么是作业疗法?作业疗法都能做些什么?作业疗法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哪些?经过作业疗法干预之后能得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以上疑问也是康复师回答最多的问题,下文中主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作业疗法的意义特点以及方式作用等内容,以期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效的通过作业疗法达到理想的康复状态。
1.作业疗法的定义和特点作业疗法,英文为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
作业疗法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性地作业活动,主要针对于身体、发育、精神上有功能性障碍(或者残疾)进而造成不同程度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劳动能力的患者。
开展病情评价、病情治疗以及训练指导的一系列过程,该种方式也是康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帮助患者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或者提高生活和劳动能力,进而能够与家庭成员、社会成员一同开展更加有价值的生活。
作业疗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及时改变以往异常的运动方式,使得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进程大大缩短[1]。
作业疗法能够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患者开展的作业治疗是经过选择并且有目的的活动方式,康复治疗师需要与患者的治疗需求为中心开展治疗作业的选择,在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需求,不仅有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更加有家庭生活、社会和职业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有目的的活动就是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一定关联性,通过相关活动的训练来改善患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患者在开展作业疗法时,在完成一项作业活动时需要协调地发挥出心理、情绪、躯体以及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用,因此在开展中可以根据患者的训练和治疗为作业疗法的开展目标,运用作业分析知识来选择以躯体运动为主或者是以情绪调节为主的作业[2]。
(3)针对于残疾人士来讲,在开展作业疗法时,更加要重视辅助器械的使用,从而补充患者某项功能的不足,采用新的方式和器械来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和劳动。
作业疗法名词解释作业疗法,又称为“作业治疗”,是一种通过参与日常生活的活动,以改善个体的生活功能和自主生活能力的治疗方法。
作业疗法通过对个体进行适当的活动安排,使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身心,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以下是对作业疗法相关名词的解释。
1. 作业:作业是指在作业疗法中,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由作业治疗师设计和安排,以达到康复目的的各种活动。
作业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任务,也可以是特定的康复训练活动,如手工制作、户外活动等。
2. 活动分析:活动分析是作业疗法中重要的一环,是指对所选择的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以理解活动所蕴含的运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要素,为设计个体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活动分析可以帮助作业治疗师评估个体的能力和需求,以确定适合的作业。
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作业疗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提高个体的日常生活功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的练习和训练,帮助个体改善动作协调、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方面的功能,提升认知、沟通和社交能力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功能。
4. 适应技能训练:适应技能训练是作业疗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个体学习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技能。
适应技能包括情绪管理、应对压力、解决问题、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通过训练,个体可以提高适应新环境和应对生活问题的能力。
5. 环境适应训练:环境适应训练是作业疗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帮助个体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社会角色。
环境适应训练可以包括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的互动、参与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个体的社交和工作能力。
6. 作业评估:作业评估是作业疗法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改善的方面。
作业评估可以通过观察、采访、问卷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个体的能力、需求和目标,为制定个体的作业计划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业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参与各种活动,促进个体的身心康复。
作业疗法是让人们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和活动,来促进其健康生活的一种保健专业。
其目的是,通过促进患者必需的日常生活能力,发展、恢复、维持其功能,预防残疾。
作业疗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作业治疗的过程中使患者积极的参与活动作业疗法应以患者为中心. 是一种创造性作业活动,并且被患者所接受并使其积极参与其中。
应以治疗患者躯体和精神疾患为主。
目的. 着眼于帮助患者恢复或取得正常的、健康的、独立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分类按作业活动对象和性质分类功能性心理性精神疾患儿童老年人作业疗法按治疗目的和作用分类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 用于增强肌力的作业. 用于增强耐力的作业. 用于增强协调能力的作业. 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作业按实际分类1.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作业包括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2.能创造价值的作业活动力求通过作业治疗生产出有用的产品但又不以产品为目的目的是获得一定技能3.消遣性作业活动或文娱活动目的转移注意力,丰富生活内容4.教育性作业使青少年获得受教育的能力5.矫形器和假肢训练目的在于熟练掌握穿戴方法和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完成日常工作或生活作业疗法对象. 神经科疾病. 骨科疾病. 外科疾病. 儿科疾病. 内科疾病. 精神科疾病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和作用1.教育训练者教导患者学习自我照顾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发挥其健侧的代偿功能,矫正患侧残障2.治疗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的治疗,加强身体各方面的训练3.指导师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4.职业评定者探寻患者的职业潜能并为其提供选择职业的参考作业疗法目的1.维持现有功能,最大发挥残存的功能2.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3.为患者设计及制作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各种辅助工具4.提供患者职业前技能训练5.强化患者的自信心,辅助心理治疗作业疗法特点作业是指与时间,能量,关心与注意的目标指向性有关的活动1.目标指向性一定要有目的或理由将活动用做作业活动2.对患者而言在某些水平有意义根据情况可能注意迟缓,但活动一定要对患者有价值3.在某些水平上要求当事人参与只有患者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其从中获得满足4.预防功能减退及维持改善生活质量选择时目标要明确5.要反映患者的生活课题6.与患者的兴趣有关7.可变更或调节水平活动要符合年龄,可调节复杂性,逐步提高时间与力度8.基于作业治疗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儿童作业疗法特点1.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2.治疗中应充分重视家属参与的重要性3.康复辅助器具的设计应注重儿童发育的特点治疗与基本原则是早期干预,同时进行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应考虑到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将知识性,娱乐性和集体活动相结合体位摆放注意并非只有一种游戏的体位. 可尝试多种体位下进行游戏体位的摆放,应注意增强患视觉的追随能力和头部的控制能力过长时间的静止体位可导致肌肉痉挛一旦患儿平衡能力得到发展,应给予鼓励随患儿情况的改善,应不断改变体位以增加活动的难度促其更进一步的发展治疗过程家属的不可替代性作用老年人特点目标是获得足够的独立,避免依赖1.充分了解老年疾病的特点,全面掌握治疗对象的全身情况及患者的需求2.明确治疗目标,合理制定治疗计划3.应考虑多种因素对老年作业实施的影响4.在训练场所和设备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以防发生不必要的意外5.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作业治疗师应进行审慎的评估后,再制定出方按目标获得足够的独立避免减少依赖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要求功能完全恢复只是根据个体水平去争取最佳效果。
早期介入强度适中,方案个体化,方式多样化废用综合征. 误用综合征作业疗法功能评定. 作业疗法中的功能评定,是一个获取患者作业能力信息、发现存在问题、形成想法、提出治疗目标和计划过程。
意义反应机体的综合功能和作业能力1.了解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对作业能力的影响2.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客观依据3.动态观察功能障碍的发展变化和预后3.解决患者的特殊需求,及时观察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5.增加患者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和认识6.通过环境评定了解患者的作业潜能,为治疗师提供帮助患者适应、改造环境及简化活动的依据促进学科发展和社会对残疾的重视作业技能评定1.感觉. 包括温、痛、触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视、听、味、嗅觉,触觉感知,本体感知2.运动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耐力、肌张力、协调控制能力、神经反射、平衡3.高级脑功能评定主要有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4.心理社会活动技能评定评定影响患者ADL和其他日常活动的心理因素作业能力评定1.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 包括基本躯体或躯体的ADL. 工具性ADL2.娱乐和兴趣性作业能力评定. 包括职业的、业余的、社交的兴趣及作业能力3.生存质量评定4.职业能力评定5.就业前能力评定6.环境评定病史采集和资料收集. 回顾. 访谈. 观察分析资料. 活动一般分析. 活动运动分析. 活动感觉分析. 其他分析知觉功能是脑部的高级功能,主要包括脑部对各种外界事物识别和处理的过程。
当大脑损伤后,即使无感觉功能缺陷、智力衰竭、意识障碍、言语困难,患者对自己以往熟悉的事物仍不能以相应感官感受而加以识别,这种现象称为失认症在运动、感觉、反射均无障碍的情况下,不能按命令完成熟悉的动作称之为失用症作业能力评定1.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2.生活质量的评定3.社会生活能力的评定4.职业能力的评定5.就业方面的劳动能力的评定作业疗法治疗原则在制定作业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确立作业治疗目标,同时还要结合患者身体基本状态、本人的愿望和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选择其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作业治疗方法1. 选择作业治疗的内容和方法需与治疗目标相一致恢复实用功能目标. 恢复辅助功能目标. 获得功能目标. 发挥代偿功能目标2. 根据患者的愿望和兴趣选择作业活动3. 选择患者能完成80%以上的作业活动4. 作业治疗在考虑局部效果时要注意对全身功能的影响5. 作业治疗的选择需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结合作业治疗量选择. 作业项目的选择作业活动强度选择作业治疗时间和频度动作与方向作业治疗中的辅助用具作业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有很多种可以按照作业的功能分类,通常包括自我照顾性作业、生产性作业和文娱作业;也可以按所需的技能进行分类,包括对肌肉骨骼功能、感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心理社会功能障碍。
按作业功能分类的治疗技术1. 生活技能训练生活技能含义较为广泛,它既与患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生活技能,又包括与患者回归社会相关的一些高级生活技能,相当于基本日常活动能力和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生活技能训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本人、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医护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员等之间的相互理解、配合和支持,取决于患者主观的愿望和客观条件2. 工作和职业技能训练3. 工艺和园艺疗法4. 压力治疗5. 辅助工具和自助器具使用6. 教育及咨询7. 环境改造技术按照作业技能分类的治疗技术1. 感知技能训练感觉再训练感觉敏感性训练感知觉训练感觉替代训练2. 运动技能训练改善肌力和肌张力的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运动协调性和灵巧度的训练平衡训练身体转移训练3. 认知技能训练定向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提高醒觉能力的训练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学习能力的训练记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的训练改善患者自知力的训练4 语言和吞咽技能训练5. 心理技能训练自助具的应用自助具是利用患者残存功能,在不需要借助外界能源的情况下,单靠患者自身力量就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而设计的一类器具选用以实用、经济、可靠为原则作业活动分析是逐步分析一种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成分,是作业治疗中一项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矫形器主要用于预防、矫治肢体和躯干的畸形,保护残留肢体的功能和进行功能补偿。
治疗性作业活动特点1. 治疗目标明确,有助于改善和预防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选择性作业活动是科学的、合理的,是以作业疗法的理论为基础的。
3. 与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有关,符合患者兴趣和需求,能被患者接受4. 患者的主动参加可调动机体的积极性,并可作业结果中得到一定满足5. 活动量可调节,主要从活动时间、活动强度间歇次数和时间等方面6. 有助于改善或预防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7. 活动的性质及其作用以科学知识和治疗师的专业经验作为依据,不是盲目的、不合理的作业活动分类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活动能创造价值的工作活动消遣性作业活动社交性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技能成分运动技能和性质感觉技能和素质认知技能和素质心理技能和素质社交技能和素质作业活动分析的内容和步骤简单分析法. 明确活动的方式. 选择活动类型. 分析选择活动的理由. 确定活动的场地. 参与对象. 确定时间详细分析法作业治疗计划制定是作业治疗实施的核心部分。
治疗计划是根据对每个患者的动作缺陷和特定情况进行分析后制订的。
脑卒中. 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急性疾病功能障碍特点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障碍. 交流障碍. 视觉和知觉障碍. 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降低. 心理和社会影响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上肢功能评定感知觉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其他评定预后的预测脑卒中偏瘫后手功能预测手指能在全ROM内完成协调的屈伸的时间发病当天就能完成发病后1个月之内能完成发病后1到3个月之内能完成发病后三个月仍不能完成手功能恢复程度几乎可以全部恢复为实用手大部分恢复为实用手,小部分为辅助手多为废用手Bobath握手两手交叉握手,注意患侧拇指在外。
这个动作能有效的抑制患侧手指的屈曲、内收痉挛治疗目的针对脑卒中进行作业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患者参与作业治疗活动,改善和维持身体、心理两大方面的功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独立,最终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治疗方法制定具体方案中和措施时需考虑:患者发病的时间,目前所处的恢复阶段,患者的年龄,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等,合并症,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治疗方案的基础部分,应包括促进患者正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抑制异常的发射及异常的运动模式,鼓励患者手的使用根据变化随时调整方案卧床期的治疗措施. 体位的变换. 保持良好的卧位姿势和肢体位置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1. 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2. 手中不应放置任何东西,而且不能让手处于抗重力的体位3. 最好让患者卧床时使其身体与床平行,而不是像通常那样斜卧4. 枕头大小硬度合适5. 不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6. 为防止足下垂,治疗师可利用木制或金属框架置于床尾患者足部上方,被服搭在框架上而直接压迫患者足部。
踝关节最好保持在中立位患侧卧位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而不是后伸躯干:稍向后转,后背可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上肢:应向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九十度,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下肢:下肢呈迈步位健侧卧位躯干: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上肢:由枕头支持在患者的前面,上举约100度健上肢:可放在任何舒适的位置患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