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公式及推论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复习备考物理公式解析:自由落体运动
下面是编辑教员整理的2021年高考温习备考物理公式解析:自在落体运动,希望对您高考温习有所协助.
自在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在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遵照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减速度在赤道左近较小,在平
地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复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进程处置: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减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置: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在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进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2021年高考温习备考物理公式解析:自在落体运动曾经呈如今各位考生面前,希望同窗们仔细阅读学习,更多精彩尽在高考频道!。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往常在空气中,跟着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的增添,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渐渐增添。
当物体遇到的重力等于它所遇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速度。
比如伞兵从飞
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50 米/ 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 6 米/ 秒。
g 是重力加快度,g≈9.8m/(s^2);
(1)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v=gt 。
(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h=(1/2)gt^2 。
(3)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 2gs=v^2 。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的刹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gt; 位移的计算公式
为△ s=(1/2)8t^2;,此中,△s是距离增量,g是重力加快
度( 为 g=9.8 m/s2,往常计算时取 10m/s2) , t 是物体着落的时间。
往常在空气中,跟着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增添,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渐渐增添。
当物体遇到的重力等于它所遇到的阻
力时,落体将匀速下降,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
速度。
比如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
50 米/ 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 6 米 / 秒。
第 1页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 Vo=0
2.末速度 V=gt
3. 着落高度h=(1/2)8t^2(从Vo地点向下计算)
4.通算公式 vt2=2gh
5.推论 Vt=2h
注:(1)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按照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 2页。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
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g是重力加速度,g≈9.8m/(s^2);
(1)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gt。
(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h=(1/2)gt^2。
(3)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2gs=v^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gt;位移的计算公式为△s=(1/2)8t^2;,其中,△s是距离增量,g是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通常计算时取10m/s2),t是物体下落的时间。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
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
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
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1/2)8t^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通算公式vt2=2gh
5.推论Vt=2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变速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推论推导及规律总结引言在物理学中,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运动的现象。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理解其他运动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推论推导匀变速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并对其规律进行总结。
公式推论推导自由落体运动可以被描述为具有匀变速度的运动。
根据基本的物理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重要公式。
时间公式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公式可以表示为:\[ t = \sqrt{\frac{2h}{g}} \]其中,\( t \) 是下落时间,\( h \) 是下落的高度,\( g \) 是重力加速度。
速度公式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v = g \cdot t \]其中,\( v \) 是下落的速度,\( t \) 是下落时间,\( g \) 是重力加速度。
位移公式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 s = \frac{1}{2} g \cdot t^2 \]其中,\( s \) 是下落的位移,\( t \) 是下落时间,\( g \) 是重力加速度。
规律总结根据以上公式推导,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匀变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总结:1. 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时间与下落的高度成正比。
2. 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3. 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4.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且等于重力加速度。
这些规律对于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特性以及其他涉及重力的运动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本文推论推导了匀变速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通过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探索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特性。
高一物理的公式总结高一物理的公式1一、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三、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第九讲 自由落体运动新知导学【知识框架】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特点: v 0=0,a=g4、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公式:v=gt5、运动规律: 位移公式:h=21gt 2 速度—位移公式:v 2=2gh 平均速度公式:2gt v =6、自由落体运动的比例式【重点、难点解析】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特点:v 0=0,a=g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2、g 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
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 的大小略有不同。
在地面上从赤道向两极移动时,g 值逐渐变大。
通常计算中g=9.8m/s 2,在粗略计算中g=10m/s 2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v 0=0,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相关推论式对自由落体运动都是适用,即: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21g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2gh四、自由落体运动的比例式: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所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均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即:1、前t s 末、2t s 末、3t s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前t s 内、2t s 内、3t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n 23、连续相等的时间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2n -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12-)∶(23-)∶…∶()1--n n典例剖析【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 .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不相同的D .在空气中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例2】从离地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 2,求小球:(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 内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拓展1】水滴由屋檐自由下落,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 的窗户时,用时0.2s ,不计空气阻力,g=10m/s 2,求窗台下沿距屋檐的高度。
自由落体公式及推论S = (1/2)gt^2其中,S为位移,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上的近似数值为9.8m/s^2、这意味着一个物体每秒钟在垂直方向上的速度都会增加9.8m/s。
因此,如果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它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位移随时间的平方增加。
通过自由落体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推论和结论,如下:1. 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线性增加。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我们可以将加速度g表示为速度和时间的比率,即g = v/t。
因此,速度的增量可以表示为Δv = gt。
这意味着每秒钟物体速度的增量等于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
2. 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平方增加。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位移随时间的函数关系为S = (1/2)gt^2、这意味着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增加的速率是时间的平方增量大小。
3. 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由于速度等于位移对时间的导数,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由落体公式进行微分,得到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v = gt。
这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
4.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重量和惯性没有作用。
自由落体公式只考虑了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因此,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对其下落速度没有影响。
5.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在相同条件下自由下落的时间相同。
这是因为自由落体公式中的时间t并不依赖于物体的质量或形状,只与重力加速度和位移有关。
6.在实际情况中,考虑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自由下落的物体速度并不会无限增加。
当物体下落速度达到一个极限值时,阻力和重力之间将达到平衡,物体将保持恒定的终端速度。
总结起来,自由落体公式及其推论描述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
这些公式和推论对于理解和预测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时间和位移等问题非常重要,并且可以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许多领域。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如下:
初速度Vo=0;末速度Vt=gt;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推论Vt2=2gh。
位移s=Vot-gt2/22.
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往返时间
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自由落体时间公式:s=1/2gt²,t=
(2s/g)²1/2。
自由落体是指常规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是任何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至少在最初,只有重力为唯一力量条件下产生惯性轨迹,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使用的注意事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
4、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5、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及规律总结自由落体公式:初速度Vo=0,末速度V=gt,下落高度h=1/2gt²。
自由落体是指常规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总结树叶飘落,苹果飘落,雪花从天而降等等都是由地心引力引起的。
因此,自由落体的讨论对我们的生活和其他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落石测量从井口到水面的深度;航天员离开神舟六号时使用降落伞降低着陆速度,这些都使用了与坠落有关的学问。
自由落体运动本质上是一种抱负的匀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通过讨论落体的运动打开了现代物理学的大门。
很多物理定律不能直接从表面现象中得到,而必需通过反复试验才能得到。
自由落体定律公式推导关于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可以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来。
地球上空的物体在以地心为描述其运动的参照点时,它是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在与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受到的合外力是一个指向地球中心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由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供应,即F向=F万,依据向心力遵循的牛顿其次定律公式:F=mg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可得:(当R远大于h时)在上面的式子中,M是地球质量,m是物体的质量,R是地球半径,h是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g是物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产生的向心加速度,也即物体在此处的重力加速度,G是引力常量。
再来看一下地面上空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状况,这种状况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大于物体在该位置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因此物体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自由下落受到的合外力仍旧为:F合=F从上面推导出来的物体重力加速度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在地面上空同一高度的两个物体,不管物体的质量、大小、结构、密度如何,它们获得的重力加速度都是完全相同的。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步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现在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g是重力加速度,g≈9.8m/(s^2);
(1)速度随时刻变化的规律:v=gt。
(2)位移随时刻变化的规律:h=(1/2)gt^2。
(3)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2gs=v^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的运算公式为v=gt;位移的运算公式为△s=(1/2) 8t^2;,其中,△s是距离增量,g是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通常运算时取10m/s2),t是物体下落的时刻。
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步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现在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速度。
例如伞兵从飞机上跳下时,若不张伞其终端速度约为50米/秒,张伞时的终端速度约为6米/秒。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 o=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1/2)8t^2(从V o位置向下运算)
4.通算公式vt2=2gh
5.推论Vt=2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邻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记牢固尤其是基本的概念。
定义、定律、结论等,不要把这些看成可记可不记的知识,轻视了,高中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运用就会受阻,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就会因概念不清而丢分,掌握三基本:基本概念清、基本规律熟、基本方法会,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范畴。
只有这样,高中生学习物理才会得心应手,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会运用会运用才是提高成绩的根本,就是对概念、公式等要掌握灵活,活学活用,不是死记硬背,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公式的运用也是做到灵活多变,以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比如对于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什么是动量、为什么动量会守恒这些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学起来就是枯燥的,甚至是难于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又影响着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试着把这些概念化的内容融于各种题型中,将其内化成高中生的基本知识,另辟思路,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学习效益会翻倍。
练得熟高中物理知识是分板块的,各内容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练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也就轻车熟路了,各知识点之间就能形成一定的类比,高中生就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由点及面的综合运用了。
看了“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的人还看了:1.高考物理公式: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2.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3.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归纳4.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5.2019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自由落体公式
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公式bai:
①初速度duVo=0;②末速度Vt=gt;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zhi下计算);④推论Vt2=2gh
⑤位移dao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⑥有用推论Vt2-Vo2=-2gs;⑦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⑧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⑨自由落体时间公式:s=1/2gt²,t=(2s/g)²1/2
二、自由落体运动公式使用的注意事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
(4)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5)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扩展资料:
只有结合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才能更好的运用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如下:
(1)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
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就算是竖直下落,也不能算是自由落体。
(2)物体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或外力的合力为0。
(3)任何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时间相同。
高二物理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介绍高二物理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二物理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1.位移s=V ot-gt2/22.末速度Vt=V 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 o2=-2gs4.上升高度Hm=V 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总结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收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高中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公式(详细)高中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公式1、末速度vt=gt2、位移公式h=gt2/23、下落时间t=√(2h/g)4、推论vt2=2gh注:重力加速度在赤道最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考物理的高效复习方法1、关注考试说明,回归课本基础每年高考试卷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在考试说明上,一些小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淡忘,同学们要依据新课标的考试说明,对照课本再认真地梳理一遍。
2、关注历年高频考点,重视近三年未考实验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前十天时间有限,不在乎复习量,但是要精,要能通过复习一题来通一类,提炼出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老师抛砖引玉,列出几个必考题型,并总结这些高考点解题思路,前考10多天,同学们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整理出高频考点的解题思路。
此外,近几年高考实验题考查难度不大且较稳定,容易得分。
同学们要重视实验复习,重点把力学、电学几个常规实验再复习一遍,搞清常规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考试说明中列举的两道实验题突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探究性,提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实验操作,关注实验过程的具体细节。
因此,实验题复习时要真正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提升技能、学会探究。
3、限时模拟训练,及时查漏补缺考前十天大约还要做3~5份综合练习或模拟试卷,每一次模拟都是考前难得的训练机会,同学们要把每次训练当高考一样对待,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当然平时的练习也要限时训练,比如做选择题以每题3分钟左右为宜,选做题每题以8分钟为宜,计算题和实验题每题以10分钟为宜。
学好高中物理的技巧(1)做好课前预习。
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
故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2)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
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公式推导咱们来聊聊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
话说,我曾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去公园里散步。
走着走着,就看到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一颗大树下,拿着一个小皮球往上抛。
那小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然后就落了下来。
当时我就想到了自由落体运动。
咱们先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说起哈。
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加速度是不变的,就是重力加速度 g ,一般取 9.8m/s²。
那咱们开始推导速度位移公式。
先来看速度公式,v = v₀ + at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初速度 v₀ = 0 ,加速度 a = g ,所以速度 v 就等于gt 。
接下来是位移公式。
位移 s = v₀t + 1/2at²,同样因为初速度 v₀ = 0 ,所以位移 s 就等于 1/2gt²。
然后咱们把速度公式 v = gt 两边平方,得到 v² = g²t²。
再把位移公式 s = 1/2gt²两边乘以 2g ,得到 2gs = g²t²。
您瞧瞧,这两个式子是不是长得有点像?没错,它们就是相等的,所以就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² = 2gs 。
咱们再回到那个小男孩抛皮球的事儿。
假设那小皮球从 5 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根据咱们刚刚推导的公式,就能算出它落地时的速度。
先算出落地时间 t ,用位移公式 s = 1/2gt²,5 = 1/2×9.8×t²,算出 t 约等于 1.02 秒。
再把 t 带进速度公式 v = gt ,算出落地速度 v 约等于9.99 米每秒。
这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可大着呢!比如说,建筑工人在计算从高处掉落的物体的速度和位移时,就需要用到它,这样能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保障安全。
咱们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可别觉得这些公式枯燥无聊,它们就像是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解开生活中好多有趣的现象。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的讲解及公式推导自由落体的讲解及公式推导“自由落体”,也就是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物体。
如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由静止状态开始下落的物体。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
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恒等于重力加速度g。
虽然地球的引力和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地球的半径远大于自由落体所经过的路程,所以引力在地面附近可看作是不变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即是一个不变的常量。
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h=1/2gt^2(2)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gt。
(3)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2gs=v^2推论:(1)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h=gT^2(2)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v=h/t=1/2gt其他几条推论:1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从下落开始,物体在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自然数奇数之比1:3:5:7……2n-13.从下落开始,物体在每相邻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at24.从下落开始,物体通过1S 2S 3S 4S ......ns所用的时间为1:√2:√3:√4:√n物体通过1s 所用的时间为√(2S/g)物体通过2s 所用的时间为√(2S/g)×√2物体通过ns 所用的时间为√(2S/g)×√n 且由推论3易得推论45.从下落开始,物体通过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1:√2-1:√3-√2:√4-√3:√n-√(n-1)由上面几个公式能够推出: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gt;位移的计算公式为h=1/2·g·t^2。
研究自由落体的打点计时器通常在空气中,随着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
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阻力时,落体将匀速降落,此时它所达到的最高速度称为终端速度。
自由落体速度计算公式1. 引言自由落体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没有任何其它外力干扰的物体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过程。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沿着垂直方向下落,并且速度逐渐增大,直到达到一个极限值。
本文将介绍自由落体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2. 自由落体速度的计算公式自由落体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得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力就是重力,加速度即为重力加速度。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公式:v = gt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物理量解释•速度(v):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
•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附近,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米每二次方秒(m/s²)。
•时间(t):自由落体运动经过的时间,单位为秒(s)。
4. 实际应用自由落体速度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诸多用途。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4.1. 确定物体落地时间通过自由落体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从某一高度落地所需的时间。
首先,要确定物体的初始速度为零(因为物体在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
然后,可以使用公式t = v / g计算出时间。
4.2. 计算物体从某一高度坠落所需的速度自由落体速度公式也可以用于计算物体从某一高度坠落所达到的速度。
可以通过解析公式来求解。
假设初始高度为h,初始速度v0为零,则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出最终速度:v² = v0² + 2gh其中,v表示最终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4.3. 估算撞击力在某些工程项目中,需要对物体的撞击力进行估算。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可以通过速度来估算撞击力。
通过测量落地时的速度,将其代入自由落体速度公式,即可计算出撞击力的大小。
这对于一些需要保证安全性的项目非常重要。
5. 结论自由落体速度计算公式(v = gt)是描述自由落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数学公式。
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物体,叫“自由落体”。
如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由静止状态开始下落的物体。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
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加速度恒等于重力加速度g 。
虽然地球的引力和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地球的半径远大于自由落体所经过的路程,所以引力在地面附近可看作是不变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即是一个不变的常量。
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gt 。
(2)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h=t g 22
1 (3)速度随位移的变化规律:2gs=v 2
推论
(1)相邻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t g h 2=∆
(2)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v=h/t=1/2gt
几条推论
1、第1秒末、第2秒末、……、第n 秒末的速度之比 :3:2:1……n ;n=1:2:3……:n
2、从下落开始,物体在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自然数奇数之比1:3:5:7……2n -1
3、从下落开始,物体在每相邻两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at²
4.从下落开始,物体通过1s 、2s 、3s 、4s ......ns 所用的时间为1:
4:3:2:……n . 物体通过1s 所用的时间为g S 2
物体通过2s 所用的时间为g S 2×2
物体通过ns 所用的时间为g S 2×n
且由推论3易得推论4
5.从下落开始,物体通过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为1:
34:23:12---……1--n n
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在不计摩擦力的情况下,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由公式h =V0t+1/2gt^2得h =1/2gt^2,所以T =根号2h/g ,由于高度h 不变,重力加速度g 不变,所以时间t 也不变,故不管是轻的物体重的物体落地的时间是一样的,同时落地!。